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美术学院类论文范文资料 与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李铁夫藏品与相关问题的说明相关论文范文资料

本论文是一篇免费优秀的关于美术学院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李铁夫藏品与相关问题的说明

文 / 李铁军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

1950年8月, 李铁夫从香港回到广州, 任华南文艺学院名誉教授、 华南文联副主席, 住在华南文艺学院内 (即广州光孝寺) .李铁夫于1952年6月在广州逝世, 按其生前将全部作品捐献给国家的遗愿, 其随身作品、 遗物由华南文艺学院保管.1953年, 华南文艺学院并入 “中南美专” .中南美专设在武汉, 李氏作品随即运往武汉.1958年, 中南美专迁至广州并更名为 “广州美术学院” , 李铁夫藏品也回到广州, 收藏在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 (2003年以前称 “陈列馆” ) .

一、 李铁夫藏品介绍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李铁夫藏品为专库保存, 独立编号.现藏李铁夫作品共202件 (实际数量206幅, 其中一件水彩存疑) , 以及相关藏品若干 ① .李铁夫相关的藏品较多, 比如消费账单、 遗物等.

馆藏202件作品中, 油画55件 (56幅) , 水彩57件, 书法50件, 其它国画、 手稿、 漫画等40件(43幅) .各类作品介绍及问题说明如下:

(一) 油画藏品 (55件)

1.作品题材

人物画18件, 静物画27件, 风景画10件.其中有一件 《老教授像》 (无框, 仅画片) 作品背面亦为一幅油画作品, 严重发霉, 模糊不清, 可辨为一男子坐像 (图1) .所以是一个藏品号, 实际为两幅作品.

2.装裱情况

有24件作品配有外框, 其中9件作品带玻璃镜片.另有22件作品仅有内框.其余9件作品无框, 其中有2件作品画心剥落严重, 由两片玻璃夹住保存 (图2) .

3.画面署款情况

画面可见落款的作品有38件.14件作品可见年款; 其中 10件作品有中文、 外文结合的署名, 即 “铁夫 李玉田” + “L、 Y、 TEIN” (图3) 及年款; 4件作品包含了外文署名 ( “T、 F、 LEE” )(图4) 及年款.另有25件作品仅有外文署名,即 “T、 F、 LEE” (图5) , 无年款.

4.关于作品年代

根据落款显示, 年代最早作品为1918年,最晚为1946年.以1931年李氏归国为界, 可将其作品分为 “归国前作品” 与 “归国后作品” .其中, 14件已署年款作品中, 有6件为归国前作品, 7件为归国后作品.而笔误为 “1997” 的作品(图6) , 根据题材等判断, 应属归国前作品.其余41件未署年款作品, 根据题材、 作画风格、 画布材质等初步判断, 应还有7件为归国前作品,其余为归国后作品.

综合判断, 归国前作品为14件 (15幅) , 均为肖像画; 归国后作品为41件, 以静物画、 风景画为主.

5.关于油画作品现状

李铁夫一部分油画作品的状况一直不好,尤其是归国前作品.

李铁夫回国后, 一直没有安定的住所: 从美国回到广州不久, 移居香港 (1932年) ; 后 (1943年) , 他从香港辗转到台山, 再到桂林、梧州; 抗战胜利后 (1945年) , 又相继到广州、 重庆、 南昌、 上海等地, 然后再回到香港 (1948年)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 (1950年8月) 又回到广州,可谓半生漂泊.在这整个过程中, 李铁夫的这些油画作品都一直是卷起来并包裹好, 随身携带.每次需要展览的时候, 再将画展开, 绷上临时配的框.如此不断反复, 使得画面受损严重,画布出现不同程度的破损、 皱褶, 颜料层龟裂、脱落, 及受到各种污染.目前, 有一部分已进行了修复, 大部分仍然没有进行修复处理.

