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有关本科论文范文 跟高校留学生对华文化适应性探析相关本科论文范文

本论文为您写留学生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高校留学生对华文化适应性探析

陈 芩 尹夏燕

【摘 要】随着中国 “汉语热”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海外学生赴中国留学.由于地域、民族、宗教、文化等差异,很多留学生在华文化适应过程中碰到一系列问题,严重阻碍了汉语的学习及在华的生活和工作,鉴于此,本文将发现这些问题并找出相应的对策,帮助其更好地适应华文化,学习汉语.

【关键词】留学生 华文化 适应性

围绕学校国际化办学理念,留学生的规模不断壮大,学校对留学生日益凸显精细化与趋同化,但是面临留学生层次差异、国籍等地域因素造成的文化圈差异、来华留学的目的和期望不同等问题,海外留学生适应性探索亟待开展,尤其是海外留学生对华文化的认同研究,对其教育与管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来华留学生对华文化适应的现状

美国学者Edward Hall 曾指出,文化决定人的存在, 包括自我表达的方式、感情流露的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式等.(爱德华,2010)跨文化适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跨文化主体者在原质文化的基础上,对异质文化从情感和认知层面而做出的一种有意识、有倾向的行为选择和调整, 并逐步树立起异域文化的认同感.来校留学生平均年龄主要分布在20-25 岁,青年留学生在价值认同与文化适应性的可塑性较强,具备趋同化管理的特质,针对此以开展我校留学生对华文化适应,并对此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性概括和总结,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地域环境变迁引起的心理环境适应障碍

留学生来到异国留学就必然会有一个对异心理环境中最重要的是历史传统、文化习俗和社会关系.各国各地区的自然社会环境和文化渊源差异巨大必然会给留学生带来巨大的心理适应障碍.域环境的适应过程,尤其是对当地文化习俗的适应.而这种变迁也带来了相对的心理环境适应障碍.我们发现地域差异和中国相差大的国家,民族风情差异也相对较大.如东亚文化圈,相对日韩留学生群体心理环境适应性较好;而中东、东欧、西欧文化圈的留学生群体相对产生的心理障碍更大,如来自意大利、也门等地区或国家的留学生.

(二)社会文化的认同与适应障碍

社会文化的主要表现包括一定的态度和看法、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以及世代相传的风俗习惯等,这些通过人们的认知而集中体现.在固定的文化环境里,其产生的认知也与自己国家或民族的文化密切相关.Oberg 在1960 年提出跨文化心理适应的四个阶段,蜜月期、危机期、恢复期与适应期.(Oberg,1960)所以对于过了蜜月期的留学生面对社会文化的转变,会用已形成的认知看待社会环境,在短时间内难以找到其平衡点,并在文化认同层面产生一定的障碍.部分留学生会表现为生活的不习惯、对教育理念抵触或怀疑情绪.由于留学生失去了自己熟悉的社会交往信号或符号,对新环境下的社会符号不熟悉,这些将导致留学生在华产生孤独感及心理上的深度焦虑,从而出现文化休克现象(李建军& 李贵苍,2011).

(三)教育文化差异下学术适应障碍

因为各国各地区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水平、文化内涵、历史状况等方面的不同,使得其在教育体制上存在较大差异.中国传统应教育体制下,教育方式注重讲解轻练习、注重考试轻评价.中国的课堂上重点是老师以及课本,基本是按照课文、知识点讲解、课后练习这一模式进行授课,教学模式单一,注重学习结果.而欧美等西方国家课堂教学更注重学习过程中的思辨与发现.教育文化的差异导致了学习的差异性.

二、留学生对华文化适应的影响因素分析(以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为例)

(一)来华留学生国别

截至2015 年11 月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目前有来华留学生320 多人,其主要来自东亚、中东、东西欧、北美等18 个国家与地区,以日韩留学生为主,主要年龄分布为25-30 岁,不同国别的留学生对华文化适应能力也不同.

(二)来华留学生汉语层次及其学习目的

来华留学生汉语水平参差不齐.首先是来自中亚地区以韩国为主的来华留学生,他们主要以交换生的形式来校学习,其汉语水平比较高,汉语基础扎实.由于同属中亚文化圈,相对而言文化适应障碍较小;其次是来自中东地区的外国留学生,这类学生主要是来自在柯桥轻纺城经商的外籍商人子女,其汉语口语水平相对可以,但是汉语其他方面基础薄弱,主要是为了在中国经商学习汉语.

(三)来华留学生产生文化适应障碍的影响因素

1、文化中心主义与目的语文化之间的冲突

文化中心主义,也可以理解为“民族中心主义”,以自己的国家和民族为中心,以自己所处环境下的文化来作为衡量其他文化的标准,在心理上认同于自己所属的社会群体(李建军& 李贵苍,2011).认同范围包括生活方式、传统、习俗、态度以及价值观念.因为所处的文化环境不同,事物也会有巨大的改变,这种心理倾向会使其产生偏见,对自己以外的群体产生消极偏见甚至敌对态度,进而不能适应环境变化.最终造成社会孤立的情境这种状况就非常不利于留学生的学习生活.

