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山水类论文范文集 与沈周《仿倪云林山水图》的流传和影响相关论文范文集

这是一篇与山水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沈周《仿倪云林山水图》的流传和影响

倪葭

首都博物馆收藏有沈周《仿倪云林山水图卷》,虽属于沈周临仿倪瓒的画作,但沈周在临仿的过程中从构图到笔墨均带有鲜明的个人风格,确为沈周“粗沈”的典型之作,此类风格对后世山水绘画创作影响深远,值得学界深入研究探讨.

沈周(1427—1509),字启南,号石田,自称白石翁,江苏苏州人.明代吴门画派创始人.画作有“细沈”“粗沈”两种风格,画风沉雄俊逸多书卷气,是明代文人画的代表.

一、画作介绍

1.画面描述

此卷为锦包首,外签条楷书题写“沈石田用倪云林法,清群簃藏”.画面舒展开首先是引首“石田逸品” 四字行楷书.引首前隔水处有鉴藏印多方,分别为“游侠处士”朱文印、“愿公审定”朱文印、“达受印信”白文印、“吴氏珍藏”“会稽章氏宛委山馆鉴藏金石书画之印”朱文印.

从画作上沈周自题诗可知图绘西山秋景,采用倪瓒“一河两岸式”平远构图,景致简略,境界开阔.手卷右部近景处绘土坡岸角杂树,中景为湖心群岛,岛上殿宇佛塔矗立,远景为逶迤迷蒙群山,水面清寂,不着水纹.山体坡度平缓,类于董巨“馒头山”体势.山石用淡墨勾勒轮廓,侧锋折带皴法,下笔沉厚短促,浓墨随意点苔.全图坡岸、山体轮廓线条整饬,笔墨洗练质朴,淡墨勾、皴与浓墨点苔相间,画面墨色层次丰富,并具南方山水简洁苍秀之致.上题“知迂的是荆关手,聊复从迂写素秋.莫道西山无爽气,我于东野合低头.长洲沈周画并题”.下钤“启南”朱文印.画作右侧有鉴藏章三方:“六舟在新安所得书画印”朱文印、“养恬斋”朱文印、“朱之赤鉴赏”朱文印.骑缝章有“之赤”朱文印“谈雅轩”朱文印.画作左下角有鉴藏印五方,依次为:“清群簃鉴赏”朱文印、“曾藏吴拙菴家”白文印、“朱之赤印”朱文印、“留耕堂印”白文印、“僧达受鉴赏印”朱文印.

卷后拖尾有两段跋文.其一为:“石田先生,九十余年,名播海内,既没而名弥重.丹青一纸,购者重若璠璵,其实胜也.此卷以云林秀润之趣,兼用意挥洒.展阅时更有一种清逸之致,扑人眉睫,又岂庸夫俗子能得测其涯涘耶.烟霞散吏许松年跋.”钤“松年之章”白文印.有鉴藏印多方,分别为:“朱之赤鉴赏”朱文印、“硕乡珍赏”朱文印、“特健药”朱文印、“愿公心赏”朱文印、“六舟在新安所得书画印”、“孝友传家”朱文印.

其二为:“石田翁画不难于卓荦,而难于纡,余平生尝言倪迂难学,学之终不似.此卷摹拟云林,而得其疏秀,尝是万年得意之笔,观自题诗可见矣.六舟宜宝之.道光戊戌年十月朔,将往上海,倚装书此,齐彦槐识于沧浪亭之石枰精舍.”钤“彦槐之印”白文印,“梦树”朱文印,“湖山书画楼”朱文印.

2.鉴藏题跋

本文将按照藏品的装裱形式:外签条→引首→前隔水→画心→后隔水→拖尾的顺序分析画作.此作的题签、题跋、钤印为我们提供了收藏、鉴赏者的具体信息.

(1)外签条

外签条由藏家题写:“沈石田用倪云林法,清群簃藏.”即表明此作的最后一次装裱当在“清群簃”收藏之时,画心左下角有鉴藏印 “清群簃鉴赏”朱文印.“清群簃”具体为何人的斋馆别号,目前笔者还没有头绪.但2007年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秋季艺术品拍卖中曾有清代允禧《山庄清晓图》,画心也有鉴藏印“清群簃鉴赏”,同时此作的外签条题写为“慎靖王山庄清晓图,清群簃鉴藏”.在此作品鉴藏章的说明中也曾提到“首都博物馆《沈周仿倪云林山水卷》即有该藏印”〔1〕.用首博此件《沈周仿倪云林山水卷》印证允禧画作上的鉴藏印.

