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控制柜方面毕业论文题目范文 和自动化电梯控制柜检测装置的设计类论文怎么撰写

此文是一篇控制柜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自动化电梯控制柜检测装置的设计

摘 要:一体化控制柜在电梯的实际运行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检测一体化控制柜是电梯安全运行的有效保证.文章对电气控制柜检测的现状进行分析,实现全自动检测电梯一体化控制柜,利用PLC、轿厢顶部控制板等硬件,并且设计具体的检测软件,可以对于电梯一体化控制柜实现高效、准确的检测.

关键词:自动化电梯控制柜;检测装置;电梯设计;电梯运行;检测软件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U857  文章编号:1009-2374(2017)11-0029-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7.11.015

我国城市化不断发展,提高了对于电梯的需求量,促进了电梯控制技术的发展.控制柜的结构发生了变化,接线不再像从前那样错综复杂,虽然涉及的线路仍旧比较多,检查起来也是非常麻烦.人工测试系统需要利用人工操作机械开关,检测方式的操作比较复杂,具体检测流程也不够规范,面对这些缺点,需要加大力度研究电梯的自动检测系统.

主要通过人工操作机械开关来利用人工测试系统,信号灯表示动作的输出,人们观察信号的亮和灭,可以明确这项功能是否正常.但是这项检测方式的相关操作比较复杂,具体的检测流程也不够规范,有些时候没有完整的记录检测结果,这就需要加大力度研究电梯的自动检测系统.

通常都是通过程序来设定自动检测系统的指令,无法利用人工的力量对机械开关进行选择.检测人员将需要的参数输入到人机界面当中,判断信号需要利用光耦电路识别线路.如果利用全自动的检测系统,既可以减少检测的时间和成本,又可以使其生产不断扩大,这样可以获得更多的利润.

1 自动检测装置的结构和原理

利用自动检测装置,可以以电梯的设计要求为基础,需要遵循操作指令和召唤指令等,要在规定的时间中完成工作.检测系统的组成部分就是指令输入、信号传输、动作输出等部分.检测装置对于电梯的运行环境进行模拟,对于控制柜的接线和PLC程序进行有效的检验,对于电路的正确性实现自检,将错误信息进行提示,将测试结果报告进行自动打印,从而可以在数据库当中进行有效的存档.

1.1 工作原理

首先需要将需要检测的电梯控制柜确定下来,将其编号输入进去.以电梯控制柜的编号为基础,从而可以明确电梯的设计参数.以电梯控制柜的编号为基础,在数据库当中将电梯的设计参数进行明确.电梯自动检测装置结合各种电梯设计的各种要求,采取具体的操作指令,对于电梯的所有功能进行检测,此外还要检测电梯的响应动作,保证在规定的时间中,对于电梯的运行情况进行判断,检测系统的主要部分就是指令输入、信号传输、动作输出等.电梯一体化控制柜的自动检测系统利用CAN和被测控制柜,传输信号,对相应的功能进行测试.利用TCC功能转换板[Tiny C Compiler(TCC)是一个轻量级高速的C语言编译器],传输编码器信号给PLC或者一体化控制柜,充分利用PLC模拟井道开关,向一体化控制柜传输信号,这样可以使电梯在测试台进行实际运行.

1.2 功能测试

设计软件的过程中,需要对MA(MA是MicrosoftMacro Assembler的缩写,是微软公司为x86微处理器家族开发的汇编开发环境,拥有可视化的开发界面,使开发人员不必再使用DOS环境进行汇编的开发,编译速度快)的位处理功能进行充分的利用,对于井道环境进行全面的模仿.在实际测试过程中,需要利用一体化控制柜,传输通断信号,保持接线的正确性,利用微机主机的检测装置,提供各种需要的控制信号,对于电梯运行状态进行有效的模拟,从而可以检测电梯各项功能.

在控制柜当中存在着各种电压,这些电压都是以交流或者直流的状态存在,处理信号的过程中,通常利用直接传送和继电器传送等各种方式,对于信号的正确性以及主机的安全性给予保证.接线通常情况下都是比较复杂的,以线路的种类为基础,实行分类处理,通常情况下就是电源端子、信号端子等.在电源端子当中存在一定的电压差,并且可以利用测试板对于PC机界面的正常性进行检测.如果信号和通信线在测试板的软件界面当中无法显示正确的连接,那么可以利用功能检测的方式,对于接线的正确性给予有效的保证.

1.3 工作流程

首先将需要的电梯控制柜确定下来,将编号输入进来.以电梯控制柜的编号为基础,在数据库当中,将电梯的设计参数找出来.在电梯控制柜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当中,对于实际参数进行读取,有效地对比实际参数和上述设计参数.不同的主机功率和速度类型为基础,针对电梯控制柜参数和变频参数,实现有效的参数验证.将电梯设计的基本功能和选配功能列出来,将测试的功能有效的选定,对其非标准功能进行检测.自动检测所有的功能,对于检测状态进行实时检测,并且将输入、输出指令以及最终结果进行记录,明确计算机电梯的响应时间,明确电梯的工作状态,将所有的结果保存下来,这样在日后可以作为查用资料.实现检测的参数化和流程化,使电梯控制柜的检测效率不断提高,并且对于检测结果的可靠性给予保证,还可以避免大量人力成本的浪费.