2.交际模式中的文化歧视与文化崇拜

根据调查发现,来华留学生在留学期间的日常交往对象主要是外国留学生,先对于中国学生而言,来华留学生的交际圈往往是一个区别中国学生的群体.古迪昆斯特(Gudykunst)基于学习过程模式提出避免不确定性和焦虑理论,根据古迪斯和海默(Hammer,1988)理论,有八个变量决定留学生的这种不确定性和焦虑特质,其中很重要几个因素中如东道国成员对自己的支持、文化相似性等,就我校留学生而言,日韩国留学生居多,其次以也门等来自中东文化圈的留学生,由于东亚文化圈的相似性较大,日韩对华文化认同感较强;相反宗教信仰、学习目的的不同以及近年来中东地区的动乱,导致中东文化圈的留学生交流相对独立,文化歧视与文化崇拜会加重留学生的文化适应性.

3. 不同教育文化背景下的评价模式差异

中外学生的学习模式不同之处最主要的还是体现在教育制度的不同上.国外高等教育更注重能力培养,而我国教育更关注学习结果.其次,就是教学模式不同.国外的教学模式是启发式教育,主要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中国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注重学生的最终成果,所以采用形成性评价模式,主要关注知识与技能的最终掌握状况.而国外评价模式采用过程评价,强调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旨在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策略和价值观.

三、来华留学生对华文化适应的对策与措施

(一)趋同化管理,培养目的语文化的认同感

据实证研究指出,来华留学生来华文化适应性问题上,应对留学生的适应障碍,应改革管理模式,实行无差别的“趋同化”管理.(杨建军,2005)留学生来华学习的目的语,汉语作为中国文化典型代表,其作用不止是作为一种交流工具,所蕴含的华文化更是博大精深.培养留学生目的语文化的认同感十分有必要,既能激发留学生对学习汉语的兴趣,又能更好地传播中华文化.加强留学生的趋同化管理,学校安排了学生助教、不定期中外学生联谊会,尽快让留学生融入在华的文化与生活.

(二)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融入文化因素

在对外汉语教学课堂上可以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将中国传统文化逐渐地融入到其中.留学生课开设了相应的文化课程,由教师与学生助教来共同授课,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效衔接.课堂教学中融通文化因素,让留学生感受到汉语的独特性.如在教学中,教师采用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的方式,用拆字法,形声字,会意字等开展汉字与词汇教学,让留学生更加容易地了解中国文化,加深对华文化的影响.

(三)课堂文化教学与课外文化实践并行

文化不仅体现在学习中,更应该体现在生活中,让留学生对华文化适应从旁观者向当局者转变,拉近留学生与华文化的距离,从被动观察到主动体验,进而真切地感受华文化.中国的节日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例如端午节包粽子、八月十五中秋节吃月、春节习俗等,讲解这些习俗的由来及民俗文化,让留学生内化文化含义,并在实践中丰富留学生的文化活动.此外学校成立了木槿社,通过学生社团模式,增强其文化认同与提高汉语水平.

(四)语伴模式搭建文化交流的平台

为了使留学生更好适应中国生活和学习,学校组建了外国留学生语伴团队.语伴模式更好地为留学生搭建了一个学习汉语,文化交流的平台.语伴可以走进留学生的生活,年龄的相仿使得彼此间更加容易消除陌生感,增强亲切感,这样有利于引导他们及时熟悉校园环境和异国的生活,当留学生们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有问题时,也能及时地帮助解决问题.语伴通过在学习与生活等多方面的引导,使得留学生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学习华文化,进而慢慢适应华文化,甚至融入华文化、传播华文化.

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我们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在实际工作中发现与解决新问题,探索留学生管理的新思路与新方法.

参考文献:

[1] 爱德华. 霍尔. 无声的语言[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Hammer,M.R.(1989).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Competence.1n M.K.Asant&W.B. Gudvkunt(Eds.).Handbookof International and Interculture Communication (pp.247.-26).Newburv Park, CA Safe.

[3] 李建军, 李贵苍. 跨文化交际[M].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

[4]Oberg,K.Cultural Shock:Adjustment to New CulturalEnvironments[J].Practical Anthropolo-gy,1960(7).

[5] 杨建军. 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2005.

(作者单位: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中国语言文化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 年浙江省新苗计划结题论文.

作者简介:尹夏燕(1985-),女,绍兴嵊州人,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讲师;陈芩(1993-),女, 浙江绍兴人,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对外汉语专业学生.

留学生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留学生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留学生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1、留学生论文

2、留学生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