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方面有关在职毕业论文范文 与神话语境下的山神祭祀习俗和初民意识以《山海经》为例方面专科开题报告范文

这篇山海经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神话语境下的山神祭祀习俗和初民意识以《山海经》为例

张凯月

摘 要:在我国历史上,《山海经》是现存记载中国古代神话最为丰富的资料.神话直接或间接地勾勒出人类过去在改造自然过程中的生活状态、生存环境,以神话思维的角度能够探索出民族精神、民族心理、民族文化等文化因子产生的内在根源.本文通过对《山海经》山神祭祀仪式进行分析,试探寻一个民族的原始思维和心理,从神话语境中还原古人在与大自然的斗争中体现出的原始初民意识,主要是生存意识,其中主要体现为对自然力的敬畏,由此衍生的万物有灵观、推己及神的思维方式、以实用性为出发点的祈福禳灾心理以及带有巫术性质的血的崇拜思想,其出发点皆是源于对自身的生存的忧患和渴望.

关键词:《山海经》;神话语境;山神;祭祀习俗;思维意识

一、神话语境与神话思维

(一)神话语境

神话作为语境,是指神话的古典形态,最原始的本真样式,也是神话在氏族社会时期以祭祀、巫术、音乐、舞蹈等综合形态为一体的存在方式1.神话以口头流传的传播方式,使得远古先民的祭祀和巫术仪式、乐舞等得以保存下来,才使得后世的人以此作为重要的资料来研究古之先民的生活状态、行为模式、和思维意识2.存在决定意识,原始思维又是与当时的物质生活条件相联系的,神话作为一种古老的意识形态形式,通过神话我们可以了解当时的生活状况以及人们的思想状况,对神话产生时期先民们的生存环境、思想状况进行解读,从而探索出中华民族精神、民族心理、民族文化等文化因子产生的内在根源.

(二)《山海经》与神话思维

神话思维又称原始思维,是原始先民不自觉地进行神话创作时的思维特点,“原始思维”这一概念最早是由法国的列维?布留尔提出来的.神话思维是与原始先民们的心智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一种特殊思维,远古神话正是源于原始先民们这种特殊思维方式下的特殊活动的产物.《山海经》就是原始先民神话思维形式的特殊的精神产物,在芜杂、怪异的叙述中零散而又较为全面地记录了我们的远古祖先在远古年代的生存状态、命运、生活情态和精神活动的种种真实情形.

二、山神祭祀仪式

(一)祭祀动因

山岳崇拜在各民族的先民那里都是一项重要的信仰,山岳既表现出原始,自然崇拜的遗留.古人的山岳信仰,人们对山岳的崇拜源于山给人们的馈赠与山以及自然本身所具有的神秘性.“夫山,草木生焉,鸟兽蕃焉,财用殖焉…每无私予焉,阴阳和合,雨露之泽,万物已成,百姓以享3.”可见,大山是先民生活必需品的重要来源之一.《山海经?五藏山经》记载了四百四十一座山,五个山区和二十五个山系,其中的祭祀仪式有多与山神有关.这种祭祀活动,展示了先民对山岳的崇拜.

(二)供物与祀法

1.供物

(1)谷物.《山海经》祭祀山神的典礼仪中.“礼神之物多用糈,糈即精米用于祭神 .”糈又有稌、稷、稻之分.如“大凡四十四神,皆用稌糈米祠之.”“其祠之禮,糈用稷米.”“其神祠禮,糈以稻米.”尤其,在对自翼望山、至几山的彘身人首山神的祭祀时并不只用一种谷物.而是“糈用五种之精”.这五种即“五谷”,麻、黍、稷、麦、豆.(2)牺牲.人们把获的猎物用来祭献神灵,是狩猎社会相沿已久的习俗之一.在祭祀山神时,多以牛、羊、鸡、豕等牲畜作为牺牲.如《中山经》载: “其神状皆龙身而人面.其祠之:毛用一雄鸡瘗,糈用五种之糈.”“《北山一经》载:“其神皆人面蛇身,其祠之,毛用一雄鸡、彘,瘗,吉玉用一圭,瘗而不糈.”这里的毛指毛物,就是祭神所用的猪、鸡、狗、羊、牛等畜类.在祭祀山冢时,则有较为隆重的太牢、少牢之礼.牛羊豕属于太牢,古书记载,大礼才用.如“华山冢也,其祠之礼:太牢.”少牢只用羊、豕,不用牛.“堵山,冢也,其祠之: 少牢具,羞酒祠,婴毛一璧瘗.”“凡夫夫之山、即公之山、尧山、阳地之山皆冢也,其祠:皆肆瘗;祈用酒,毛用少牢,婴用一吉玉.”此等规格的祭祀既隆重又神圣,祭祀仪式越复杂,越表明先民的虔诚.