2 自动检测装置的设计

2.1 总体设计

在电梯的控制原理当中,一体化控制柜在电梯的实际运行过程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因此需要检测一体化控制柜,这样也是对于电梯安全运行的一种有效保证.

电梯一体化控制柜的主要处理信息就是井道信号和门锁和安全回路反馈信号、开关门按钮信号等,要想对于上述各种信号进行实现自动检测,就要模拟信号.选择相应的器件对信号进行发送、接收、处理,利用模拟信号可以对控制柜的合理性进行测试.

2.2 元器件的选型

楼层显示板的选型:利用MCTC-HCB-A、MCTC-HCB-B(楼层显示板外呼显示板的具体类型)等款式,以下就是具体的功能:楼层显示利用11×7点阵进行显示,而方向显示利用5×7进行显示,通常情况下点阵的颜色利用超高的量琥珀色表示.上行的按钮灯表示输出,下行的按钮灯表示输出,还设置了两个输出的保留,通常情况下存在4个输出点.

2.3 选择轿顶的控制板

选择利用MCTC-CTB-A板(显示板具体类型),其中的接收软件可以发挥楼层选择和开关门的指令,对于电梯的运行形成有效的控制,连接PLC,对于开关门信号和满载超载信号进行接收,同时可以对于超载满载的情况进行测试,连接显示板,可以将电梯所在的位置进行显示,并且可以表达具体的运行状态.

2.4 有关电线电缆的选型

电缆线就是在一体化控制柜和检测装置当中发挥连接作用,电缆线是传输信号的媒介,通常需要利用12根通信线、15根信号线、5根端子线等.

除此以外,无法直接的连接编码器信号和PLC无法连接编码器反馈信号和控制柜,因此在它们之间可以连接功能转换板MCTC-TCC-A.

3 硬件的设计

对于涉及的硬检测装置通常就是轿顶控制板CTB、功能转换板TCC、井道模拟PLC、系统测试版CS等.电脑和检测装置的连接通常情况下都是利用DB9串口数据线,通常都是在测试板的CN1接口进行连接.电脑通常只是具备DB9数据接口,只有通过测试板进行中转,连接测试板的CN2接口,这样才可以和软件之间保证正确的通信.

利用电缆线连接其他端子,通常就是有效地连接控制柜和检测装置的出口端子,彼此之间应该做到相互的对应.

4 软件的设计

如果接线和各项功能可以保持正常,那么测试系统可以利用DBASE数据库和汉字处理功能等,将测试报告单打印出来,并且可以存储在数据库当中.如果发生了异常的情况,测试系统就可以将错误信息表达出来,显示出具体的故障.排除故障之后,需要重新进行第二次测定,达到正常之后才可以停止.

以流程图为主,对于自动检测程序采取实际编制,可以实现自动的检测,并且得出相应的结论.如果自动检测系统结论当中出现了错误的信息,测试人员就要结合现场情况,将自动检测环境不断重复或者利用手动操作的方式,当测试结束之后需要将测试报告单自动的打印出来.改变相关的参数,可以实现自定检测和手动检测.实践自动检测的过程中,需要将电梯一系列程序测试功能进行完成,这样可以促进测试的完成.利用手动检测,可以结合具体的需要,对于需要的功能进行检测,这样可以避免出现重复性工作,使工作效率和针对性不断提高.

5 结语

电梯控制柜自动化检测装置在我国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利用机器代工,可以使工人的劳动强度不断降低.经过长期的实践表明,可以明确利用一体化电梯控制柜自动检测装置可以保证质量的可靠性,实现稳定的检测.自动化电梯控制柜检测装置的设计非常简单,也方便实用,近些年在很多厂家得到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汪浩然.基于PLC控制技术的电梯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0,(9).

[2] 王兴昌,杨新明,刘涛,辛宏彬,李俊刚.PLC可编程控制器在电梯控制系统中的应用[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13,(4).

[3] 海永涛.新型电梯自动化技术的特征及发展趋势[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1).

[4] 陈海平,谢瑾讯,韦祖朗.关于电梯电气控制系统改造方案的探讨[J].装备制造技术,2015,(5).

[5] 李华.可编程控制器(PLC)在电梯设计中的重要作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6,(18).

作者简介:曾伟雄(1987-),男,广东河源人,供职于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研究方向:电梯电气控制.(责任编辑:黄银芳)

控制柜论文范文结:

适合不知如何写控制柜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控制柜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货币资金内部控制论文

2、存货内部控制毕业论文

3、内部控制案例分析论文

4、plc控制交通灯论文

5、关于成本控制的论文

6、企业成本控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