(二) 水彩藏品 (57件)

1.款识等数据统计

(1) 画面有款识的作品共计38件, 其中包括有年款的31件.画面年款为1934年的作品共 13 件.但, 在账本标注年款为1934年的作品共有19件.有两幅署款年代为归国前的时间: 1920 年的 《纽约北园》 、 1924 年的 《纽约园林》 .

(2) 画面无款、 仅有印章的作品共 9 件.

(3) 无款, 仅有印章的 10 件.

(4) 画面有款且有印章的作品为0 件.

2.一件存疑的作品

作品 《野草孤舟》 (图7) 存疑.此画无款, 在左、 右下角各钤红色朱文楷书印: 冯敏庄.是作者印鉴?还是收藏印?目前尚未查到.故此画作者暂时存疑.

3.关于在宣纸上用水彩作画的作品

根据馆藏 《麦华三小楷书黎畅九李铁夫生轶事并跋》 内容, 文中提到的李铁夫的9幅水彩画作品现均藏我馆. ② 这组水彩作品材质均为宣纸, 但构图和用色方式与其它水彩画一致.此外, 归入水彩的藏品中还有2幅也确认是在宣纸上用水彩完成.

宣纸上用水彩作画, 馆藏作品中尚有5幅作品.但明显墨线的运用更为突出, 而这5幅作品均已按国画的方式装裱成了挂轴或横披,在账本中归类为 “国画” 一类 (图8) .

4.水彩作品的署款及年代问题

除了有署年代款的作品, 账本还标注了部分没有年代款的作品的创作年代, 以何为依据,不详.但目前可知, 即使是有年代款的作品, 所署的年代也未必是可靠的.如:

(1) 后补款.

水彩作品 《纽约北园》 (又名 《纽约公园》 ) 在1932年的 《艺彀》 (初集) 刊出图片时为无款 (并误将画面上下颠倒) , 可知此款为后补 (图9) .

(2) 署款年代可能有误.

水彩作品 《四川峨眉》 (图10) 画面署款年代为 “1947” .但是, 李铁夫四川之行应是在1946年, 这是笔误?还是一年后又画了一幅?显然存在争议.又有同游作画的学生温少曼先生 ③ , 他指出此画为现场写生, 年代是李铁夫“乱签的” .

(3) 水彩作品 《耕》 的年代考证.

某些作品可以根据其它材料确定其创作年代.如: 水彩作品 《耕》 , 账本标注为1934 年.根据司徒常 (华南文艺学院54级学生) 在纪念李铁夫诞辰120周年 (1989年) 时写了一篇题为《李铁夫先生的晚年点滴记事》④ 文章.文中描述了其在 “三十八年前” (1951年) 是亲眼看到李铁夫作一幅水彩画的情景, 而所描述的画面构图、 色彩均与此画高度吻合 (图11) .

另外, 邓汝燧 (华南文艺学院54级学生) 在《难忘的一天 — —怀念李铁夫老教授》⑤(图12)一文中, 描述了其在1951年夏天, 和同学们亲眼看到李铁夫在华南文艺学院住处 (光孝寺内)门口画了一幅 “具有民族风格的水彩画 — — ‘水牛春耕图’ (这是笔者据画面的内容临时拟的画题) ” , 应该与司徒常所述是同一件事.

同时, 从绘画技法上对比, 水彩 《耕》 (图13)更接近美术馆收藏李铁夫水彩作品中, 有年款(或年代可考) 的40、 50年代的作品风格, 这类作品用线条表现的更多, 线条更拙 (尤其1950年患病之后) .而与有30年代年款的作品面貌不太一致, 对比来看, 30年代作品多用块,水分足, 用线相对少.

(三) 书法藏品 (50件)

1.形制、 内容

书法作品按照形制、 内容来区别, 可分三类, 具体如下.

(1) 对联共有21件, 五言或七言.其中一件为楷书, 其余为行书.

(2) 中堂、 条屏共有24件.按照书写内容来看, 其中一件为画册题名, 其余为对联、 诗词、语录的摘抄.