允禧(1711—1758),号紫琼道人、垢庵、春浮居士等,康熙皇帝二十一子,雍正朝封授“多罗贝勒”,乾隆朝封授“多罗慎郡王”.文武双全,能书善画,在乾隆朝享有宗室书画界“宗藩第一”的美誉.

(2)引首

画作引首“石田逸品”四字行楷书,既无款属又无名章,难以判断作者身份.

(3)前隔水

此作曾经重裱,在画作引首和画心之间的的隔水处,有一原装裱处的旧料,说明在此次装裱之前还有旧装裱存在.上面有鉴藏印五方,分别是:“游侠处士”朱文印、“愿公审定”朱文印、“达受印信”白文印、“吴氏珍藏”白文印、“会稽章氏宛委山馆鉴藏金石书画之印”朱文印.“游侠处士”印文典出南朝宋时的何点,何点因率真的个性被时人称为“游侠处士”〔2〕.结合此作的创作时间及篆刻的发展历史当不能为何点的印章,但明时的梁袠曾刻过“游侠处士”印文的印章〔3〕.

“游侠处士”朱文印下的“愿公审定”及再其下的“吴氏珍藏”又不知何许人也.但“达受印信”可以考证出,为清代的“金石僧”六舟,在画心多方印章中有两方,分别是“六舟在新安所得书画印”“僧达受鉴赏印”,拖尾处的许松年第一跋中有“六舟在新安所得书画印”,在拖尾处的齐彦槐跋文写道:“石田翁画不难于卓荦,而难于纡,余平生尝言倪迂难学,学之终不似.此卷摹拟云林,而得其疏秀,尝是万年得意之笔,观自题诗可见矣.六舟宜宝之.道光戊戌年十月朔,将往上海,倚装书此,齐彦槐识于沧浪亭之石枰精舍.”跋文及印文都充分说明此卷的一个曾经拥有者是六舟.僧六舟(1791—1858),俗姓姚,名达受,又字秋楫,别号万峰退叟、慧日峰主、南屏退叟、西子湖头摆渡僧、寒泉、同寿、小绿天庵僧等,曾以磨砖作镜轩、宝素室、玉佛庵、墨王楼、小绿天庵、万峰山房等作为斋名,浙江海昌(今海宁)人.早年出家于海宁白马庙,拜松溪老和尚为师,十七岁正式薙染为僧,曾先后住持过湖州演教寺、杭州净慈寺、苏州沧浪亭,晚年退隐白马庙.六舟多才多艺,于诗书画印,靡不精通,嗜金石,富收藏,精鉴别,刻竹、凿砚均名重于时,尤擅传拓,传拓古器物全形,堪称一绝,阮元曾以“金石僧”“九能僧”称之,一时名播海内.结合“六舟在新安所得书画印”印文所言,此卷当为六舟在新安一带所得的佳作.

前隔水的最后一方印章是“会稽章氏宛委山馆鉴藏金石书画之印”,说明此卷曾被会稽的章氏收藏于宛委山馆.吴昌硕曾有一方印的边款刻着“仿凿印为宛委山馆主人刻”,说明“宛委山馆”主人与吴昌硕同时代,当为晚清、民初时人.

画作右侧的印章除前文提到的“六舟在新安所得书画印”,还有“养恬斋”、“朱之赤鉴赏”(此印在下段分析).以“养恬斋”作为斋号的清人,笔者查到有高骧云〔4〕、马锡蕃〔5〕、桂万超〔6〕.

(4)画心

此作为两张纵33.2厘米,横102厘米宣纸连接装裱而成.画面骑缝处有“之赤”朱文印和“谈雅轩”朱文印.“之赤”印在画心的中心偏下方,“谈雅轩”印下部已经不完整,由此印证画心经过了截边.“之赤”朱文印结合画心和拖尾中出现两次的“朱之赤印”和“朱之赤鉴赏”朱文印,当为明末的鉴藏家朱之赤.朱之赤,长洲人,字卧庵,喜蓄书画,精鉴藏,有《卧庵藏书画目》一卷.骑缝章多为藏家所钤盖,且此作中朱之赤多次钤盖印章,所以此作在晚明时期的主人有可能是朱之赤.画作左下角有鉴藏印五方,依次为:“清群簃鉴赏”朱文印、“曾藏吴拙菴家”白文印、“朱之赤印”朱文印、“留耕堂印”白文印、“僧达受鉴赏印”朱文印.除上文分析过的此作的几位拥有者“清群簃”、朱之赤、六舟外,还有吴拙庵.

