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歌相关论文范文 和新疆察布查尔地区锡伯族民歌演唱特征(二)方面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本论文主要论述了民歌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新疆察布查尔地区锡伯族民歌演唱特征(二)

★文,申洁

内容提要

2014年7月“锡伯族民歌”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荐项目,锡伯族民歌不仅成为锡伯族的宝贵财富而且也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深入研究他们的演唱特征对于学习民族声乐演唱具有推动作用,同时对于关注抢救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传承意义.

关键词

新疆察布查尔锡伯族民歌演唱特征

三、新疆察布查尔地区锡伯族民族昀演唱特征

锡伯族民歌有歌词、节奏、旋律、音色等因素组成,其中的歌词语言本来就有它的审美特点.他们的民歌速度适中,节奏平稳,结构均衡,体现了细腻、平和、乐观的性格特征,尾音的时而拉长给人留下浓浓的韵味,亲切而多情,成为本族人心中最美的音乐,也成为本族人评价歌手好坏的标准.

(一)歌词的语言特征

说到歌词首先我们会想到语言,锡伯族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中的满语支,元音有26个,分为单元音和复合元音,单元音10、y,ya、a,y,oe,u,.,复合元音有:1,ai,Ul,01,u,au,ou,la,1U,ua,u0,辅音有44个.锡伯族语言发音位置比较靠后,化颤音和唇化轻辅音,尤其是腭化音,舌头紧贴上腭并随之送气发出的颤音,突出了锡伯语语音发声的独特特点.锡伯族民歌歌词喜欢用缀词或者衬词例如:霍哩霍哩,乌呀拉咿也,巴布里等,这些都属于衬词,它们本身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意思,只是在歌唱中的一种情境表现和语气色彩.锡伯族民间歌曲中,衬词的运用可以说是一大特色,它的加入使得音乐作品带有说话或者呼喊的感觉,特别体现了锡伯族民族风格与独特之处.锡伯族民歌歌词的内容虽然比较丰富,但是由于歌词写作大都偏重于诗的格律与押韵,因此感觉锡伯族民歌歌词有些受局限性.

(二)节拍与节奏特征

纵观锡伯族各个时期的民歌虽然在节奏、节拍上受到汉族及其他民族音乐文化的影响,但是也没有丢掉它自身的节奏韵律,锡伯族民歌一直保留着极其鲜明的特点.在锡伯族民歌中经常出现的节拍有1/4、2/4、3/4、4/4、3/8、6/8等,偶尔也用三拍子与二拍子的组合的变拍子及散拍子的结构类型.由于2/4拍子的节拍特点为强和弱,节奏鲜明,有行进的感觉,有力度,适合表现锡伯族人民乐观向上、勇敢坚强的性格特点,因此锡伯族民歌中2/4拍子歌曲数目比较多.4/4拍子属于复拍子,其强弱规律为“强、弱、次强、弱”反复交替.由于延长了强弱变化的重复时值,因此减少了最强拍出现的次数,这种节奏更适于表现优美抒情的锡伯族民歌.在节奏上,锡伯族民歌由于受阿尔泰语系的发音习惯影响,置助动词重音常在最后一个音节上,因此经常出现前长后短、前松后紧的节奏型,这种节奏它不仅在锡伯族歌曲中经常使用,而且在其他民族歌曲中也十分流行.如在《觉罗姑娘》中这样前松后紧前长后短的节奏型体现的比较典型.

从以上歌曲中我们可以看出锡伯族民歌音乐旋律优美,节奏明怏,活泼多样,特别是表现在民歌当中的节拍与节奏就更加明显体现出来.

(三)歌唱的表演特征

锡伯族民歌主要是以歌舞交织,曲艺融合表现为主的民歌,是特有的锡伯族音乐文化的组成部分,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锡伯族歌唱演员的声、情、神、形是一个整体,表演中“情”是灵魂,特别重视“以情带声”,歌唱演员要想把握作品的风格,就必须将“情”融入作品之中.因此在演唱表演的过程中加入身段、手势、眼神以及丰富的情绪来表演,可以达到完美的艺术效果.表演到不到位眼神是起了决定性作用的,可以说人的七情都能通过眼神的运用来刻画,眼神是十分丰富的,例如抒情的、欢快的、跳跃的、愤怒的、恐惧的、悲伤的表情等等,随着歌唱内容情感的变化,眼神也要随之变化,时而虚、时而宴、时而远、时而近,这样表演才生动、到位.形体上的表演讲究“韵律”感,这个”韵律”既存在于眼神中,也存在于动作中,简而言之,就是神的韵昧、形的规律.“以形写神,形神兼具”是锡伯族传统艺术的重要审美标准.对于一个民族歌唱演员来说,不只要有好的歌唱技巧,通过形体表演更加完美的表现作品,才是歌唱演员追求的更高境界.

