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音乐教育类论文范例 和从道奇教授大师班管窥德国专业音乐教育特点有关论文范文数据库

本论文是一篇免费优秀的关于音乐教育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从道奇教授大师班管窥德国专业音乐教育特点

摘 要:Helge Dorsch是世界著名指挥家、艺术指导、钢琴家,通过他的声乐钢琴大师班的教学,可以管窥德国高水平专业音乐教育教学特点,对于解决我国专业音乐教育领域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方向提供宝贵经验.

关键词:情绪体验;艺术性;科学性

2016年4月1日上午,世界著名指挥家、艺术指导、钢琴家Helge Dorsch教授应邀到我校讲学,校长石云辉及科研处、音乐舞蹈学院领导以及200余名师生出席了讲座.讲座中他与我校音乐舞蹈学院教师交流互动,指导他们的演唱和演奏,教学效果显著.

一、Helge Dorsch教授简介

Helge Dorsch,简称道奇教授,是世界著名指挥家、艺术指导、钢琴家、德国魏玛-李斯特国立音乐学院和柏林汉斯-艾斯勒国立音乐学院教授,他的艺术生涯遍及全世界,受邀在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出,遍及美国、加拿大、南美洲、中美洲、南非、日本、中国、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

他独创的BEL CANTO1教学法世界闻名,合作过的著名歌唱家有帕瓦罗蒂.米雷拉.弗雷妮,卡雷拉斯,多明戈,赫尔曼.普雷,碧姬.法丝本德,伊娃.马顿,蒙特塞拉特卡巴耶等.

他精通英语,德语,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俄语,土耳其语等多国语言,国际媒体盛赞他的音乐热情,奔放,富有表现力,总是带来新的光泽和新的动力.

正是道奇教授在世界音乐界获得如此广泛而巨大的成就,通过他的大师班管窥德国高质量的专业音乐教育,对我国专业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丰富的经验与启示.

二、道奇教授大师班体现德国声乐教学的严谨性、科学性与艺术性

道奇教授教授强调作品的艺术性,要求歌者细心体会音乐所要表达的意境,有耐心认真做好音乐本身.对情感表达、共鸣位置、强弱处理、发音规范等方面体现其教学的科学性、严谨性与艺术性.反映出我国声乐教育存在以下问题:

(一)情绪体验缺失,对作品理解不符合原意

音乐的情绪体验是一切音乐能力发展的前提.在学生进行演唱演奏之前,必须有一个自然的情绪体验阶段.对作曲家作品创作的生活背景、创作目的、表达情感的理解等,都是情绪体验过程中需要学习的,是正确演绎作品的基本前提!

声乐演唱、钢琴演奏中对情感与意境的理解如音乐学习中的情绪体验.他强调学习声乐或钢琴作品都要先进行透彻分析,了解情绪与背景,根据这些再来做技术上的处理,而不是我国音乐教育领域普遍存在的先技术后艺术、技术为艺术服务的现状.

我国声乐教学往往注重声音本身,注重音量和音色,而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个人的情绪体验与学生对作品的正确理解,往往会导致不正确的发声方法,如挤、卡、撑喉头,音色明暗、共鸣位置不正确导致不能正确地表达情感、错误地演绎作品等.有时仅以“以情带声”一句带过,到底是什么样的“情”经常是说不清道不明.这都要求我国专业音乐教育领域重视情绪体验阶段的教学,需要声乐教师以及艺术指导具备广博的音乐知识.

(二)共鸣位置不正确

虽然我国声乐教学中提到腹腔、胸腔、喉腔、口腔、鼻腔、头腔、面罩七个共鸣位置,但在演绎作品时如何根据音高与作品本身的情感来运用主要共鸣位置方面往往不系统不科学,模凌两可.当然,造成这种现象与我国美声教学有西方传入有关,在多次传承过程中会出现偏颇与遗落,造成错误地理解.

某学员演绎《我的太阳》时,将共鸣位置主要放在面罩上,道奇教授指出面罩共鸣一般用于忧伤的、悲惨的情绪,而该作品情感积极、色彩明亮,应该多用头声共鸣来演绎.经过道奇教授的指导,学员演绎水平明显提高!体现其教学的科学性与严谨性.

(三)挤、卡、撑喉头

某学员在演绎舒伯特的《小夜曲》时撑喉咙的情况明显,声音干而呆板.道奇传授了独特的发声方法,他巧妙的把唱高音的过程比喻为“像埃菲尔铁塔一样越高越暗越轻柔”,在谈到歌唱放松和发声上,Helge Dorsch教授利用“海鸥鸣叫”等感觉来让听课者体会声音和气息的感觉.通过发声方法的调整与纠正,声音明显变得通透、灵巧而圆润.

(四)作品演绎中强弱处理不当

我国的专业音乐教学中往往在声乐演唱中强调音量,认为共鸣丰满的声音就是好声音.从头到尾音量变化幅度小,特别是该弱的地方也唱(弹)得很强.这也是由于对音乐艺术性、音乐情感与意境的理解错误造成.

