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方面论文范文文献 跟中国古代那些牛气冲天的监察官方面论文范文文献

本论文是一篇免费优秀的关于中国古代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中国古代那些牛气冲天的监察官

文/ 本刊记者曾勋

礼贤下士是儒家选拔人才的基本思路,这个“贤”字,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监察制度建设的重要性.西人阿克顿的至理名言“绝对的权力产生绝对的腐败”,描述的是整个人类的政治脉象,古代中国自然不能避免沦入这个陷阱.

人心隔肚皮,即使是贤人,在权力的诱惑下也保不齐发生变异.所以,古代王朝吏治腐败和监察官的“灯下黑”,几近常态.虽如此,总有一些牛气冲天的监察官,称得上“风霜之吏”,他们身处浊世而不摧志屈道,不时会有奋身搏击、激浊扬清之举,常能留取丹心照汗青.

鲍宣:不畏丞相,不甩皇帝

“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女人.”这句话或许有几分道理,至少,放在西汉谏官鲍宣这里,是成立的.

鲍宣绝对是一个底层逆袭的典型,一个穷小子娶了师傅的女儿少君,而且这个女子学富五车、知书达理.

据《后汉书·鲍宣妻传》,少君出嫁那天,嫁妆非常丰厚.鲍宣有些不高兴,就对妻子说:“你生在富贵人家,习惯穿戴漂亮的衣服和装饰,可是我实在贫穷低贱,不敢担当大礼.”少君说:“我父亲因为先生注重品德修养,保持俭朴的生活,因此让我出嫁而服侍你.既然我乐意嫁给你,你的意见我都接受.”于是全数退回了那些侍从婢女服装首饰,改穿平民的短衣裳(汉代贵族的衣服是深衣长衫),与鲍宣拉着一辆小车就回到家乡了.

有妻如此,乃鲍宣之幸.他后来因品德高尚被推举做官,汉哀帝初,被推荐做谏大夫,调任豫州牧.

一年多后,就有人向皇帝鲍宣,的理由今天看来有点无厘头,说鲍宣考察地方官员的步骤太繁琐,要求太苛刻,而且此人下基层不乘标配的六马马车,自己驾着一匹马就去了.鲍宣因此被解聘,回老家待了几个月后,又被征召做谏大夫.

之后,鲍宣依旧不改耿直的秉性,“常上书谏争,其言少文多实”.彼时,有地方发生饥荒,鲍宣便谏言皇帝,现在贫民连野菜也吃不饱,也没有衣服穿,你倒好,私养外亲与宠幸臣子董贤,赏赐那么多财物给他们,你这样怎么使百姓归顺?皇帝十分感动,放粮救灾.

一次,丞相孔光出视辕陵,随从官史不遵守交通规则,在驰道飙车,你追我赶.这在当时属于犯法,而且在首都中轴线上飙车,影响有多坏?鲍宣即命左右将孔光从史拘捕,车马充公.

宠信孔光的汉哀帝不问是非,派人到司隶府抓人,鲍宣闭门拒命.这下触怒了皇帝,便以“无人臣礼,大不敬之道”的罪名逮捕鲍宣下狱,定为死罪.

不少清明之士极力营救鲍宣.博士弟子济南人王咸是一热血青年,他在太学下举起旗帜,高喊:“想救鲍司隶的同志在这里集合啦!”一时,一千多个太学生围在旗下.他们趁孔光入朝时,一哄而上围住他说理,说理不成,就在宫殿旁.

皇上为缓和舆论,判定鲍宣减死一等,剃发锁项,流放到上党.王莽篡汉后,极力排除打击不附已之“汉忠直臣”,鲍宣未能幸免,于公元3年下狱后自杀.待汉光武帝刘秀登基,大赦天下,下诏褒扬鲍宣并准荫其子孙“至大官”.

刘安世:得天保佑的“殿上虎”

包拯当谏官时,常对仁宗大加指责.有大臣进谗言,让皇帝发配包拯到边疆,眼不见心不烦.宋仁宗却大赞包拯“伏谏于陛,屡形药石之忠;秉宪于朝,一屏奸邪之气”.而北宋另一名敢于直言的谏官刘安世,遭遇却迥然不同.