虽然表演重要,但歌唱始终是占主导地位的,形体表演是起辅助作用的,要有主有次,不可以喧宾夺主,否则就不再是歌唱艺术了.因此把握好表演的尺度是很重要的,既不能不注重形体表演,又不能过多偏重于形体表演,达到唱与演的协调统一才是最终目的.

四、镊伯族民懿漏唱中响启示

锡伯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锡伯族文化中最为丰富的要素在锡伯族民歌中都有所体现,它的内容包括了锡伯族社会生活和人类文化的各个方面,锡伯族民歌好像一部历史文化的纪录片,它向我们真实而叉鲜活的展示了这个民族生活的点点滴滴,记录了这个民族生活变迁历史的渊源.

(一)锡伯族传统演唱技巧对民族声乐演唱的启示

锡伯族民歌是在人们生活生产社会变革发展中形成的,它的演唱技巧有即兴随意、形式多样、曲调多变的特点.锡伯族声乐演唱技巧与民族声乐演唱既有相似又有区别,既有一致的地方,又有独特的魅力.

我在察县采风时发现,民间歌手也非常注意运用腰部的扩张力对气息的控制与调节,这些方法的运用都是与我们在声乐学习中的呼吸理论是完全相同的.另外衬词、衬字的运用是锡伯族族民歌的另一特点.萨满们在演唱神歌时,还经常采用许多生辟怪异的衬词衬字来添补唱腔的空隙,补充人们的思维,如“乌呀拉咿呀”“胡列胡列”“库西古力”等,这些衬词衬字,既给曲调增加了活力,又渲染歌曲中的气氛,虽然在修辞手法上没有表达更加实际的意义,但是将他填在歌曲的结构中作为一种艺术表现手法,能起到关键性作用.

锡伯族民歌演唱结合锡伯族歌曲的特点咬字力度大,充分利用字头(就是该字的辅音)的力量帮助字和气结合起来,咬字后唇齿不能松动,保持住原来的口型以保证气息的控制力和流动性.歌唱时在气息的支持下,声音饱满、集中,在高位置上,自由地走动,使歌曲的语言与旋律结合紧密,从而能够更加完整的表现作品.

(二)锡伯族新民歌对当代民族声乐演唱的启示

锡伯族新民歌产生于民国时期,特别是解放后,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关怀下,锡伯族的经济、文化都有了新的发展,苦难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人民生活有了显著的提高,精神面貌也随之焕然一新,产生了许多歌颂家乡、歌颂生活、歌颂伟大祖国和亲爱的党的新民歌.其中比较流行的有《唱起歌来跳起舞》《巴尼哈》(巴尼哈即锡语谢谢之意)等.同时,一些专业和业余音乐工作者,在向民间音乐学习的基础上,陆续创作出了像《世世代代铭记恩情》《好,亲》等以锡伯族民歌为基调的优秀歌曲,已流传全国.都赋予了锡伯民间音乐的新的生命,对于继承和发展锡伯族民间音乐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近几年,锡伯族出了不少的创作歌曲(新民歌).从歌曲的结构来看,新民歌比传统民间歌曲的篇幅要长,曲式相对复杂,更具完整性,从歌曲的创作风格来看,既保留了浓郁的民族特色又体现了现代作曲技法的专业性.新民歌的产生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它展现了一个时代的新面貌.

以上这首《唱给母亲的歌》是在察布查尔地区特别流行的一首新民歌.

随着时代的发展锡伯族民歌想扩大流传领域为年轻人所喜欢,就要与时俱迸,不断更新创作理念.可以将以前的传统老歌新编曲也可以老歌新唱.使欣赏水平不一样的人能够找到自己喜爱的标准,喜爱并接受不同类型的锡伯族民歌,更加了解锡伯族民歌,从而去传唱锡伯族民歌.

(三)借鉴与演唱锡伯族民歌的意义

锡伯族民歌是中华民族声乐的瑰宝,是锡伯族整个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部分,是中华民族的财富,现在许多老艺人相继离世所剩无几,新的人才还未成长起来,所以我们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扶持以免先辈们遗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在我们这一代失传,发掘和抢救锡伯族民歌,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在采风调研中让我深深体会到,我们在学校学习到的声乐技巧和理论,都是与这些乡土歌唱者们紧密联系的,都是在这些民间歌手艺人们的演唱基础上总结和发展的.锡伯族人民自古以来忠诚、勤劳、勇敢,我们要保留锡伯族风格特点绝不是要保留落后的、陈旧的,而是要更好地将锡伯族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发扬光大,从而在国际音乐文化上占有一席之地,就像我们常说的“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民歌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民歌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民歌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