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相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 和放眼世界需外文作为美学翻译家的滕守尧先生和美学译文丛书方面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

关于免费美学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美学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放眼世界需外文作为美学翻译家的滕守尧先生和美学译文丛书

美学作为一门源自西方学科体系的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需要不断与国外先贤和同辈进行对话.美学翻译事业就是从事这样的美学交流和对话.因此,朱光潜先生曾言研究美学“放眼世界需外文”.在中国美学发展的历程中,有不少研究美学的学者不仅著书立说,也致力移译西方美学名著,在研读西方经典中,或梳理西方美学的脉络,或拿来解读中国文艺现象,或中西对照完成跨文化的诠释.像这样学贯中西,卓然于世的美学大家有人们熟悉的蔡元培、朱光潜、宗白华、蒋孔阳、缪朗山等先生.

一、“放眼世界需外文”

——作为美学翻译家的滕守尧先生

滕守尧先生作为中国改革开放之后成长起来的一位美学家,在美学翻译事业上有着突出的成就.早在1980年12月出版的《美学译文》学术集刊中,我们就能读到滕先生翻译的美学论文——英国弗吉尔·奥尔德里奇的《审美知觉与客观性》,这篇论文原载于《英国美学杂志》1978年春季号[2】,应是当时国际美学界研究审美知觉问题的最新成果.此后《美学译文》第2、3期连载了滕先生翻译的美国鲁道夫·阿恩海姆的《艺术与视知觉——形式论》‘3】.这3篇译文篇幅较长,均是英美等国审美心理研究的重要研究成果.

应该说,中国美学界、知识畀知道滕守尧先生的名字,始于滕先生1983年到1987年密集出版的美学译著<艺术问题》《艺术与视知觉》《走向科学的美学》《视觉思维》《美学新解》等“美学译文丛书”当中的几部经典译作.

《艺术问题》与《情感与形式》同为美国美学家朗格的作品,《情感与形式》是一部比较完整的学术著作,《艺术问题》是一本主要由10篇演讲组成的艺术哲学演讲集作.《艺术问题》阐述更加鲜明,主要论述了朗格将艺术视为“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这一核心思想.《艺术问题》还向前推进一步,提出艺术应当表现“生命的逻辑形式”,体现艺术创作的有机性、运动性、节奏性和生成性,巧妙捕捉艺术形式与生命形式之间的“象征性联系”,进而创造出“有意味的形式”.

《艺术与视知觉》《视觉思维》是滕先生翻译的众多著作中,最为人们熟知的两部.这两部译作是著名美学家、艺术心理学家阿恩海姆经典之作,也是格式塔心理学的代表作.《艺术与视知觉》详细分析艺术作品尤其是视觉艺术作品的艺术图式与人类审美心理、艺术心理之间的关系,从“异质同构”视角提出了一系列颇具心理科学色彩的独到观点和核心概念,较好地解释了审美心理中存在的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相互作用的关系问题. 《视党思维》认为视觉不仅具有知觉力,而且还具备神奇的直觉力、思维力,视觉具备把握对象整体特征与本质的格式塔心理能力.相较而言,《艺术与视知觉》侧重探讨艺术形式与视知觉之间的关系,揭示视觉具备的完形性质.《视觉思维》更加注重视知觉具备思维本质的探讨,进而弥合感性与理性、感知与思维、艺术与科学之间的天然鸿沟.

《美学新解》侧重分析几个美学领域的关键性概念,如再现、表现、形式主义、意义、真实、意图等,深具分析美学特色,让读者更加清晰地把握美学核心概念,从而加深对美学基本问题的领悟.

