饰品有关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与雍荣华贵的清代银饰品类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这篇饰品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雍荣华贵的清代银饰品

自古人们视金银为财富的象征,金银制成的首饰比金银更加贵重,不仅用作收藏,还可彰显身份、地位.在喜庆的节日和重要的活动场所,闪光耀眼的银饰,会为佩戴者增添一抹亮丽的色彩.我国使用银制品的历史可追溯到战国时期.据考古资料显示,在河南辉县战国墓出土了包金镶玉嵌琉璃银带钩,陕西神木县纳林高兔村战国晚期匈奴墓出土了银虎、银鹿、银环等.

唐代宫廷还专门设立了金银作坊,促进了金银工艺的发展.宋元时期,银器逐渐商品化,银饰品从宫廷贵族、富商巨贾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开始在民间广泛流行.图案更加丰富,设计新颖、造型优美.

明清时期是我国金银器制作工艺最为繁盛和成熟的时期.明代宣德年间,设置了很多铸造局,制作了大量的精美银制器物,同时还规定了工匠制度,要求各地金银匠轮流到京城服役.民间的银楼、银作坊也制作了很多银器.

到了清代,随着经济的发展,也为了迎合帝王、权贵的喜好,银制工艺品更加奢华富丽,再配以各色宝石的点缀搭配,整个器物更是色彩缤纷、金碧辉煌.在器物的造型、纹饰、色彩调配和制作技法上,均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雕刻、镂空、镶嵌、花丝、珐琅、垒丝等工艺获得了较大发展.其中垒丝工艺复杂,将金银等原料拉成细丝,以焊接、编缀等方法制成纹样,再焊接到器物之上,做工十分精巧.

康熙、乾隆年间,银器、银饰品不再是贵族阶层的专利.当时,在中华大地上,人们都争相佩戴和使用银器,银楼、银店、银作坊分布全国各地.“逢吉祥,求吉祥”的民俗观念更加深入人心,每件银饰上的图案都是吉祥图案,堪称“图必有意,意必吉祥”.民众的精神崇拜和心理寄托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同时也进一步刺激了中国民间银器的发展,人们认为拥有银器,既能美化装饰生活,显示富贵高雅,还能驱凶避邪,平安长寿.

河北博物院馆藏许多清代银饰,现择部分精品,与大家一起分享.

1.清 点翠福寿双全纹银发钗(图1)

长12厘米

此钗为银质,一端为两根针状银丝,另一端精心装饰:用花丝工艺把银片和银丝制作成佛手、寿桃、团寿、花卉形状的底座,再辅以点翠工艺.在团寿镶嵌宝石,花卉中心嵌以红珊瑚,整个发簪造型精美别致、富丽堂皇.佛手的“佛”谐音“福”,与团寿、桃寓意福寿双全、吉祥如意.

点翠是一种传统的金银首饰制作工艺,历史悠久.《韩非子》中就有“辑以羽翠”的记载,说的就是点翠工艺.顾名思义,点翠就是用翠羽来点缀器物,把翠鸟的羽毛粘贴在金属或其他材质的底板上制成,是金属工艺和羽毛工艺的完美结合.点翠工艺制作的各种首饰器物,光泽感好,可以呈现出浅蓝、蓝绿、湖蓝、藏蓝等多种色彩,富于变化.因在取羽毛的过程中必须活取才能保证翠羽的色泽,后来由于鸟类保护的需要和制作工艺的残忍,在清末民初由烧蓝工艺取代.

2.清 点翠蝶恋花纹银发钗(图2)

长7.5厘米

整件器物清雅别致,花与蝶相映成趣,组成一个圆形的图案,和谐温馨,饱满有力,吉祥美满.为人们展示了一幅花开艳丽、蝶舞绕花丛的生动场景,花因蝶娇,蝶伴花舞,动静相宜,让人寻得“蝶影芳草花飞路”的优美意境.

钗字最早写作叉,因其形与枝杈相似.《释名·释首饰》:“叉,杈也,因形名之也.”可见,钗和簪都用于束发,但簪为一股,发钗则为两股,两者在用途上稍有差异.可以说,发钗是古代妇女的装饰用品,尤其是梳挽高髻时,更是缺其不可.

3.清 盘长纹银耳挖簪(图3)

长28.5厘米

簪与钗都是发饰,其区别在于簪为一股.此簪簪首前端有耳挖,用錾刻工艺在簪体中段装饰五组花卉和几何纹饰的组合图案,实用性和装饰性兼备,故名耳挖簪.盘长是佛教“八宝”之一,又称吉祥结.模拟绳索编结而来,盘曲连接,无头无尾,无终无止,寓意长久永恒,故称“盘长”,应用范围极为广泛,有连绵不断、子孙延绵之意.

