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交相关论文写作参考范文 跟新闻媒介中动态社交语言的表征、趋向与规制方面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本论文是一篇免费优秀的关于社交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新闻媒介中动态社交语言的表征、趋向与规制

摘 要在新媒体繁盛的生态环境下,信息传播机制不断完善,媒体所运用的传播载体具有多元性.文章以新闻媒介为依托,将移动短视频构建的动态社交语言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动态性和社交性的信息传播结构,以期探析动态社交语言的成因和发展趋势.用户的碎片化阅读习惯、用户与媒介主体话语权的重构和资本生产催生的热情成为该对象的形成主因.然而,本质上,用户的信息疲劳感并未因社交语言丰富化而减弱.相反,由于动态社交语言质量的良莠不齐,下里巴人的作品会使用户反感甚至抵触.再者,传播结构所依托的文字、静态图片或声音等仍具有自身的独特优势,故动态社交语言就新闻媒介而言,仅为发展洪流中过客,并不能形成一家独大,独占传播机制的局面.介于此,文章对动态社交语言进行分析,提出规制方案,媒介须不断完善新闻的生产机制.

关键词新闻媒介;社交语言

中图分类号G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360(2018)02-0007-02

1动态社交语言的表征

1.1碎片化呈现

短视频的拍摄大多要求限制在几十秒之内,旨意为"用最精简时间讲述最核心内容".2013年微视App上线,代表着第三次社交媒体话语风格更新和转变的又一新浪潮.邢宏宇(腾讯微博项目负责人)认为微视的时长为8秒,既能保证内容生产的行迹留给用户,又符合网络快销和碎片阅读的习性.

然而,用户的信息接收疲劳感和缩短时长减弱内容传达效果致使传播效能降低.新闻客户端中以"人民日报"为例,其移动短视频新闻的时长大多在3分钟以内.来源有自身客户端原创拍摄,也有来自诸如梨视频、澎湃等自媒体或机构的转载.视频内容均经剪辑,字幕输出和静态画面穿插等,虽通过视频形式展现,其阅读和播放量较之其他方式传播的新闻而言并无显著差异.而其他客户端比如央视新闻更是开设了与微视的长期合作.整体层面,新闻客户端中的动态社交语言仅丰富了表意方式,赋予了表意功能,扩宽了表意空间.

1.2动态性传播

新闻报道从纸媒到新闻客户端的演变,"采用了一条从抽象到具体、从静止到动态、从单一到多元、从线性到交互的发展路径."[1]短视频经非线性编辑剪辑而成,天然具有动态性的内核属性.麦克卢汉认为媒介是人的延伸.自新闻传播发展至今,脑中的文字、耳中的声音、眼中的图片,都将人的功能性延伸至更远之地.雅各布森提出"人类社会中最社会化、最丰富和最贴切的符号系统显然以视觉和听觉为基础."[2]短视频最大的动态性体现在结合了人的眼耳口手多维一体的综合传播方式.信息在传输进大脑时,可以采用最便捷的通道直接进入了解形态.在意识和潜意识搭建的交叉框架中,短视频可落于任意区域,为用户的信息筛选和提取提供最简洁的服务.

另一层面,短视频的动态性更多体现在传播主体和受体之间关系的重构与联合.新闻客户端中采用的短视频或原创或转载,第一手的短视频资料可能来源于专业人士或团队,也可能来源于普通大众,使得传播主体与受体间互相渗透,内容生产的来源更为动态和宽泛.媒体人蜂拥而至入驻短视频,"有坚持´只做新闻不做其他´的,有坚持纪录片视角的,还有主打趣味娱乐资讯类的."[3]而类似于一条、梨视频和papi酱这样的账号,井喷式涌入短视频市场,使得动态性更为增强.

再者,视频内容的动态性往往放置于紧急突发事件当中,无论是普通用户或在场者的手机拍摄或是新闻媒介通过专业设备拍摄的视频,均建立在无线通讯设备畅通基础之上,与新闻事件同步传播于各大网络平台,实现"零距离,零时差".并使拟态环境无限接近于现实.比如,人民日报客户端在报道"8·8"九寨沟7.0级地震时,用镜头记录下九寨沟余震时的塔防场景.视频中的声音、画面、传递的信息使用户观看时有感同身受的紧张和现场感.

1.3社交性联动

如今,大众传播的模式已从聚集传播至分散传播,泛化传播至精准传播.短视频的社交性表现在民众群体的聚合过程,同一群体通过某一兴趣爱好相似的话题视频进行交流沟通,形成内群.用户与用户之间,能就某一事件形成趋向性的舆论导向,从而搭建以社会认同为核心的群体集合.社会认同即为"一个社会成员共同拥有的信仰、价值和行动取向的集中体现,是增强社会凝聚力的必要条件."[4]由于价值观的类似,内群用户集聚在各大视频平台进行交流.以微视、Vine为代表的移动短视频的社交性成为凸显功能,目的在于增强内群用户的"社交黏性".

