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研究方面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和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体系的构建方面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

本论文是一篇免费优秀的关于研究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体系的构建

摘 要:为了促进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环节拓展,推进县乡农业特色产业、农产品品牌建设,实现农业与工业、服务业的产业融合,本研究指出了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存在农业经营主体较为弱势、特色农业科技创新乏力、地方政策支持产业融合发展力度不足的问题,提出构建以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经营主体、相关技术支撑、产业政策、产业发展模式为核心内容的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研究体系.

关键词: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体系构建;产业融合;产业政策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志码:A 论文编号:cjas17090022

0 引言

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主要通过利用本土独特的资源、气候、地理优势,基于先进管理技术与科学技术,经由多产业融合的新型生产经营组织方式,实现地方生态保护、食物保障、观光休闲、就业增收、文化传承、原料供给几大功能,创新生产具有云南地方特色的新型农产品,从而增加地方农民收入,提升本地农业发展的综合效益.根据2015 年的统计数据,云南高原地带的特色农业创造除了2405.55亿元,带动全国农业范围内产值上升了1236 亿元.云南高原地区特色农产品产量大幅度提升,生产总量超过了1863 万t.云南高原地带的特色农产品内消耗量较低,市场环境对云南高原地带特色农业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为了提升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对地方市场环境的适应度,需要根据地方市场环境的特点进行研究.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在全国特色农业生产体系发展中处于较低的水平,地方特色农业需要适应当前现代化农业产业发展的整体环境[1].

1 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存在的瓶颈

1.1 云南农业经营主体较为弱势

目前,云南特色农业的经营主体还是以农户分散经营为主,省内农业龙头企业3000 余家,且大部分规模较小,这导致企业影响范围有限,特色农业产品的集中度不高.例如,云南省内各地遍布茶叶企业,但是企业产值超过亿元的企业只有十几家,其中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经营规模大、农产品品质优良的企业更为稀少,当前全国范围知名度较高的品牌并不多,根据相关统计数据,云南地区的农产品深度加工的转化率不超过30%.根据2015 年的中国品牌价值前500 排名,云南地区只有云南白药在品牌榜之列,前几年进入前500 排名的红河、云烟都在榜外,而以本地农业特色产品为原料开发的食品、饮品、保健品等云南品牌都未上榜.目前云南省内的大部分农业企业只对农产品进行初级加工,技术含量较高的生态产品、绿色产品较少,同类型农业产品特色化不足,市场竞争力有待提升[2-3].

1.2 特色农业科技创新乏力,基础建设薄弱

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的科技投入有限,农业科学技术研发经费只占到了农业总产值的0.35%,县域范围内的知识、人才队伍的老化情况较为严重.当前云南地区农业科技贡献比例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导致云南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低下、技术成果转化率低、农业相关科研成果少等问题,地方农业企业的农产品技术含量不高,企业多是通过资源、要素获得较有优势的市场竞争地位,部分农业产品关键技术对外依存度较高,变相增加了农业企业的经营成本,这从根本上也不利于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全面发展.例如,2016 年云南省农产品出口总额达到了296.5 亿元,水果、蔬菜出口额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但是地方种子产业的发展却大大落后于水果、蔬菜的生产,除了因为对本土种子资源保护力度不够,种子培育力度也不够[4-6].

当前云南农业耕地中的6 成都是依靠雨水,农田灌溉面的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有效灌溉面积只占到了22%,云南本地水资源开发力度不足,农业用水的保障性有限,部分农民为了短期利益采取掠夺式的土地经营,缺乏耕地保护意识,土地使用过度的情况较为普遍.例如,农户在实际土地耕种过程中,农膜回收率不到65%,污染无害化处理率不足50%,这与特色农业的生态化、和谐化发展初衷背道而驰[7].

1.3 地方政策支持产业融合发展的力度不足

农业产业管理体制不顺,地方农业发展政策与法律法规存在冲突,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存在用地、环境评估、许可证获得困难等问题,云南省内的国土、消防、环保等职能部门从自身管理规范出发,导致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深度受阻.特色农业发展涉及工商、财政、农业、旅游、质检、土地等职能部门,农业经营主体需要协调各个部门的管理行为,导致农业经营主体的经营效率大大降低.云南省内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部分政策有着一定的导向作用,根据市场消费进行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产品开发的导向不足,当前的政策多是从生产方面进行帮扶,从高原特色产品的供给出发,对当前全国市场需求研究不足,忽视了现代化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大趋势.此外,地方政府忽视了构建完善的本地农业公共服务平台,导致农业信息检索、农业产品流通等服务流程,地方高原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建设不足.农业企业与土地制度存在一定的矛盾,农村土地经营权的规范程度不足,土地流转出现过高过低的情况[8-9].

