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方面有关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和基于建构主义的高职语文课程改革策略分析有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

这篇课程改革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基于建构主义的高职语文课程改革策略分析

石裕勤 肖 琼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咸宁 437100)

[摘

要] 为适应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培养需求,结合高职语文在高职教育改革发展中因不受重视而显混乱的开设现状和教学现状,提出基于建构主义改革高职语文课程,把建构能力的培养融合到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培养过程当中,从教材、教师教学方法、考试方式改革高职语文课程.

[关键词] 高职语文课程;建构主义;改革;建构能力

中图分类号: H 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10(2016)8-0114-02

[基金项目] 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项目(2013B390)高职语文课程的定位及其实现策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石裕勤,咸宁职业技术学院讲师,评建办主任,文学硕士;肖琼,咸宁职业技术学院讲师,语文教育专业教研室主任,文学硕士.

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的背景下,高职围绕“培养什么人才”和“怎样培养人才”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语文作为高职的一门传统课程,提出新的改革要求.笔者在多年的高职语文教学和高职教育管理工作中,分析高职发展要求和语文课程现状,提出应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改革高职语文课程,才能适应社会需求培养出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

一、高职语文课程现状分析

(一)国家职业教育前期政策对高职语文课程的要求不明确.作为指导高职内涵建设的首批重要文件之一,《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强调“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提出“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素质”一词在文件中明显侧重于“德育”和“法制教育”,对“人文教育”不明确.据查,国家一直没有出台高职语文课程标准.2015年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才强调“加强文化基础教育,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出“注重学生文化素质培养、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第一次明确了“文化素质”、“传统文化”等与高职语文课程紧密相关的要求.可以说,这时才从人才培养目标、教育内容和课程体系上明确高职院校开设语文课程的具体指导意见.

(二)高职院校普遍不重视语文课程.与国家重视并一直有明确要求的思想政治课程相反,前期不明确的政策造成上到主管部门下到学校对高职语文课程的开设与教学普遍不重视.一是不开设课程;二是减少课程学时数;三是以应用文写作、演讲与口才、普通话等课程代替,变语文课为职业工具课,迎合职业能力培养需求.以国家中部某省示范性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选编为例,共计8所示范高职的8个理工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公共必修课开设语文课程的仅1所,占12.5%;以应用文写作课程代替的5所,占62.5%;以“演讲与口才”课程代替的1所,占25%;完全未开设的1所,占12.5%.作为省教育厅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工作协作会主编的丛书,反映一般高职院校对高职语文的态度不容乐观.有50多所高职院校的中部某省示范性高职院校的语文课程开设情况如此,也可看出全国各高职院校的高职语文课程普遍不受重视.

(三)高职语文课程实施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断层.这种断层普遍表现为教师一言堂和学生不愿意听讲、不愿意参与讨论交流.究其原因,一是教师的教学方法传统,仍限于作者简介与句篇章写作艺术、思想的讲解,备课而不备学生,语文教育教学改革缺乏动力,对大部分在高中就已厌学的高职生来说很不合适;二是教材内容守旧.据调查,从“十一五”到“十二五”期间大部分省、国家高职语文规划教材,95%仍限于古代作品,加上大部分教师就文本而讲文本,教学内容与现实语言文化生活基本脱节,学生不感兴趣;三是因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学校突出强调职业技术技能教育,高职学生普遍“重技轻文”.

二、基于建构主义改革高职语文课程的内在逻辑

作为承载国家母语和文化的课程,高职语文无论是从语言工具性还是文化教化功能讲都应受到重视.当前,除国家明确要求各高职院校开设的政策要求外,高职语文课程还要基于建构主义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一)高职语文能力与建构能力.建构主义认为,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也就是说,学习有效知识的关键是建构能力培养,这与高职教育对人才的职业能力培养一致,也与高职语文具有的工具性课程属性要求的语言运用能力培养一致.从学习规律角度讲,继小学、初中、中职语文之后,高职语文应是高级的语文学习阶段,应重在培养把新学知识融入原有知识框架进行重构的能力,而不是简单接受、积累;从学习者角度讲,高职生作为满十八岁的成年人,已储备丰富的语言、文化和语文实践知识,他们对被动接受学习不感兴趣,倾向于用语言表现自我,展现对社会文化的自我理解和想象.