(3) 横披共有5件.2件为诗词、 语录的书写, 2件作品为斋名的题写, 1件书 “事豫” 两大字.

2.款识

这些书法作品中, 有三件署有年款, 分别为: “辛巳” (1941 年) ; “癸未除夕” (1943 年除夕, 此件并有上款 “伯华我兄属” ) ; “己丑秋日作于香岛” (1949年) .一件署有日期款, 同时亦有年龄款、 地名款, 即 “三月廿六日写于香江, 八十九老人, 李铁夫” .另有17件署有年龄款.其中一件署款为 “八十九老人” 外, 其余16件署“八十八老人” .

3.印章

仅有10件作品钤印.其中6件作品均钤“港九美术界劳军一九四九年十一月” , “李铁夫年八十以后所作” 两白文印.此6件作品中, 有3件同时署有 “八十八老人” 款.

4.关于书法作品的年代

“李铁夫年八十以后所作” 一印原石现存我馆, 边款 “铁夫先生社长八十寿, 叔厓敬祝, 一九四九年十一月” , 叔厓即钱瘦铁 ⑥ .所以, 6件钤有此两印的作品 (有3件同时署有 “八十八老人” 款) 都为当时书写的作品, 即创作时间为:1949年11月.

1949年10月26日,“全港九美术工作者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暨华南解放大会” 以李铁夫八十寿辰的名义(因港府当局不许集会)在香港召开.次月 (11月) , 在 “港九美术界劳军” 活动中, 馆藏有多幅此次活动的照片, 其中一幅照片 (图14) 见李铁夫正在挥毫, 而此书写中的作品就是我馆收藏之一.该作品无钤印,落款 “八十八老人李铁夫” .

可知, 此年龄款的作品都属于该年份作品(共16件) , 加上3件有 “港九美术界劳军一九四九年十一月” “李铁夫年八十以后所作” 印章的作品, 可确认为 1949 年创作的书法作品为 19件.

而有日期款的作品, 落款为 “三月廿六日写于香江, 八十九老人李铁夫” . 由于李铁夫8月从香港已经回到广州, 所以年代应初步判定为为1950年8月前.这件作品也是李铁夫署款年龄最大的作品.

另, 作品 “旅台画集” (落款: “李铁夫自署” ) , 年代应为1943年春夏间.因为根据馆藏“麦华三小楷书黎畅久李铁夫生轶事并跋” , 可知李铁夫在此期间住在台山黎畅九家, 并作水彩写生九幅等作品.此 “旅台画集” 应是当时所书, 为黎畅九日后为其出画集所备.

综上所述, 17件有年龄款的作品, 2件有年款的作品, 和通过印章可确定年代的3件作品,加上根据事件可推断年代的1件作品 ( “旅台画集” ) .目前共有23件书法作品可以确定或推断出创作年代, 其余的27件创作时间不详.

(四) 水墨 (彩墨) 、 手稿、 漫画等藏品 (40件,实际数量43幅)

李铁夫的纸本作品, 从材料、 技法和格式上看, 几乎没有传统意义上的 “国画” 作品: 既有宣纸也有普通的白纸, 或者毛边纸、 元书纸、 信笺;用色可能是水彩颜料; 大部分没有署款、 盖印.再加上某些画面上白颜料的运用、 修改痕迹的保留, 作品归入 “水彩” “国画” 或 “手稿” 似乎都可以.

有署款的几幅纸本作品中, 最符合国画格式的是 “夺斗拦江有赵云” , 有题名、 款识和印章, 然技法上与传统的国画明显不同.

所以, 李铁夫的这些纸本作品, 很难归类为“国画” 作品, 即使馆藏的一些作品装裱成了国画的形式 (轴、 横披、 镜心) , 但与一些被归入 “水彩” 的宣纸作品并没有区别.