4.清 烧蓝并蒂莲纹银发簪(图4)

长10.5厘米

该发簪造型简洁明快,簪首为一朵烧蓝并蒂莲.并蒂莲是花中珍品,集莲荷之精华与一身,《宋书·符瑞志》称:“文帝元嘉(公元424—453年在位,为南北朝时期)十年七月华林天渊池芙蓉异花同蒂.”自古人们认为并蒂莲是吉祥、喜庆的征兆,善良、美丽的化身,被誉为爱情的象征,寓意夫妻恩爱、幸福美满,兄弟情同手足、感情深厚.

簪首的并蒂莲用烧蓝工艺制作,具有水彩画的透明感,别有意趣.烧蓝是我国传统的首饰工艺之一,是以银作胎器、敷以珐琅釉料烧制成的工艺品.由于这种“蓝”只能烧制在银器表面,因此也称为“烧银蓝”.烧蓝的“蓝”是烧制后形成的类似低温玻璃的块料.

5.清 吉祥花卉纹银发簪(图5)

长7.5厘米

此发簪装饰以吉祥花卉,从枝到叶构图疏密有致,富有层次,极具中国特色.明清之际,文学作品、戏曲人物、历史故事广泛进入了装饰领域,年画、剪纸、木雕、玉雕、瓷器、刺绣、印染等均受到影响,金银器也不例外.在大量的文化遗存中我们看到当时的社会是非常重视民间手工艺的.

6.清 盘长花卉纹银扁方(图6)

长13.5厘米

此扁方,錾刻工艺精湛,盘长、福在眼前、花卉等纹饰线条勾勒细腻,工艺精致,花纹边饰均很饱满.扁方是清代满族女性梳旗头时使用的特殊发簪,又宽又长,形状扁平,呈一字状.扁方的形制、作用与汉族女性发髻上的扁簪类似.扁方主要为清代皇室贵族使用,其数量与材质繁多,质地多为白玉、翡翠、金、银等.扁方上面雕刻花鸟鱼虫、文字、亭台楼阁等图案,生动形象,寓意吉祥.每逢节庆之日或接待宾客等重要场合,满族妇女便戴上扁方.扁方能衬托出女性的端庄文雅.

7.清 文王百子纹银长命锁(图7)

长42厘米

此长命锁正面錾刻“文王百子”,周围装饰盛开的花卉,花卉生动写实,线条流畅,背面装饰有牡丹和白头翁鸟,牡丹素有花中之王的赞誉.盛开的牡丹在枝头艳放,在微风中摇曳,枝上停息着一只白头翁,神态娴静,花鸟形态生动,相映成趣.锁下面挂有十串百家姓饰片,每个银饰片正反面都錾刻着姓氏,“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这件银锁创意独特,造型和工艺成熟.

中国古人的观念是生育越多越好,“子孙满堂”是家族兴旺的象征.“文王百子”被看作是祥瑞之兆,寓意多子多福、多福多寿、万代绵延.牡丹和白头翁组合在一起取义“富贵白头”,是常见的吉祥图案,寓意夫妻白头偕老.

8.清 金玉满堂纹如意云头形银锁(图8、图9)

长35厘米

此锁正面为“金玉满堂”四个篆字,周边装饰方孔圜钱和花卉,背面主题图案是“狮子滚绣球”图案,整体构图饱满,线条细密流畅,工艺精细.

以狮子滚绣球为题材的锁很多,都作为辟邪之物.狮子是百兽之王,凶猛、威严,民间认为其能驱邪镇宅.绣球为祥瑞之物,以其为主题的图案称“绣球锦”或“绣球纹”.“狮”与“师”同音,“球”与“求”同音,因此狮子和绣球组合在一起,寓意官品和权贵.此外民间还传说雄师与雌狮戏耍,狮毛缠裹,滚而成球,球中会生出小狮子,因此该纹样又象征子孙繁衍、家族昌盛.

长命锁的正面多錾刻长命百岁、长命富贵、百家保、连生贵子、三元及第、五子登科、金玉满堂等吉祥文字.

9.清 烧蓝百家全保纹银长命锁(图10)

长25厘米,宽14.5厘米

该银锁周身烧蓝,项圈上满饰缠枝花卉.项圈和银锁连接的如意形银饰件装饰凤穿牡丹纹.古代传说,凤为鸟中之王,牡丹为花中之王,寓意富贵.民间常把凤凰、牡丹为主题的图案,称之为“凤穿牡丹”“凤喜牡丹”和“牡丹引凤”等,视为祥瑞、美好、富贵的象征.下部的银锁为如意云头形,中心錾刻“百家全保”四个楷体字,左右两侧装饰花卉,银锁下端装饰有“狮子滚绣球”图案.构图饱满,寓意吉祥.

云虽然只是一种自然现象,但因其有助于禾苗生长,有利于农业生产,因此在我国古代备受尊崇,有云神之说.商代有专门祭云的活动,甲骨文中就有祭云、卜云的记载.云纹是吉祥纹样中的重要题材.商代的云纹、汉代的云气纹、唐代的云朵纹,各有特色.明清的云纹主要是装饰纹样,有朵云、如意云、七巧云、行云等.云纹作为吉祥纹样,在刺绣、瓷器、家具、建筑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中国民间银锁大多为如意云头形.

