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有关论文范文素材 跟明清书法精品略览浙江省博物馆藏品选有关论文范文素材

这篇博物馆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明清书法精品略览浙江省博物馆藏品选

中国书法源远流长,善书者辈出.至明清之际,书者逐渐从“阁体”的束缚中觉醒,他们追求解放个性,合情调于纸上;锐意求新、穷变化于毫端.浙江省博物馆藏书画万件有余, 属珍贵文物的古代书法作品近3000 件,其中, 又以明、清时期的书法作品所占比重为大.本文试图通过对部分馆藏明清书法精品的赏析,展现两朝书风的多样性和全面性,以此来勾勒明清书坛纷纭格局.明代书法明代书法承上启下,书者日益觉醒.无论是朝廷重臣商辂、张弼,还是思想家、文学家王守仁,又或是屡试不第、怀才不遇的吴门才子,他们都不甘于墨守“台阁体”之规,在守成与求变中摸索前行.以文徵明、祝允明、王宠为首的吴门书家取法乎上,直追晋唐,其骨态清和的“书卷气”深受明中期文人墨客的追捧.董其昌、张瑞图、邢侗、米万钟、被推为“晚明四家”,他们以书言志、潜情达性,或清肃健劲、或高逸雅致、或跌宕起伏、或淡泊虚和,不变的是求真、寄兴的情怀,是文人情动形言的天地之心.吴门书家祝允明以其奔放的才情、烂漫的风骨被誉为“国朝第一”,其行书潇洒跳跃.然观其《小楷叙文》(图1)则甚是清雅精致,尽显严谨古朴.虽短短80 余字,却落落大方.不妖媚、不繁琐,简练的用笔、松动的结体,无愧于“沿晋游唐”的美誉.明代,除吴门情调之外,张弼、陈淳、徐渭、张瑞图、陈函辉等人的大幅行、草书亦是别具一格.张弼晚号东海翁,初学宋广,晚师怀素,连绵大草,狂书醉墨.其《草书杜甫诗轴》(图2)用短促圆润的“点”和绵长轻盈的“线”表达书写的韵律,空间的美感.陈淳号白阳山人,与徐渭并称“白阳青藤”,其《行草书诗翰卷》(图3)用笔粗率,不拘小节,如疾风骤雨,放纵恣肆.徐渭号天池山人,明代三大才子之一,《行书王维诗轴》(图4)率性毫迈,袁宏道赞其“字林之侠客”;张瑞图别署白毫庵主,师法钟、王而能化之,令长期欣赏、摹写晋唐书法的日本人眼界大开,深受启迪.其《行草书五律诗轴》(图5)峻峭紧密,奇姿横生.陈函辉号寒山子,与徐霞客交好,明末殉节官员.其《行草书五言诗轴》(图6)一扫柔媚之风,方笔跳跃,铿锵有力.这五件作品单独赏析已是妙不可言,当把他们随意组合、对比欣赏时,又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惊喜:张弼圆笔、陈函辉方切;徐渭开阔、张瑞图紧密;陈淳如雷霆炸响、张弼似细雨绵绵.即使同样是方笔书写,亦各不相类:张瑞图密不透风,陈函辉端正规矩,陈淳洒脱不羁.这五件作品是五个书家书风的展现,亦是明代中后期书家求变与突破的缩影.透过他们,我们可以看出比之明中期吴门书派“一统天下”的局面,明代中后期的书家直抒胸臆,大胆探索,取法多样,书风多变,审美多元.

在馆藏信札中, 黄宾虹家属捐赠的《明人手札册》为众多学者、书家所关注.《明人手札册》共33 开,集合了明代高攀龙、詹景凤、沈周、史痴翁、金元玉、周天球、刑侗、王百榖、徐渭、王宠、莫是龙、陈继儒、董其昌、文震亨、倪元璐、方以智、傅山、王铎、浑香山、归昌世、邵瓜畴、邹之麟、陈洪绶共23 人信札.从学术研究价值来看,手书信札者或为东林党领袖、吴门画派领袖,或为书法家、画家、书画鉴藏家,或为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戏曲家、诗人,或为军事家、科学家、医学家.从书法艺术价值来看,徐渭、倪元璐、傅山、王铎等人多以气势磅礴、纵横跌宕、连绵千里的大幅行草书为世人所熟知,然而观此小字手札,处处流露出的七巧玲珑心尤为轻松可爱.徐渭(图7)的狂风骤雨变成了细巧顿挫;王铎(图8)还是“任性”的涨墨,虽是小行书,但那份从传统中走来的霸气仍然令人暗自叫绝;一贯激昂倔强的傅山( 图9),竟然也有随性淡墨的一面.

