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化有关论文例文 跟教研微专题提升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途径相关在职毕业论文范文

本文关于教师专业化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教研微专题提升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途径

王 海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第二中学,河北 承德 068450)

摘 要:由于教学工作繁重、课余业务研修破碎化严重,大多数教师无力参与较大且周期较长的专题探究活动,加之传统教研活动脱离教师的教学实际、针对性不强、形式化严重,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教研微专题是从教师个人实际出发,不仅易操作、针对性强,而且解决了教师教学及研修的诉求.微专题研修活动的实施,有利于教师研修能力的提高和个人专业化的成长.

关键词:教研活动;微专题;实施策略;教师专业化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8)12-0045-03

传统的教研活动由于大多以行政命令式作为开展活动及管理的手段,使教研内容与教师自身的实际状况和成长要求脱节,所以教师的个性化教学要求和发展诉求得不到满足,导致教研组对教师的指导及成长作用不大,且形式化日趋严重.

一、教研微专题的优势

以教研微专题为主的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是在教研组的组织下,以教研组、学校及上级教研主管部门的整体规划及教师个人教学成长的实际需要为前提,依据自身的专业化的长远目标并将目标规划分解后制定的阶段性的专题研究.微专题研究很好地实现了宏观目标的具体化,成为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途径.教研微专题除了能满足教师自身专业化成长的需要,是对自己量身的、贴近自身诉求、符合自身研究能力的提升手段外,还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一)针对性强

教研组的教研专题是对所有教师的整体要求,对于那些教师业务能力参差不齐的教研组,组内所制定的教研专题对于很多人来说针对性不强,教师大多感觉离自己的教学实际较远,空洞、生疏、缺乏指导性.但个人制定的微专题适用性很大,因为是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制定的,针对性强,所以能很好地解决教师自身专业化成长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二)可操作性强

因为微专题是教师自己设定的,相对独立,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选择任意的方式进行,与自己的工作和学校的各项活动在时间上没有冲突.但个人的微专题成果几乎都能转化为教学实践,因为它就是从个人的教学实践出发而形成的,并从实践的角度去验证、总结、提升,成为有利于自身专业化成长的教学资源.

(三)易形成理性认识

如果专题成果不能形成理性认识,那就说明教师对于专题成果的意义、内涵、作用、应用等缺乏深刻的理解,在教学上对于成果应用也只限于比葫芦画瓢.有些教师无论是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还是对课例的观摩,往往缺乏认识和感悟,也就不能形成理性认识,既不能将这些内容转化为个人的学习所得,也不能用这些理论和课例指导自己的实践.而微专题设计因为是根据自己的客观实际需要,是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是自己的智慧结晶,所以能随时触发自己的感悟,形成理性认识,并能很好地落实到教学实践中,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四)周期短、见效快

微专题研究慢则一两个月,快则十几天便可完成.微专题不受教师职务、职称、教龄等限制,这就消除了课题研究的“专利权”及神秘面纱.因为微小、内涵单一且外延性小,微专题关注的是教师个人的教育教学反思与行为跟进、教师自身的问题解决与经验提升,是教学过程中碰到的某一问题、某种现象、某个想法,是自己整体成长规划中的某一个环节,解决的是教学中的实际瓶颈及与同行的差距.这样教师完成起来相对比较容易,易形成成果,实现“人人可做”“时时可做”“处处可做”的最终目的.

实践证明,教师在参与学校、教研组的各种教研活动的同时,关键是要有自己的提升规划,这样的微专题规划针对性更强,对自己的专业化成长更有利.

二、教研微专题的确定

(一)专业化长远目标的分解

所谓模块化微专题是指自己在学期或学年内所设立的有关教师素质专业化提升的综合性教学专题,然后依据专题的内容以及自身的教学实际需要,将专题按内在的层次结构,分解出的几个既有关联又相对独立的小的专题模块.这些独立的模块化专题不仅在内容上、形式上、时间上都突出“微”的特征,是一个特定的专业化专题单元,而且在结构上独立性强,自己或借助他人完成的难度不大.

例如,根据自身教学实际及个人专业化成长的需要,本学期笔者就设计了这样一个成长规划:在学校所倡导的课改前提下,自身教学技能创新性发展与地理课程特点整合在课堂教学的实践性体验.这个专题看上去有点大,于是笔者把它作为近两年的一个规划,本学期仅从基础做起,然后逐学期逐年由浅入深,两年后在教学的创新性方面,是能紧紧抓住学科特点,具有自己的教学特色,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模式.于是,通过将这个专业化的长远目标进行分解,并结合自己的教学需要,制定了这样几个微专题“情景化导入的策略体现”“生活中地理知识在课堂教学的转化”“学生课堂对话的引导方式选择”和“文本解读的形式实践”.

