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方面函授毕业论文范文 和河南加快构建全国重要文化高地的方面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这篇文化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河南加快构建全国重要文化高地的

摘 要:2016 年,河南省为贯彻我党自十八大以来关于文化发展的重要精神,提出了“加快构筑全国重要文化高地”的发展目标,出台了一系列文化建设方案,并推进其落地实施.“加快构筑全国重要的文化高地”的奋斗目标与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文化建设的目标相一致,是河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要条件,对今后河南文化建设必将起到深远影响.从“文化高地”的定义出发,梳理“构建全国重要文化高地”的背景,发现短板,有助于提出科学的对策,推动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河南;文化高地;短板;对策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政府决策招标项目(2017B349)阶段性研究成果.

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2016 年,河南省委书记谢伏瞻同志提出我省要“加快构筑全国重要文化高地”,这一目标充分体现了河南省委对于党提出的“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深刻认识.河南省针对该目标,加快推进文化建设,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在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以及文化产业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与此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文化高地的建设工程是系统且复杂的,推进这项重要工程需要经过科学的规划和深刻的论证,以此来分析、发现短板,力求突破.

一、正确认识“文化高地”的概念

正确认识“文化高地”概念,是建设文化高地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只有清晰准确地了解何为“文化高地”,了解文化高地建设的定位与作用,才能把握工作方向与重心,使之达到相应效果.

对于“文化”这一概念,多年来不同的专家学者都对此下了不同的定义.其中,美国文化学家克罗伯提出的文化概念,获得了西方学者的普遍认可:“文化代表了人类群体的显著成就……文化体系一方面可以看做是活动的产物,另一方面则是进一步活动的决定因素.”[1]《辞海》中关于文化的定义代表了我国学者对于文化这一概念的认识:“从广义来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从狭义来说,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2]

通过上述不同概念,可以发现学者们对于“文化”的理解包含着一些共性:

第一,文化是非自然的,是人为创造的.比如我们熟知的三峡文化.三峡地区是依据自然地貌形成的,其本身并不能看做人类文化.但是人们将巫山的怪石想象成“神女”,并将之编织成美丽传说流传至今;伟大的诗人在经过三峡时创作出“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诗篇,这也是文化.

由此可见,文化是非自然的,需要加以人的意识才能形成文化.

第二,文化具有群体性,需要社会群体传承和推广.任何个人无法单独形成文化,因为每个人都需要与社会中的其他人进行交流,学习相应的社会制度、社会规范.前人在社会实践中获得的知识、积累的经验,通过相互传播得以扩散,后世经过学习,使得文化能够继续传播.且文化不以个人离世而消失,而是经过时间的变迁得以保留.因此,文化需要经过社会群体的推广与传承.

理解了文化,我们再来讨论“高地”一词.“高地”即地势高的地方.在这里,我们把它理解为具有较高的地位.也就是说,河南省所进行的文化高地建设,必须是在全国有较高影响力,占有重要地位的,高标准、高要求的文化建设工作.

综上所述,笔者理解的文化高地建设,即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和影响力的社会资源整合及社会意识形态的创造与构建,包括文化意识、文化艺术、文化产业、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传播、思想道德建设等.

二、河南构建全国重要文化高地的背景

(一)地理文化背景

中原文化属于典型的地域文化,其特点的形成与河南的地理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河南省处于我国中部偏东地区,交通居全国中心位置.近年来,河南省会郑州逐步发展为全国重要交通枢纽之一,这为河南省经济发展提供了条件.多种便利条件为河南省带来了大量的人力资源.据河南省区域人口调查结果显示,2016 年末全省总人口10788.14 万人,常住人口9532.42 万人[3].大量的人口除了带来大量生产力,也为文化的快速传播带来无限可能.

(二)政策背景

党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规划是我国为应对全球化格局提出的开放包容的经济合作倡议,有助于建立各国之间互相关联的网络.其中,文化传播则是“一带一路”战略的核心内容之一.

2015 年11 月河南省委、省政府发布了《河南省参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实施方案》,并细化了基础设施、能源资源、产能合作、经贸合作、金融合作、人文交流六个方面的战略任务[4].为了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工程,河南省加快了交通枢纽建设,并设立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等,这些都为河南省加快构筑文化高地提供了强大助力.