清代书法明末清初的书家,面对朝代更替的乱世,或隐于市井;或避于山林;或入狱绝食;或佯装疯癫出家;或背负“贰臣”之名.他们将一腔热情倾注于毫端.纸墨相发,结字倚侧连绵、冷傲内敛、疏宕磅礴、放浪形骸.康乾二帝崇董摹赵,乾嘉帖学已臻完备,碑派书家异军突起,篆、隶书迎来又一次高峰.在馆藏明末清初“遗民书家”作品中,归庄的《墨竹并行书越游诗翰卷》(图10)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该卷系归庄于清顺治十一年(1654 年)应友人路安卿之索,寓居浙江嘉兴天宁禅院时即兴所作.纵27.9、横678.2 厘米.归庄(1613 ?1673 年),一名祚明,字玄恭,号恒轩,江苏昆山人,后移居常熟.系明代散文家归有光曾孙,书画篆刻家归昌世季子.17 岁时与顾炎武一同加入复社,抗清失败后一度亡命为僧,称普明头陀,鏖鏊钜山人,与顾炎武有“归奇顾怪”之称.其文辞、诗、书、画,皆有所长,墨竹入神品,善行草书.《墨竹并行书越游诗翰卷》为书画合卷,分行书与墨竹五段.前段绘墨竹数丛,神趣横溢,后段录明崇祯十五年(1642 年)秋游浙东时所作七律诗九首,内容为凭吊浙东刘宗周、倪元璐、祈豸佳、钱肃乐等一批忠义之士.卷后有顾炎武、吴昆田、宗稷辰、韩印、钟鼎、杨传弟、端方等题诗.卷上有顾炎武、阮元、宗稷辰、吴昆田、费念慈、叶名澧、江藩、端方、杨传第等人的收藏印.咸丰七年(1857年)汉阳叶名澧藏,并曾请道咸名人题诗于两画卷中.光绪年间为梁鼎芬所藏.民国时期余绍宋收藏并请梁任公等人题跋.此卷无论是从作者名望、书画内容、艺术高度,还是流传经历等各方面来看,均是不可多得的珍贵文物.

清代书法异彩纷呈,地域性特点显著,“海宁查氏”、“扬州八怪”、“西泠八家”均是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艺术领域的书家代表.其中,“海宁查氏”为明清时期浙江极具影响力的家族,曾出22 个进士,康熙年间更是创造了“一门十进士,叔侄五翰林”的科举佳话.直至近现代,查氏家族依然有查人伟、查猛济、查良镛(金庸)等文人名家辈出.查氏家族家学深厚,收藏丰富,力推董其昌之书.史学家查继佐辟敬修堂,聚众讲学,书法奇逸纵横.诗人查慎行为东南诗坛领袖,其书清雅秀逸.尤其书法家查昇,入职南书房三十八载,精于小楷,所书《行书御制廉静论轴》曾经六舟、钱镜塘珍藏,精致秀美,得董其昌之神.

清代篆、隶书异彩纷呈、成就卓然.一代篆书大家邓石如、钱坫皆师法“二李”( 秦李斯、唐李阳冰), 然最终书风却相去甚远.观二人书作,邓石如《篆书题九成宫额轴》(图11),用笔古朴凝练,苍辣遒劲;钱坫《篆书李商隐华山题王母祠轴》(图12)匀称规整,干净清雅,“铁线”功夫深厚.二人书风迥异,究其原因或在于取法.邓石如自言:“余初以少温而归,久而审其利病,于是以国山石刻、天发神谶文、三公山碑作其气,开母石阙致其朴,之罘廿八字端其神,石鼓文以畅其致,彝器款识以尽其变,汉人碑额以博其体,举秦汉之际残碑断碣,靡不悉究,闭户数年,不敢是也.”邓石如坦言他并不满足于李阳冰的“铁线篆”,而是上追秦汉,广涉碑版石刻,以隶笔写篆书,如此他的篆书中便多了一份苍茫生涩的“金石味”.然而钱坫在“二李”的基础上更加深入专一的钻研,通过淡墨、枯笔等方式,把铁线、玉箸般的线条写得更加灵活松动.在馆藏隶书作品中,金农、郑燮“参用隶笔,然失则怪,此欲变而不知变者”、郑簠逸气潇洒、巴慰祖精巧雅致、陈鸿寿割裂改装、何绍基大气盘旋,各有创格.

清代,碑帖之争沸沸扬扬.刘墉、梁同书、王文治、翁方纲(图13)四人虽被誉为 “乾嘉帖学四大家”,但 “浓墨宰相”刘墉、“淡墨探花”王文治、“毕生欧虞”的翁方纲终究敌不住汹涌而来的碑派大潮.阮元、包世臣、康有为作一篇篇论著,何绍基、张裕钊、赵之谦、吴昌硕、沈曾植等人则将理论化为实践.其中,沈曾植可谓学识渊博,初学包世臣、吴让之,后学黄道周、倪元璐,融合汉隶、北碑、章草为一炉,游龙舞凤,心手双畅.1957 年沈慈护、劳善文夫妇捐献给浙江省博物馆的沈曾植《楷书“一上高楼”轴》(图14)右侧有题跋赞曰:“文诚公书力能扛鼎……工北碑者莫之及也”.清代碑派书家兼收博取,泯规矩于方圆,以隶笔为篆、以金石入书,内涵筋骨、外曜锋芒,纵横捭阖、精力弥满,共同开辟了书法艺术新天地.( 责任编辑:田红玉)

博物馆论文范文结:

关于博物馆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博物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