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本相关论文范文例文 与笔记本里的月山春晚记忆有关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关于免费笔记本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笔记本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笔记本里的月山春晚记忆

寻访手记:沧海桑田,物转星移.一本来自月山春晚初期的纪念笔记本,承载着这台晚会厚重的历史,也见证着改革开放40年的光阴故事.

于月山春晚本身而言,从点着煤油灯的土屋到灯光明亮的文化礼堂,从红色歌曲到流行曲调,从浙南一方山村到遍晓全国,40年时光,它跟随改革开放的脚步,愈唱愈响亮.其浸润的,既是月山村民对文艺演出的热爱,更是国人数十年来对文化的渴求.文化小康的路上,月山春晚正闪烁着璀璨而持久的光亮.

在庆元县月山村村民李方德的抽屉里,有一本锁了8年的硬壳笔记本.但李方德,却并不是它的主人.

本子的扉页上,是两行蓝色圆珠笔字:“吴友贤同志,春节文艺活动纪念”,并盖有“浙江庆元逢源文化艺术协会”字样的章.

笔记本的主人吴友贤已过世8年.多年前的一个春节,时年20岁的他因参加村里举办的春节文艺活动得到了这件纪念品.几十年光阴,从青葱少年到霜鬓老者,吴友贤一直保存着这本笔记本,未曾在纸页上着过一字,直至2010年去世.同村好友李方德发现了这件特别的“古董”后,收藏了下来.

这场春节文艺活动,正是如今月山春晚的雏形.

小山村孕育百姓的春晚

《庆元县志》载,庆元“深僻幽阻,舟车不至,名人游历足迹之所不至.”月山村地处庆元县东部山区,仅有600多户人家,距离县城53公里,与省会杭州则相距400余公里,海拔820米,交通十分不便.

月山村后有一片毛竹林,形如半月,村前举溪奔流环绕,形成山环水抱之势.“半月烟居半月山,松篁荫翳抱东环”,月山之名便由此而来.

历史上,月山村又有过金乡、东庄、举溪、举水的别名.吴友贤笔记本上所盖章上提到的“逢源”之名,正是新中国成立前月山村所在地的旧名——逢源镇.

过去“逢源镇”上的春节晚会情状,如今我们多已无从知晓.有据可考的故事,要从1981年的春节讲起.

那一年的大年初一,走亲访友、年节饮食之外,村民吴绍利等一些有才艺的村民聚在一起,敲起锣鼓,拉响弦琴,唱起民歌,冬日里的小山村顿时热闹起来.彼时还有不少节目均是取材于村民的日常生活.一台《农活秀》节目,便将他们日常生产生活中编草鞋、打稻谷、犁秧田等充满乡村气息的场景悉数搬上了舞台.

在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点滴的文化之泉也能成为村民们心头最渴求的甘霖.听闻有这样的文艺表演,全村人都纷纷搬出桌椅板凳,在村委会前的空地上围出了一方简易舞台……这场几乎是兴之所至的自娱自乐式演出,当年在村中意外地走红,收获了一大票粉丝.于是,这样的春节表演形式便一直延续了下来.而它,便成了月山春晚的一个标志性起点.

“上世纪80年代初的月山村,家家户户还点着煤油灯,土屋里即使是白天光线也并不好.但大家对春晚的期待却从未因此被冲淡.”现年65岁的村民吴美妫如今是月山春晚的总导演.那时候的她还是村里的一个裁缝师傅,与从事木匠活的丈夫共同养育着4个孩子,即使生活忙碌,但热爱文艺的她多年来一直参与着月山春晚.在她的记忆里,当时为了让表演获得更好的采光,村民们甚至还特意将表演时间安排在了大年初一的下午.

光景飞驰.此后数十载,春晚从最初的村民家中演到公路边、操场上、会堂里,直至走出了山村……村里的每个人都可以是这个舞台上的演员;晚会的节目内容也在不断充实创新,村人对于春晚的坚持成了一种仪式性的存在,也成为春节时这片山村最亮丽的风景.

数十年延续源于代代传承

“溪水清清溪水长,溪水两岸好呀么好风光……”当吴美妫清亮的歌声在举溪畔响起时,光阴的流逝都显得温柔起来.这首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红极一时的《采茶舞曲》,几乎伴随了吴美妫数十年的春晚记忆.

1991年,庆元县实现了村村通电.月山春晚进了村里的大会堂,不仅演出的灯光亮了起来,音箱、话筒等新设备也为春晚演出完美“助攻”.同时,春晚的节目内容也愈加充实.除了《采茶舞曲》,当时流行的“迪斯科”“太空步”也登上了月山春晚的舞台.

对于吴美妫大女儿吴玉燕来说,最令她印象深刻的节目变化却是那档春晚舞台“常驻”节目《农活秀》.“在农民劳动的情景里,我们举着廊桥、香菇的模型上台走秀.”吴玉燕说.

