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丝方面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与《德伯家的苔丝》和《安娜?卡列尼娜》之平行有关专升本论文范文

此文是一篇苔丝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德伯家的苔丝》和《安娜?卡列尼娜》之平行

黄越众

摘 要:依据美国学派提出的平行研究的方法和理论,对《德伯家的苔丝》和《安娜·卡列尼娜》两部作品进行比较研究.在悲剧爱情主题方面,这两部作品有着相似之处,社会传统道德的压迫和女主人公自身性格上的弱点是导致最后爱情悲剧的主要原因.文章依次从这两个方面进行阐释.

关键词:平行研究 《德伯家的苔丝》 《安娜·卡列尼娜》 爱情悲剧

“平行研究是美国学派所提出和强调的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它强调不同国家的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的比较,比较结果是总结出文学作品的美学价值及文学发展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具体包括类型学、主题学、文体学、跨学科研究.”[1](P159)平行研究又可以划分为“类比比较”和“对比比较”两类,其中“类比比较”侧重对文学现象中“同”的论证,“对比比较”侧重对文学现象中“异”的论证,从而更好地把握文学现象中的“同中之异”与“异中之同”.以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和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为例,从这两部作品的主题来看,两者之间并没有直接的事实联系,但却有着许多相似点,都讲述了女主人公的爱情悲剧.这里引用美国学派平行研究的方法和理论,通过对《德伯家的苔丝》和《安娜·卡列尼娜》的爱情悲剧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探寻这两部作品内在的联系及女主人公爱情悲剧的根源.

一、《德伯家的苔丝》与《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平行比较

“平行研究打破时间、空间、质量和强度方面的限制.这就是说,处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具有不同地位和影响力的作家和作品都可以在具有可比性的前提下,做平行研究.”[2](P115)《德伯家的苔丝》和《安娜·卡列尼娜》是处于不同的国家,同时也拥有着相异的文化背景之下的两位作家的作品.

《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19世纪现实主义作家哈代的长篇小说,讲述了女主人公苔丝出生于英国一个贫苦的小贩家庭,在父母的一再要求下,她到一个富人家去认本家,不幸遭到年轻男主人亚雷的,后来苔丝与牧师儿子克莱相爱并订婚,新婚之夜苔丝向丈夫坦白过去的遭遇,被丈夫抛弃.苔丝独自留在英国,克莱前往巴西.多年后,克莱悔恨,然而此时苔丝却被迫与仇人亚雷同居.苔丝将不幸归咎于亚雷,杀死亚雷后自己最终也被处以绞刑.

《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19世纪现实主义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讲述了贵族妇人安娜追求爱情的幸福,却在丈夫卡列宁的虚伪、情人渥伦斯基的冷漠以及社会传统道德的谴责之下精神崩溃,最后卧轨自杀的悲剧.

二、从类比研究看《德伯家的苔丝》和《安娜·卡列尼娜》

爱情是文学作品中永恒不变的主题,从类比研究的角度来分析这两部作品,旨在“异中求同”.《德伯家的苔丝》和《安娜·卡列尼娜》的作者虽然属于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也处在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中,但细加分析,我们还是可以把握许多相同之处,下面主要从社会传统道德的压迫和女主人公自身的性格悲剧进行阐释.

1.社会传统道德的压迫.苔丝的悲剧很大程度上源于社会传统道德对她的迫害.19世纪末,虽然资本主义文明在一定程度上入侵英国农村社会,带去了所谓的“资本主义文明”,但落后保守的封建传统道德和宗教观念在偏远的农村地区仍然坚不可摧.亚雷苔丝,苔丝沦为亚雷兽欲之下的牺牲品和礼教的罪人,遭周围社会的唾弃,从此变成了一个“不洁”的人,为后来一系列的灾难埋下隐患,成为苔丝一辈子无法摆脱的阴影.孩子去世后,苔丝去牛奶厂做工,在那里她邂逅了克莱.不幸的是,克莱骨子里旧的传统道德却成了造成苔丝悲剧命运的决定性因素.克莱也曾有过进步的思想,是当时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身为牧师的儿子,他却拒绝“为上帝服务”,他的理想是以务农为业,类服务、增光.他厌恶现代的城市“文明”,宁愿选择到乡下学习农业技术,这体现了他对社会礼法和习俗的鄙弃.然而,“他始终没能跳出他所反抗的旧的道德观念的藩篱和摆脱他所鄙视的阶级偏见的束缚.”[3](P316)他爱苔丝,这个“自然女儿”,当苔丝对他坦白自己过去的不幸后,亚雷立马变得自私、冷酷和绝情,软弱性和局限性彻底暴露.克莱给了苔丝希望,又给了苔丝最大的绝望,最终还是盲从了从小所接受的传统教育,沦为道德与习俗的奴隶.

