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过程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跟公文规范性特征的形成过程有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这篇形成过程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公文规范性特征的形成过程

谢艳 任贵华

内容摘 要:本文从古人对应用文体(类似当今的公文) 规范性的认识和研究谈起,归纳了典型的应用文体———公文规范性特征形成的过程,即秦汉时期———公文规范性形成的奠基期、民国时期———公文规范性形成的变革期、新中国成立后———公文规范性形成的完善期,并分析了历史上出现的反规范性现象及其原因.

关键词:规范性形成过程公文

应用文体都有一个社会公认的模式,而且这种模式有较大的稳定性,很不容易变更,即规范性.公文是一种典型的应用文体,规范性即是公文的主要特征之一.公文规范性特征的形成经历了漫长历史过程,下面,笔者将从古到今诸多大家及政权对公文规范性的认识和研究作个总结.

1.对公文规范性的认识和研究由来已久

中国古代应用文体(类似当今的公文) 极为发达,对于应用文体的规范性也早有认识.

1.1从感彩方面辨别文体的特色

曹丕的《典话·论文》说过:“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 铭诔尚实, 诗赋欲丽.”奏议的文字要典雅;书论要写得道理充分,条理清楚,逻辑严谨,才有说服力;铭、诔,文字应该简省,主要介绍事实,即后人所说的“谀墓文字”.曹丕的真知灼见, 不断地有人发挥.如陆机将4 类析为诗、赋、碑、诔、铭、箴、颂、论、奏、说十体,细论文体特征.刘勰在《文心雕龙》之《定势》篇中又区分为6类,所论文体特征更为精当核要,影响所及,几乎衣被整个古代文论.

1.2从源流方面加以考证

挚虞《文章流别志论》、任昉的《文章缘起》,将各种文体的出处一一加以钩稽.后代还不断地有人做这方面的工作,如吴纳的《文章辨体》、徐师曾的《文体明辨》等.因为文体分类与图书分类的关系甚为密切,著作一多,就要加以整理.分类工作做好了,文章发展的源流就看得清楚, 也便于掌握文体的特点.

1.3对应用文体的特征进行全面研究

《文心雕龙》有20篇文体专论,其中12篇研究应用文体,每一篇都有定义界说、源流疏证、特色辨析、作法总结.唐代刘知几的《史通》、清代章学诚的《文史通义》在评说历史载籍的过程中,时有关于应用文体的珠玑之言,发人深省.到了近代,进而有“式”的归纳.如陈维崧《四六金针》,从骈体文的角度对诏、诰、表、笺等12种文体几十种格式作了总结,写文章而有公式.古人对应用文体的规范性做了许多研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存在一些缺点.一是未顺应魏晋之后“文”、“笔”分途的实际情况推动文章的独立发展;二是缺乏明确的理论主张.对规范现象有一定程度的认识,如何论证这种现象的合理性,未能明确给以理论的回答.

2.自然选择与政权干预———公文规范性的形成过程

每一种文体在它开始出现时并不规范, 也不知道什么叫规范,象《尚书》中的文体那样,在不断的有人仿作之后,才逐渐形成一个模式.如李斯写了《谏逐客书》,后来大臣给皇帝进言都采取这种格式,就出现了奏议体裁.贾谊写了《吊屈原赋》,后人加以摹仿,也就成了定体.从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出现了专制王朝,差不多每个王朝都对本朝的公文写作作出若干规定,并用法典的形式加以固定.

2.1秦汉时期———公文规范性形成的奠基期

秦朝规定,皇帝发布的文书称“ 制令”、称“ 诏”.书同文字, 一律以篆书行世.这些措施,保证了皇帝的绝对权威,政令的畅通.

汉代初年,叔孙通定朝仪,承袭了秦代的制度,进一步整齐规范,规定“命有四品:一曰策书,二曰制书,三曰诏书,四曰戒敕.汉定礼仪,则有四品:一曰章, 二曰奏, 三曰表, 四曰议.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 议以执异.” “ 命”、“奏”各为四品,分工明确,写作规范,处理朝廷日常事务有条不紊.此外, 祭祀皇天后土有“封禅”,宣号令于百姓有“檄”,官府互通文书有“移”,私下往来有“书”,日常记载有“簿”、“录”, 明确债务关系有“ 契”、“券”,如此等等,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应用文体网,秦汉奠定的基本格局直至清末仍无多大的变化.

