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类有关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与教研的本质,帮助教师建立起哲学式有关硕士论文范文

本论文主要论述了教师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教研的本质,帮助教师建立起哲学式

胡华,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学前教育专业,任教于中华女子学院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有近 30 年的专业从业经历.在创建中华女子学院附属实验幼儿园的过程中,一直在思考探索“儿童生活经验”下的学习课程建构模式.“回归与还原儿童本真生活的课程”是幼儿园近年来一直在探索的新课程体系.课程以儿童的感受与体验为活动内容,结合传统文化,以流动的、生活化、游戏化的学习方式满足着儿童各方面学习发展的需要.在这个过程中,胡华提出了“一花一世界”的儿童观以及“厚德载物”“乘物以游心”的课程观与游戏观.

文|胡华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个具有哲学思考的教师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做出很好的反思,而反思是教师课程决策的基础.这样的发现使得这些年来我们将教研工作逐渐引向了对教师哲学思想的建构上.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教师的哲学观是指导人的改变,而不是物的改变;是创造完整的生命的教育,而不是创造仅作为人的工具的知识、思维和技术.

教师的反思需要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完成.这一教育情境既有历史的脉络,充满着师生过去经验的意义,是师生过去经验史的丰富与延伸,但又要靠教师当下的创造性处理,这一处理自觉不自觉地总是其个人生活经验、生活感觉、价值观的投射.可见,教师健康的哲学观是决定其反思能力与教育行为的关键因素.

一、关注教师的真情感、关注教育的真问题

关于“教研”,教师们有话要说!

吴婷婷老师:孩子们的畅游日在周五,而每周二的园长带领下的教师教研就是我们的“思想畅游会”.

张晓敏老师:教研学习让我感受到,只有当教师更真实,才能变得更开放、更富有情怀,才能更贴近真实自然的儿童.

李文老师:又一个学期过去了,我觉得自己在看待儿童发展的方面,有了更为敏锐的视角.当一个现象出现时,自己看待问题背后的思路变得更为宽广了,也更加注重儿童心灵的成长.

晁妍老师:从“小组教学”到“项目教学”再到“丛林探险”,我感觉,对儿童的认识,对教育的认识,对作教师的认识一次又一次被刷新.一个学期有舍有得,舍掉“我执”,得到“真知”.

教研要关注教师的真实情感,关注教育中的真问题,在求真中,才能直击本质.

为什么做教研?提升幼儿园品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解决教师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学习、了解前沿的专业理论知识?……但最终目的,要指向儿童发展!

二、思考与实践:真我、真问题、真落地

1.“说你、说我”——教师也会爱上真实的自我.

李娜老师——这是一个成为“真勇士”的环节

教研会上“说你、说我”这个环节,是我特别喜欢的,每次都能给我带来满满的正能量.有一次,我分享了我自己的一件事情.我录制了自己上课的声音,回放的时候,感觉自己的声音特别大,特别不好.我在会上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感受,没想到大家都在认真地倾听,没有人讥笑,也没有人批评.胡老师说,敢于剖析自己的教师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教师.在这里,我接纳了真实的自我,也得到了专业和心灵的双重成长.

吴婷婷老师——这是一个“抱持”的环节

记得一次外公生病了,我很着急,在会上我就分享了我自己的感受,还流下了眼泪.后来我又很后悔,觉得自己的状态不好,觉得我给大家带来了负能量.没想到的是,大家都用关切的目光注视着我,胡老师也说,我们都在陪着你……

田巍老师——这是一个可以“宣泄内心压力”的环节

工作中,有苦有累,美好的东西我们要分享,但是也有一些我们受的委屈,也要把它吐露出来,我们定期都会“吐槽”一些生活中不太愉快的事情,这既是一种宣泄,也是一种治愈.每次“吐槽”后的感受都酣畅愉悦,也因此拥有了更多的能量.

韩小红老师——这是一个“接纳”真我的环节

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很自卑的人,在工作中也感觉不到自己有什么特色,每次发言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后来我学着将自己内心的感受表达出来,讲我的担忧、我的恐惧、我的苦恼,甚至我的愤怒……在大家的陪伴下,我开始慢慢地打开自己的心门,接纳那个不完美但却真实的“小女孩”.我发现一旦接受了真实的自我,自己就变成了一个特别勇敢的人.