而由于短视频拍摄的即时性和动态性,用户可通过"弹幕"表达对新闻事件的看法和评论.从使用与满足来看,弹幕能够依托媒介特性完成用户内在价值的自我实现.传播学家乔舒亚·梅罗维茨提出了"媒介情景理论"或称"场景理论"[5].在视频中植入大量的用户弹幕,可消弭用户之间的时间和空间隔阂,从而更加丰富新闻事件的内容内核和外延信息.

此外,视频对新闻事件报道或解读,通常采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对话模式进行新闻呈现.这使得传者与用户之间的对话模式不断更替,修缮更为平等.语言学家格莱斯认为对话具有"合作原则""现实生活的对话机制建立在数量、质量、关联和方式四个准则基础之上."[6]这使得"互动"成为视频传播和反馈的双向机制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诸如2017年雨季洪水,澎湃新闻客户端通过视频拍摄报道一个女子不顾劝阻,踩着即将被洪水冲垮坍塌的竹竿桥上完成过河.并通过全景视频视角在视频后期制作过程中植入问答模式,完成简略的新闻事件前因后果介绍,完善并丰富报道因素.

2动态社交语言的趋向

在资本市场中,有业内人士表示动态社交语言的井喷仅是短暂时间间隙的热情,在第四代传媒快速发展的今天,无论是弹幕的流行还是诸如papi酱的自媒体的运营等,都在为吸引用户流量而绞尽脑汁,阅读的碎片化和爆炸化带来的疲倦感使得用户被动接收扑面而来的信息.从动态社交语言的发展来看,传播过程的碎片化使得拟态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因子,且话语表达与画面呈现出不可协调的沟通矛盾.此外,诸多涌动的传播媒介形式在"互联网+"的环境里,动态社交语言的动态性和社交性的功能同样被淹没于浩渺的快餐视读和阅读中.因此,笔者认为动态社交语言在长期的媒介资本化运营中,须坚持内容为王的主打基调,才能在信息化浪潮中占领一席之地.

3动态社交语言的规制

以微信为例,动态社交语言作为附加功能存在,与"小程序"相媲美,而目前市场中以动态社交语言为主打的平台依然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但风险性远高于微信.因此,从动态社交语言本身出发,须从内容表述、形态外化以及盈利模式层面更加精细化.

3.1构建完善的内容生产体系

从传播的本质来看,刘海龙认为"传播是游戏",以话语为分析角度,传播的过程是人与自我,人与他人,即"我-你"的内部世界和"我-你"的外部世界的联结.传播消费涵盖了丰富世界的所有表达.目前,动态社交语言更多偏重于游戏与娱乐的维度,快餐速度地消化"帮助"用户过目即忘,但从传播价值和信息诉求来看,动态社交语言应向内涵深度发展.从内容主导权来看,UGC的生产模式占据了大量份额,但由于提供者的思维导向千差万别,使得动态社交语言可以在内容的创新性上进行深挖.

3.2搭建丰富的外化形态表述

动态社交语言的形态表述集图片、语言、动画及视频为一体,与内容结合后会有同质化现象存在,用户更易在信息的接受中深感疲惫,因此无法完全满足用户对信息的新奇性需求.在动态社交语言的形态层面,可融入虚拟化技术,带领用户领略不同的虚拟场景,且在弹幕快速发展的支撑下,迎合用户对创新性讯息的追捧.从而在本质上帮助动态社交语言采用"画中画"的话语叙述模式进行整合,在话语框架内搭建更具有丰富内涵的形态表述,进一步吸引用户的稀缺注意力.

3.3探索创新的盈利运营模式

目前的移动App一致,动态社交语言目前大多采用广告的方式保证盈利,此种模式由传统媒体的盈利模式延展而来,无法完全匹配且吻合"互联网+"环境下的媒介健康生态运营机制.因此,动态社交语言平台可依托自身实力,通过平台本身资源完成盈利.另一方面,实现盈利需提供用户更好的内容和服务,因此,从运营本身来说,依然不可分离"内容为王",动态社交语言需借助PGC和UGC的内容生产稳定用户基数,且培养潜在用户,从而在巩固现有用户的基础上实现盈利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梓轩,汤嫣,王海.动态社交语言对表意功能的革新--探析"移动短视频社交应用"赋予新闻传播的新空间[J].中国编辑,2015,5(77).

[2]代树兰.多模态话语研究的缘起与进展[J].外语学刊,2013(2):17-23.

[3]张灿灿.短视频井喷:被资本催生的新闻热情?[J].青年记者,2017(10):95.

[4]李友梅.重塑社会转型时期的社会认同[J].社会学研究,2007(2):183-186.

[5]J.Meymwitz.消失的地域: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6]索燕华,纪秀生.传播语言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李婉,西华大学.

社交论文范文结:

大学硕士与本科社交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社交方面论文范文。

1、社交礼仪论文

2、大学生社交礼仪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