(二)个人教学需求的临时确定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经常遇到各种教学问题,对于那些一时难以解决的且对自己今后教学有影响的,教师就可以将这些问题进行整理,形成教研微专题.这些微专题都是临时出现的,不仅具有突然性特征,而且这些临时性微专题的确定与实施,因为周期短、独立性强、与当前教学实际联系密切,所以与教师个人专业化成长目标的实施不会产生冲突.对这些新鲜事物进行研究,不但能提高教学素质,而且还可以对长远目标中与个人成长、教育发展趋势存在不足的地方进行补充、调整和矫正,更有利于教师长远目标的实现和个人专业化的成长.

三、微专题的实施

微专题的探究的基本策略和流程,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个人探究

首先是个人自悟.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及对教育教学的认识,对微专题进行自我剖析、理解和感悟,形成初步的认知,并将自己的自悟整理出来.其次是理论学习.教师根据自己微专题所涉及的内容,搜集相关报刊、书籍进行理论研究,做好读书记录,了解专家们对这类问题都有哪些论述、观点,从理论上提高自己对微专题的认识和理解,形成更新、更深的感悟.最后是结合个人自悟,形成初步的微专题的理论成果,以文字的形式整理出来.

(二)集体帮扶

一般来说,个人对教育教学的成果的认知往往在全面性、可实践性方面存在不足,因为从理论到实践,中间有很多的路要走,也就是说教师学到的教学理论、研究成果能否转化为教学实践,要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教研组长的组织协调下,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努力,才能使微专题的成果产生实践价值.

1.网络交流

教师将自己的微专题以及理论学习的收获,上传到教学(教师)群、教育教研论坛等网络平台上,听取不同区域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因为不同区域教育理念、课改模式等的不同会让教师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念对研究成果予以分析,进而能够收获不同部门、教师群体的看法,这对丰富自身教学知识、开阔教学视野、提高个人业务素质大有好处.

2.组内探究

在教研组长的组织下,微专题研究的教师可以在平时的教研活动中或专门研讨会上,由组内全体教师对自己的成果进行评议.教师自己首先介绍微专题设置的背景、自己的看法见解及个人的研修情况.其次大家再根据这一教师的研究情况群策群力、各抒己见.组内探究可以说针对性更强,大家的意见更符合自己的教学要求和现状,因为大家对自己存在的问题、学校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要求以及本地课改背景和长远教研方向非常熟悉,因此教师们的意见、建议更有指导性.最后,相关教师要整理好组内其他教师们的发言,以完善自己的教学成果.

3.教学检验

以上两点还仅限于字面上和理论上,具体效果如何、还存在哪些问题,仍需要教学实践的检验,这是微专题形成最终成果所必须经历的最重要的一环.这种检验方式主要有两种:其一,教师做课,由组内教师评课议课.教师依据微专题的教学理念和形成的研究成果,有针对性地设计一节课,然后组内教师从课改理念、教学效果等角度对专题成果进行检验,并在课后进行评议,对课堂教学及微专题成果提出改正意见.如有必要,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再安排一轮这样的教学检验,使教学成果更趋完善.其二,参与校级及以上教学公开课.从专业发展的长远目标考虑,教师要积极参加校级以上级别的教学公开课,将自己的教研成果通过教学公开课的形式展示出来,由教研组长请相关专家、学校的领导以及其他学科的骨干教师一起观摩.课后由组长请学校教学主管领导,在适当时间组织这些专家、教师参与评议,了解大家对课上展示的科研成果的意见,并与其他参赛教师的教学进行比较,以供教师本人取长补短,进一步丰富、完善自己的微专题成果.

(三)形成成果

将不同阶段整理的资料进行归类,形成多元化成果,其中包括结论性的研究报告、利用成果所展示出来的课例、总结(或论文)等,还可以包括教育叙事、教育随笔、教育案例、课堂教学光盘、课件、自制教具等.成果可以是其中一种,也可以是多种形式的组合.教师们将微专题成果在组内进行交流学习并相互借鉴,以提高各自的教学技能.

积极开展微专题研究,不但有利于个人的专业化成长,而且对促进教研组科研水平的整体性提高、学校领导主动参与教研风气的形成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微专题研究可以让每位教师都能找到专业发展的新基点,成为有思想、有能力、有智慧、有悟性的教育实践者.

教师专业化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教师专业化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教师专业化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教师投稿杂志

2、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论文

3、教师论文网

4、教师杂志

5、教师论文发表刊物

6、幼儿教师评职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