(3)玉石类.在祭祀山神的场面中,都涉及到了用玉,主要用璧、珪、环、瑜、藻珪、璋等,对于玉主要采取的是“瘗”或“投”、“悬”、“婴”等方式.如“其祠之,皆用一藻珪瘗之”,“婴用一璧”,“县以吉玉”,“用一吉玉,投而不精”.

(4)其他.除上述三种祭品以外,《五藏山经》中还涉及了一些与祭祀有关的物品,不属于上述三类,如“酒”、“烛”、“席”等.酒,在祭祀华山、尧山、阳帝山等几个山冢中有记载,如“尧山、阳帝之山皆冢也.其祠,皆肆瘗,祈用酒”“输山神也,祠之用烛”. 烛,是选用百草还没烧成的白灰的,将莞席、彩绳等物品周匝缘饰在外,做成的火烛.“其祠之礼:一璧、稻米、白菅为席.”

2.祭祀方法

《山海经》中的山经部分,描写了很多先民献给山神的祭品和祭祀方法,对于不同的祭品而言,一般都会有不同的祭法,这些祭祀方法主要有有埋、投和悬这三种形式.①埋即瘗埋法.《尔雅?释天》 云:“祭地曰瘗埋”,是将祭物埋在土里进行祈祷的一种祭法.“祭地以埋玉,埋地中曰瘗.”指埋祭牲于地,以祭地神,埋玉为山岳仪礼.在《山海经》所列各种山神的祭法中,瘗埋占有大多数.《南次二经》载:“其神状皆龙身而鸟首,其祠,毛用一璧瘗,糈用稌.”《北山经》:“其神皆人面蛇身,其祠之,毛用一雄鸡、彘,瘗,吉玉用一圭,瘗而不糈.”②投,“凡北次二山之首,其祠:毛用一雄鸡彘瘗,用一壁一珪,投而不糈.”《山海经?西山经》:“黄帝乃取峚山之玉荣,而投之钟山之阳.”③悬.“凡薄山之首,其祠礼:毛,太牢之具;县婴以吉玉.”

(三)祭祀乐舞

在物质生活匮乏的人类早期社会,人与神沟通的方式主要不是物质奉献,而是通过舞蹈祈福、媚神.因此,在山神祭祀仪式中,除了物质形式的祭品以及所使用的祭祀方法外,还有与之相关联的祭祀乐舞,“置鼓”和“儛”. 祭祀乐舞作为一种酬谢、沟通神灵的方式,兼有娱神的意味.《山海经》中就有多处记载.如“所歌逐者令曰”“欲山,帝也.其祠,羞酒,太牢具,合巫祝二人儛.”“帝俊有子八人,是始为歌舞.”“干儛,用兵以镶;祈,谬冕舞.”干儛,即古代一种祭祀舞蹈.舞者手拿盾牌起舞,以示庄严隆重.

“干儛”的出现是反映了伴随着生产力发展,祭祀习俗逐渐由简趋繁.“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则体现了人们对于安定生活的愿望诉求.

三、祭祀中的神话思维

(一)推己及神的思维方式

山神祭祀中,祭品的选择就体现出人们推己及神的思维方式,人们以自己的生活经验作为基础,以此构想神灵的生活和世界.以自身人的标准来衡量神,供奉肉和谷物以供神飨是出于神和人的生命一样需要食物来延续的思考;人们佩戴玉能起到装饰和辟邪的作用,因此祭祀品要用玉.这种以己观物,物我为一、推己及神的思维方式认为自然万物同样拥有和自己一样的生命、意志、情感甚至灵魂.

