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学有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跟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实效性有关论文范文例文

本论文为您写课程教学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实效性

田必春 曾 杰

【摘 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全国大一新生的公共必修课,它以培养大学生正确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为主线,是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课程,然而由于地方院校对此门课程重视度不够、教师目标意识模糊、考核方式落后等诸多因素导致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没有发挥良好的德育效果,本文从当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提出了提升其教学实效性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大学生 实效性

一、影响着基础课教学实效性的几个因素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以下简称基础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 方案实施的第一门课程,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素养与法律素养教育的重要课程,关系到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树立,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对大学生成长成才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很多大学生仍不同程度地存在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责任感淡化等诸多问题.这些现状是对该门课程教学实效性的极大拷问,为何我们灌输了那么多年的理想、信念、核心价值观可是我们的学生依旧迷茫,价值观仍然扭曲?基础课教师该何去何从,“怎么教?如何教?如何提高基础课的实效性而不让课堂流于形式”是许多从事基础课教师内心的疑问,鉴于此,笔者从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领域的主要现状入手,结合目前基础课的实际教学情况分析,当前影响着基础课教学实效性的主要有下列几大因素.

(一)教学目标观念偏差

相当一部分基础课老师都存在着只要学生考勤过关、考试合格就算实现了教学目标,在这种错误的教学目标观念之下,老师只要按教学进度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参与完成考试并达及格分数即可,使得很多老师只注重课堂理论灌输,老师上完课就走,课后几乎和学生零交流,教师对学生的思想动态认识不到位,了解不深入、不全面,有的老师甚至连大部分学生名字都不知晓,师生之间的交流缺乏,对学生的思想动态不能及时了解,自然不能及时地、有针对性地回应学生的现实所需,使得基础课课程不能走入学生内心,基础课课堂流于形式,课程没有发挥德育功能,老师也没有发挥育人影响力.笔者认为既然基础课是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因此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应当以是否促进了大学生良好品格的养成和人格的不断完善作为教学目标,是否着着实实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素养为目标,而不是死记硬背所获得的考试高分.

(二)授课方式偏差

当前基础课教学模式偏重理论概念,育人效果不尽如人意.此种授课模式下的课堂让学生感觉到枯燥乏味,上课内容只是围绕书本而书本,整个课堂以老师说教为主,学生参与为辅,学生主体意识缺乏,课堂参与度不高,在课堂上毫无学习动力,课堂睡觉、看英语书籍等现象屡见不鲜,不少学生纯粹为了应付考勤而勉强上课,造成该学科受到了大学生普遍冷遇的现状.笔者认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一门包含比较复杂的思想、人文等知识,需要教师与学生深入进行思想、情感方面的交流,传统授课方式习惯于把“国家意志”强行灌输给学生,无论学生是否接受,不考虑学生真正需要什么,在此种授课模式下,老师的主要精力是按照教学进度完成书本的纯粹理论讲解,而师生之间却缺乏情感和思想的交流,因而老师不能及时发现每位同学思想道德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给予及时纠正或指导,课堂变成了毫无意义的说教,学生依旧我行我素.

(三)重要性认识偏差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高校存在重专业课轻公共课的现状,在很多地方院校,学校各级领导甚至有的基础课的老师从思想上还没有去掉“思想教育课程只是辅助课程之一,最主要的还是那些专业课程”的思想观念,他们把自己教授的思想课程当作“副科”,在思想意识上主动往后退让;正是由于教师们的认识偏差,也导致了在很多学生意识观念中,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当做可有可无的课程,很多同学课堂应付,课后敷衍,学生往往把大把时间花在英语、专业等课程中,更有甚者在基础课课堂上学习英语或专业课,少有学生愿意课后花时间来进行本门课程思考和延生阅读,这个是对基础课也是极大挑战.

二、提升基础课实效性的对策

(一)扭转观念,重塑基础课地位

基础课是关于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其重要程度绝对不亚于任何一门专业课.无论地方院校各级部门、思政教师还是学生本人都要树立“德”才是大学生成才目标的第一要素,认识到基础课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完成3 学分,此门课程事关学生成长成才,关系到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这就需要学校领导、各级部门尽可能配合思想政治工作,把学生个人品德教育放到成才目标的第一位.无论是学校、院系、教师及学生个人都应该扭转观念,重塑基础课的重要地位.

(二)改革考核模式

什么样的考核模式决定了老师采取何种教学模式,也决定了学生采用何种学习模式,当前基础课考核主要是以“死记硬背”考核模式,这使得老师课堂仅仅注重概念讲授和单一课堂理论层面教学,学生只要死记硬背就能应付考试,然而考试拿到高分并不意味着学生的思想品德和个人修养就合格了,考核结果和学生实际思想品德状况是存在偏差,这说明思修课程的考核不应该把是“死记硬背”作为主要考核手段,而更应该考虑学生平时学习情况,把检测学生思想道德状况作为重要考核方式,笔者认为既然基础课对学生来说是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提高个人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的课程,那么我们的考核目标就当围绕此目标展开,基础课的考核方式应当灵活多样,考核方式应尽可能促进和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考察范围不仅以基础课程书本为局限,激发学生的课外延伸阅读和践行,考核模式可改为展开课堂讨论,学生专题报告、开卷小论文,道德修养自查等形式.

(三)实现课堂教学手段多元化,提升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大学生喜欢求新求异求变,对新鲜事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若老师的教学方式不能与时俱进,跟不上时代步伐,不能切入学生的兴趣点,不关心学生所思所想,自然不能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过去我们习惯代表“国家意志”向学生灌输我们想要的东西,却很少考虑学生真正需要什么,结果导致供求矛盾突出,影响了基础课的实效性,很难实现“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目标.教学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仅靠老师的费力主导是不够的,最关键的核心是提升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应该让学生有所思考,更有所行动.课堂内容可契合学生的兴趣点展开相关的延伸阅读,基础课教师也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专题讲座、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热点辩论、新闻播报、团队体验等,同时应用现代高效的教学手段有助于教学内容的生动呈现,也更容易吸引学生,如多媒体,PPT、公众微信号教学、微课等等多形式教学,增强学生的参与热情,用课堂激发学生参与,引导学生去思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完善实践课教学体系

实践课作为基础课理论与实际联系的重要途径,让学生学以致用,从形式上来说的确是对原来的纯粹理论教学的一个突破,但是也看到当前实践课教学存在教师、学生应付了事、实践教学流于形式等诸多问题.笔者认为让实践课教学作为思修课堂的重要部分,实践课不仅仅意味着平时成绩,更意味着学生能将所学与实际想结合,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笔者有几点建议:首先实践课的选题应该让学生参与提出,这样更能契合他们的兴趣点和提升他们的参与度,然后由老师总归纳和筛选.其次,从实践模式上来说,打破当前实践课题多半是问卷调查的形式,实践模式应当更多元化,宗旨让学生走出课堂,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再次,从提交实践报告的时间上来说应更充分宽裕,方便学生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做社会实践调查.最后,从教师层面来说实践报告需要教师花精力指导,花时间点评,应该通过指导和点评让学生知道他们的实践项目的不足之处,才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付文茂. 影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课教学实效性的因素分析[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2).

作者简介:田必春(1981-),贵州遵义人,遵义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曾杰(1981-),湖南安化人,遵义师范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课程教学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写作课程教学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课程教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1、课程教学杂志

2、教育教学论坛杂志

3、外语教学期刊

4、教学论文范文

5、课程论文的标准格式

6、教育教学论坛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