三、加快补齐全国重要文化高地的短板

自2015 年以来,河南省委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文化发展精神,对本省文化建设工作做了诸多部署,在文化发展建设工作中也取得了可观的成绩.以“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为代表的寻根文化活动,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重要影响力,也是河南文化向外输出的一个重要契机.虽然目前河南省的文化建设工作取得了可观的成绩,但从整体发展与总目标来看,河南省文化建设工作还存在诸多短板.

(一)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不到位

中原文化历史悠久,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使得河南省在文化资源开发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因此,河南省文化建设工作应在充分认识到自身优势的同时,加大文化事业(如根亲文化圣地和服务出口基地等)建设的工作力度.

但从整体上看,我省在开发各种文化资源时,未注意资源的有效整合,难以发挥其最佳效应.如“中国豫剧节”是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工作中“走出去”的重要基础建设工程,但“中国豫剧节”并未充分利用相应资源优势,未能与“大河全媒体矩阵”结合来增强其传播效果.2017 年11 月,以“中国豫剧节”为关键字在浏览器中搜索,共检索新闻518 篇,其中不乏重复新闻,视频资料也未经整合组织,大多数内容为网民自发上传.在微信、微博等搜索平台,也仅找到个别民间组织或戏剧爱好者转发的相关内容,并未找到公众号.

由此可见,在构建全国重要文化高地工作中,对于资源的整合利用相对缺失,尤其是缺乏运用新媒体进行文化传播的意识.

(二)缺乏文化品牌创新意识

在商业领域中,品牌是产品或企业的标识,优秀的品牌能够带来相应的品牌效应,为企业或产品带来附加收益.文化传播更是如此.

谈到河南文化,人们首先想到的大多是基于传统文化的历史遗留文化.如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安阳殷墟等.但值得思考的是,虽然河南省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但是文化产业并未形成较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虽然有《梨园春》《武林风》等具有中原文化特色的电视栏目,以及《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大宋·梦华》等大型实景演出项目,但其大多依然依托于传统媒体,对新媒体重视不够,且大都缺乏创意,传播效果有限.

(三)高端人才紧缺

人才是任何工作推进的核心因素,文化建设工作尤甚.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社会、经济、文化、生产都获得了迅猛的发展.由于文化教育、政策支持等各方面因素的限制,河南省文化发展建设工作面临缺乏创新意识、对新媒体技术运用不够灵活、文化产业发展缓慢等困境.而这些都是河南省缺乏高素质人才的直接反映.

人才培养与高校建设密不可分,河南省高水平高校建设仍需努力.2017 年河南省高考报名人数为86.58 万人,仍排全国首位,但2017 年9 月发布的“双一流”建设名单中,河南省仅郑州大学被评为B 类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河南大学上榜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这充分显示了河南省在高校教育资源方面与其他地区的严重差距.

(四)新兴产业扶持力度欠缺

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媒介融合的推进给文化产业带来了新的生命力,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和产业形态.目前,河南省也在积极推动培养新兴文化产业,如第二批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中洛阳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入选等.但从“十二五”以来河南省入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实验)园区的情况来看,河南省开封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2011)、2012 禹州市神镇孔家钧窑有限公司示范基地(2012)等均为传统产业项目,没有新兴产业,在创意、发展方面与上海(网络科技、动画、广告创意等)、浙江(文化创意、创意产业投资等)等地仍存在较大差距[5].在2015 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东方文化与城市发展研究所发布的“中国文化企业100 强”名单中,河南省企业上榜的仅有中原大地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第24 名)、河南大别山西河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第89 名)[6],河南省新兴文化产业发展状况亟待大力扶持.

四、对策研究

(一)充分利用新媒体资源,加强联动,构建全媒体矩阵新媒体具有即时传播、互动性强、传播范围广的强大优势.从传播效果来看,微信、微博、网络视频平台与传统媒体相比,更受年轻人的喜爱,而年轻群体对文化有更多的消费需求及消费能力.因此,在文化传播的路径中,要明确受众群体(中青年人),增强对新媒体的利用,以用户需求为根本,构建具有河南省文化特色的全媒体矩阵.全媒体矩阵的构建应以河南省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为对象,依托传统媒体的内容,以新媒体为主要形式,向明确的目标受众传达内容高雅、形式精致的立体化的河南文化内涵.

