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研究相关本科论文范文 跟生结构性失业基于马克思劳动力商品理论有关论文范文素材

本文关于研究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生结构性失业基于马克思劳动力商品理论

摘 要:研究生作为国家和社会培养的高层次人才,其就业是否得到充分落实对于其自身价值的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党的领导人提出了“就业优先战略”和“人才优先战略”,而人才优先战略在本质上说也是就业.本文立足于马克思关于劳动力商品相关理论对研究生结构性失业的现状、原因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

关键词:研究生;结构性失业;劳动力商品;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8)01-0072-03

一、劳动力商品理论概述

(一)劳动力商品理论提出背景

马克思把劳动力称为“一个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他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1]这是他在阐述资本总公式,即G—W—G’及其矛盾的基础上提出来的.马克思认为,要使货币转变为资本,不可能在货币本身和商品的再度出卖过程中.因为,首先,“货币作为买手段和支付手段,只是实现它所购买或所支付的商品的,而它如果停滞在自己原来的形式上,它就凝固为价值不变的化石了.”[2]其次,商品的再度出卖只是让商品发生从自然形式到货币形式的转变.所以,要使货币发生价值增值,一定“发生在第一个行为G—W中所购买的商品上,并且这种增殖只能从这种商品的使用价值本身,即从这种商品的消费中产生.”[3]由此,马克思得出结论,“货币占有者在市场上找到了这样一种独特的商品,这就是劳动能力或劳动力”[4],这样,劳动力商品的概念就产生了.

(二)劳动力商品理论内容

首先,劳动力成为商品有两个必备条件.第一,劳动者具有对自己劳动力的支配权,必须是自己的劳动能力、自己人身的自由所有者[5],即“自由人”是劳动力的所有者,从而能够自由支配自己的劳动力.第二,劳动力的所有者除了自己的劳动力,没有可能出卖有自己的劳动对象化在其中的商品,而为了维持自己生活的需要,就不得不把只存在于他的活的身体中的劳动力本身当作商品出卖[6],即劳动者除了自身的劳动力外,必须是一无所有的,所以不得不靠出卖劳动力来维持自己的生活.

其次,劳动力和一般商品一样具有价值,这种价值是由“生产、发展和延续劳动力必需品的价值决定的.”[7]劳动力商品价值的构成有三个部分:维持劳动者自身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维持劳动者家属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和劳动者接受教育训练所支出的费用[8].同时,投入的学习劳动也是形成劳动力商品价值的一个重要因素[9].而劳动力的价值规定还包含着历史和道德因素,不同国家和在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劳动者必需的生活资料数量和构成也是不同的,所以劳动力商品价值有个最低界限,这一界限由维持劳动者生活的生产资料价值所决定[10].

最后,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马克思在论述货币如何转化为资本这一问题时提到这一点.这一特殊性表现在它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创造出比其自身更大的价值,即剩余价值[11].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存在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

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劳动力统分统配的计划体制逐渐被冲破,劳动者的自由流动越来越具有市场化的性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由于承认了劳动者个人对自身劳动力的所有权,企业取得劳动力资源越来越依赖市场机制,已经形成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首先,劳动者可以自主择业,对自身的劳动能力具有充分的处置权;另一方面,劳动者个人并不直接拥有生产资料的占有权、使用权和处置权,甚至整个企业劳动者集体也不等于企业公有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主体[12].所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存在劳动力商品.

二、劳动力商品理论视角下研究生结构性失业问题

基于劳动力商品理论,马克思阐释了就业与失业的内涵.马克思认为“劳动力不卖出去,对工人就毫无用处,不仅如此,工人就会感到一种残酷的自然必然性:他的劳动能力的生产曾需要一定量的生存资料,它的再生产又不断地需要一定量的生存资料.”[13]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劳动力不卖出去,就等于零.就业即为劳动力作为商品出卖,进入生产过程从而实现其价值;失业即为劳动力停留在商品流通领域,使用价值没有发挥出来,价值没有实现的状态.

实现劳动力商品的顺利交换,劳动力的供给必须要符合社会的需求,否则就会导致劳动力的供求失衡而造成结构性失业.这种失业现象主要表现在劳动力商品质量、劳动力所有者的主观意识等方面.研究生作为国家培养的高层次人才,其劳动力能否实现顺利交换,对于其自身价值的实现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由于我国经济转型、研究生教育、地区发展差异和研究生的择业观念等方面的原因,研究生就业面临着结构性失业的现状.

(一)知识结构性失业

1.技能结构性失业.技能结构性失业是指就业技术和能力与社会的要求不符而导致的失业.马克思提出,“因为分工而变得畸形的可怜的人,离开他们原来的劳动范围就不值钱了,只能在少数低级的、因而始终是人员充斥和工资微薄的劳动部门找出路.”[14]我国处于经济新常态,处于产业升级,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期.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对研究生的技能提出新的要求,而研究生由于没有跟上转型节奏,不能适应这些新的要求而沦落街头.经济转型、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新兴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最直观的表现就是新产品对就产品的替代.一方面旧产品的淘汰会导致其所需的研究生数量减少,这可能是毁灭性的;另一方面,新产品必然会对劳动者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水平提出新的要求,而生产旧产品所需要的研究生已经不能适应新产品生产的要求.当然,应试教育背景下的研究生,普遍缺乏实践能力,不能与时俱进地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与技能,从而导致研究生的技能结构性失业.研究生出于无奈选择那些本科生或者专科生都能从事的工作,导致研究生充斥于这些行业,而那些只需要本科生或者大专生的企业,则让研究生感受到了更大的压力.

