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感学士学位论文范文 跟老年人社交程度和幸福感基于2019年CGSS调查数据有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

这篇幸福感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老年人社交程度和幸福感基于2019年CGSS调查数据

摘 要:文章基于2015 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采用有序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老年人社交频繁程度与幸福感的关系.研究发现,老年人社交越频繁,幸福感指数越高;城镇老年人的幸福感明显高于农村老年人;邻居社交与幸福感的正向关系更多体现于农村老年人,朋友社交对幸福感的作用倾向城镇老年人.民族、宗教信仰对老年人幸福感没有影响;婚姻状况、身体健康状况、社会公平、信任感认知等控制变量对幸福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关键词:老年人;社交程度;幸福感

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就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中国自1999年进入人口老龄化时期,与西方国家的人口老龄化有所不同,西方发达国家是在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一定高度后进入人口老龄化,即“先富后老”.而中国是处在发展中国家状态时就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即“未富先老”.

一、文献综述

近年来,诸多学者对老年人幸福感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和分析.陈东等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1年全国基线调查数据,以农村老年人为研究对象,运用Ordered Probit与SEM模型检验家庭、社会、自我养老模式与幸福感的关系.研究发现,自我养老与幸福感的关系最强,家庭养老依旧是影响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但其作用呈下降趋势.刘西国也基于此数据,运用工具变量法研究老年人社交活动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发现社交活动可提高生活满意度.此外,社交活动在降低抑郁症的基础上能提升生活满意度.

张奇林等依据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的方法分析城镇低龄退休老年人与幸福感的关系,发现两项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此外,老年人社会地位的提高会弱化此种关系.Clark and Os?wald(1996)、Ball and Chernova(2008)研究收入与幸福感的关系,并区分绝对收入与相对收入影响幸福感的差异,结果发现一个人的相对收入对幸福感具有决定性作用.

二、数据来源及分析

1.数据来源

本研究采用2015 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hi?nese General Social Survey),这是我国最早的全国性、综合性、连续性学术调查项目.系统全面地收集了社会、社区、家庭、个人等多个层次的数据,总结社会变迁趋势,探讨具有重大科学和现实意义的议题,推动了各个学科的研究.发布数据已成为研究中国社会最主要的数据来源,为我国政策制定、修正和完善提供了科学的数据基础.本文以老年人群体为研究对象,选取该数据中年龄在60岁以上的样本,并剔除部分缺失值,样本数为4227个.

2.效度分析

效度指数据测量的有效性,是检测数据真实性最重要的条件.效度越高,表示数据结果与考察内容越相符合;效度越低,则数据结果越不可靠.运用SPSS23.0对数据做Bartlett球度检验和KMO检验,检验问卷数据是否能够进行因子分析.KMO统计量为0.645,且问卷在0.001的水平上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问卷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各解释变量间偏相关性较强,因子分析时效较好.

3.变量说明及描述

本文幸福感采用主观幸福感衡量,即老年人自评其生活幸福感.问卷询问受访者:总的来说,您觉得您的生活是否幸福?备选答案有:非常不幸福、比较不幸福、说不上幸福不幸福、比较幸福、非常幸福.将选项指数化,依次赋值1、2、3、4、5.自变量为受访对象与邻居进行社交娱乐的频繁程度、与朋友进行社交娱乐的频繁程度,将备选答案重新编码,用1—7分别表示从来不、一年1次或更少、一年几次、大约一个月1次、一个月几次、一周1到2次、几乎每天.对于控制变量,年龄为实际年龄,计算方法是2018减出生年;将政治面貌进行整理和赋值,1代表群众,2代表非群众,包括团员、党派、党员;婚姻状况选项1 表示在婚,包括初婚、再婚有配偶、分居未离婚,2表示非在婚,包括未婚、同居、离婚、丧偶;受教育程度用受教育年数衡量,0、6、9、12、15、16、19 分别代表未受学校教育、小学、初中、高中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及以上;身体健康状况、抑郁沮丧程度、社会公平感、社会信任感变量的选项分别赋值1、2、3、4、5.表1较为详细地报告了变量描述统计.