(二)高职语文学习与情境、体验.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知识不同于物质交换,教师传授的不一定成为学习者的知识,真正的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也就是说,完整学习过程应是在特定情境下下教授者与学习者双向互动的过程,其中关键在学习者的主动参与.这与当前高职教育提出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改革要求如出一辙,也与高职语文课程改变“教师一言堂”的改革要求一致.例如,学习一首诗歌或作品,学生特别是大学阶段的成年人学生不在乎课程目标或教师预设的要求统一掌握的作品写作艺术、内容和思想感情,因为这都是别人的知识,不是基于学生自己的知识体验生成的意义和建构的知识.从这个意义上讲,当前高职语文教师传统的一言堂讲授,学生并没有进入学习过程.

(三)高职语文与创新思想.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也就说,学习就是学习者不断创建属于自己的知识和结构.这与当前高职教育提出的“创新教育”要求一致.创新教育,首先是培养敢于冲破传统和权威束缚的创新思想和善于提出疑问的创新思维.创新思想和创新思维与文化、语言紧密相关,语文课程扮演着重要作用.这也正是高职语文作为一门文化综合课程应具有的教育功能和能够承担的高职创新教育改革先锋作用.

三、基于建构主义改革高职语文课程的建议

针对高职语文现状,适应当前高职改革要求,高职语文课程就应基于建构主义从以下方面进行改革.

(一)统一课程能力指标,多元开发课程.高职语文课程应由国家制定统一的开发标准,而不是类似小学、初中、中职语文,规定具体的文章等学习内容,全国使用统一的教材.高职语文课程开发标准,不规定课程内容范围,更不指定具体学习内容,只规定能力指标,用以指导开发课程,经权威机构审核,只要能够有利于实现既定的能力目标,就应算是合格的语文课程.这能在确保高职语文在不偏离教育要求、目标的前提下,由学校、地方开发出多样化的课程、教材,以及体现各地方文化特点的地方课程、教材,既能满足各学校、学习对象不同需求,又能优中选优,推广优质课程,促进不断更新改进.

(二)通过建构能力培养,避免异化教学目标.一般来讲,语文课程教学目标是培养听说读写能力和人文素养,但在教学中异化了教学目标,而把作者、作品、艺术方法、思想情感等学习内容、知识作为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能力目标反而淡化了.因此,在语文课程实施中,应围绕“建构能力”培养设计语文教学,融合到“听说读写”和“人文素养”的培养过程当中去.这就要求教师放弃既定的讲稿,调动学生动用原有的知识重新认识、理解新知识,建构知识和人文素养.建构过程就是能力培养的过程,就是人文素养的培养过程.

(三)改革教材内容、考试,推行新课程的实施.实现建构主义改革高职语文课程,重在三个方面落实改革.首要,彻底改革传统教材.语文教材的内容不应局限于过去的,应包括从古至今,特别是当今中国、世界相关中国的语言文化生活;也不应局限于文人、名人作品,应包括社会各个阶层的语言文化.其次,彻底改革语文教师传统的讲授方式.教师必须按照建构能力培养要求设计教案、备学生和创新课堂组织模式,调动学生参与交流、互动.再次,彻底改革以识记为主、定以标准答案的传统考核方式.设计通过演说、交流、写作等最能展现自我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方式考查学生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E].

[2]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E].

[3]湖北省示范性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选编(上册)[Z].2011(12)

[4]李维东.皮亚杰的建构主义认知理论[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6).

课程改革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写作课程改革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课程改革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1、新课程改革论文

2、课程改革论文

3、新课程导学期刊

4、教育改革论文

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论文

6、课程论文的标准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