其实,这样的节目设计并非凭空想象.当时,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庆元一带的香菇和茶叶生意兴盛起来,庆元县相继举办了中国香菇节等多场大型活动.这些正发生于生活中的元素,自然而然地被月山村村民们放入了春晚内容之中.

而穿过当年月山村里香菇和茶叶的香气,刚刚步入21世纪不久的月山春晚又迎来一次新的转折.2004年,刚从北大进修班毕业归来的“山妞”吴艳霞,阅尽山外风光后,愈加想把月山春晚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在她的努力下,延续了20多年的月山春晚开始受到媒体关注,此后各级媒体对于月山春晚的报道更是络绎不绝.2010年,月山春晚获得国家颁发的最高文艺大奖“群星奖”.月山春晚逐渐走出庆元、走出丽水,走向全省各地.这台原本隐匿于乡间的晚会逐渐成为中国著名的“乡村春晚”.

2013年起,浙江开始打造新时期农民群众的精神家园,一座座文化礼堂在浙江广袤的田野上悄然涌现,月山村的大会堂正是在那一年建设成为村里的文化礼堂.月山春晚的演出场地也因此有了更正式的名号.

走进月山村文化礼堂,眼前2米多高的舞台,拖地的红色幕布,十几排呈坡度的棕座椅,顿时让人有了对上世纪90年代小镇影院的追忆.这样“复古”风格的厅堂布局在浙江已经少见,它们不知不觉间已渐渐消失在我们记忆的深处;但月山村却将这份珍贵回忆近乎完整地保留了下来,正如它对春晚的执着坚守一样.

从简陋的美工布景到如今声、光、电、影的华美舞台,从当年观众们朴素的服装到如今的时尚着装,还有那些曾经年轻的面孔……

恒久不变,唯有传承.

今年71岁的吴吉祥是月山春晚舞台上的“新人”.他的父亲吴达荣曾是月山春晚舞台上年纪最大的演员,100岁时仍在登台演出.去年吴达荣在101岁上谢世,吴吉祥便正式接过了父亲的接力棒,穿着父亲无数次登台演出时穿过的蓝色长衫,开始表演《农活秀》.

吴美妫说,吴达荣演了十多年的《农活秀》,更唱了许多年的《东方红》,最后一次登台时,吴达荣特地叮嘱说,如果自己演不动了,他空出来的角色就让他的儿子来演.“第一次上台很害羞的,幸好打草鞋是我从十几岁起就会的,一直打到二十多岁,所以演了一会儿就不怕了.”回忆首次上台的情景,吴吉祥说.

此心安处是吾乡

慕名而来月山旅游的客人一年比一年多,于是月山人的春晚从一场增加到了两场.腊月小年专为外地客人演一场.那天的月山热闹非凡,贴对联、挂灯笼、杀年猪、打黄粿、做麻糍、烙社饼、蒸年糕、炸粿片,家家户户开门迎客.热情的月山人在逢源街上开起百家宴,用最隆重的方式招待远方来客.而大年初一晚上的那一场表演,则是月山人自己的春晚.

如今,依托月山春晚的品牌,月山村吸引了纷至沓来的人群,经济不断发展.2014年,在省有关部门支持下,月山村投入3200多万元,启动了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项目.

不少曾经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回流家乡,回到青山下,筑巢举溪畔,做起生意,开起民宿.2017年,全村民宿和农家乐已达30多家,床位300多张,共接待游客12万余人次,旅游收入近1300万元.“这里给了我很多,我在这里结婚、生子,我的孩子还将在这里长大,我会带着她继续看我们从小看到大的春晚.”3年前从嘉善返回村中开民宿的村民吴学平说.

月山春晚已经成为月山村的一张“金名片”.不断发展的时代为月山春晚舞台提供了无穷的创作灵感,更在节目内容中注入无数鲜活元素.举水乡乡长吴华说,不久的将来,这里还将建起全国首家春晚博物馆,吸引八方来客.

“从专业角度来说,我们的春晚和电视上任何一台晚会比起来都相差很多.但也正是这些土得掉渣、讲述我们老百姓自己真实故事的节目,传递了一份份浓浓的乡情乡韵.台上演员又都是身边熟识的人,大家看起来愈觉亲切.”吴美妫说.

应是江南好风景,最美之处是乡韵.时光流转,月山春晚早已不是一台简单的春节演出,而更像是一条无形的文化脉络,年年岁岁流传中,是亲情乡情积淀,也是游子归心的寄托.

合上吴友贤老人留下的笔记本,耳边仍是举溪潺潺的水声和划过山后竹林间的簌簌风声.或许,这些陈年而空白的纸页想要诉说的,并非过往,而是蕴含无限可能的月山春晚的未来……

笔记本论文范文结:

关于笔记本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笔记本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相关笔记本毕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