还有一本书值得特别关注,就是德国学者赫伯特·曼纽什所著的《怀疑论美学》,署名的翻译者是古城里,由辽宁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经与滕守尧先生电话联系确认,古城里是滕守尧先生出生地的名字,也是滕先生翻译该书时使用的笔名①.这部书的出版有不少值得回味的文化交流和美学交流的精彩故事.赫伯特·曼纽什教授曾多次访问中国,对中国文化情有独钟,《怀疑论美学》也是在他广泛深入接触中国文化之后,受到启发而写的一部美学著作,怀疑论传统在西方文化源远流长,与中国道家文化有着神似之处.怀疑论美学揭示了艺术对于现实的批评功能,有着独特的价值和意义;1988年夏天,赫伯特·曼纽什教授曾分别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工艺美术学院、中国文化书院、辽宁大学、开封大学、郑州大学等地与中国学者以《怀疑论美学》的不同专题做了演讲.滕守尧先生1988-1990年访问德国期间,也与曼纽什教授经常进行讨论和探讨②.辽宁人民出版社王大路先生与曼纽什教授商议,由他作为西方学者为中国读者写一部《怀疑论美学》,请中国学者滕守尧先生写一部《中国怀疑论传统》介绍给西方”】.应该说,这两部著作是中西文化交流、美学思想对话的产物,在中国当代美学史上是一道十分独特的风景.

第二次比较集中的美学著作翻译出现在1998年之后,滕先生主持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一套“美学·设计·艺术教育丛书”,在这一套丛书的第一批著作中,包含了滕先生的早些年出版的译著和著述的再版,如《艺术与视知觉》《视觉思维》《审美心理描述》《现代艺术哲学》③.同时,也新译了法国学者马克·第亚尼编著《非物质社会》、美国学者拉尔夫·史密斯的《艺术感觉与美育》.

因为原著的深厚学理性和翻译的准确流畅,滕先生翻译的美学著作思想与文采兼备,因此,很受专业学者和美学爱好者欢迎,大多畅销至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 1年出版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图书学术影响力报告>分门别类统计了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图书学术影响力排行榜,统计了国内人文社科各学科覆盖面最广、引用率最高的书单.其中,2000-2007年度艺术学CSSCI论文引用前49部国外学术著作中包括滕先生翻译的《艺术与视知觉》《艺术问题》《视觉思维》3部译作[51464471.如果稍稍检索中国知网等数字资源库,就会发现,这几本书的引用者涵盖美学、文学、艺术、心理学、新闻传播、设计、出版编辑等不同学科门类.其影响力远远超过了传统的美学和文艺学科.

在20世纪80年代美学热中,滕先生首先是以一位以从事美学翻译的学人身份出现的学术新星.差不多每年推出一部美学著作的新鲜译作,这神翻译的速度和质量,既来自早年北京大学西语系的扎实功底,也来自繁荣美学事业的一份责任.既有朱光潜④、李泽厚等先生对年轻学者的鼓励,还有来自滕先生夫人朱疆源先生的大力支持⑤,更离不开滕守尧先生乐于其中的勤奋耕耘.

滕先生在《美学新解·译者前言》中曾经写下这样一段文字:“我之所以从事这件工作,是因为我喜欢它.每逢读到一部好的美学书,我都感到似乎发现了一个新的领域,个人存在的价值顿觉倍增,因而感到振奋和快乐,如此而已!在别的场合我还说过,我个人读外文书有这样一个习惯:每读到一部自认为重要的书,总喜欢把它们随手译成中文,好像只有这样做,才真正理解了它们,变成了自己的东西.因此,我搞美学翻译,实则是自己读书的一个副产品,并没有想到做什么贡献之类.新近译的这部《美学新解》,曾经深深地吸引着我,读后似觉得有一滴滴新鲜的甘泉,滋润着那被传统美学麻痹的神经.”[611-2

滕先生往往是左手译书,右手著书.翻译了几部厚重的审美心理学著作之后,滕先生完成了个人首部学术专著《审美心理描述》.翻译《怀疑论美学》之后,撰写了《中国怀疑论传统》.在组织翻译了一批艺术教育丛书之后,出版了《艺术与创生》.在阅读、翻译中积累秦材,开阔视野,了解学术前沿,在综合创造中完成学术创新.应该说,滕先生的美学翻译事业,既为读书界提供了经典的美学名著,也为自己的学术探索积淀了雄厚的学术根基.这种学贯中西,既环顾世界美学发展最新成果,又不断深入思考故国美学、文化、教育问题的学风,深为后人推崇和敬仰.