(二)打造中原特色文化符号

中原文化的历史积淀留下了大量可以挖掘的资源,但是从中寻找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并建立适宜的文化符号体系是文化建设工作的重点.

根亲文化是河南省最具资源优势的文化之一,“寻根”这一行为本身也代表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围绕“寻根”这一主题,便产生了众多的文化符号:既有传统神话符号如大禹治水(开封禹王台)、愚公移山(济源王屋山);也有考古文化如古都文化、姓氏文化等;还有衍生出来的商业文化、旅游文化(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将这些文化符号整理成体系,以实体项目承载串联,不仅提升了旅游业的文化内涵,也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还能为打造独具特色的中原文化名片助力.

(三)培养、引入专业人才,完善人才培养机制社会各方发展都离不开人才,文化建设也不例外.合理改善人才培养与引入机制是提高河南省高端人才储备的重要举措.

人才培养方面应加强河南省高校建设工作,增加教育资源,强化师资力量,由单一取向的培养目标向多元化发展,克服人才培养专业的单一化、趋同化.在专业选择方面,增加新兴专业、急需专业领域,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人才引进是快速解决人才紧缺现状的重要手段.纵观北、上、广、深等科技型、创意型人才聚集的城市,其吸引高端人才的方法值得学习:1. 发展文化产业,以产业聚集人才.良好的产业发展趋势能够提供广阔的资源平台,是吸引人才的重要因素.2. 优化人才政策,实现人才的稳定聚集.在人才引进方面给予更多经济补贴,并大力推进平台建设,会对新一轮人才引进计划有所裨益.3. 优化人才环境,促进人才聚集效应.良好的文化交流氛围和创新的科技环境,是潜在的吸引人才的因素,学科交叉和学科融合能提高创新创意的产生.

(四)优化河南文化产业结构,加快文化产业转型

河南省文化企业发展水平与上海、浙江等地存在明显差距.在文化产业建设工作中,应加大力度培养领军文化企业,让这些企业首先在整体文化产业格局中整合各方资源,影响感召其他文化企业加速发展.同时,着力培养以高新技术为主的新兴文化企业,整体提升河南文化产业的技术含量.扶持新兴文化企业是加速文化产业转型的有力手段,能够改善河南文化产业偏向“传统”产业的格局,从而实现技术发展与思维创新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的形成.

长久以来,河南省占据着“文化大省”的地位,却并非文化强省.“构建全国重要文化高地”是河南省“十三五”规划的重要战略目标,是河南省坚持“文化自信”的体现,也是河南省恢复“文化强省”的重要契机.目前,河南省文化建设工作持续展开,在取得成就的同时应深刻认识先前工作中的短板,发挥优势,补齐短板,才能达成“构建全国重要文化高地”的使命.

参考文献:

[1] 傅铿. 文化:人类的镜子——西方文化理论导引[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12.[2] 刘守华. 文化学通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4.[3] 河南省统计局网站. 区域人口[EB/OL].[2017-03-26].http://www.ha.stats.gov.cn/sitesources/hntj/page_pc/hnsq/qyrk/article690903681d284030bf3f882edd2d7ff4.html.

[4] 王磊,郭海方. 河南省“一带一路”实施方案正式发布[N].河南日报,2015-12-01(10).

[5] 席格. 河南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与前景展望[A]. 卫绍生. 河南文化发展报告(2017)[R].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235.

[6] 咸宁新闻网. 2015 中国文化企业100 强名单[EB/OL].[2015-12-02]. http://www.sohu.com/a/45766534_119821.

作者简介: 张琦,硕士,中原工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新闻与传播.编辑:李光远

文化论文范文结:

大学硕士与本科文化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文化方面论文范文。

1、班组文化建设论文

2、现代企业文化期刊

3、企业文化期刊

4、中国文化论文

5、企业文化杂志社

6、企业文化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