2 构建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研究体系

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研究体系(图1)构建包括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经营主体、相关技术支撑、产业政策、产业发展模式,该体系各个部分相互关联.该体系建设有助于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环节拓展,依托云南省高原特色资源、农业产业基础建设,根据国内国外市场农产品需求为导向,推进县乡农业特色产业、农产品品牌建设,促进地方务农人员的致富创业,实现工业、农业、服务业的三产融合.

农业经营主体利用新技术创新经营方式,例如“互联网+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经营模式;技术支撑的对象包括了农业产品生产技术、农业产业基础建设、特色农业经营等;产业政策包括了土地流转、经营主体、税收减免、财政投入;农业产业发展模式则是产业融合发展的各种类型,综合当前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现状来看,包括了地方农业龙头企业引导的发展模式、网络营销打造特色品牌的发展模式、依托三农全面开发特色农业的发展模式[10].

2.1 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经营主体

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有效发展涉及了较多的主体,包括了地方政府、企业、农民合作组织、个体农户、消费者、农业产业咨询机构、社会服务组织等.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主体对本地的农业产业整体发展战略、政策制定、路径现状等方面有着关键的影响.本研究认为农业产业发展的经营主体是企业,而云南高原特色农业未来发展的突破口就是地方龙头企业.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产品是否能够在市场上有着较强的竞争力,相关产业龙头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可以作为最佳代表.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的产业链上游则是养殖、种植农户,高原特色农产品最终是由市场选择.因为农业土地经营权较为分散,市场信息收集成本对于农业企业来说负担较大,这让农户同时承担较大的市场风险与农业自然风险.若是云南高原农业种植户自己向市场输出产品,会受到产品流通成本、产品保质等条件限制,这直接导致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的市场流通量有限.此外,因为高原特色农业生产缺乏系统化、专业化的管理制度,农产品生产缺少最新科技的支撑.相关产业企业进入能够从根本拓展产业链的纵横扩展,运营效率也将得到极大提升[11-13].

从产业链的拓展来看,上游生产农户与企业开展合作,保证生产技术、专业管理经验向农户的输出,从而直接提升了高原特色农业的生产效率.农业企业本身具有资本、技术、人才等优势,这些资源优势能够提升农业产品的附加价值.此外,农业企业成熟的营销渠道、售后服务、品牌建设环节进一步提升农产品的价值,高附加值农产品经由产业链对上游生产农户产生影响,从根本构建高效、良性的产业发展循环体系.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是由终端产品的高附加值实现的.

本地企业在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有着资源转换、整合的功能,实现政府资源、科研机构科技成果的高转化率,而该类型龙头拥有将优势资源全省范围应用的高辐射功能,龙头企业能够吸收优势资源实现内化,再转而向农业产业进行输出,从而带动本省农业产业的协同发展.龙头企业还可以与农村合作社开展合作,整合多类农业生产要素.规范化的生产有利于打破传统分散销售的形式,从根本上推动高原特色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龙头企业集团化发展将小规模的农户进行联合,通过入股分红、股份合作以及委托生产的形式让分散农户享受额外收益,龙头企业合作还能带动县域、乡域范围内经济建设.

2.2 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技术支撑

科技发展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内驱动力,农业技术创新开发的种养业、种子资源等技术成为了现代农业工业化发展的有效支撑,此外科技创新带来农业发展模式的创新与经营制度的创新,商品经济对农业的影响更为深远,从而推进了农业精细化、订单化、设施化发展,行业融合为农业生产带来了工业、服务业的优质资源、技术、市场、管理、人才资源,其中的技术成为了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支撑.

云南高原特色工业未来发展离不开生态农业技术、农业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的支持.农业生态技术主要是根据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生态环保需求,利用节能技术、环保技术等设备以促进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绿色节能与污染防治能力的有效提升[14].

农业生物技术适应高原特色农业丰富多样、生态安全、四季飘香的内在发展需要,提升防治病虫害、培育优良特色品种以及抗逆抗病良种的能力,持续开发出适应低纬高原地区环境生产的花卉新品种、粮食经济作物、林木良种以及特色畜禽品种,同时积极推广与特色品种农产品配套发展的辅助技术.此外,生物战略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战略内容,基于新兴产业需要开发出以本地特色农产品为原料的保健品,提升配套制造技术、运输储藏技术,打造农业生物制造产业的新技术链,不断拓展融合产业链内容,开发新型生物能源、健康食品、糖制品、保健品等产业群体,从根本上提升云南地区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附加价值.

农业信息技术主要通过云南信息网络、宽带云南、国际数据平台、农业科技在线培训网等信息平台,实现网络、电信、广播电视多方位融合,从而促进云南农业信息设施的完善,为高原特色农业信息服务平台构建完善的信息资源库.云南信息技术作为服务技术的一类,能够应用于农业经验管理、生产、服务等各个方面.例如,基于广播电视、网络平台等远程培训形式培训更多专业技术强的农业科技人员,还可以为务农人员提供农业生产整个过程的技术服务指导,通过各类媒体及时为农户农业生产提供准确的农产品加工、供求、物资供应、销售、质量检测、物流、防灾救灾等农业信息.

