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品鉴硕士毕业论文范文 跟非正岩茶品鉴报告方面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本文是一篇关于品鉴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非正岩茶品鉴报告

此次“非正岩”山场访茶,我们分别走访了位于吴三地、曹墩、上梅、樟树、小武夷公园等5地的7处“非正岩”茶山场,共收集到了肉桂、水仙及瑞香、九龙袍、矮脚乌龙等十多种茶样. “非正岩”好山场茶品质究竟如何,有没有自身独特的韵致?我们决定来次集中的品鉴.

审评茶叶内质是反映山场环境条件、考量制茶技术水平高低的最直观方式.为此,我们邀请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原所长、国家一级评茶师陈荣冰,对此次收集到茶样,按照品种进行了分组审评,试图汤色、香气、滋味、叶底等感官指标“追溯”山场的气质.

<1号样>

山场:小武夷公园

外形:条索较紧结,色泽青褐油润,可能因受到挤压,略碎.

香气:辛锐的品种香明显,纯正且持久

汤色:清澈,橙黄明亮.泡至第五道,汤色依然保持得很好.

滋味:刚入口时,稍有苦涩,但至喉底,涩感化开,有回甘.

叶底:柔软,黄亮,红点明显,呈绿叶红边,欠匀整.

点评:小武夷公园的山场与正岩茶产区类似,都属于丹霞地貌,也会形成微域小气候.但是,周边环境湿度不如正岩区.香气可媲美正岩荼,但滋味稍薄,耐泡度也稍欠些.

<2号样>

山场:樟树村微波站

外形:条索紧结,色泽青褐,油润有光.

香气:辛锐的桂皮香显著,纯正持久

汤色:清澈,橙黄明亮.

滋味:较醇厚,爽滑,回甘明显,有“岩韵”.

叶底:软亮,较匀整,有明显的红边.

点评:山场的海拔大约在800米,土质含丰富风化岩残土,且昼夜温差大,出产的茶具有高山气质,具“岩韵”.在香气的表现上,茶树的品种香突出,并且持久,滋味则比较醇厚,茶汤质感也比较细腻.

<3号样>

山场:仙人岩

外形:条索紧结壮实,色泽青褐油润.

香气:品种香明显,纯正无异杂味

汤色:清澈,橙黄明亮.

滋味:较醇厚,有回甘,但不够耐泡.

叶底:黄亮,柔软,较匀整,有明显的红边.

点评:仙人岩的地貌也属于丹霞地貌,岩下山场的生态环境与正岩荼产区的“坑涧”很相似.但是,由于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或海拔的因素影响,使得荼汤的醇厚度稍欠,耐泡度也不够.

<1号样>

山场:吴三地小竹林

外形:条索壮实稍带绿褐,干茶花香显.

香气:香气清纯柔和且高,前三道花香优雅,第四道开始显淡雅木质香、粽叶香,整体花香表现极好,香高水柔,高山岩韵显.

汤色:清澈、浅橙黄明亮.

滋味:鲜爽醇厚,花香显幽,入口甘甜且回甘显,水感层层递进,极为耐泡,木质香显.

叶底:肥嫩尚软亮,匀齐.

点评:吴三地小竹林的环境处于高海拔的竹林凹坑出,丰富的腐殖土层赋予了老枞水仙极为丰富的内质,周围傍竹而生、花香鸟语的环境又给予了水仙极好的香气环境,这泡水仙在花香的表现力上极强.焙火较轻,前三道,花香显,木质香在四五道后才渐渐清晰,枞味渐明,具有独特的高山岩韵.

<2号样>

山场:吴三地溪边

外形:条索肥壮、沉重紧实.

香气:花香显,木质香显.

汤色:橙黄显亮.

滋味:入口醇厚、收敛感强,木质显,回甘强.

叶底:软亮匀齐.

点评:此地属于吴三地高海拔的溪边山场,上空云遮雾罩,树木阴翳成天然的“桑拿窝”,一个得天独厚的微域小气候环境.高海拔而水汽充足的条件使这泡老枞水仙枞味表现极佳,水中花香隐约而木质香沉实,水粘稠感强.

<3号样>

山场:曹墩村

外形:条索壮实,干茶花香显,细闻略有火香.

香气:前三泡水中略带火功香,花果显,略带枞味.

汤色:橙红转橙黄

滋味:前三泡质厚而略带杂,花果香较显,四至六道,水路清晰,入口粘稠度高,枞味才得以显露.

叶底:软亮匀齐,红边显.

点评:山场周边林木茂密,湿度大,茶树的树龄也都在50年以上.因火功较高,滋味醇厚,枞味在后半段的茶汤中才逐渐显露出来.

<4号样>

山场:上梅塔顶岗下

外形:条索肥壮、结实沉重.

香气:清香悠长、枞味显.

汤色:橙黄透亮、清澈.

滋味:入口水香显清雅,兰花香隐约可见,枞味贯穿始终,滋味厚度呈递增趋势,回甘清透带高山韵,茶汤耐泡,富有层次感,口腔协调度好.

叶底:黄亮,柔软,匀整.

点评:这泡水仙生在上梅“塔顶岗下”,处于郁郁葱葱的森林之下、烂石之上的茶园,园里的蕨类植物杂草枞生,由于当时属于不经意的播种种植,很多茶树处于岩凹和石隙之处,独特的高山岩韵显.

<1号样>

山场:上梅塔顶岗下

外形:条索肥壮,干香独特花果香显.

香气:香气浓锐悠长,富有张力.

汤色:橙黄明亮.

滋味:入口醇厚,水中花果香饱满,收敛感强,回甘强,品种特征显,岩韵显.

叶底:软亮,红边显.

点评:这泡瑞香生在上梅“塔顶岗下”,顺山体垒成不规则的石壁梯层茶园内种植,整体砂质土壤丰富,云雾缭绕的高山气息在茶汤中充分彰显.

<2号样>

山场:仙人岩

外形:条索巴壮,色泽乌褐润.

香气:香气辛锐有冲劲,花果香清晰且持久.

汤色:橙黄透亮.

滋味:入口花果香即充满口腔,滋味层层递进富于变化,高山韵显.叶底:肥厚软亮.

点评:类于正岩区的“坑涧”环境,亦形成微域小气候环境.作为新品种的瑞香,生长在其中,品种香不仅能得到较充分地表现,而且也有较独特的山场气息,尤其是香气、滋味都比较细腻.

专家点评:

首先,从整体表现上看,这些茶的各个品种特征都很明显;

第二,这几款茶多处于拥有砂质砾壤的高山山场,高山上常年云雾缭绕,山间以漫射光为主,日照时间短,昼夜温差大,空气土壤湿度大,所以在这种生态下,有利于茶树的氮代谢,鲜叶中的蛋白质、氨基酸、叶绿素和含氮芳香物质较多,而呈苦涩味的茶多酚形成较少.所以茶叶滋味普遍比较鲜爽、清幽、甘醇,“高山韵”显.

第三,这几款茶所处的山场土壤,都拥有不同岩体、不同风化程度的砂砾壤,其内含的矿质元素较为丰富,所以具有山场独具的“岩韵”.

综上所述,在丹岩区,也有很多环境非常优异的山场,只要结合有机的茶园管理机制和优良的制作工艺,成品茶品质也可以与景区内的山场茶相媲美.

品鉴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品鉴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品鉴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1、艺术品鉴期刊

2、艺术品鉴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