2.专业结构性失业.专业结构性失业是指研究生所学专业知识结构与市场需求不匹配而导致其失业的现象.马克思认为,“为改变一般人的本性,使它获得一定劳动部门的技能或技巧,成为发达的专门的劳动力,就要有一定的教育或训练”[15],劳动力商品的生产和再生产要与社会对劳动力需求的变化相适应,要使劳动力商品具有与社会生产发展相适应的使用价值.高校作为生产者,生产出研究生的劳动力这种产品,而生产产品和实现产品到销售的过程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在我国,培养一个研究生的周期一般为两到三年,研究生在这期间主要从事实验室和学术研究,这是脱离生产实践的学习方式.经过几年的闭关修炼来到就业市场,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毕业研究生必然会因为不适应市场的需求而滞销.有些研究生在考研时选择了热门专业,但因为没有预料到几年后由于我国经济转型导致这些专业成为夕阳产业,而行业内大幅度裁员导致这些行业对研究生的需求难以承载庞大的供给数量而导致失业.

(二)观念结构性失业

观念结构性失业是指研究生的择业观与理性的择业观相矛盾.首先,我国地区区域差异,资源禀赋不同和经济发展不平衡.从总体来看,我国东部比较发达,中部处于崛起当中,西部由于没有得到充分扶持而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从区域来看,存在着城乡两极分化的现象,即城市发达农村落后的现象.正是由于这种区域差异和城乡两极分化,研究生在择业时普遍选择在东部地区和区域发达城市,这就导致这些地区劳动力总量的绝对过剩,而中西部及农村这样需要高素质人才的地区却无人问津,这就导致了区域分化型结构性失业.其次,在就业岗位选择方面,普遍倾向于选择银行和公务员岗位,就业意向呈现出一元化的现象,这与“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择业观相矛盾,也导致了很多行业缺乏积极优秀的劳动力.最后,研究生创业意识比较薄弱,这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要求创业创新相矛盾,这就导致以创业带动就业的作用难以发挥出来.

三、劳动力商品理论对研究生结构性失业的对策分析

新常态经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也是高级应用型人才质量不断提高和就业观念更加成熟,使研究生的劳动力作为商品实现“W—G”成功跳跃的过程.

(一)加强技能培训,使其符合劳动力市场的需求

从我国新常态经济发展特点以及劳动力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来看,劳动力商品的质量越来越成为影响就业重要因素,其对现阶段经济发展已经超过了劳动力规模的作用.研究生的知识技能水平是影响其就业的重要因素.加强研究生的技能培训使其符合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研究生作为高校培养的高尖端人才,具有深厚的知识储备,但在学习知识和做学术研究的同时,不能够忽视对其进行职业技能教育,因为用人单位需要的是“来了就可以干活的人”.因此,国家应该完善研究生的职业技能教育,深化校企合作,为研究生提供必要的实习工作,为培养一批门类齐全、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提供条件.其次,要注重储备人才的培养,通过搭建平台,发挥具有较高水平的学科、科研、技术人才的带头作用,促进其与后备人才之间的交流,从而形成帮带格局,将封闭式的人才培养方式向开放式和自由式引导,为高科技成果的生产和搞技术人才的培养打下基础.

(二)强化专业设置,使之与新兴产业发展相适应

研究生专业设置要与市场需求相适应,并且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而变化,以增强研究生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的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近年来,新兴产业蓬勃发展,要求高校完善专业设置并更新教学内容,积极培养与这些新兴产业相匹配的专业人才,以满足国家对于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求.同时,还应构建政府、企业、社会、高校和用人单位“五位一体”的信息交流系统,通过高校科学的专业设置和政府对研究生就业市场的调控,从而实现研究生的劳动力供给与用人单位之间需求之间的供求结构平衡,最终实现充分就业,从而解决专业结构性失业问题的目的.

(三)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我国经济发展呈现着很强的不平衡性,主要体现在城乡发展和区域发展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研究生对于就业地区的选择.我国非常重视区域协调发展问题,从发展经济特区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再到中部崛起战略的部署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无不体现这一点.然而,这一系列战略措施的进一步落实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为此,地方政府应当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的特点,结合特色产业链和资源等要素,开拓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经济发展之路,并鼓励和引导毕业研究生奔农村、赴西部,为祖国的繁荣发展贡献宝贵的力量.

(四)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心系国家命运前途

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指出,我们在择业的过程中不仅仅仅考虑自己的利益和乐趣,因为这样我们不会成为一个完美高尚的人.所以,他认为我们在择业时不仅要关注自身的完善,还要考虑到人类的福利.研究生要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心系祖国,将个人的理想抱负与国家而前途命运紧紧联系起来,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去,为祖国的发展和民族的复兴贡献出自己的力量.这就需要研究生具有乐于奉献和牺牲的品质,到农村和西部艰苦地方去,努力为人民的生活谋福祉.当然,“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研究生在择业时不能只局限于某职业或者某个岗位,而要投身于需要人才的各行各业中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属于自己的那一份聪明才智.

参考文献:

〔1〕-〔6〕〔13〕-〔15〕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8〕〔1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9〕杨华琼,唐占应.论高校劳动力培养与社会需求的脱节何以可能[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1(21).

〔11〕童玉芬.就业原理.[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1.

〔12〕荣兆梓.政治经济学教程新编[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姜黎梅)

研究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研究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研究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相关参考论文写作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