吴用仪,号拙庵,清长洲人,其父筑遂初园于渎川,吴用仪购书数万卷于其中,多宋元善本,与江浙名士流连觞咏.

因后隔水处没有钤印,无法提供出有效的信息.

(6)拖尾

此作的两段题跋分裱于两张拖尾纸上.前一拖尾纸的纸色晦暗,款属为“许松年”;后一跋纸色匀净,款属为“齐彦槐”.

清嘉道年间“东南四大水师名将”之一有一位许松年(1767—1827),字蓉隽,号乐山,瑞安人.但考其自作年谱和《清史稿》传,并为找到其有“烟霞散吏”的别号,也在其自书年谱中未见对诗文书画的记录.此“烟霞散吏许松年”有可能另有其人.

齐彦槐:(1774—1841),字梦树,号梅麓,又号荫三,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清代著名科学家、文学家.嘉庆十三年(1808)召试举人.明年成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江苏金匮县知县,有《衙斋书壁诗》十九首,纪其治绩迁苏州同知,保擢知府,陈海运议于巡妩,得旨优奖.彦槐之诗,出入韩苏,尤长骈体律赋,兼擅书法,精于鉴藏.所著有《梅麓诗文集》《海运南漕丛议》《北极星纬度分表》《天球浅说》《中星仪说》.

3.诗文题跋

参照此作中沈周的自题诗“知迂的是荆关手,聊复从迂写素秋.莫道西山无爽气,我于东野合低头”,从诗文分析沈周自认此作临仿倪瓒风格,而倪瓒是荆浩、关仝风格的延续,是此类型画风的能手.在另一幅《石渠宝笈》著录的沈周临仿倪瓒的山水画作中题写道:“云林在胜国时,人品高逸,书法王子敬,诗有陶、韦风致,画步骤关仝,笔简思清,至今传者一纸百金.后虽有王舍人孟端学为之,力不能就简而致繁劲,亦自可爱.云林之画品,要自成家矣,余生后二公又百年,捉风捕影安可视之易易而妄作.”〔7〕也充分说明《石渠宝笈》著录的那件《仿云林山水》也与本文所讨论的此幅《仿倪云林山水图卷》风格是一致的.董其昌评家沈周倪瓒风格的作品“石田先生于胜国诸贤名迹,无不摹写,亦

绝相似,或出其上.独倪迂一种淡墨,自谓难学.盖先生笔老密思,于元镇若淡若疏者异趣也耳”.董其昌认为沈周虽学倪瓒,但与倪迂“若淡若疏”的风格是各有千秋的.

“西山爽气”典源王子猷,《世说新语·简傲》“王子猷作桓车骑参军.桓谓王曰:‘卿在府久,比当相料理.’初不答,直高视,以手版拄颊云:‘西山朝来,致有爽气’”〔8〕.王子猷称赞西山清晨的清爽之气,而不屑于因军府俗务.沈周是否借“西山爽气”之典有所暗指,不得而知.

孟郊(751—829),唐代诗人,字东野,与贾岛并称“郊岛”,有“郊寒岛瘦”之说.“我于东野合低头.”说明沈周由画而诗,认为倪瓒此种“荒寒冷寂”的画风与孟郊的“清冷寒峻”的诗风是相契合的.

此《仿倪云林山水图卷》属典型的仿倪风格的“粗沈”作品.画面构图变倪瓒小景式的“一河两岸式”构图为平远开阔的近、中、远景,境界更为开阔.画面的前景即位于手卷右部的土坡岸角杂树,似与观者更加接近,中景增添殿宇佛塔等细节,远景用淡墨直接染就,画面结构紧凑而充实;笔墨方式变倪瓒的干笔渴墨折带皴为苍秀滋润的折带、短条皴;倪瓒风格虽经沈周变化,但全卷仍然给观者以清凉静谧之感.

虽属临仿作品,但沈周对倪瓒风格并不是亦步亦趋地照搬照抄,而是在临仿中加入了个人的理解,通过《溪山秋》,可以更为全面地理解“粗沈”风格.

