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台湾相关论文范例 与台湾地区家长委员会 和方面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本论文可用于台湾论文范文参考下载,台湾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台湾地区家长委员会 和

笔者跟随“广东省教育家培养对象考察团”赴台湾地区考察了20 多所教育机构,涉及小学、中学,甚至大学,历经20 多天.令笔者印象深刻的是,台湾地区的学校非常重视家长委员会(以下简称家委会)的地位和作用.为此,笔者结合考察见闻,对台湾地区学校家委会的发展历程、现状、特点等进行了梳理,以期给内地学校家委会的建设提供借鉴.

家委会的发展历程

台湾地区的学校家委会是家长代表参与学校管理的家长组织,功能是让家长和教育者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在台湾,家委会被称为“亲师会”“学生家长会”,已有60 多年的发展历史.近20 年,随着学生家长法制意识的增强,台湾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从立法层面规定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管理的权利与义务,确保家委会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现在,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管理的权利得到了尊重,家委会成员也逐步参与学校教务等工作,成为学校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0 世纪50 年代到80 年代是台湾中小学校家委会发展的起步期.在此期间,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热情不够,家委会成员由乡绅和民意代表构成,他们拥有较高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却极少过问学校事务,往往在筹集经费时才开会.因此,这一时期的家委会在学校教育发展中没有发挥什么作用.

到了20 世纪80 年代中后期,大批欧美留学生返回台湾,许多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教育技术也被带到了台湾,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经历了从“移植”外来做法到“本土化”发展的过程.当时,台北市有少数学校和关心教育发展的人士受到美国“家长教师会”和“家长义工制度”的影响,开始积极引进家长资源.1987 年,台北市河堤小学成立了台湾第一个独立且具有教育功能的家长组织——“学校家长会”.1988 年至1994 年,台湾产生了许多以家长为主体、以参与学校教育管理为主的团体,如“主妇联盟”“四一〇教育改造联盟”等.

20 世纪90 年代,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管理事务的意识愈发强烈.1995 年,台北市议会通过了《台北市中小学校家长会设置办法》,规定家委会须指派1—3 名委员列席各处室会议.1996 年,台湾第一个以社团法人形式组成的“台北市家长协会”成立,新的《台湾各级学校家长委员会设置办法》诞生.同年,台湾地区全面推行“开放教育”,开始了家长走进学校教育的改革.1997 年,台湾地区第五次修订了《台湾各级学校学生家长会设置办法》,这次修订被称为《新制家长会设置办法》.随后,台湾地区各市(县)学校的家委会建设全面铺开.新的设置办法规定:家委会为独立自主的运作团体,学校可根据“家委会设置办法”拟定组织章程,自行选任干部,会议由家委会会长主持召开,校长不是理所当然的会员及委员;家委会经费独立,会费由全体家长分担,不再依赖少数家长捐款.

2006 年,台湾颁布家长参与学校教育事务的相关管理办法,明确了家委会的职能、权利、责任等,开始制定家长参与教育的机制,至此,家委会的发展日益成熟.

家委会参与学校教育管理

如今,台湾地区的家委会在学校教育发展中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是学校管理的支持者、合作者,也是学校教育的合伙人.

参与学校课程的建设与教学是台湾地区家委会参与学校管理事务的重点.2001 年,台湾推行九年一贯制课程改革,中小学校相继成立了课程与发展委员会,负责评议学校总体课程和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学计划.家长代表可以参与课程的最后评议工作,这一点具有突破性的进步.家长参与学校课程发展委员会初期,只是担任监督角色,随着家委会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家委会参与学校的事务越来越多,比如:收集资料,包括学校课程发展委员会组织运作办法、课程总体设置等,让家长代表了解学校课程发展委员会的运作;通过书面问卷或访问的形式定期向班级家委会收集家长对于课程教学实施的意见和建议.这些做法提升了家委会参与学校工作的专业化水平.

台湾中小学校的重大事项一般由校务会议决定.校务会议每个学期至少召开一次,学校会邀请家长代表参加.家长代表参加校务会议,是落实家长、教师、行政三方共同治校的有效措施.通过校务会议,家长可以熟悉会议议事规则,了解学校的规章制度及校务工作计划.为避免成为学校的附庸,家委会在校务会议召开之前,会对校务会议的提案进行讨论并达成共识,最后由家长代表在校务会议上提出家委会的议案.家委会的组织章程规定了家委会参与校务会议的权利与流程,每一届家委会成员据此实施,避免了因人事变动而影响工作的开展.

台湾中小学教师评审委员会主要负责审议教师的聘任、解聘、停聘等工作,由学校行政代表、教师代表和家长代表组成,一般有5—19 个人.为有效参与教师评审的工作,家委会建立了家长意见反映、收集的民意制度,分日常收集与学期末调查两种形式.日常收集由家委会设置电话专线服务及家长意见信箱,规定必须是家长主动投诉才进行处理.家委会在学期末开展调查时,则专门邀请学术教育机构,如大学师范教育的学者协助拟定调查问卷,在学期末向全体家长或班级家长代表进行问卷调查,了解科任教师的表现,最后将家长的意见进行整理、讨论,并由家长代表在教师评审工作会上提出来.

校长是影响一所学校办学成败的核心力量.在台湾,学校校长遴选委员会要有家长参与,其比例不得少于总参加人数的五分之一.不过,家委会在履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干扰了学校的校务,影响了学校的运作,甚至滥用特权给学校带来困扰等.

家委会的工作特点

台湾地区学校家委会的组织机构比较健全,班级家长会则是家委会的基层单位.家委会作为一个行动力强的组织,设有会长、常务委员、秘书组等,定期召开会议.家委会下设教育组、活动组、咨询组、公关组、总务组、联络组、义工组等部门,通过的方式选举产生各部门工作人员,管理家委会的运作、行政、财务等.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无故不得干涉家委会的正常运作.

在台湾,家委会依法享有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力,比如,可以参加学校课程发展建设工作、校务会议、教师评审、校长遴选等.

台湾地区的学校家委会的影响力逐渐扩大,家长参与教育管理不再局限于学校层面,已经延伸到了各市(县)教育,甚至影响到了整个台湾地区的教育.目前,台湾地区根据相关法律先后成立了地区性的家长组织,也有涉及整个台湾地区教育的家长联盟.

相比较而言,内地中小学校家委会正处于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发展阶段,家委会的建设越来越受到学校的重视,不少学校初步形成了“班级、年级、校级”家委会组织,并且受到地方政府的重视,比如山东省在已完成对2.8 万名中小学校长关于家委会建设的集中培训后,及时召开了中小学家委会建设现状与问题研讨会.此外,内地学校的家委会在管理和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和谐教育体系以及创新育人机制等方面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即便如此,与台湾地区的家委会相比,内地的家委会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比如:没有明确的法律支持;家委会的组建多以筹款为主要目的;形式大于内容,作用有限;大部分学校没有家委会章程、没有固定的场所与固定的时间办公;权力与职责范围不明确;家委会成员基本由学校指定而非选举产生;等等.不难看出,内地大多数学校的家委会的发展仍处于摸索阶段,与台湾地区的差距还很大,但是家长主观参与学校教育管理的意识却是越来越强.

(责编欧孔群)

台湾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台湾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台湾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台湾硕士论文

2、台湾问题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