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芬兰方面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与打破六大迷信的芬兰教育有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该文是关于芬兰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打破六大迷信的芬兰教育

潘璋荣

最近,欣喜地读到陈之华女士的《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一书,颇多感慨和收获.芬兰教育目前有“全球教育第一”的美称,它的教育质量和教育特色成为全球争相学习的典范.芬兰教育的内容十分丰富,亮点众多,其成功经验打破了教育的“六大迷信”.

一、打破学习考试的迷信

在我们的学校中,如果没有考试,将成为一大怪事.周考、月考、单元考、期中考、期末考、毕业考、升学考、中考、高考等名目繁多的考试,构成了我国教育的一大“风景”.社会上流行的“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就是对我国高度重视考试的生动写照.考试成了学校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成了教育管理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抓手.

然而,芬兰除了学生基础教育结束时,也就是高中毕业有统考之外,基本没有考试.高中毕业的考试成绩,是作为学生升大学的重要参考.

芬兰学生,虽然平时也会有少量的测试,但是这个测试,跟我们的考试有着本质区别,只是作为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依据.每次测试,一般不公布学生的成绩.特别是测试结果不好时,教师就更加不会公布具体分数,只是提醒学生这次测试情况不好,要一起寻找测试结果不好的原因:到底是题目太难,还是学习上遇到了困难?

芬兰教育启发我们,考试,尤其是频繁的考试,是对学生学习热情的消磨,未必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升.

二、打破学生成绩的迷信

在我们的学校,学生的作业、测试都是明确的成绩,高分低分,及格不及格,都是一目了然.如果没有成绩,没有分数,教师、学生、家长,会感到不可思议,大家似乎将无从评价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学生成绩,作为当下教育的一个“温度计”,所有与教育相关的人士都紧盯着它.

芬兰的作业、测试常常是不给学生分数的.因为他们认为,分数并不能说明任何问题,尤其不能解决问题.因此,芬兰的教师,往往不会给学生的作业和测试一个简单的分数,他们只是研究、分析学生的作业和测试中表现出来的具体问题,以及应该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

芬兰教育的成功告诉我们,成绩只是一个抽象的分数,它也许无助于我们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

三、打破作业批改的迷信

记得小时候,特别是初中时,社会流行一种赞美教师辛勤劳动的话:“老师窗前的长明灯,那是老师在辛勤地批改我们的作业……”它典型地反映了我国社会上弥漫的一种对教师批改学生作业崇拜和迷信的情结.教师若不批改作业,几乎毫无疑义地会被看成严重的失职行为.

20世纪80年代,魏书生闻名以后基本不看学生作业,这对于魏书生本人而言是一种创举,但是对于多数学校教育管理者来说,他的这个“经验”却几乎要了他们的命.我曾经亲耳听到一个乡镇中学的校长,在学校派遣教师外出学习魏书生的经验,回校做报告之后,痛心疾首地说:“如果知道是这么回事,大不该让他做汇报讲座!”也就是说,魏书生“不看学生作业”这一点,成为这个校长最为反感的“经验”.实际上,除了魏书生,苏霍姆林斯基等教育家也是极少亲自批改学生的作业的.

世界上不看学生作业的情况并不是没有先例,但是它毕竟只是少数个别的教育家的个体行为——而芬兰教育,则以教师普遍不看学生作业为特色.

芬兰老师一致认为,作业都有参,学生做完作业,自己对照答案就可以了.教师虽然不看作业,但要做的事情很多,如研究课程、教材、教学计划、学生辅导等,还有教师的自主学习等,有无穷的工作等着他们.

在我们很多人看来,教师看作业意义重大,不可或缺,其实仔细思考和推究起来,教师看作业意义究竟多大?芬兰教育的成功,“不看学生作业”,也是个主要因素.因为教师或许有更多时间去干真正能促进学生发展的事.

四、打破教师考核的迷信

中国教育近三十多年来,一直热衷于对教师的考核.除了每年一度的年终考核之外,还通过职称评价,将各种考核的结果、信息和资料汇总,形成对教师的终极评价——职称是决定教师工资待遇的主要因素.在许多人看来,如果不考核教师,教师就会“吃大锅饭”,就会因为“平均主义”而挫伤工作积极性.

然而,芬兰却根本不担心这些.他们认为教师需要信任和尊重,认为社会如果对教师都不尊重和相信,那么这个社会就没有了希望.他们认为,“芬兰教师都是一样的优秀”.芬兰没有对教师的考核,但是芬兰教师却个个敬业.因为芬兰严把教师入门关,中小学教师都是硕士以上的文凭,事实上,芬兰现在的小学教师多数都是博士文凭了.

芬兰通过严格把好教师入门关,让高素质的热爱教育和适合教育的人才进入教师行业,自然可以免除对教师的考核,

而教师又能自觉地积极投身教育事业,乐此不疲.

在我国,虽然有一贯的考核制度,但由于存在诸多缺陷与制约,加之教育工作本身的复杂性,使得这种考核更多的是起对教师工作和教学热情的负面作用.如果能废除它,应该是教育的福祉.

五、打破“尖子生”的迷信

在我国,到处都存在对“尖子生”的崇拜,争夺生源,说到底就是争夺“尖子生”.我国教育太重视“尖子生”,这种重视是毫无教育理性的,其目的只在于利用“尖子生”的应试能力,为自己学校在未来的应试中取得应试荣誉.为了“尖子生”,很多学校不惜重金“购买”“尖子生”入学.还有很多地方对本地的高考“状元”居然成万地发“奖金”.这都是“尖子生”崇拜的种种怪相.

在芬兰,根本没有“尖子生”的概念.因为他们基本不考试,即使有少量测试,也决不给学生成绩公开排名,学生成绩一般是保密的.这样,学生中根本不知道谁是“尖子”.在芬兰,最受关注的不是“尖子生”,而是“问题生”,也就是“后进生”,学校和教师会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对他们的帮助和培养上.

“短板”理论告诉我们,决定一个木桶容量的关键因素是短板.而学校和班级的短板不正是“后进生”吗?芬兰教育始终将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后进生”身上,看来芬兰教育的巨大成功正是抓住了教育的“短板”.

六、打破教学竞争的迷信

在我国,整个教育界都引进了竞争机制.学校与学校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都变成了一种竞争关系.可能因我们过去饱受“大锅饭”的苦,认为没有竞争是不可想象的.但是,竞争机制的引入,似乎并没有真正达成教育竞争的良

性效应,倒是竞争的负面效果却毫不含糊,学校之间、教师之间、学生之间都害怕别人的“成绩”超过自己.相互保守和提防,成为办校、教学和学习中的常态.而正面的合作和互助却十分缺乏.

芬兰教育却根本没有竞争这回事.他们强调的始终是合作、合作、再合作,互助、互助、再互助.学校之间没有互相竞争

和排斥的现象,老师之间、学生之间,经常看到相互合作、相互讨论和相互帮助.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特点,它难道适应一切领域吗?芬兰教育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而我们自己的实践证明它也是失败的.我想,我们也该对教育“竞争”说“不”了吧.

(作者系湖南省武冈市教科所政治教研员)

芬兰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芬兰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芬兰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