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合理性论文范文检索 与熟人社会裂变和合理性重构基于哈贝马斯生活世界理论有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此文是一篇合理性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熟人社会裂变和合理性重构基于哈贝马斯生活世界理论

熟人社会裂变与合理性重构

——基于哈贝马斯生活世界理论

唐明雪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

摘 要:本文阐述了进城的农村人口使得原本的熟人社会结构被打破,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互动关系转变为一种制度化的信任建立,在更好地融入新的社会发展模式的同时,利用哈贝马斯的相关理论来解释裂变表现.

关键词:熟人社会;陌生人社会;交往逻辑

中图分类号:B516?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06-0-01

一、选题背景

近年来,随着国家工业化、城市化和信息化的推进,农民在外务工长期化,农村日趋“空心化”,传统的熟人社会出现裂变:村级关系疏远,本体文化丧失,行为规范失序等现象.在扩大人际交往范围和改变交往方式的同时,乡村社会从“熟人社会”到“半熟人社会”的转变,越来越多农民进入了“陌生人的社会”.

二、熟人社会裂变变化的机理

(一)外出务工的长期化

农民工是我国制度变迁与社会转型期间出现的特殊群体,农村过剩的劳动力与城乡的工资差额导致大量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甚至有些家庭有了“打工二代”的出现,留守人口多为儿童和老人,并不构成各村落,家庭间交流有效信息的主体,长此以往的现状使得隔阂加深,私人领域不断扩大.

(二)现代媒体渗入过程中对传统文化的冲击

现代媒体对传统文化的替代效应表现得淋漓尽致,主流文化能够更有效的融入当今社会,尤其是年轻人生怕自己游离在社会发展的边缘,价值高度趋同于媒体传播的视觉听觉冲击体验,不断的质疑传统文化,使得一些登峰造极技艺与具备重要凝聚力意义的伦理道德逐渐丧失了其文化科学价值.

(三)农村现代管理机制的缺失

农村的管理机制在不断行政化的过程中引入现代化的因素,乡村建设虽然有精英返乡的偶然带来人力资本价值的提升,但根本上还是缺少制度的支撑,基层治理结构和基层群众自治功能方面存在弊端.

三、熟人社会裂变的具体表现

熟人社会受到了社会转型的环境影响出现了一系列的裂变现象,本文主要以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宁安县J村为调研地区,通过问卷或对话的方式简单记录了120人的针对性问题的回应,并通过观察的方式得到笔者在调研过程中J村的情况.

(一)异化的风俗礼仪

1.人情消费事由

问题答案的设置是多项选择,其中,结婚/丧事有95.5%的村民认为是大事一定要参加,建房/乔迁、升学、的占比依次分别为75.6%、71.8%、70.9%,真正在有传统佳节和探望生病的情况下消费人情占比36.3%,35.7%,村民将主要的关注点和消费对象仍然放在全村人所认为的大事上,部分群体认为后者为非理性消费.消费事由的不断非仪式化,多样化,人们彼此联络的纽带不仅仅是寻求村落归属管和团结意识,找机会聚集在一起来谈论近期的现状,各个家庭能够相互熟悉了解大事小情,也是通过人情消费,以一种社会认可的通用方式来获取一定的理性经济来源.

2.人情消费占家庭可支配收入比重

根据结果显示,有一半调查对象的家庭人情消费占家庭可支配收入的50.3%,5%-10%也占有21.3%不小的比重.其中影响消费金额的因素除了与自身的亲疏远近程度有关,还有一种情况是追随他人的行动逻辑,传统习俗变成了一种压力,常常有着“不去不好”的心态.另外,与身份地位,所求之事办起来的难易程度也有着直接的关系,也就是一种目的性投资,人们往往以家庭的名义为中心的交往网络,引发的人情消费是在交换获取一定的稀缺资源.总体上来说,人情消费的规模在不断地扩大,金钱的赠予逐渐代替了原本的实物交换,或帮助干农活等方式,村民大多已经习惯于这种行事规则,由规则确定金额并自觉地遵守.

(二)伦理道德丧失

乡村“熟人社会”逐渐解体,犯罪行为增加,农村传统规范“失序”.根据询问社区有关部门的管理人员简单了解到,2010以来,东宁县人民法院共审理了436人,农民约占比73.2%,无业未成年约占比18.7%,并且未成年犯罪人数在总体成上升趋势,甚至有在校学生参与作案.由此可见,农村建设在现代化的过程中遭受着许多金钱诱惑,有部分村民极易走上犯罪道路,造成熟人社会原本的伦理道德规范丧失,引发了一系列的刑事案件.

(三)本土文化边缘化

黑龙江省是朝鲜族最多的省份之一,在牡丹江地区多聚居朝鲜族与满族.朝鲜族有独特的语言和文字,衣食住行以及婚丧嫁娶的风俗习惯,如跳板是朝鲜族姑娘们所钟爱的一项体育活动;满族人注重家族祭祖,祭祖时有待神者谓萨满,系腰铃,手击单环鼓.但伴随着青壮年劳动力的进城务工,外来文化的冲击,农村的主要居住人口以儿童和老人为主,少数民族地区也在面临着社会化进程中不断汉化的现象.本土文化边缘化,对于传统文化的概念越趋模糊.

四、理论分析

哈贝马斯的生活世界理论强调交往活动的各参与主体在交往活动通过文化传统与背景的相互交换,形成良性的循环互动.但由于工具理性的野蛮扩张,社会逐渐出现了僵化的法律制度和冷漠功利的交往逻辑,在公共生活和公共领域无限地渗透,对生活世界殖民化,这个概念也是哈贝马斯针对晚期资本主义危机和现代世界的结构性分化而提出来的.不同的主体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交往活动明显地受制于现实国家的权力和制度系统,国家却极力的干预和控制政治舆论或制造国家所需要的政治舆论,人们的思维在工具理性和实用主义的作用下不断地削减自身的自主性与自由性,而选择与更多地社会群体有目的性的,保持极度价值中立的交往.语言和表达符号已经成为了为获取现实利益而进行沟通和交流的媒介,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共识都建立在对金钱和权力覆盖的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可.过度理性的膨胀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文化意义的丧失,社会道德的沦丧,社会价值的扭曲等等.

五、结语

政治制度和权力系统对于生活世界的殖民化,改变了传统熟人社会的本土文化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逻辑,功利化、世俗化的异化现象在现代社会屡见不鲜.哈贝马斯的生活世界理论批判吸收了许多学者,提出的工具理性膨胀和系统对生活世界的殖民化等理论对于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能够提供一定的解释,重构合理性的生活世界对于新农村建设具有借鉴意义,道德规范和文化建设必不可少,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也应该更多地建立在平等和愉悦的基础上,真诚的理解和沟通来抵消非理性的交往活动而带来的各种不良后果,避免各个行政系统、经济系统等方面对于交往行动的侵蚀.

参考文献:

[1]贺雪峰.论熟人社会的人情[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20-27.

[2]尚悦.哈贝马斯交往合理性思想的理论特质与当代价值[D].东北师范大学,2009.

合理性论文范文结:

关于合理性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合理性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