二、“全由他一人包揽”——作为

“美学译文丛书”翻译事务组织者的滕守尧先生

美学著作的翻译,大多是个人学术行为,像朱光潜、宗白华、缪朗山等先生.如果组织大型译文丛书,往往会设立一个编委会,邀约相关领域学者,组成团队,集体攻关.但上世纪80年代推出的“美学译文丛书”,署名主编唯有李泽厚先生一人,没有设立编委会.在之前阅读“美学译文丛书”相关译著时并未注意这个问题.直到阅读李泽厚先生的一篇文章时,方才知道“美学译文丛书”的实际组织者是滕守尧先生.

李泽厚先生在《关于“美学译文丛书”》-文中这样写道:“在当时艰难情况下,滕守尧不但与我分担风险,而且大量组稿、约稿、催稿、审稿、定稿以及与各出版社打交道办交涉,种种学术性的和事务性的繁复琐细的工作,全由他一人包揽.……他的时间、精力也毕竟有限,真是难为他了.我感到高兴的是,在这十来年好些有关芙学、文艺理论、批评以及其他论著中,常常见到引用这些丛书中的材料.这说明,尽管有缺点、毛病,这套丛书毕竟还是有用的,有益于广大读者和作者们的;我坚持‘有胜于无’的原则,虽多次被人严厉指责,可以无悔了.但这里我想说明的是,这主要是滕守尧的功劳,没有他,便不会有这套书.许多人不知道这一点,他也一直不吭声.我要他共署主编,他因顾虑客观环境,坚决不肯,这对我倒形成了‘掠人之美’的心理负担,今天一吐为快.”口1

细读这段文字,让人感慨良多.一则感叹李泽厚先生学术上的战略眼光,一面冒着各种风险,吸收八面来风,主持这套“美学译文丛书”;一面深情回望中国美学历史,写作《美的历程》,编撰《中国美学史》;同时进行综合创造,主持《美学》杂志,发表出版国内学人美学成果,主编美学丛书,出版国内学人美学新著.

二则感叹师生情深.滕守尧作为李泽厚先生的研究生,译文丛书的实际事务的“包揽者”,多少年后,李泽厚先生还惦记在心,感到“真是难为他了…‘主要是滕守尧的功劳…‘许多人不知道这一点,他也一直不吭声”.李泽厚先生甚至有…掠人之美’的心理负担”,希望“一吐为快”.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滕守尧先生为这一套丛书付出的辛勤劳作确突令人难忘,让人感动.

三则感佩滕守尧先生务实勤勉、无私奉献的精神.大家知道,这部丛书,李泽厚先生原计划出版100本,实际出了50本@,时间跨度15年⑦,涉及5家出版社,47位译者.包揽一切繁复琐细的事务性工作,对于本来不擅长此类事务的滕先生来说,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现在想来,这种“事业前进,个人后退”的奉献精神,公而忘私的学术境界确实令人感佩.因此,“美学译文丛书”的顺利出版,既得益于李泽厚先生的战略眼光、学术勇气,美学翻译同人的精诚合作,也离不开滕守尧先生务实勤勉、无私奉献、包容合作的可贵品格.

因为“美学译文丛书”分别在5家出版社出版,前后跨越15年,头绪纷繁,具体书目的数量和书名在学术著作、论文以及网上有关文章中,多有出入,需要认真核实.

例如,刘悦笛、李修建《当代中国美学研究》和网上列举的书目中有“加德纳《涂鸦艺术》(兰金仁译)”∞】.经查阅,加德纳所著的《艺术涂抹》-书,由兰金仁、高金利翻译,中国商业出版社1994年出版,并未列入“美学译文丛书”.

法国学者梅吉奥著,怀宇翻译的《列维一斯特劳斯的美学观》未列入刘悦笛、李修建著作和网上书目,经查证,这本书确实收入了“美学译文丛书”.

还有,赫伯特·曼纽什所著的《怀疑论美学》-书.刘悦笛、李修建《当代中国美学研究》和网上列举的书目收入了该书.需要说明的是,这本书出版时间略晚于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集中出版的1 1本“美学译文丛书”,装帧风格与该社1987年出版的丛书不一样,未署上李泽厚主编,“美学译文丛书”字样.但从内容上来说,这本书应该归入“美学译文丛书”,也得到了滕守尧先生的肯定⑤.