安娜·卡列尼娜同样也是社会传统道德的牺牲品.安娜的不幸首先源于她不幸的婚姻.在当时封建势力依旧强大的俄国社会,习以为常、固步自封的社会关系压抑着人性.在安娜还是少女的时候,就在姑母的主持下嫁给了大她二十岁的省长卡列宁.卡列宁伪善而自私,俨然像一台“官僚机器”,安娜与这样的丈夫生活在一起感受不到任何感情的甜蜜,甚至窒息了生命的活力.卡列宁总是以社会所公允的宗教和道德逼迫安娜就范,给她设置种种障碍.安娜与丈夫毫无感情的八年家庭生活完全是靠封建礼教维系的.当安娜邂逅渥伦斯基,沉睡已久的生命被唤醒,她讨厌周遭比比皆是的谎言及丈夫欺骗妻子、妻子背叛丈夫的恶行,要求解除旧的婚约,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此时,安娜实际上触犯了当时社会表面上完好的道德秩序,她被上流社会遗弃了,像异己一样被排除,成了当时上流社会的众矢之的.而另一面,渥伦斯基根本无法完全脱离当时的上流社会和当时传统的道德观念,他对安娜的爱只停留在安娜美丽的外表,他并不了解安娜的精神层面.从根本上说,安娜的悲剧是由当时罪恶的社会造成的.

2.女主人公自身的性格悲剧.苔丝和安娜都是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中典型的女性形象,她们有着独特的人格魅力,是世界文学画廊中最动人的叛逆者形象.她们都要求人格独立、追求自身的个性解放,视爱情是生命的全部,为爱成泥,导致殊归同途的悲剧结局.

在爱情面前,苔丝是软弱悲观的,她一直生活在被亚雷玷污的阴影当中,在克莱面前,苔丝爱得太卑微了,当克莱坦白自己曾经的荒唐事时,苔丝竟然还感到欢喜,天真地认为克莱一定会像她一样原谅她曾经无意间犯下的过错.她毫无保留不讲任何技巧地向克莱和盘托出了她梦魇般的过往,爱得那么纯粹.当遭到克莱变脸,她苦苦地哀求克莱,“那我一定像你一个卑微可怜的奴隶一样,绝对地服从你,就是你叫我倒地不起,舍身送命,我也不违背你”[4](P273),苔丝为爱已经完全失去了自我.苔丝的性格中缺少为自己的幸福积极努力的因素,一直在不断的妥协,苔丝对待爱与婚姻的态度让自己一步步跌入深渊,酿成了最终的悲剧命运.

在安娜身上同样存在着致命的弱点.她和苔丝一样善良,然而矛盾重重,犹豫不决的性格最终击垮了安娜.安娜内心一直处在不断摇摆的状态,一方面,她坚定地呐喊着“我是个人,我要生活,我要爱情”;另一方面,面对社会舆论的强烈谴责,她认为自己是个“坏女人”,有着不顾家庭责任的“鄙夷的”.同时,一方面她享受着与渥伦斯基的情爱;另一方面,她又难以抵住对儿子的思念.这种矛盾在社会的压力之下使安娜的内心冲突不断加剧,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恐惧感并没有得以缓解,反而愈演愈烈,最终导致安娜精神分裂走向毁灭.安娜内心这种矛盾与犹豫不决恰也说明了安娜爱的追求的脆弱性.

综上所述,《德伯家的苔丝》和《安娜·卡列尼娜》都是以爱情悲剧为主题,社会传统道德的压迫和女主人公自身的性格弱点都是导致最后爱情悲剧的重要原因.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和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并不存在着客观的事实联系,但也具有可比性.通过对两部作品爱情悲剧的比较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探寻出导致爱情悲剧的根源,得出人类思想的共同性.加深对《德伯家的苔丝》和《安娜·卡列尼娜》作品的理解,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这两部作品的文学价值和现实意义.

注释:

[1]曹顺庆:《比较文学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2]陈惇,刘象愚:《比较文学概论》,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3]郑克鲁:《外国文学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

[4]哈代:《德伯家的苔丝》,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年版.

(黄越众 湖北武汉 中南民族大学文传院 430074)

苔丝论文范文结:

关于苔丝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苔丝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