2.3 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产业政策

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研究体系中产业政策也是重要研究内容,近年来中国推进民营经济的发展,其中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国家政策都是鼓励民间资本的进入,扶持农业产业相关企业的发展.推进了农村土地流转的有序化、农庄经济规模化的发展,从而形成了以种植、养殖为根本,土地为基础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创业能手、职业农户、种植养殖大户等主体,实现农业、农业相关服务业、农产品加工业的融合发展[15].

为促进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持续发展,首先需要构建完善的普遍性财政投入制度,普惠性财政投入资金主要通过整合云南省发改局、财政局等部门而实现,根据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的传统农业发展、新型产业培育、跨产业融合等需要,实现农业部分与其他归口部门的合作,对农业基础条件好的县乡镇、龙头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土地、资金等投入进行一定的偏重,加强对于高原特色农产业相关企业、项目的财政投入,其中重点投入“互联网+高原特色农业项目”、“生态绿色农产品技术开发项目”.其次,基于财政资金的带动作用,拓展社会资金进入高原特色农产业的渠道,将云南地方的公共财政补贴、专项基金等进行有效整合,创新资金投入方式,引导社会资金向云南高原特色农业项目的投入,实现以农业龙头企业为带动,创新创业基地与中小企业为支撑的发展模式;最后,农业企业有关高原特色农产品开发税费优惠政策,农业企业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项目所得,可以根据当前的税收规定进行企业所得税的减免.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龙头企业在利用生态技术、信息技术等开发特色农产品而投入研发费用,符合相关规定可以进行50%的加计扣除.进一步落实企业与农业合作社合作享受相关生产、流通、加工以及服务等涉农经济活动的税收优惠[16].

2.4 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模式

基于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产业链中主体、营销、品牌、技术等方面开发类型多样的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模式,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可以根据需求选择以下一种模式或多种模式.

首先,地方农业龙头企业引导的发展模式.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为获得优势的市场竞争地位需不断进行农业技术创新,企业掌握的技术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多样化的特色农产品,而当企业因为技术优势在行业处于较为稳定的优势地位时,企业将进行组织扩展,并购联合行为将农业与其他产业进行融合发展,农业产业获得资源与要素出现跨区域、跨产业的整合.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产业链建设过程中,实现产业链条延伸,构建务农人员与生产基地利益共享制度,将高原特色农业新型产业链落实到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过程.龙头企业引导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模式包括了农户合作生产模式、基于生产基地建设的农户合作生产模式、通过农村合作社开展农户合作生产的模式.比起农户生产、合作社合作主导高原特色农业产业链条的延伸,龙头企业引导发展更有利于高原特色农业产业链价值的提升,其中需要特别注意维护合作中农户的利益[17].

其次,网络营销打造特色品牌的发展模式.云南省内县乡镇农业产业地理位置分布的较为分散,但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促进了多产业空间上的融合.农村商业平台结合线上线下的发展模式,面向国内外农业市场开发B2B、C2C、B2C电子商务平台,农产品品牌优势地位突出的农村可以发展“企业+电商+农村合作社+农户+农业基地”的模式,降低农业企业负担的流通、营销成本.例如,褚橙是一个有故事的品牌.2014 年11 月份,淘宝平台聚划算团购页面的褚橙(褚时健)、柳桃(柳传志)、潘苹果(潘石屹)三款水果.上线当天,褚橙8400 多单,销售额75 万元;柳桃476 单,销售额4.6 万元;潘苹果187 单,销售额1.6 万元.“互联网+农业”不仅仅是营销方式的创新,也让网络信息的透明化促进了农产品生产过程的透明化,优质农产品成为网络消费群体的新选择[18-19].

再次,依托三农全面开发特色农业的发展模式.以往较长的农产品供给链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为适应当前城市对农产品的新需要,创新农业生产方式,推进本地化、替代性、持续性强的农产品生产已成为趋势.农产品原料的本地化现象需要促进地方农产品企业和休闲旅游农业的融合,促进本地农产品生产与地方餐饮企业合作.根据全产业链模式的特点开发产业融合的新路径,休闲农业已成为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新模式.现代农业持续发展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旅游设施的配套发展,农村环境质量的改善,农业种植基地、特色农产品研发基地成为了周边居民旅游的新景点,农民成为了生产工人,而农村成为了城乡融合的新型休闲空间.这种发展模式包括了开发野营公园、城市近郊主题公园、特色农产品资源餐饮.这种模式会吸引越来越多的旅游人群观赏与居住[20].

研究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写作研究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研究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相关参考论文写作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