为了让读者对“美学译文丛书”书目有一个清晰地把捏,笔者逐一通过北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等国内知名图书馆网上检索系统进行检索、核实,制作了4个“美学译文丛书”出版简表以及“美学·设计·艺术教育丛书”出版简表,附于文后.

三、“今日中国欲自强,当以译书为第一事”

——“美学译文丛书”的广泛影响

晚清以降,中国诸多有识之士睁开眼睛看世界,怀抱救国救民之热肠,通过大量翻译引进西方典籍,请来德先生、赛先生,传播马克思主义,推动了中国社会不断前进.美学研究领域,王国维、蔡元培、朱光潜、宗白华、蒋孔阳、缪朗山等先生身体力行,研习西方经典,翻译不辍,传播新知,创新学术,提升国民文化素养,丰富国人精神世界.

世界在前进,美学在发展.对于与世隔绝多年重新打开国门的20世纪80年代初的人们来说,需要再度解放思想,进行启蒙.李泽厚先生有一个基本判断,“科学的发展必须吸收前人和当代的研究成果,不能闭门造车.目前应该组织力量尽快地将国外美学著作翻译过来.我认为这对于改善我们目前的美学研究状况具有重要意义.有价值的翻译工作比缺乏学术价值的文章用处大得多.”口1因此,在美学领域,出版“美学译文丛书”是一件顺应时代潮流的事情.经李泽厚先生倡导,中国美学界同人支持.5家出版社相助,“美学译文丛书”顺利推出了煌煌50本译作.

尽管冒着各种风险,遭受不同批评,这套“美学译文丛书”出版后,在启蒙思想、繁荣学术、培养人才等方面产生了实实在在的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王晓明先生在《翻译的政治——从一个侧面看80年代的翻译运动》-文中指出,《美学译文丛书》、《走向未来丛书》和《文化:中国与世界丛书》的出版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文化事件.王晓明认为这三套丛书对当时思想解放、思想启蒙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其意义不容小觑,是理解中国新时期文化变革的一条关键性线索.王晓明断言:“在80年代初,中国知识界已经从对‘’之类悲惨岁月的历史反思,走到了在哲学(当时的说法是‘世界观’)领域里开拓新方向的路口.由于当时的特别的文化状况,文学在整个社会的精神变革中占有非常突出的位置,这种‘世界观’和哲学意义上的开拓,也往往是在文学和美学的理论讨论中首先冒头.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将李泽厚笔下的‘美学’看成是一个代名词,他讲的不但是‘美学’,也同时是‘思想’,是‘世界观’,甚至是整个‘哲学’.”[1“

这一点其实并不难理解,我们知道,打开当时人们思想阀门的重要事件是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犬讨论,这场讨论的本质是一场哲学层面的争论,但回应的是人们对中国社会向何处去,中国该怎么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美学译文丛书”等一批丛书在当时也起到了类似的作用,它们不仅仅是提供一些消遣和娱乐的读物,也不是仅仅提供一些从事学术研究的素材,而是让与世界隔绝多年,深怀忧患与焦虑意识的国人了解世界,思考当下,回答精神文化层面的思想困惑,解决如何走出当时无处不在的心理阴霾和情感荒原等大问题.

辨证地看,“美学译文丛书”的出现,不仅仅是李泽厚先生个人一厢情愿的事情,它们满足了当时千千万万知识青年的精神需求,满足了千千万万读书人的情感需求.也只有从这个角度,才能理解美学热,才能理解一场美学讲座能够吸引数千人听讲,才能理解“美学译文丛书”动辄每本数万册的惊人销量⑦.

