信任类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和透过看病找熟人看医患信任有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

本论文可用于信任论文范文参考下载,信任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透过看病找熟人看医患信任

【编者按】

我国是个人情社会、熟人社会,办事找熟人,办难事更要找熟人,仿佛不由自主地形成一种观念:不少事不找熟人就办不好了.看病也是如此,不少患者不管大病小病,去医院之前的第一想法依然是“先找找那里有没有认识的熟人”.看病找熟人的现象不仅仅是人情社会的表现之一,在很大程度上也对医生的职业环境产生了很大的制约.

患者:原因是多重的,目的是一致的

如果你有个在医院工作的熟人,恭喜你,你以后去看病就通过他的关系“加塞挂号”了,如果你在医院工作,那也恭喜你,你的熟人有福了,以后就等着经常被“骚扰”,如果你推脱,可能会被人认为无情无义,没有人情味.找熟人好看病是多数人普遍的想法,一方面与社会上找熟人走后门的风气有关,一方面也反映出我国一些大医院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优质医疗资源短缺,医患诚信缺失

挂号难、等候时间长,是人们看病时热衷找熟人的主要原因.

不久前,记者来到北京市一家口腔医院.早上8点半,挂号窗口上的屏幕显示,大部分科室的号已经挂满.记者拨打114进行预约挂号,询问热门科室牙体牙髓科的号,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科室的号源3个月内已经约完了,两周内的专家号也约满了.记者问了其他3家三甲医院的号,3个月内的号也已经约满.坐在一旁的一位阿姨这时忍不住告诉记者,她前一天来挂号没挂上,今天凌晨5点就来了,终于挂上了.

挂不上号怎么办?多数人不会主动放弃,而是四处出击找熟人,甚至医生都会这样建议.由于“全国人民上协和”,协和医院的专家号历来“一号难求”.微博红人“协和急诊女超人”于莺,就曾在微博给大家挂号支招,第一招就是找医院内部的熟人.

在口腔医院4楼电梯口,一位中年妇女正在打电话,对着电话那头说“那我还是老老实实排队等着吧”,原来她在希望能缩短排队时间.到了门诊大厅外,一位女子也在打电话,带幼儿去看牙.

希望找更好的医生进行诊疗、享受优质服务也是人们托熟人看病的原因.在北京市海淀区工作的小莹,去年婆婆住院做心脏搭桥手术时托了熟人,找到院里据说技术最好的医生做了手术,“这让我们很放心”.但是,今年小莹妈妈双眼做白内障手术时,第一次做左眼没,做右眼手术时找了人,后来第一次手术的左眼出了些问题,小莹觉得这很可能是因为当时没.

许多大医院工作人员不管什么岗位,几乎都帮熟人找过医生.就连跟医疗工作沾上边的人,也都在一天到晚帮熟人找医生.学者姚澄几年前在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任职时曾进行过调查.他发现调查对象中一半都托过人看病.托人看病的主要原因有4方面:对自己占有了超过平均社会资本的一种社会认同;医患信任缺失,导致病人需要通过受托人才能找到可以信任的医生,避免过度检查和过度医疗;方便自身就医行为,减少就医过程的时间成本,使就医变得便捷省时;希望受到最优质的医疗服务.

托熟人找关系看病的患者,总是希望能找到经验丰富的专家“一锤定音”,另一方面也希望通过熟人,让医生留给自己更多的时间、更仔细的检查.“近年来,我国慢性疾病呈现井喷式发展.根据中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监测,各种慢性疾病患病数已超3亿.脑血管疾病、冠心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已经成为城乡居民的常见、多发病,这些疾病需要在诊治条件好的医院、具有一定专业水准的医生才能确诊.与此同时,各地医院的门诊、住院量大幅度增加.如2012年全国医疗机构门诊量比2007年增加50%,达到近70亿人次;住院人数增长了1倍多,接近1.7亿人次.而医院医师数、病床数并没有明显增加,专家数量增加有限,优质医疗资源仍较稀缺,这也是重要的原因.”

托人的是不是病情更严重、时间更紧迫?

有媒体所做的调查发现,18%的人不论什么病,只要看病都想.这意味着,托人的患者的疾病不一定需要优质的专家资源,在一定程度上,他们占用了本应给更需要的人的优质资源.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教授陶红兵及其课题组,通过对我国东中西部4省市各级医疗机构3000多万人次的就诊数据分析和测算,发现80%的门诊和住院患者看的病都是“小病”,即使在最高层级的三甲医院也是如此.他认为,这些小病都不需要去大医院看,更不需要,二级医院、社区医疗机构都能提供所对应的医疗技术和服务,而这些医疗机构看病的人较少,看病比较容易.

有病就托熟人、找专家,没有关系就不去看病,这样只会加剧医患之间的不信任,不利于看病难问题的解决.

托熟人看病,效果一定都如愿吗?刚做妈妈不久的小周和小杨原先都属于18%里的人,产检的时候两人都选择了一家有熟人或熟人打过招呼的医院,但“托熟人看病”给小杨和小周带来了一系列的副作用.医院在西边,而小周在东边住,每次产检小周都要穿越城市,为此小周的丈夫一直抱怨不止.而小杨则嫌这家医院虽有熟人,但待产房条件太差,生产的时候丈夫不能陪,自己一个人扛下了痛彻骨髓的产痛.小杨觉得为了傍上关系,付出这样的代价不值.