刘安世曾拜编撰《资治通鉴》的司马光为师,潜心修学.他约请老师赐赠座右铭,司马光只给他一个字——诚,并嘱咐道:“人生至诚不妄始.”这个“诚”字,镌刻在了刘安世心中.

司马光任相后,刘安世也出仕了,有人推举他为右正言.受命之前,刘安世回到老家,征询老母亲的意见,说这活有风险,你不愿意我可以以母亲年老为托不干.母亲鼓励他说:“谏官是皇上面前敢于直言诤谏的重臣,纵使遭罪被流放,不论远近,我一定会随你去的.”带着母亲的希冀,刘安世走马上任.

当时,因王安石变法激起了如火如荼的“党争”,权臣走卒,大都噤若寒蝉,明哲保身.尽管如此,刘安世不顾险恶的政治环境,弹劾不法,从不徇私.

知枢密院事章惇的父亲以自己儿子的名义强买百姓田产,刘安世于是多次上书朝廷,章惇为军政长官,知法犯法,应严办.这件事虽不了了之,刘安世的忠直却得到了高太后的赏识,不久后,便被委以左谏议大夫的重任.

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年),民间谣言四起,说皇帝以征奶妈之名,行搜美女之实.朝会时,刘安世对高太后和宋哲宗奏上一章:“陛下正当年少,没有娶后却亲近女色,这是天下不幸.希望陛下为社稷着想,清闲之余,要多研读经史,不要沉迷轻浮之好.”

此话一出,宋哲宗一脸惭愧.高太后赶紧尴尬地打圆场:“谣言而已,爱卿勿信!”不过,征聘奶妈之谣言,从此再也没有传出过.

在谏官任上,刘安世正色立朝、秉持公道,弹劾了十多名权臣.范仲淹的儿子范纯仁时任宰相,便被他弹劾罢职.有时他跟皇帝争执得面红耳赤,皇帝大怒,下面的大臣一个二个吓得面如死灰,刘安世却毫不畏缩,等皇帝气消了,继续谏言,人称“殿上虎”.

因刘安世多次弹劾章惇,章惇任相后,将刘安世贬到了岭南,后来又贬到梅州.章惇还不放心,计划派人到梅州找个借口把刘安世杀了.好在梅州太守颇有恻隐之心,安排人到刘安世住所,劝他躲避一下.

刘安世不但不躲,反而与前来劝说的客人饮酒谈笑,还从容写下遗书交给仆人,说:“如果我死了,你按遗书上的安排去做.”不知是心切难耐还是劳累成疾,章惇派来的人竟然在离梅州二十里的地方吐血而死.

刘安世后来虽有起复,但都因忠良耿直,一直被奸妄之人陷害,大部分时间都在贬谪的路途上度过.古时有“八州恶地”的说法——“春、循、梅、新,与死为邻;高、窦、雷、化,说着也怕”——据说贬官到这八个州的人,必九死一生.刘安世去过其中七州,最后安然无恙,连大病都没有得过,活到了78岁.士大夫们惊叹其为“铁汉”,得“天保佑之”.

刘安世于宣和七年(1125年)去世,当时,北宋气数已然耗尽,上演的依旧是历史铁律——耿介之士被压制之时,也是王朝将陨之日.到了南宋,宋孝宗谥“忠定”.因此有人评价刘安世为“北宋最后一名直言谏官”.

明代谏官群像:文臣谏死朝堂的典范

嘉靖十一年(1532年)冬天,天空出现彗星.在古代,人们认为这是凶兆.南京御史冯恩趁机上疏,重点弹劾大学士张孚敬、吏部尚书方献夫、右都御史汪鋐三人,指责他们卖官鬻爵、结党营私、败坏纲纪,认为天上的彗星不足为患,这三人才真的是彗星,“三彗”不除,政无清明.

冯恩弹劾的,正好是明世宗最宠信的三人.指斥自己所宠溺的是邪佞小人,皇帝自然气不过,下令把冯恩打入锦衣卫大狱.

