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有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 和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以完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关毕业论文怎么写

关于免费马克思主义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马克思主义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以完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摘 要: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相互联系有相互区别:两者在中国化的过程中存在中国化的对象及内容的差别,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又内在的包含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更不能淡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原则、立场、方法始终是党和国家施政治国的依据也是广大人民群众正确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智慧源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使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群众所掌握,并用哲学思维充实、完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始终是我们探究的重点与使命.

关键词:现状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是基础,也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关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现状,进而推动其进一步发展,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途径.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现状

马克思主义哲学自传入中国之日起便已开始了中国化的进程,时至今日,已走过了90多年的历史.在这期间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着中国的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同样也取得丰硕的成果,形成了哲学思想.然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虽然一直在前进,但仍有些方面值得深究.

第一,从历史渊源来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中国带领中国人民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然而,结合近代以来我国发展历史来看(从革命-建设-大跃进-""-改革),在广大人民群众心中却走过了一个崇拜、认可(革命胜利)--质疑(""动乱)--淡忘(贫富悬殊)的过程."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程度"①,那么,理论在人民群众当中的实现程度更是如此,人们群众更加注重是是实实在在的利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今社会没有很好的为群众所掌握,这与上述历史渊源的分不开的.

第二,从文化交融方面来看.中国自古以来就重视礼乐教育,人文关怀,经过两千多年的积淀,中华文化可谓博大精深,底蕴深厚.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外来的理论,它虽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能够指导中国走向独立、、富强,并为先进的人所掌握,但在文化底蕴深厚的中国它始终与中国传统哲学发生着激烈的碰撞,尤其是体现在中下层的人民群众当中,他们生活在社会的中下阶层,知识水平有限,对外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有着本能的抵触情绪.而在两千多年的传承过程中这部分人也受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熏陶,形成了自己一套处世哲学.这也是他们即使只字不识也能教育子女如何处事,如何做人的道理.在他们看来,中国传统哲学能够使他们安身立命.所以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当中,尤其是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大众化过程中会受到中国传统哲学的抵触,因为传统哲学在他们心中已经根深蒂固,要想改变几千年积淀下了的思想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另一方面来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中对中国传统哲学"化"的还不够深入.不管是"借言赋义"还是"耦合再造"都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前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来梳理中国传统哲学,拿出中国经典名著当中某些语句来套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或是辩证法.而不敢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中提的较少或没有提到的观点,中国哲学却有明确、合理表述的内容添加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中去,不断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使之中国化.

第三,从宣讲方式来看.教条式的宣讲,多局限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阐述,而缺乏与实际相联系.这种方式严重阻碍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二、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几点想法

如何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更好的中国化,使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掌握,这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国家繁荣富强,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需要.要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为群众所掌握,在他们心中扎根,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提高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和认同程度

第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基本理论价值要能够反映群众生活.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要进一步发挥其理论实效,就必须使其基本价值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世俗生活.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对"彼岸世界"的一种论证,而是对"此岸世界"的现实关注.而对广大人民群众现实利益的关注,正是这种现实关注的体现.利益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史观的基本范畴,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而需要和利益则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因.马克思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②.这就要求当代的马克思主哲学中国化理论的工作者更加关注人民群众的世俗生活,关注群众的物质利益诉求.

第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本质要融入群众的精神生活.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不仅要反映群众的世俗生活,更应走进群众的精神和心灵世界,把握群众的"心"情,解决群众精神世界的心灵问题,由教条式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为具有包容性,为大众立言,与群众进行心灵沟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理论的表述方式要符合群众的思维方式.在《论新阶段》中提到"洋八股必须废止,空洞抽象的调头必须少唱,教条主义必须休息,而代替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③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要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掌握,在其传播的过程中必须是通俗易懂的,而不是晦涩深奥的哲学语言.只有用中国的民族语言,传播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才能更好的为普通群众所接受.

(二)吸收中国传统哲学的精华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中,除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更重要的是与中国传统哲学的相互融合、相互借鉴.中国传统哲学虽然产生于封建社会,但仍有很多精华部分是值得我们吸收和借鉴的.尤其是要把中国哲学中有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没有或未曾展开的概念、范畴加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中去,使之中国化.

然而,时下仍有不少研究者教条的理解、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仅仅局限于用中国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法、唯物论去梳理中国哲学,或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简单的概括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列宁曾今说过,"凡是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马克思"都有批判地重新加以探讨,任何一点也没有忽略过去".④部分研究者就此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已经总结了人类全部文明成果,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用中国的语言风格解释出来.列宁的话主要是针对把马克思主义简单化,以虚无主义的态度对待人类文化遗产而发出的.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确实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但就此认为马克思已经毫不遗漏的概括了世界各国家、各民族的文明成果,世界各民族、各国家的理论成果只是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的"注释",那就荒唐可笑了.

中国哲学体系大致以究天人之际--明修身之道--施治国方略--求天下大同为发展脉络.尤其是在"明修身之道"这一环节中国古代先哲从人性论、修养论、境界论等几方面全面阐述了心性之学、价值哲学、人生哲学、处世哲学的思想.诚然,这些思想当中不乏存在唯心主义或不尊重个性等缺点,但经时代精神的灌注,赋予它时代的特点加以改造是可以融入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中去的,成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三、以哲学思维方式充实、完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在的包含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然而,改革开放以来,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却相对淡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所以,我们需要用哲学的思维方式来充实、完备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哲学思维是运用一般性、普遍性、抽象性的方式进行的一种思维."⑤唯物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的起点和前提,以客观存在的事实为基础寻找事物的规律性,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掌握是中国化的重要内容,运用唯物性的哲学思维对于人们正确的认识客观世界,发现其中的规律性具有重要作用.

辩证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的灵魂和精髓.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方法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方法.9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既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也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这一过程也一直在继续.在这一过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既是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更应该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行动指南.这就需要人们掌握联系、发展、矛盾等辩证法思想,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同样,这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并不仅仅是政治经济学的中国化和科学社会主义的中国化,同样也包含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的中国化主要是对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指导,推动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也不容忽视,马克思主义哲学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再到人的思维都有研究,它是我们的理论依据.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除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发展,更不能忽视人的全面发展.一方面,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指导党和国家制定方针、政策,保证社会主义建设的方向;另一方面,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群众所掌握,使人们能够科学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进而提高人们对马克思主的理解和认同程度,推进马克思主义不断中国化.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1,56~57,294.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82.

③文件选集(第11册)[M].北京:党校出版社,1991:659.

④列宁选集:第4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84.

⑤杨国顺.论哲学思维[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1,23(3):14.

参考文献:

[1]王南湜.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程及其规律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许全兴.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若干新思考[J].党校学报,2004(1).

[3]王悦生.在"结合"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J].哲学研究,2006(2).

[4]刘招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即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0(2).

[5]李建平.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史[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8.

[6]余品华.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J].哲学研究,2010(1).

[7]艾思奇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10]列宁选集(第4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作者简介:黎丰辉(1991-),男,江西宜春人,中学初级,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马克思主义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马克思主义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

2、马克思主义投稿

3、马克思主义论文

4、马克思主义杂志

5、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6、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