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方面论文范文集 与基于心理健康培养视角下的融合体育教育有关论文怎么撰写

本论文是一篇免费优秀的关于心理健康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基于心理健康培养视角下的融合体育教育

摘 要:融合体育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在欧美地区已经得到普遍开展,对于改善身心障碍学生体质与心理健康,特别在心理方面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文章基于心理健康培养的视角,分析融合体育教育对身心障碍学生所具有的作用,以期为融合体育教育从促进学生形成整体人性观、改善身心障碍学生情绪控制能力和适应能力的角度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关键词:心理健康 融合教育 融合体育教育 情绪控制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8)4—0152—03

融合教育( Inclusive Education),也称全纳教育,是一种自上世纪90 年始盛行的教育理念,指将身心障碍学生和普通学生不刻意区分开学习的模式,强调提供身心障碍学生正常化的教育环境,而非隔离环境,使特殊教育及普通教育能够在一个环境中融合. [1]实现公平教育和建立全纳社会是融合教育追求的目标,对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体育课程,作为身体活动占据主导的课程,相比其它课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对于具有身心障碍的学生,融合体育教育将会促进其形成独立、健全的人格,也能够更好地促使其适应和融入社会.同时,融合体育教育也将可以让普通学生更好地认识身心障碍同伴,以更为宽容的态度去接受身心障碍同伴.[2] 因此,融合体育教育不仅仅具有增强身心障碍学生和普通学生体质健康的作用,还特别体现在能够增强全体学生心理健康的功能.本研究依据心理健康促进的视角,分析融合体育教育对身心障碍学生与普通学生心理健康所具有的功能与作用,以期为融合体育教育与学生心理健康培养之间提供一些理论与实践联系.

1 融合教育的内涵

自上世纪90 年代中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次提出融合教育观念, 提倡身心障碍学生与普通学生融合在同一环境中学习, 至现在已经成为世界诸多国家,特备是发达国家推崇的教育模式.

融合教育不仅是一种理论、思维,同时也是一种教学方式的实践体现,它主要体现为“和谐”模式,即人、自然、社会之间的共存状态.[3] 在重视“狭义知识”获取的同时,现代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健康思想意识与良好行为习惯,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能够成为适应社会、关爱自然和他人的“社会人”.融合教育的对象是身心具有一定障碍的学生,他们与普通学生有着特定范围内的区别.因此,很多身心障碍学生存在技能、人格、社会适应等方面的缺陷,如果在教育中不能够使这群学生弥补不足,将可能导致该群体无法正常融入社会.基于以上背景,融合教育强调在普通教育环境中给予身心障碍学生正常的成长氛围,能够使身心障碍学生接受正常的教育.

2 融合体育教育现状教育部于2012 年发布数据显示,我国在校身体残疾学生将近38 万,而心理障碍也成为困扰学生身心发育不可忽视的因素.[4] 因此,由此可看出,在我国,身心障碍学生并不是个例存在.排除掉一些特别针对身心障碍儿童所设立的机构与学校,大部分身心障碍学生与普通学生在同一环境中就读.就目前普通学校体育课而言,大多体育教师与体育课程设计,尚不能保障身心障碍学生学校体育课程的权利,存在规避风险过度、放任自流等问题.可以说,融合体育教育在我国并不鲜见,但开展程度需要进一步加强,诸多教学方式方法也有待进一步探讨.

3 融合体育教育与心理健康

3.1 促进学生形成整体人性观

教育公平体现着社会文明进步程度,也是文明社会所追求的目标.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理念也在不断发生着改变,更加重视学生的“健康”,这样的“健康”不仅体现在身体,也体现在心理 .[5] Stainback[6] 指出, 融合教育的目的是为身心障碍儿童提供一个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使他们能够掌握未来在社会上所需要的技能, 因此, 融合教育环境不仅有利于身心障碍儿童,同时也使普通儿童受益.人生而平等是融合教育所执信念, 倡导任何学生都应受同样的尊重,让身心障碍学生像普通学生一样是融合教育的最终目标.融合教育的具体途径为:让身心障碍学生和普通学生一起学习同一课程, 向身心障碍学生提供入读普通学校所需服务和支援, 鼓励身心障碍学生和普通学生之间建立友谊.

在体育课这样更为讲究融入和配合的课程中,如果刻意地对身心障碍学生与普通学生进行区别对待,无形当中,身心障碍学生将被贴上“弱势群体”标签. 反之,如果融合教育能够在体育课程中得到良好实施,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对身心障碍学生的身心改善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基于以上分析,融合体育教育的首要任务在于绝不能将身心障碍学生人为地从正常体育课堂分离出来,而是要设计能够把身心障碍学生与普通学生恰当融入的教学模式.“隔离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教学难度、减小发生教学事故的风险, 但代价却是使身心障碍学生失去了公平的受教育权.[7] 最关键的是,隔离式的体育教学不利于身心障碍学生身心理健康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这对于他们形成整体的“人性观”将会产生非常消极的影响.