审问冯恩的,正是他弹劾的对象之一汪鋐.当时冯恩不服罪,刚毅地向皇宫方向下跪,汪鋐逼他朝自己下跪,遭到冯恩的怒叱.冯恩受尽严刑拷打,终不易志,最后被判死刑.当时,人们感慨道:“冯御史非但口如铁,其膝、其胆、其骨皆铁也.”因此被称为“四铁御史”.

后来不断有大臣为冯恩辩解,家人乡邻和群众为冯恩鸣冤,冯恩才免死罪,被流放到雷州戍边.明穆宗继位后,任命冯恩为大理寺丞,此时冯恩已70多岁,几年后冯恩以81岁的高寿去世.

明代除了沿袭前朝的监察制度,还有厂卫的监察暗网,政治生态更为险恶,监察官谏言的风险也更大.不过,明代监察官的牛气就体现在,为了匡扶朝纲和正义,他们悍不畏死,甚至敢骂皇上.

万历十七年(1590年)十二月,大理寺评事雒于仁写《酒色财气四箴疏》:“皇上之恙,病在酒色财气也.夫纵酒则溃胃,则耗精,贪财则乱神,尚气则损肝”.相当于骂神宗是酒鬼、色鬼,皇帝气得吹胡子,又怕酒鬼、色鬼的骂名坐实,在大臣的劝谏下,将奏折留中不发,把雒于仁罢免了事.

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说,这雒于仁胆子也够大的,竟然上书说皇帝是酒鬼、色鬼,酒色财气样样俱全,估计上书的时候顺便把遗书也写好了.

明代的政治环境虽然相对残酷,死谏、直谏的忠义之臣,却从来没有在明史中缺席.

御史邹应龙扳倒明朝权奸严嵩时,前面已经有十名御史或给事中弹劾过严嵩,但都没有好下场,不是被贬、除名、下狱,就是被廷杖打死.

嘉靖后期,在“帝对嵩稍稍厌之”的局势下,除掉严党时机成熟.在次辅徐阶的授意下,邹应龙上奏皇帝,弹劾严嵩之子严世蕃各种祸害国家和百姓的劣行,拉开了将严党连根拔除的序幕.

邹应龙置生死于度外,其奏疏以“如臣有一语不实,请即斩臣首以谢(严)嵩父子”等语,为世人敬仰.他为官清廉,卒后“遗田不及数亩,遗址不过数楹”.

到明朝中后期,宦官专权,把持朝政,残害忠良,以杨涟、左光斗为首的御史群体与魏忠贤的权力集团展开了坚决的斗争,结果遭到残酷迫害.

天启四年(1624年),时任左副都御史的杨涟,在奏疏中列举魏忠贤的二十四条罪状,揭露他迫害先帝旧臣、干预朝政,逼死后宫贤妃,操纵东厂滥施淫威等罪行.

明熹宗在魏忠贤的不断忽悠下忠奸不辨,下旨严厉申斥杨涟,矫旨责杨涟“大不敬”“无人臣礼”,并将杨涟革职为民.

在魏忠贤的授意下,杨涟被抓入大狱,锦衣卫施以“土囊压身,铁钉贯耳”等残忍手段折磨他,最后以一枚大铁钉钉入杨涟头部,将这位宁死不屈、一身正气的忠良害死.

另一位御史左光斗含冤被捕时,家乡父老头顶明镜,手端清水,拥马首大哭.不久后,左光斗也在狱中被折磨而死.

古代这些谏官的言行和气节固然令人敬佩,值得宣扬,但同样也应看到其时代局限.皇权集权制下,言官虽可起到制衡皇权的作用,却只能治标无法治本;他们也绝不可能俯身倾听芸芸众生的诉求,他们的敢言、直言的意义,在皇帝制衡朝纲、捍卫皇权的操作中被消解了.恐怕,今人讴歌他们品行的同时,也需要以同样的热情去呼唤法治.

中国古代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中国古代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中国古代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1、中国古代文明论文

2、中国古代建筑论文

3、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4、中国文化论文

5、中国社会科学期刊

6、中国美容医学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