张焱老师——这是一个“破除执念”的环节

幼儿园要开展小组教学的时候,我和大家一样都很困惑,小组教学要怎么组织?教师的作用体现在什么地方?怎样回应小组中幼儿的问题……在表达的过程中,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太把自己当教师了,放不下那些要求和预设,这样就很难把重点放到倾听孩子身上.当这样的分享结束后,突然感觉内心一阵轻松,也能够意识到,教师最重要的是不执念于技术,当内心充满了真实与接纳的态度的时候,才能够体会到和儿童交流中“在当下”的智慧与美好.

当每一个人都把真实的自我放在一个情境下的时候,内心不再有缠绕、没有羁绊,也没有那么多的妄想,所有人的能量都会形成一个“气场”,而一切美好也将随之发生……

2.“问题在哪里?”——研讨真问题,解决当下的困惑.

“我该如何回应?”

问题——

李文老师:关于如何回应儿童,我在教育笔记中做了记录,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思考.但是在生活中我发现,儿童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们的本能反应一般都是回应或询问原因,提出建议通常也是相互道歉.但是效果似乎并不是很好,儿童也未必能接受,我们还可以怎么做呢?

讨论——

胡老师:教师对问题要有透彻的认识也要有更宽广的视角.我在和孩子们照相的时候,有几个男孩子一直在争执,一会说你挡到我了,一会说你打到我了……我就在旁边说了一句话,“一个男孩子要是总唧唧歪歪的,以后会没有朋友的.”我说完之后,两个男孩全都愣了,他们觉得说的很有道理.在我看来,儿童总是从别人身上寻求到一份满足和安慰,用来解决自己的问题,依旧不是一个成熟人格的表现形式.做为教师的我们,要给他更宽广的思考问题的角度,才能让他们拥有更健全的人格.

思考——

在面对孩子们的矛盾和冲突时,我们往往容易停留在事情本身.关注是谁碰了谁,谁挤了谁等这些细琐的问题,而没有关注到背后对孩子心灵影响的更为深层次的意义.如果能够透过表面,向更深层次探究的时候,对孩子的影响就会更具深远意义.

“这样做对吗?”

问题——

唐彬老师:最近,幼儿园早餐给孩子们增加了新鲜的鸡蛋,我发现班里有个小朋友就有了一些变化,他只选择喝粥却不吃鸡蛋.老师问他,他说在家里已经吃过了,来幼儿园只喝粥,而在家里却说要到幼儿园吃.和家长了解后才知道真相,他不喜欢吃鸡蛋,所以两头说吃过了.作为新手教师,我坚持认为孩子的品德教育是最重要的,所以我想指出孩子的错误,然后帮助他改掉这个缺点.但这样做,会伤害孩子吗?

讨论——

胡老师:这个孩子的行为有那么严重吗?我们如何定义撒谎行为呢?他只是自己不爱吃鸡蛋而已,当他意识到自己在夹缝中不好解决问题的时候,他用这样的行为来回避问题.如果一个教育工作者轻易的去评判一个人,给儿童贴上一个标签,那么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性体现在哪里呢?无论如何做,我们都需要对儿童有更深的理解和共情.

思考——

在教研会上,胡老师的指导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一些问题.我在思考,为什么这么关注孩子的这个行为呢?或许是和我的性格有关?或许也和我的认识有关?这让我体察到了,自己的自我意识在和儿童相处的时候是非常强的.这个事件对我有很深的“触碰”.

“课程无法落地,抓手在哪里?”

问题——

刘仲老师:六月儿童活动月,我们分组讨论了学习的计划和安排,也确定了每周要做的事情,比如,第一周了解神秘园,第二周把孩子们关注的问题找到,第三周通过“项目学习”来进行探索,第四周用艺术化的形式,表现出孩子们心目中的神秘园.虽然感觉形式很丰富了,可似乎课程还是无法落地,抓手在哪里?

讨论——

胡老师:比如说我们要丈量大树,神秘园有多少棵树?孩子们可以用他们的方式去数,也可以给树编树牌,给树起名字……孩子们就是在这样一点一滴学习的实践中建立起学习的概念.神秘园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探寻,有多少的鸟窝?鸟平时都在哪里活动?我们可能都要花很长时间来观察它……在学习中,对生活和生命的挚爱,就是在这样细细的过程中一点一滴地,真实的建立起来的.它是一种flow(流)的感觉,孩子们也在运用他们的“工匠精神”,在和事物之间完成着深度联结.