从这点也可以让我们初步认识到, 李铁夫应该没有接受过传统的、 格式化的国画教育.但由于有书法的根基, 书写性的流露和线条的运用又与国画很吻合.

基于以上的原因, 我们对李铁夫某些纸本作品不宜做画种类别的归类.

手稿中, 除了画, 还有一部分是文字手稿.内容多为李铁夫自己的诗词、 楹联创作, 少数是抄录他人作品.部分手稿因为几幅合裱在一起, 账本登记中只给了一个藏品号, 所以有一个藏品号包含了数件作品的情况 (如藏品 “诗稿”为三个藏品号, 实际共六幅作品) .

二、 李铁夫相关藏品介绍

馆藏与李铁夫相关的作品、 账单、 遗物较多, 一部分为李铁夫生前使用过的家具、 绘画工具、 收支账单等, 为单独建账.美术馆吴文洁等同志对这些藏品又进行了专门整理, 相关图文已出版在 《李铁夫研究》 一书中.此外, 有一部分是与李铁夫相关的书画、 摄影藏品, 当年纳入了李铁夫藏品的账本, 故在此介绍其中四件:

(一) “李铁夫用印印屏” , 钤印八方.但我馆现存其中五方, 其余三方去向不明.

八方印分别为: 1.铁夫 (白文, 寿山石素方章.边款: 曼姝) .2.铁夫 (朱文, 狮钮寿山石方章.边款一: 公理老人嘱, 丁亥春□字制; 边款二: 寅辰, 铁□) .3.中有尺素书 (朱文) .4.铁夫 (白文, 寿山石素方章.边款: 曼姝) .5.铁夫鉴定 (白文) .6.李铁夫年八十以后所作 (白文,青田石素方章.边款: 铁夫先生社长八十寿, 叔厓敬祝, 一九四九年十一月, “叔厓” 即钱瘦铁) ;7.李铁夫 (朱文, 螭龙钮寿山石方章.边款一:铁夫师留念, 谢子真作 (有铲除痕迹) ; 边款二:铭广仿铁印以呈铁师诲正, 时癸未秋师自香港脱险归国来游公益) .8.李氏 (白文) .其中1/2/4/6/7原石现存我馆, 3/5/8亦无边款拓片等资料保留或记录, 故作者不详 (图15) .

(二) 我馆没有李铁夫素描原作收藏, 但有一件 “李铁夫男人体素描作品剪报” .剪报贴在硬纸上, 硬纸上有李铁夫字迹: 炭笔 (蓝色铅笔) , 铁夫笔 (墨笔) .

经比对, 此画与1932年出版的 《艺彀》 (初集) 谈月色 《李铁夫师事略 — —授业谈月色述》一文的插图 “李铁夫炭笔画” 一致, 印刷尺寸相同, 但纸质不同 (图16) .

(三) 书法藏品 “麦华三小楷书黎畅九李铁夫生轶事并跋” , 文章讲述了李铁夫在后回大陆避难, 逗留台山期间作画的过程.该藏品是麦华三先生的小楷佳作, 也是难得的李铁夫文献.

(四) 摄影藏品 “罗苏文摄李铁夫像” , 尺寸较大 (高83.5厘米, 宽55.7厘米) , 相片右下角有香港著名摄影师罗苏文先生英文签名及 “48” 二字, 是李铁夫晚年形象的经典写照 (图17) .

另外, 此照片中李铁夫手扶的藤条拐杖现存我馆.而经李铁夫弟子温少曼先生指认, 此藤杖正是当年 (1946年) 李铁夫游峨眉山时, 他在山下买给李铁夫的那一根.温少曼也没想到李铁夫一直使用并保留在身边.李铁夫四川之行, 由李济深夫妇安排并同行, 学生有陈海鹰、温少曼.

美术学院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美术学院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美术学院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美术杂志

2、兰州教育学院学报期刊

3、美术欣赏论文

4、美术观察杂志

5、少儿美术期刊

6、关于美术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