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方面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 与想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有关硕士论文范文

本论文是一篇免费优秀的关于语文教学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想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摘 要]围绕农村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核心要素“想”存在运用少、效率低,学生不乐于“想”,不感兴趣“想”,甚至懒得“想”等现状,教师着重从精心预设“想”、巧妙引导“想”、落实生成“想”等方面进行简单探索.

[关键词]想;预设;引导;生成

[中图分类号] G633.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22-0016-02

“想”一字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开动脑筋、思索、推测.中国古时候就有古人从教与学的角度,总结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教学结构模式:一是孔子的四环节模 式(思、学、习、行),二是《中庸》一书中的四阶段论(博学、慎思、明辨、笃行),三是荀子的四要素(闻、见、知、行).著名教育家孟照彬先生也说过“智慧和能力来源于行动,学、思、行是它的有效形式”.由此可见,“想”在教学中是重中之重,而“想”又是要素组合方式七要素

(听、看、讲、想、做、动、静)的核心要素,“想”运用得当,它将会和其他要素发挥神奇的作用,让语文课堂焕然一新.

“‘想’的要素”课题小组对我校部分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学生不乐于想深奥的、难以理解的问题;而对本身感兴趣的、能引起争议的问题,非常感兴趣并且乐于并积极主动去想.有时候教师上完一堂课,会埋怨学生不配合,自己一个人“唱独角戏”;又或者埋怨学生上交的作业质量总是不尽如人意,缺乏独立思考, 习作“假大空”,缺乏真情实感,要么就是东抄一些,西扯一点,应付了事.其实,究其原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和教授完整的教学内容,大部分时间都没有遵循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原则,只顾满堂灌, 学生不能想甚至不愿想.长此以往,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甚至还会泯灭他们智慧表现的潜能,养成了被动接受新知识不主动创新的坏习惯.教师是课堂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除了备课,还要“备学生”,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使用、教学课堂的把控都应该以学生为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教会学生主动想、大胆想,真正把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那么,如何在高中语文课中有效运用“想”?

一、精心预设“想”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充分备好课, 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基础.备课除了要考虑教学的各个环节是否环环相扣、衔接是否得当、问题设置合理与否等,还要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和兴趣点,这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备学生”.而如何做好“备学生”,就需要我们精心预设“想”.新课改提出,高中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探索的兴趣.也就是说,根据学生的性格兴趣、知识储备、年龄特点和关注点,再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教师课前预测与设计出相关问题,然后通过抛出具有“勾引性”的问题,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从而达成教学目标.

例如,《氓》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之一是引导学生树立积极正确的爱情观.十五六岁的高中生正是情窦初开的年纪,对爱情这个话题十分感兴趣,大部分学生对爱情处于似懂非懂的状态,有一些大胆的学生还偷偷谈起了恋爱,甚至还有学生在周记中写以自己没有男朋友

(女朋友)为耻.针对这个现状,我在备课时针对“氓”和女主人公的性格特征预设了以下几个问题:有人说,氓是一个渣男,你认同这种说法吗,为什么?学习完这篇课文,你希望你未来的伴侣身上有/没有哪些品质,为什 么?果不其然,当课堂进行到分析人物形象这一环节时,学生为女主人公的悲惨遭遇愤愤不平,教室里热闹得像炸开了锅,学生非常感兴趣并踊跃回答,效果大大超乎我的预设,大部分学生纯正的爱情观潜移默化间纠正了一些不良之风.课堂的最后,我用了三毛与荷西的爱情故事作为升华.

二、巧妙引导“想”

课堂教学有很多不可预测性和未知性,特别在师生、生生的思维碰撞下,会擦出意想不到的知识火花,当这些火花是奇思妙想的时候,教师顺水推舟就能生成预设的内容.但有时候往往不尽如人意,也不可避免的, 有些火花是钻了牛角尖的,是对预设内容的背离、反叛、否定.这时需要发挥教师的智慧,巧妙引导学生“想”,把学生拉回到预设的问题上来.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呢?一是简单的“想”,直接提问,直戳要点;二是限制性的“想”,规定范围局限,不能天马行空;三是质疑的

“想”,顺着学生思路,反向思维去质疑.

教学《短歌行》,曹操在历史上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人物,人们对其评价褒贬不一,是英雄、奸臣或者心狠手辣之人等.课前我预设了曹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爱才惜才的例子.但是话语刚落,就有学生表示不同意, 他举手说曹操不爱才,因为他杀害了颇有才策的杨修, 还杀了帮助他破翼州有功的许攸.这个学生的表现超出了课前预设,甚至还“唱反调”.如果直接打断学生, 势必会扼杀其学习积极性,且曹操嫉才杀人是事实.于是我顺着学生的思路,反问一句:曹操是如此心狠手辣之人,为何还能独霸中原,统一北方?利用反向思维,引导学生质疑曹操是否名副其实的嫉才之人,凭借“孤家寡人”之力就获得成功?这个时候学生已经被我悄悄引导到预设的问题上来,而且限定了范围,引导得当,学生还说了典韦、吕布、关羽、张辽等事迹,预设达成.

三、落实生成“想”

预设与生成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预设是方法和手段,是教师课前对教学内容的规划和假设,而生成是规划和假设的成果.如果课堂只有预设,没有生成,或者生成不具体落实,那么就有“空想”之嫌,提问流于形式.况且每一节课的时间、空间有限,提问的学生有限,教师的精力也有限,我们有哪些方法落实生成“想”呢?首先,可以合理利用板卡.学生可以将个人成果呈现在板卡上,再将板卡张贴在班级,全班共享,相互浏览,相互监督,共同提高.其次,利用学习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完成,互相促进,小组之间还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再次,以作业的形式完成,教师批改.

比如,教学《项脊轩志》,我课前预设了以下问题:一间屋子——这间屋子的特点是什么?两种情感——是哪两种情感,分别体现在哪些段落?三代变迁——指哪三代?找出三个表示家族盛衰变迁的句子.四个女人

——是哪四个?写了她们的哪些言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四个问题有难有易,能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我让学生四人为一小组自选角度,合作完成其中两个甚至三到四个问题,小组可以根据本组能力大小自由选择,内部自由分工,将成果呈现在小卡上.全班六十人,十五个小组,人人参与其中,个个学生有事可做,有问题可想,人人动手动脑,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又能生成新知识,学生实实在在地掌握了知识,一举两得.

世界上有两件事最难:一是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里;二是把别人的钱装进自己的口袋里.作为教师,除了要“传道受业解惑”,更重要的就是教会学生

“想”,提高和转变学生“想”的水平和方式.这就需要我们改变自身的备课方式、课堂教学方式,教会学生“想”,特别是要能“想”、敢“想”、会“想”,培养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的习惯,进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1] 孟照彬.MS-EEPO 新基本功[M].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7.

[2]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词典(第6 版)[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3] . 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陈剑平)

语文教学论文范文结:

适合不知如何写语文教学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语文教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语文教学期刊

2、语文教学和杂志

3、语文教学和投稿

4、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大全

5、语文教学论文题目大全

6、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