3.2 改善身心障碍学生情绪控制能力

情绪控制(Emotion control)是指通过群体和个体对自身和他人情绪的认知、引导、协调、互动和管控,充分培植和挖掘群体和个人的情绪智商、培养管控情绪的能力,从而确保群体和个体保持正常的情绪状态,并由此产生管理效果.[8]

从生理和心理的角度,身心障碍学生作为一类特殊的人群,可能在生理上表现为人体结构,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心理上表现为心理亚健康甚至心理疾病.身心障碍学生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为如下方面[9]:(1)自卑敏感, 缺乏自信与勇气;(2)具有逆反心理,表现为对外界怀疑与不信任;(3)冷漠,较少关注和理解他人;(4)孤独,压制自我,不愿与外界融合.以上的这些负面情绪,使身心障碍学生很难以正常的心态面对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因此,改善身心障碍学生的情绪控制能力,是融合体育教育所应该解决的难题之一.

融合体育教育强调身心障碍学生与普通学生的相似性, 而不是差异性.它强调提供身心障碍学生普通的教育环境, 而非刻意隔离的教学环境.体育课程可以为身心障碍学生提供一种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它对塑造身心障碍学生行为方式具有较强影响,从而达到这个群体可以主动控制负面情绪的目的,最终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

3.3 促进身心障碍学生适应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是指个体为了在社会更好生存而进行的心理上、生理上以及行为上的各种适应性的改变,与社会达到和谐状态的一种执行适应能力.[10] 个体在遇到新情境时 ,一般有3 种基本的适应方式:解决问题,改变所处环境使之适合自身需要;接受情境,包括改变态度、观念,尊重与接受新的规范和准则,做出主动调整;心理防御,体现为掩盖自我,产生焦虑和压力.[11]

研究表明,身心障碍学生普遍存在与同学具有隔膜、难以融入集体、不愿主动参与班级活动等问题,导致身心障碍学生的社会适应程度较低.[12] 体育活动与动物纯粹的运动行为具有差异,因为体育行为涉及到个体的需要、动机、情绪等心理活动,而不只是“运动”这样的外显行为.另外,体育运动不是与他人无关的纯粹的个体行为,而是一种个体对相关运动刺激的行为反应.这种行为反应构成了刺激源,对周围其他群体和个人也将产生影响.因此,体育运动在具有主动性和受动性的同时,也具有极强的互动性.综合体育所具有的心理学与社会学特征,可以推断融合体育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将会促进学生的适应能力,这样的适应能力不仅体现在对课堂和学校的适应,而且将对其融入社会具有积极作用.

4 结语

综上所述,融合教育不是单一的教育模式,而是集培养学生知识、道德、社会适应等能力的系统工程.

“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已经贯穿在融合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掘每个学生的个人特长和精神特质,任何身心障碍学生均能在融合教育中汲取所需.因此,融合教育绝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学校、家庭、教师、管理部门、社会各阶层共同努力、共同建设.

不可否认的一个事实,我国融合教育目前距离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而融合体育教育发展更是处于起步阶段,到目前为止,融合体育教育更多在理论建设的层面进行,而在实践层面,无论是研究还是在教学中,均有所欠缺.但必须承认,融合体育教育是一种实践性极强的教育理念和模式,不能仅靠理论建设就可以应对实践当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本研究以心理健康培养的视角入手,结合身心障碍学生所存在和面临的具体问题为切入途径,并借鉴国外一些较为成熟的理论,以期为融合体育教育与学生心理健康培养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参考文献:

[1] 刘 洋, 陶玉流, 徐建华. 融合体育教育:“残健融合”的当代残疾人体育教育发展理念[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2 (2) : 96-102.

[2] 陈 曙, 罗永华, 黄依柱. 论全纳教育视野下的融合体育教学[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 (7) : 96 - 101.

[3] 浙江省高校体育教材编委会. 体育保健[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108.

[4] 许 琨. 融合体育教育研究综述[J]. 现代交际,2012(2):153-155.

[ 5 ] W i l l , M . C . E d u c a t i n g c h i l d r e n w i t h l e a r n i n gp r o b l e m : A s h a r e d r e s p o n s i b i l i t y [ J ] . E x c e p t i o n a lChildren,1986(52):411-416.

[6] Stainback, W., Stainback, S., & Bunch, G. A rationalefor the merger of regular and special education[M].Baltimore:Paul H. Brookes Publishing Co.,1989.

[7] 刘 洋, 陶玉流, 徐建华. 融合体育教育:“残健融合”的当代残疾人体育教育发展理念[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2 (2) : 96-102.

[8] Hartup,W. w. ,French,D. C. ,Laursen,B.,Jahnston,M. K.& Ogana,J. R . Conflict and friendship patterns in middleschool childhood: Behior in closed field situation. ChildDevelopment, 1993( 64) : 445 - 454.

[9] Preacher K J,Hayes A F. Asymptotic and resamplingstrategies for assessing and comparing indirect effectsin multiple mediator models[J]. Behior ResearchMethods,2008,40(3) : 879-89.

[10] Karabacak ü,Serbest S,  ntürk zk,et al.R elationship between student nurses self - efficacy andpsychomotor skills competenc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Nursing Practice,2013,19( 2) : 124 - 130.

[11] Schwarzer R ,Aristi B. Optimistic self beliefs:Assesent of general perceived self-efficacy in thirteencultures. Word Psychology,1997,3( 1-2) : 177-190.

[12] 张 萍, 张文京. 融合教育中身心障碍学生的评量调整[J].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125-128.

心理健康论文范文结:

适合不知如何写心理健康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心理健康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论文

2、心理健康论文题目

3、大学心理健康论文

4、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5、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题目

6、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