在许多人看来,托了熟人找到的医生,一定会提供更好的服务.医生究竟怎么想?北京一家知名三甲医院的医生几乎天天被患者盯住,经常受托看病.但他明确表示,不论是不是托关系来的患者,都会按正常程序来.一方面,“医不自医”,即一般认为医生不能去医治自己的家人、朋友,因为感情因素会干扰诊疗思维.另一方面,“每天要看大量的病人,还有其他诸多事情要做,总是加入大量的熟人号,对医生来说就更累了”.他认为,在看病的问题上,不按规则办事、喜欢走捷径的观念和习惯,也在影响看病难问题的解决.患者应该和医疗系统、制度相互配合和互动,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看病难的问题.

医生承托为人看病对医生本人来说存在负面作用:患者在托人看病过程中往往省略了若干正常诊疗流程,使医生无法正常安排常规诊疗工作,打破了医生的正常工作秩序;医生在此过程中出于对受托人和患者的特殊考虑,自身的诊疗习惯和诊疗自主性往往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使医生在诊疗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可能被削弱.

托人看病一方面产生于当前的看病难问题,但另一方面,有违社会公平原则的托人看病行为又使许多患者看病更加困难,形成了恶性循环.

医生:累,所以不想离开三甲

医生劳动不是举手之劳

不久前,北大人民医院某专家一篇文章引起关注.题目直抒看法一一抱歉!从即日起下班时间及休息日不再接受疾病咨询.

作者诉苦,每到晚上下班后,或者周末节假日,总有不少朋友发来微信,咨询自己的、亲戚的、朋友的、亲戚的亲戚的、朋友的朋友的、邻居的亲戚的、亲戚的朋友的亲戚的病情.

文章说,我相信这些病人病情可能是煎熬你的大事儿,可是与我何干啊?全都煎熬到我这儿,一遍一遍地向我催促答案,我实在疲惫,实在顾不过来啊!

大家都是好朋友,相互体恤一下吧!当医生真的挺累!以后看病请到我门诊,亲戚朋友咨询,请放到我上班时间吧!休息时间里,我想陪陪孩子.有急诊抢救的事儿您就打电话;你发的微信病情,我将一律不予理会,等上班后再抽空给你回复.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大家生病了第一反应不是去医院,而是“找熟人”.

“蹭方便”却很少想起该付钱

在当下这个社会,免费趁医生资源“Wi-Fi”已成现象,所以才会产生文章里这种医者的苦恼.

我们的朋友开了餐馆、服装店、,能不能因为彼此的私人关系,就可以上门吃白食?答案是否定的.

因为理性告诉我们,这样做的后果,是会让朋友生意难以维系下去的,对别人是一种地伤害.但现在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大家都对医生的劳动视而不见,而不愿意付费?

曾经,一位医生因为没有给患者提供网络咨询,被粗言相向.这条新闻当时引起轩然大波.

医生在工作以外的时间为患者提供免费咨询服务,不回答或者晚回答就该被骂?医生们真的是有苦说不出.

很多人以为,医生咨询只是举手之劳,所以才会这样肆无忌惮去侵占医生们的时间和劳动.反过来,正因为咨询经常呈现的是免费的状态,导致咨询者往往缺少时间成本意识,经常一句又一句地在一个问题上扯皮说废话,让咨询活动冗长不堪,令医者难受.很多时候,你还不好意思拒绝,因为它通常是打着“熟人”的名义.

首先,这种专业意见对健康意义重大,这种专业判断能够对结果产生颠覆性的影响.比如你认为是这种疾病,本来会延续一个错误的方向前进.专业医生提示你是另一种疾病,一下子扭转了你的治疗方向,避免了病情的延误及恶化.医生把关确保了你在处理疾病时不犯低级错误,这是就是价值所在.

其次,医生具备这种专业判断的能力,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他们多年来,通过大量的金钱、时间、脑力投入,通过大量淘汰性的考试,大量医疗实践活动后得到的.天下没有掉下来的午餐,一切都是别人辛勤芳动的结果.

最后,医疗是一种高负荷的职业.医生下班后,休息时间是极其宝贵的,他们需要休息来恢复体力,也需要更多的时间陪护自己的孩子家人.占用了这种珍贵的资源,应该为之买单付费,这是一种人之常情.但奇怪的是,在当下这个社会,知道这种道理的人寥寥可数.

三甲遭冷遇:我跟你不熟

有位三甲医院呼吸科的主任医师,医学院教授,省市学组委员,头衔与光环鲜亮,口碑与人品俱佳,在自己医院的专家门诊人满为患,络绎不绝,常常要限号.

最近要求技术下沉,与某社区“帮”、“扶”、“结”、“对”,每月利用周末开两天门诊,想想病人渴求的眼神,虽然有很多事走不开,抛妻弃子还是去了.