由于生活幸福感是受访者的主观评价,从低到高分成5 级,视为定序变量.自变量中既包括社交频繁程度、社会公平感、信任感等离散型变量,还包括个人年收入、年龄等连续变量.故采用有序Logistic 回归模型.模型原理如下:

上式中,Y 为因变量主观幸福感,j 为主观幸福感等级数,即1,2,3,4,5;P 为Y 的概率;x1、x2、xm为自变量;β0j为截距参数,β1、β2 …βm为回归系数.

根据以上分析和讨论,建立回归方程.表2中的模型1报告了回归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变量的符号与理论预期一致,并达到95%以上的显著水平.但邻居、朋友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导致模型1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为此,将邻居、朋友分别做回归,模型2显示老年人与朋友的社交频繁程度达到95%以上的显著性水平,表示老年人与朋友社交越频繁,幸福感指数越高.模型3显示老年人与邻居的社交频繁程度达到99%以上的显著性水平,意味着老年人与邻居的社交频繁程度与幸福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值得说明的是,老年人与邻居社交对幸福感的作用大于与朋友社交.

对于控制变量.老年人的年龄越大,幸福感越高.一般而言,年龄与幸福感存在正“U”型关系,也就是说,起初随着年龄的增大,幸福感下降直到平稳,此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幸福感呈上升趋势.模型1和模型2证明了此结论,即年龄越大,幸福感越高.男性老年人的幸福感低于女性老年人;与团员、党派、党员身份的老年人相比,群众身份的老年人幸福感低;在婚状态的老年人幸福感高于非在婚状态的老年人;受教育程度越高的老年人的幸福感越高.个人年收入高、身体健康的老年人幸福感高;老年人抑郁沮丧程度与幸福感呈现显著的负向关系;认为社会是公平的、社会上很多人都可以信任的老年人具有较高的幸福感.民族、宗教信仰、户口所在地对老年人的幸福感没有影响.

一般而言,城镇老年人生活幸福感高于农村老年人.为此本文以控制变量“户口所在地”为区分点,将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老年人分离并进行描述和分析.表3报告了城镇、农村老年人描述统计,显示城镇老年人幸福感高于农村老年人(3.94>3.85).但与农村老年人相比,城镇老年人与邻居、朋友的社交频繁程度较低.对于其中原因,笔者分析:与农村相比,城市居住环境较为封闭,节奏快的生活方式使人与人之间变得冷漠,邻居间互不相识;城市内部缺乏老年人所,没机会结交朋友.此外,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成为其很少出门的制约因素.

表4报告了城镇、农村老年人社交频繁程度与幸福感关系的回归结果.显示变量符号与理论预期一致,且达到99%以上的显著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城镇老年人与朋友进行社交对提升幸福感的作用显著高于与邻居社交(0.207>0.161),农村老年人则相反.根据表4 发现,表2控制变量降低了老年人与邻居、朋友社交对提升主观幸福感的作用.

三、结论

本文基于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利用有序Logistic 概率模型回归分析,研究发现,老年人与邻居、朋友社交越频繁越能提高主观幸福感;控制变量降低了社交频繁程度对主观幸福感的作用;在提升主观幸福感中,农村老年人与邻居社交的作用大于与朋友社交,城镇老年人更多地依赖与朋友社交.丰富社交活动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研究,避免部分控制变量的内生性影响,寻求城镇、农村老年人社交活动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差异.本文的不足在于仅以老年人与邻居、与朋友的社交频繁程度作为社交活动,忽略了如广场舞、社区等活动形式.

参考文献

[1]陈东,张郁杨.不同养老模式对我国农村老年群体幸福感的影响分析——基于CHARLS基线数据的实证检验[J].农业技术经济,2015(4):78-89.

[2]刘西国.社交活动如何影响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J].人口与经济,2016(2):40-47.

[3]张奇林,周艺梦.中国城镇低龄退休老年人工作与幸福感的关系[J].心理学报,2017(4):472-481.

[4]钞秋玲,许丽君,张楠,等.老年人自我概念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80-86.

[5]Ball,R. and Chernova,K.: Absolute Income,Relative Incomeand Happiness,Social Indicator Research,88(3):497-529,2008.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7BSH047)、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012301053001)]

(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幸福感论文范文结:

大学硕士与本科幸福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幸福感方面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