《溪山秋》创作于1484年,在画面右上方沈周自谦的写道:“笔拙墨涩,不足入目.”虽是谦辞,但“笔拙墨涩”似是“粗沈”的风格追求,用疏朗简洁的构图、粗拙的皴法、生涩的墨法营造出不同于精工秀润的“细沈”的新境界.

二、画风流变

《明画录》中将沈周推为“南宗”山水的代表,明代文人画的魁首.“叙曰:能以笔墨之灵,开拓胸次,而与造物争奇者,莫如山水.当烟云灭没,泉石幽深,随所寓而发之,悠然会心,俱成天趣.非若体貌他物者,殚心毕智,以求形似,规规乎游方之内也.自唐以来,画学与禅宗并盛.山水一派,亦分为南北两宗.北宗首推李思训、昭道父子,流传为宋之赵幹及伯驹、伯骕,下逮南宋之李唐、夏珪、马远,入明有庄瑾、李在、戴琎辈继之,至吴伟、张路、钟钦礼、汪肇、蒋嵩,而北宗火朁矣.南宗推王摩诘为祖,传而为张藻、荆、关、董源、巨然、李成、范宽、郭忠恕、米氏父子、“元四大家”,明则沈周、唐寅、文徵明辈.举凡以士气入雅者,皆归焉.此两宗之各分文派,亦犹禅门之临济曹溪耳.”〔9〕

文徵明在一幅汤文瑞所藏沈周临仿王蒙的画作中题跋:“石田先生风神玄朗,识趣甚高,自其少时作画,已脱去家习.上师古人,有所模临,辄乱真迹,然作为率盈尺小景.至四十外,始拓为大幅,粗株大叶,草草而成,虽天真烂法,而规度点染,不复向时精工矣.汤文瑞氏所藏此幅亦少时笔,完庵诸公题在辛卯岁,距今廿又七年矣.用笔全法王叔明,尤其初年擅场者,秀润可爱.”〔10〕沈周父恒吉、伯父贞吉俱擅画,沈周学画于沈贞吉、赵同鲁,并由于其曾祖父与王蒙曾有交往,家中收藏有较多王蒙画作.由文徵明题跋中可见,沈周早年的画作既已脱去家学影响,而王蒙对沈周影响甚深,这从《庐山高图》中可以得到证明.“细沈”的根基在于王蒙,画作精工,多绘崇山峻岭,构图饱满繁复,技法谨严,皴擦点染间多见王蒙笔意.

沈周自40岁后渐由“细沈”过渡到“粗沈”.而沈周成熟期风格“粗沈”的一个艺术源泉之一即是倪瓒.对于沈周的仿倪,时人多不认同.董其昌曾说“沈石田每作迂翁画,其师赵同鲁〔11〕见辄呼之曰‘又过矣!又过矣!’盖迂翁妙处实不可学,启南力胜于韵,故相去犹隔一尘也.”〔12〕当沈周模仿倪瓒的技法作画时,他的老师赵同鲁认为他“过矣”.徐沁在《明画录》中对沈周的绘画艺术推崇备至,但仅对于他的仿倪,确实不认可的,徐沁认为沈周的山水画“宋元诸家,皆能变化出入,而独于董北苑、巨然、李营丘尤得心印.惟仿倪元镇不似,盖老笔过之也”〔13〕.所谓“老笔”与沈周自谦时所云的“笔拙墨涩”应是同一问题,而“笔拙墨涩”正是沈周疏简粗犷“粗沈”风格的源泉之一.“粗沈”出现于沈周艺术生涯成熟期.“粗沈”用较粗的线条勾皴,皴法来自于董源、黄公望、倪瓒,以粗犷浑厚的方式运用清晰典型的披麻皴、短条皴、折带皴表现浑厚蓊郁的南方山水,而其画的核心是传达出文人的气息.“本质上和浙派迥异,又不同于元画,这就是‘粗沈’的独特之处.”〔14〕