当地宣传也做了,广告也登了,大街小巷也帖了,政府重视,医院热心,可是半年下来了,一天下来病人几乎不超过10个,少的时候1-2个病人.撤吧!对不起当地政府的投入;留吧!实在是对不起自己的时间.

问问病人,为什么专家送上门,你们却不来看?病人抿口,我们不敢说专家的水平,只是我们这个地方的医疗设备跟不上啊!你们是西医,不是中医搭搭脉.再说现在“假货”多,我到大医院,挂号排队,专家坐那儿,看着踏实,肯定不会是假的!咱也不知道哪个专家水平好,专挑忙的,越忙肯定水平越高!就像种庄稼,不知收成,就看长势!

好多时候,隔壁诊室里他们自己医院的普诊倒是热热闹闹,时而不时会来几个病人,有说有笑,甚是热闹.当地医生很客气,好多时候也会带点自己拿不准的病人来请教一下.

问病史的时候兜开话题,原来他们和隔壁的张医生很多年的感情了,打孩子生下来,大事小事免不了麻烦,一来二去就像走亲戚一样,平时家里有点高兴的事,也叫上张医生去整两口.

“你们来了我们当然高兴,乡下来了洋专家,怎会不开心.你知道,这乡里乡亲的,麻烦张医生那么多年了,总不能你们一来,就冷落了人家,人家面子往哪儿搁啊!”

“还有啊!这么多年,来这儿的专家不少,大部分只是走过场,没两个月就撤了,过两天你们走了,我找谁去?再找张医生?自己也难为情……”

“这年头,报纸上总讲医生心眼多,看病噱头多,不管大病小病非整你个万儿八干.不知根知底,这病谁敢瞎折腾,……我们去大医院找专家也托张医生,到底他在行里,水深水浅他知道,哪儿去还不是要有个熟人,……医生你不要生气啊!我们不是不相信你.”

末了,临走的时候,一直说谢谢,“张医生称你为老师,你们交情肯定那个.”翘起了大拇指,“咱下乡人,嘴快,你不要见气啊!”抱着孩子离去的时候,还不忘到张医生的诊室,声音洪亮,笑声自信,一点没有在三甲医生诊室的拘谨.

水土不服,短期效应,老百姓说得实在,震耳发聩,一句话概括:“我跟你不熟啊!”

这可能就是不少医生虽然渴望创业渴望多点,但是还是不敢离开自己“熟人圈”的原因吧.

新型信任关系急需构建

近年来,为解决“挂号难”问题,全国各地医院都开展了预约挂号、网络挂号,除开黄牛现象不谈,大部分医院还是挂得上号的,也不必像许多年前一样通宵排队就为号.但是,仍有大量的患者对这些渠道视若无睹,甚至不去尝试,而一味托人看病.

事实上,漠视正常规则、喜欢走捷径,并不是单纯发生在医疗领域.有社会学家指出,这是中国长期处于“熟人社会”导致的情况,在其他诸如上学、找工作等领域,同样存在大量托人现象.伴随经济发展和社会分工细化而来的“陌生人社会”,并没有完全改变人们凡事找关系的既有思维模式,办事先,有人好办事,仍是很多人的社会生存法则,因此造成了许多新矛盾.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翟学伟分析说,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我国社会已不能简单用“熟人社会”来定义.“熟人社会”是在血缘、地缘关系上发展起来的网络化社会,这种状态下的人们几辈子都住在一个地方,网络稳定性强,信息透明度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以称之为“放心关系”.如今,人与人之间已不再是典型的“放心关系”,但是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并没有完全撕裂.现代社会虽然具有很强的流动性,人们也不会一辈子住在一个地方,但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仍然建立在同学、同事、朋友、战友等关系基础上,仍然处在网络中,这种社会形态不同于组织型社会,后者更倾向于高度分工化的市场社会.而在社会学意义上,市场就意味着陌生人的交流与交易.

他说,在熟人社会中,人们对陌生人社会中如何沟通仍然不太了解,难以彼此信任.因此,虽然社会上已经有了大量办理日常事务的机构,有规范的制度来确保办事效果和有没有熟人都是一样的效果,但是人们仍将其定义为与陌生人打交道的地方,属于“不放心关系”,人们还是不想走出原有的同学、同事、战友等的熟人关系网.

而看病对于普通中国人来说,是一件日常生活中较重要的事情,将这样的事情放入市场化的陌生环境中来解决,又属于完全信息不对称的交流,很容易出现对交流对象的不信任.如果认识医生,那么信息真实性会有所增加,减少信息不对称.

看病找熟人,这个已经根深蒂固的植入了人们的头脑里,而“看病找熟人”对患者、对医生、医院的负面影响都是不可低估的.病人无非是怕看病不踏实,加上怕等待的时间太长,医生则是非常的辛苦,却也舍不得放弃增加自己的知名度.以药养医的现状是导致医生之间挂号费拉不开差距的重要原因.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绝对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要想解决看病找熟人这种病态的社会现象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人们认识到“找熟人没有用”时,才可能遵守规则.

整理、来源:医学界、健康界、新华网

信任论文范文结:

关于信任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信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