改革开放的社会转型需要人文社会科学提供精神营养.刚走出阴影的人们像从干旱的沙漠中走来一样,如饥似渴地阅读各种西学经典,时不我待地了解世界文化.“美学译文丛书”的出版,既回应了这一时代需求,也推动了盛极一时的美学热、文化热.它为国人开拓视野,打开了一扇扇窗户;为人们丰富精神生活,提供了新鲜的营养.诚如梁启超所言:“今日中国欲自强,当以译书为第一事.”因此,如果仅从技术和细节层面对“美学译文丛书”做一些求全责备的批评,那是严重低估了它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美学译文丛书”作为一项文化工程,其影响和意义是多方面的.除了启蒙思想这一宏观维度之外,在之后的美学、艺术学、文学等学科建设中也发挥着历久弥新的作用.八十年代之后,思想淡出,学问凸显.“美学译文丛书”在充分发挥思想启蒙作用之后,又成为学术研究的重要知识谱系.滕先生在<美学新解·译者前言》中这样写道:“当‘美学译文丛书’走过了初创阶段的艰苦行程,向着一个更新的领域开拓的时候,许多人似乎突然领悟到了它的作用,有人说它的确为美学界做了一件大好事,还有人把它比做为当今美学研究铺下的一块块踏脚的砖石,有了它,人们再也不必望着这美学的知识海洋而兴叹,很容易地便弥补了这块知识的空白.”[a”丛书不仅具有思想启蒙上的贡献,也具备学科建设意义上的价值.南京大学苏新宁教授主编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图书学术影响力报告》显示,在2000 - 2007年之间刊发的CSSCI艺术类论文引用最多的49本国外学术著作中,有5本出自“美学译文丛书”.它们分别是《情感与形式》(被引69次,被引率排第3位)、《艺术与视知觉》(被引42次,被引率排第8位)《艺术问题》(被引31次,被引率排第17位)、《视觉思维》(被引数字不详,被引率排第39位)、《艺术原理》(被引15次,被引率排第48位)[51464471.另外,在中国文学领域,2000 - 2007年之间刊发的CSSCI艺术类论文引用最多的国外学术著作中,《情感与形式》《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也分别位列第15位和第31位[51289290.时至令日,如果我们去阅读美学、文艺学、艺术学相关著作和专业论文,“美学译文丛书”的成果还在默默地散发着学术的光芒,启迪着人们的智慧. 最少为人提及的一个影响是,通过“美学译文丛书”的翻译,为新时期美学、文艺学、艺术学学科培养了一批优秀学者.据笔者统计,参加丛书翻译的除了缪朗山先生为学界宿儒之外,当时大多是中青年学者,共有46位中青年学者参与其中.其中,参与翻译2部及以上译作的有12人:滕守尧(6部)、兰金仁(4部)、徐恒醇(3部)、傅志强(3部)、王柯平(3部)、凌继尧(2部)、褚朔维(2部)、金元浦(2部)、周宁(2部)、钱岗南(2部)、王才勇(2部)、朱疆源(2部).其他34人参与了1部译作的翻译,他们是:吴岳添、刘大基、彭吉象、董学文、潘耀昌、马钟元、程孟辉、王至元、石天曙、王生平、王天清、孙非、陈华中、周发祥、查立、杨力、赵家鹤、刘韵涵、怀宇、邓鹏、田时纲、苏晓离、曾谊、李洁修、于传勤、乔修业、常谢枫、周浙平、王永丽、张唤民、陈伟奇、周金环、崔相录、王葵.在这个因为丛书翻译集结起来的学术共同体中,出现了不少优秀的学者,有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他们为繁荣中国美学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猷.应该说,他们的成长,也与参加丛书翻译工作的历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回顾历史,展望未来,一套以近现代外国美学著作为主的“美学译文丛书”可谓巍巍然如静穆肃立的一座座学术群峰,浩浩乎若波涛奔涌的一条条思想河流,将会不断惠及中国读者和美学研究.

注释:

①笔者在阅读这本书时,从前言,译作风格和滕先生后来的著作《中国怀疑论传统》、滕先生到德国访学,原作者序言等众多信息的联系中,感觉到古城里应该是笔名,很有可能是滕先生,但不敢确认,询问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杨平老师,杨老师建议询问滕先生.201 6年1 2月21日下午j点钟,我专门就此事求证滕先生.滕先生很明确地告诉笔者:“古城里是我的笔名,我的出生地叫古城里.”