2.2民国时期———公文规范性形成的变革期

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随之对公文体式也作了根本性变革.南京临时政府建立伊始,公布了公文程式条例,规定公文有5 类: 令、咨、呈、示、状.袁世凯称帝后重新公布公文程式, 将带有浓厚封建意识的“策令”、“封寄”、“交片”等名目又加以复活.继袁的北洋军阀政府,再次对公文程式进行改订,规定处理公事之文有13种:大总统令、国务院令、各部院令、任命状、委任令、训令、制令、布告、咨、咨呈、呈、公函、批.

国民党政府执掌政权后,先后就公文发了多次文件, 其中1928年11月15日公布的《公文程式条例》公文文种分工明确规范,作为新式公文程式的范本已当之不愧了.此外, 还颁布了《划一公文用纸说明》、《公文标点举例及行文款式》来规范公文用纸、格式等.总之,国民政府在公文的规范化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建立了一套新式公文体制,并且将公文改革的成果扩大到社会通用,变为社会一体化格式.

2.3新中国成立后———公文规范性形成的完善期

新中国成立之后,吸收了革命战争时期制订的公文文件的有益经验,根据政权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实际需要,以1951年政务院公布的《公文处理暂行办法(草案)》为基础, 作了多次修订.1957年国务院秘书厅发布的《关于公文名称和体式问题的几点意见》, 增加了“ 令”、“请示”、“批示”,去掉了“签报”、“公告”、“便函”.1981年发布《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暂行办法》,规定公文是9 类15 种, 增加了“ 决定”、“ 决议”、“ 指令”、“公告”,去掉了“批示”;1987年发布《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增加了“会议纪要”,将“ 令”作“ 命令” 的附类处理;1993年底再次作了修订,增加了“议案”,去掉了“指令”、“决议”、“布告”.与公文改革相配套的文件还有《关于纠正电报、报告、指示、决定等文字缺点的指示》、《关于学习标点符号的指示》、《机关档案工作条例》等.此外,国家标准局还公布了一套应用文标准文本.2000年4月颁布了《关于加强对行政机关公文中涉及字母词审核把关的通知》,8 月颁布了再次修订后《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紧接着还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涉及的几个具体问题的处理意见》,尽管政府规定的公文程式比较原则,也没有以政府机关的名义作进一步解释.然而,文件起示范作用,各级地方政府的文件以文件为范式,带动了各级各类公文的写作.

3.对反规范性现象的认识

历史上在特殊情况下也出现过许多违反公文规范性的例子.例如,朱德同志在长征途中经过四川彝族聚居地区时用韵文写了一篇宣传革命道理的布告.这是因为如果以政府的名义发个布告达不到耳口相传的效果.桐城派中兴之祖曾国藩,其政治思想及文章观之保守是世人皆知的,然而在太平天国时期,他为了团结湘勇,写了7首纯白话的歌谣式军歌, 这在历史上是空前绝后的.曾国藩都知道采用灵活的手段,大胆变革的语言模式和文体模式, 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何况本来就代表下层人民群众利益的工农红军呢?再如新中国成立当天发布的《中国人民解放部命令》,前言大篇幅概述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部队的伟大功绩,而命令事项简短,末尾又有一长串口号,这完全打破了常规格式.其道理在于:这个命令发布于开国大典的当天,兼有全民、全党、全军共庆的内容,同时具有礼仪性质,与进军命令完全不同.因此, 此特定条件下,为了表达特定内容和发文意图,采取了变通的形式,属创造性运用.

总之,形式只是一种手段,当其有利于内容表达,能够有效地完成写作任务, 自然应该遵守.一旦形式成了内容的桎梏,妨碍写作目的的实现,突破它也无妨.正因为如此,公文也只保持相对稳定,在稳定中求变革、求发展.公文改革是没有止境的.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快,计算机、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于文书处理工作,今后的公文将会变得更加简明规范,检索起来也会更加方便.现在开展公文及其他应用文体规范化研究,是信息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决不能低估它的重要性而轻视它.

(作者单位: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形成过程论文范文结:

适合不知如何写形成过程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形成过程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过程装备和控制工程论文

2、论文过程

3、毕业论文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