三、对后世山水画的影响

“粗沈”画风对后世山水画的影响,笔者曾撰写过《略论“粗沈”画风对溥儒山水画的影响》一文.“20世纪30年代的画坛,最流行的说法是‘南张北溥’,即南面张大千,北方溥心畬.”〔15〕叶浅予也曾撰文《关于张大千》,谈到“南张北溥之说是指20世纪30年代中国山水画的两大杰出画家.南张是张大千,北溥是溥心畬”〔16〕.溥心畬的画作面貌多样,溥儒的山水画形成了多种面貌,一种是北宗风格的山水,浅绛、水墨兼而有之,构图多雄伟的崇山峻岭,皴法多用小斧劈;另一种由董源、黄公望、王蒙等南宗山水中演化而来,以南宗笔法绘北方山水,用弯曲变化的线条构成山体,皴法多披麻、解索,山上多礬头;此外还有简笔山水作品,似源于沈周“粗沈”风格.溥儒此类简笔山水作品与沈周“粗沈”风格山水在精神上是相通的,以北宗、浙派思路运用元人笔墨,将倪瓒惯用的“一河两岸式”构图繁复化;笔墨上,以爽利湿笔,用折带、短披麻皴画出坡石、山峰,浓墨竖笔点苔,横笔绘中远景杂树.“传统总是有生命力的.它使各个时代的艺术家有平等的基础上交谈,对话,使晚辈有所‘神会’,去接受先辈的创作经验.”〔17〕溥儒继承沈周衣钵,并将此类“粗沈”风格的山水画加以推进,用更加迅急爽利的笔法,滋润的笔墨描绘北方的山川.变南方坡度平缓的土山为北方峭拔挺立的山峰;变“粗沈”折带皴、披麻皴、短条皴为更富于弹性的更单纯的融合解锁和披麻于一体的皴法,且勾、皴浑然合为一体.

并不仅仅是溥儒受到“粗沈”艺术的滋养,但因笔者学识、眼界与此文篇幅所限,不能一一列举并分析.但《仿倪云林山水图卷》确为沈周由“细沈”过渡到“粗沈”的典型之作,值得学界深入研究探讨.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责任编辑:欧阳逸川

注释:

〔1〕图文详见雅昌拍卖 http://auction.artron.net/paimai—art84630119/.

〔2〕详见《南史·卷三十·列传第二十》“何点”条目,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三册,第788页.

〔3〕梁袠“游侠处士”印章,图版详见张学编著:《玺印篆刻收藏入门图鉴》,译林出版社2014年版,第156页.

〔4〕高骧云(1796—1861),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字逸凡,号式如,别号鉴湖逸客,室名可也简庐、漱琴室、养恬斋,著有《养恬斋笔记》.

〔5〕马锡蕃,字康侯,先世籍隶山西,以从军于粤久,遂为番禺人.锡蕃幼端谨,补县学生,出而授徒,教人以忠孝为本,游其门者,循循矩矱,多知名士.著有《养恬斋诗文集》.

〔6〕桂万超(1783—1863),字丹盟,贵池人.道光癸巳(1833)年进士,官至福建按察使.万超平生极喜作诗,至老不衰.著有《养恬斋诗集》.

〔7〕《石渠宝笈·沈石田〈仿云林山水〉》转引自吴敢:《中国名画家全集—沈周》,河北教育初版社2003年版,第116页.

〔8〕刘义庆编《世说新语·简傲第二十四》,华夏出版社2013年版,第218页.

〔9〕(清)徐沁《明画录》,《画史丛书》(第三册),第17页.

〔10〕(明)文徵明:《文待诏题跋·题沈石田临王叔明小景》,《明代画论》,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年版,第34页.

〔11〕(明)赵同鲁(1423—1502),字与哲,长洲人.其祖友同,字彦如,以医名,曾修《永乐大典》.同鲁克承家学,善诗文,著有《仙华集》.所作山水,涉笔高妙.徐沁《明画录》有载.

〔12〕(明)董其昌《容台别集》卷六页四十六,转引自张子宁《董其昌论“吴门画派”》,《吴门画派研究》,紫禁城出版1993年版,第145页.

〔13〕(清)徐沁《明画录》,《画史丛书》(第三册),第17页.

〔14〕陈传席:《沈周在画史上的重要作用及其花鸟画》,《吴门画派研究》,紫禁城出版,1993年版,第282页.

〔15〕邓云乡《谈南张北溥》,《北京旧闻丛书—古都艺海撷英》,燕山出版社1999年版,第382页.

〔16〕叶浅予《关于张大千》,《中国现代十大名画家画集—张大千》,工艺美术出版社2003年版.

〔17〕鲁朵娃、萨莫秀克《吴门画派中的自然形象》,《吴门画派研究》,紫禁城出版社1993年版,第76页.

山水论文范文结:

适合山水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山水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