②参阅<怀疑论美学》-书“译者前言”和“作者序言”.(曼纽什怀疑论美料M]古城里,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0)

⑤《美学新解》英文原名为《艺术哲学》,在滕先生提议下,把它改为《美学新解》,之所以这样做,主要基于以下两个考虑:一是因为它的确比较新,对美学的研究方向和内容均提出了一套新的看法;二是因为以往国内已出了好几部命名为《艺术哲学》的书,仅“美学译文丛书”就收进了三部,如不更名,势必引起读耆的误会.在收入四川人民出版社“美学-设计-艺术教育丛书”时采用了《现代艺术哲学》这个书名.参阅《美学新解》-书“译者前言”.(布洛克美学新解[M]滕守尧,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 987)

④滕先生回忆道:“我与朱光潜先生的第一次相遇,是在80年代初中国美学学会的成立大会上(昆明).当时我还是一个学生,李泽厚先生希望我就格式塔艺术心理学问题作一个专题发言.我是怀着诚惶诚恐的心情上讲台的.台下聚集了当时中国美学界的所有先辈,朱光潜先生坐在最前面.他那殷切希望的目光和自始至终专注的神情,使我的心情很快镇定下来,也对自己的发言越来越有信心.当我把自己知道的那点东西一股脑儿地端出来之后,万没想到朱光潜先生竟对我肯定地点了点头,紧接着便站起来,对我的发言先是给了高度赞扬,然后详加评论,并使用了‘看到美学后继有人,我感到极其欣慰’的话语.听到朱先生的赞扬后,我感到鼓舞,但又认为,这不过是朱先生对青年人的一种鼓励,自己的所学和所做与朱先生的期望还相差太远;于是在编会议简报的时候,私下‘’,将朱先生的赞扬文字删除了.这可能是对前辈的大不敬,但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时隔多年,朱先生已长眠地下,但他的音容.他的谦虚而朴实的为人,却永远牢牢镶嵌在我的心头.”(参阅:滕守尧我认识的朱光潜[M]//艺术与创生[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1 6)

⑤滕守尧先生夫人朱疆源先生,与滕守尧先生一起下放到青海,同甘苦共患难,回京后在中国曲协等门工作,协助滕守尧先生翻译了《艺术问题》《艺术与视知觉》.比较少为人知的是滕先生、朱疆源先生还翻译过一些文学作品.1 992年,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了一套少年侦破故事丛书,其中包括《一块剧毒巧克力》《古宅之谜》《超级市场案件》《古堡探险》《五个朋友探秘》等.1 992年,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了他们翻译的《死岛探险》《当心!卡塔》等文学作品.

⑥出版“美学译文丛书”的5家出版社中,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1 9本,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了1 0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了8本,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了1 2本,知识出版社出版了1本,合计是50本.

⑦1 980年,李泽厚先生在全国第一次美学会议上发出翻译外国美学著作的呼吁.1 982年,缪朗山先生出版丛书第一本译作《美感》.1 992年,“美学译文丛书”最后一本著作一一梅洛一庞蒂的《眼与心》出版.1 994年,李泽厚先生发表《关于”美学译文丛书”》,向读者告别.自呼吁而至告别,前后历时1 5年.

⑥滕先生在电话中说,《怀疑论美学》这本书也是“美学译文丛书”计划出版的一本,只是出得晚一些,出版社在出版上有些情况发生了变化.致电辽宁人民出版社,年轻的编辑们大多不知道当时出版社方面负责出版“美学译文丛书”的王大路先生,多方打听,最后有一位女编辑告诉笔者,王大路先生已于多年前去世.当时出版社方面的装帧设计的考虑,未标明“美学译文丛书”的具体想法,已无从知晓,甚为遗憾.

⑨“美学译文丛书”的最初的几批书,初版印书数量都达j万至5万册.<美感》初版印5万5千册,《情感与形式》初版印4万册,《艺术问题》初版印5万册,《艺术原理》初版印j万5千册,《艺术与视知觉>

美学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美学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美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护理美学论文

2、建筑美学论文

3、美学原理论文

4、医学美学论文

5、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6、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