(五)元音发音不规范

声乐学习过程中,元音的发音是基础,也是重中之重,a音在往音区上方走的时候需要关闭,将a音逐渐添加o的成分.

三、道奇教授大师班体现德国钢琴教学注重艺术性与严谨性,反对片面追求作品规模大、数量多

教学中他提出以下问题:

(一)演绎古典时期作品忽快忽慢

道奇教授对钢琴作品演绎的节奏非常重视,哪怕细微的节奏差别都逃不过他的耳朵.他强调演奏古典时期作品在无速度变化要求的部分,节奏一定要工整,不能演奏时遇到简单音型不知不觉加快速度,遇到复杂的音型减慢速度.

(二)强调手指控制力的训练

作为李斯特学生的学生与李斯特钢琴教学法传承人,道奇教授强调手指控制力的训练而不是用手腕手臂演奏,强调每天注重手指独立性的练习.他把李斯特独创的手指训练方法传授给我们:即左右手的大拇指分别按在C和F音上作为支撑,其他四个手指作断奏或跳音的各种练习.这种简单、实用、高效,集趣味性与易学性为一体的方法有效避免儿童学琴之初枯燥的手指练习与大量识谱任务导致对学琴的畏惧.

(三)演奏中反对砸琴

他提出钢琴演奏不能错误地追求音量,对任何作品都追求弹得响.学员表现出强弱变化小,该强不强该弱又不弱,特别是情感与意境表现在需要弱的地方处理不到位,从头到尾平铺直叙.他特别强调不能错误地理解手指的站牢而造成砸琴,声音干、尖、刺耳.要有“拥抱钢琴”的感觉,要用“爱钢琴”的情感演奏,而不是“恨钢琴”“抵触钢琴”,这样的弹奏,声音没有美感!

(四)反对一味追求作品大、数量多,而忽略艺术性

我国钢琴教学中普遍存在片面追求作品难度、规模与数量,而忽视艺术性、艺术美感的现象.他强调演绎音乐作品中的“音乐性”永远是第一位的!技巧的获得容易,但音乐性的获得则需要耐心地、虔诚地对待每一个音的奏出.优雅正统地演绎一首小曲比粗糙地、粗辱地、不符合作品原意地演奏一个大型的叙事曲、狂想曲、协奏曲等作品要好得多.因为,那不是音乐、不是艺术!

(五)强调对音乐学习要有足够的耐心

道奇教授在教学过程中,在讲解技术难点、做示范、给出手指练习方法的过程中,学员迫不及待地进行试弹而没有耐心去听他讲完.他将这一现象归纳为亚洲人学习艺术普遍缺乏足够的耐心,痴迷于投机取巧,关注速成的方法.而这却恰恰是音乐学习中最大的敌人!

只有真正静下心来,对音乐如宗教般虔诚,才能真正学好音乐,感悟音乐的真谛!

这次高水平的讲座给师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大家领略了德国乃至西方正统音乐教育的风韵,无不沉醉于道奇教授德国传统专业音乐教育严谨、科学和生动的教学中.3个小时生动的讲座给各位师生的感受是如此短暂而珍贵,对德国正统音乐教育充满向往.

四、结语

道奇教授的大师班体现德国专业音乐教育具有以下特点:

1.德国拥有严谨的、科学的音乐教学方法并对音乐的艺术性有极致追求;

2.情绪体验中对作品意境与情感的理解是正确演绎作品的重要基础与前提;

3.声乐、钢琴教学过程中情绪体验的教学需要教师具备广博的音乐文化理论知识;

4.声乐作品演绎中不同的情绪情感表达需要科学地运用不同共鸣位置;

5.学习“海鸥鸣叫”发生法是训练气息与共鸣的有效途径;

6.演唱音区越来越高时需要“关闭”,声音像埃菲尔铁塔一样越高越暗越轻柔越集中;

7.声乐演唱、钢琴演奏中必须根据作曲家原意处理,强弱分明,意境到位;

8.元音的规范教学是学好声乐的基础;

9.演绎古典时期钢琴作品节奏要工整,切忌因音型节奏的繁简导致忽快忽慢;

10.手指控制力的训练是钢琴学习的重中之重,用手指弹奏而不是手腕手臂;

11.用“拥抱钢琴”“爱钢琴”的情感演奏,不要错误理解手指站牢而砸琴;

12.追求音乐作品的艺术性是学习音乐的终极目标,而不是作品难度与数量;

13.音乐作品的学习是先艺术后技术(根据艺术作技术处理),技术永远都为艺术服务而不能相反.

14.学习音乐需要足够的耐心与对艺术的虔诚;

通过道奇教授大师班声乐、钢琴教学,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严谨的、科学的、极度追求艺术性的高水平德国音乐教育!使我们对德国音乐教育产生了极度的崇拜与向往之情!相比之下,我国专业音乐教育领域存在的问题得到了明显的体现,有利于我国专业音乐教育教学领域的完善与水平的不断提高!

音乐教育论文范文结:

适合音乐教育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音乐教育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1、小学音乐教育论文

2、音乐教育论文题目

3、中小学音乐教育杂志

4、中小学音乐教育论文

5、音乐教育杂志

6、中小学音乐教育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