10、清 烧蓝戏曲人物纹银长命锁(图11)长38厘米,宽20厘米

该银锁设计精美,形制规整,图案丰富饱满,工艺精湛,项圈部分用烧蓝和錾刻工艺装饰花卉图案,银锁和项圈之间由两个方形银饰件连接,项圈上的方形银饰件装饰枇杷绶带鸟纹,一只栖息于枇杷枝上的绶带鸟,回首欲啄饱满的枇杷果,动静相宜,相映成趣,象征吉祥幸福、高官长寿.下方的方形银饰件中心图案为孟母教子,以此期盼佩戴者将来能成长为知书懂礼、品德端正、坚毅刻苦的谦谦君子.

银锁呈如意云头形,主题图案为人物纹.画面中,两位衣衫飘逸的学者似在交谈,神情自若,怡然自得.蝴蝶飞舞,花鸟栖息于枝头,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场景,人物形象生动,画面疏朗有致,意境平和幽远.

长命锁是颈饰的一种,又称“百家锁”.清代的长命锁多用银制成,上部为颈圈,下部为坠饰物.清沈复《浮生六记·浪游记快》中有“其粉头衣皆长领,颈套项锁”的记载.一般来说,项锁在汉文化中,主要流行在明清两代.明清两代,项锁多用于童子.这种项锁有两个俗称,一为长命锁,一为寄名锁.童子在颈项佩挂项锁,不单是为了装饰,还有辟邪纳祥之意.

11.清 福寿双全纹银手镯(图12)

长8厘米,宽8厘米

手镯工尽奇巧,线条简洁流畅.蝙蝠与寿字是吉祥喜庆的象征,手镯上周圈雕刻着蝙蝠和寿字组合成的图案,相映成趣.元稹《长庆集》中,《景中秋》诗:“帘断萤火入,窗明蝙蝠飞”,蝙蝠简称“蝠”,因“蝠”与“福”谐音,人们以蝠表示福气,福禄寿喜等祥瑞.“福寿双全”是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美好意愿.民间绘画中画五只蝙蝠,意为《五福临门》.

12.清 花卉纹银手镯(图13)

长6.3厘米,宽6.3厘米

手镯主体图案为花卉,正中錾刻的花卉线条细腻流畅,一气呵成,体现了古代工匠高超的细金工艺,周边装饰有六组小的花卉图案,左右对称,简洁大方.手镯在古代被称为“腕环”,简称“环”,应是根据其形状及装饰部位而定名的.三国魏《曹子建集》中有“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的描述,说的就是这种首饰.手镯出现于汉代,流行于唐,到明清及近代,妇女戴手镯已非常普遍.银手镯是中国民间花样最多、佩戴人群最多的首饰.

13.清 花卉纹银戒指(图14)

长3.4厘米

戒指主题图案为缠枝莲花卉,底部饰变形的莲瓣纹.唐宋时,工艺品上大量出现花卉纹饰,这一习俗一直影响到明清,受外来文化的影响,清代的一些莲花图案在花卉旁往往带有细长的枝蔓,称之为缠枝莲纹.缠枝牡丹寓意吉庆,因其结构连绵不断,故又具“生生不息”之意.

戒指是人们套在手指上的环形装饰物,古称“指环”.如董仲舒《春秋繁露》:“纣刑鬼侯之女,取其指环.”戒指一名的出现,大约在明代.明王圻《三才图会·衣服》:“后汉孙程十九人立顺帝有功,各赐金钏指环,即今之戒指也.”

14.清 花卉纹银戒指(图15)

宽1.8厘米

此戒指呈圆箍形,运用捶打、錾刻、花丝等工艺技法制成.器表中心饰两朵相连的菊花,花瓣清晰可见,线条纤细流畅.花瓣中心各镶嵌一颗银珠.整件器物精美细致,工艺精巧.菊花,古代又名节华、更生、朱赢、金蕊、周盈、延年、阴成等别名,是我国的传统花卉之一.古人认为菊花能轻身益气,令人长寿有征.菊花还被看作花群之中的“隐逸者”,并赞它“风劲斋逾远,霜寒色更鲜”.故常喻为君子.菊和兰都是文人极喜爱的花,将菊花纹样赋予多种多样的含意.

15.清 福寿纹银五事儿(图16)

长51厘米

该银饰主题纹饰为蝙蝠,寓意“福在眼前”,再配以“佛手”和“寿桃”图案,寓意“多子多福”“福寿双全”.

银五事儿就是五种随身佩戴的卫生用具,基本组成是镊子、耳挖、牙剔、舌刮.这些工具除具有实用价值之外,还常用金链或银链串联在一起成为一种配饰,被用作亲朋好友之间的馈赠之物.具体名称以制作的材料而定,用银制成的称“银五事儿”,也有用金子制成的,称“金五事儿”,也有银三事儿和银七事儿等.

饰品论文范文结:

大学硕士与本科饰品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饰品方面论文范文。

相关饰品毕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