思考——

每当我们在课程中无法确定方向的时候,胡老师总是能够对我们提出的问题进行剖析,让我们“站出来”思考问题.同时,胡老师还会给我们提供具体的指导.而这些细节描述总能让我的脑海充满了画面感,一下子,我就能确定要努力的方向了!

3.“课程决策”—— 在反思的基础上,实现课程决策

胡老师:教师在课程中,必须要有一定的决策权.如果他们不能做决策,仅仅按照他人的意愿和要求来做,总是被动的,就无法感受到工作中的创造与快乐.

在我们的教研活动中,我们来共同讨论活动线索,而具体的实施与教学都是要教师们自己去完成的.

小班教研活动讨论片段

马静老师:孩子们对小池塘提出了很多的疑问,有多少块石头,水是怎么来的,还有小池塘有多大?为什么鱼和乌龟生活在一起就不打架……

李文老师:孩子们很关心是谁给小池塘注水?多长时间换一次水,是一个星期还是一个月?谁来给它打扫?

胡老师:可以借由孩子们的想象,把神秘园想象成一个茂密的丛林,他们可以在丛林中探索.为了使丛林探索更有趣,我们可以搭建营地,甚至修建临时的厕所,还可以在户外进餐,要让孩子们的学习保留完整性.教师们要充分地吸纳儿童们表达出的信息的碎片,然后做出有价值的分类和总结.

田巍老师:我觉得您说的“不打断孩子”特别重要.孩子们的游戏被生活环节一打断,就翻页了,反而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当他们不再被“成人的组织”打断的时候,都沉浸在自己的游戏状态中,感觉特别美好……

“我爱神秘园”的活动感受

李文老师:孩子们的视角总是那么细致而独特,珠珠小朋友看着最后完成的神秘园手绘图,拉着老师说:“你看我们的幼儿园,我看到树屋旁边的一串串葡萄啦!”语气里流露出的欣喜和骄傲!

韩小红老师:看着孩子们那份专注的眼神,那份完全沉浸在手绘“我爱神秘园”中的神情,我的心里涌起一阵感动,孩子们是多么喜欢自己的幼儿园,又是多么了解自己的幼儿园啊……

张晓敏老师:6月里,我们对神秘园的一草一木产生了深度联结,最后和孩子们一起动手完成神秘园的平面图,孩子们画、剪、贴、点树叶、点石头,脸上洋溢着满足的表情,感染了我们在场的每位老师,感觉到我们、孩子们和神秘园已经是一个整体.

三、“教研”背后的思考

张晓敏老师:每一次的教研对我来说都是一次头脑风暴,我总是能够对任何一个习以为常的事情进行深入的思考,而思考之后我更容易站在幼儿的角度去考虑这些事情对于幼儿发展的价值性.思考也让作为新手教师的我对于很多事情有了自己的想法,在这个过程中也逐渐有了自己的风格,更向熟手教师靠近了许多.

张蕾老师:我们总说要倾听和呼应儿童.同样,每一次的教研我就像是在享受“被倾听”“被呼应”的过程,很多新的想法得到肯定,遇到的困惑在一次次的讨论中化解,这样的教研让我感觉到被尊重、理解和接纳.

张焱老师:教研会实质上帮助我不断地进行内省,在如何倾听儿童和回应儿童方面给予了很大的帮助,透过儿童去发现自身的教育行为是否适宜.每周的教研会上“走心”的交流,不仅仅解决了问题和困惑,同时也坚定了方向.

李文老师:在表达、倾听的互动学习过程中,我重新对熟悉的场景和常见的现象进行思考,对背后的意义进行再次审视,就会发现觉察和改变已经悄然发生.其实各种各样的反思的形式都是为了更好地延展到我们的内在,因为教师是需要有专业信仰的人.

教研活动的本质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但反思并不仅仅是让教师获得专业化的发展,而是帮助他们树立坚定的、哲学般的信仰.这种哲学式的思考,能够让他们站在更高的境界来看待工作.

结语

人与人之间,人与事之间的互动交流如果仅从观念或价值立场来判断,就会有所谓的赞成和反对的内应.但如果我们回到情感,回到体验,回到感受,回到信仰,试着从不同的精神层面去体会,你会发现,这是一个丰富、美好的过程,仅用对错、好坏不仅会让自己陷入困境,无法体验到生命中的流动,也丧失了体会生命美好的机缘.

教师论文范文结:

关于教师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教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1、教师投稿杂志

2、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论文

3、教师论文网

4、教师杂志

5、教师论文发表刊物

6、幼儿教师评职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