(二)生命意识的初现

《山海经》是上古先民生活状态的反映,生产力低下,缺乏改造自然地经验,自然灾害造成的生存威胁,困境中的人们逐渐对自然和生命有了朴素认识,并把对生命的理解转化为认识世界思维方式:生命意识.生存与死亡是个体生命最直接、最深刻的生命体验,对于原始初民产生的生存危机,威胁个体以及群体的这种焦虑,是一种“集体潜意识”,由此演变为祈祷神灵庇佑的具体形式.“最能在精神层面体现先民对生的渴求的则是祭祀,祭祀一方面是祈求消除死亡和驱逐邪恶;另一方面寄托了先民关于生的渴望.4”

1.万物有灵观与敬畏众神的心理

在历史发展的早期,始先民将对大自然的感受,从自身思维出发赋予万物以灵魂和意志,这种思维就是“万物有灵”观.人们对神灵怀有复杂的情感,这些神灵给人们提供了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给人们的生活环境施加了各种灾祸,因此对面这些神灵心存感激又心存畏惧,以祭祀来作为贿神的一种途径,有讨好神灵之意,也反映了人们对于山神的畏惧.

2.功利性—祈福禳灾心理

原始先民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对自然的依赖程度,生活经验的不足,对大自然的变幻产生敬仰,对于自身的生命则是尤为渴望.他们恐惧死亡,畏惧于自然力的威力,因此而产生了强烈的求生意念.所有的一切,皆源于先民对生的需求.

供物用“毛用一雄鸡瘗,糈用五种之精”, 谷物和动物由人们从山中采集和狩猎而来,人们从山中获得这些物品,现在又把它们作为献祭,归还给为人们提供物质生活的山神,是为了感谢神灵并且祈求神灵保佑他们粮食丰收,人畜平安.“祭祀活动从本质说来,就是古人把人与人之间的求索酬报关系,推广到人与神之间而产生的活动5.”人们就对神灵进行祭祀、祈祷,通过神怪参与祭祀和神怪的功用来驱灾降福.

3.生死忧患

在祭祀方法中,有关于人们对于血的崇拜,集中体现人们的生命观,即对生的渴求与对死亡的恐惧.《山海经?东山经》载“毛用一鸡祈,婴用一壁瘗.”在这里,“祈”祭指的是不必杀牲,而将牲血涂在祭祀对象上.古人相信,血是有灵魂的,血能维持人或动物的生命,一旦失血,就意味着受伤甚至死亡,血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这种对血的崇拜,直接体现了人们的生死观.人们惧怕死亡,血关系到人的生死存亡,对人的生命至关重要,因此逐渐将血与生命联系在一起,体现人们对生命永恒的诉求和愿望.此外,血的崇拜与人们的巫术思想有关,牲血有辟邪的功能,能驱除鬼魅,先民在对生的渴求中透露出的对死的畏惧,这是最纯粹的生死忧患.

四、结论

古人思维意识受“万物有灵观”的支配,祭祀便是这种灵魂观念的派生物.人们把对大自然的敬畏恐惧寄托于特定的祭祀仪式,仪式是人与神灵沟通的重要渠道,祭祀中所用的供物、祭祀方法都体现了推己及神的思维观念,以此来赂神、娱神、媚神.

《山海经》将人们在现实世界中不能满足的生之希望寄托于对另一个奇异世界的想象之中,奇异世界承载了人们关于生的理想,其神奇与强大更显示出现实世界中人类的渺小、生命的短暂和无常.因此,无论是对现实人生的不满,还是对理想世界的追寻《山海经》都体现出一种对于生存状态的忧患.

《山海经?山经》对祭祀的记载普遍涉及的祭祀行为显示了一种朴素的宗教信仰,体现了对个体安身立命终极归属的追寻和对美好生存环境和状态的希冀和祈祷,对生命意义与价值的思考.

注释:

1.李丰楙.《山海经—神话的故乡》.海南出版社、三环出版社,1998.第43页.

2.李丹丹.《<山海经>山崇拜信仰初探》.《陇东学院学报》,2014第4期.

3.吕先琼.《<山海经>神怪形象的的生命意识研究》.西南大学学位论文,2013(4).

4.徐军义.《<山海经>的生命意识》.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第4期.5.王瑞华.《<山海经?五藏山经>祭祀习俗的思考》.新西部(理论版),2014第19期.

参考文献:

[1] 袁珂.《山海经校译》(《西次四经》《中次十经》《北次三经》《中次十二经》《东次二经》南山一经).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2]袁珂,《中国古代神话》.华夏出版社,2013.第153页.

[3]陈富元.《浅析<山海经>神话的万物有灵思维》.《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1第2期.

[4]徐军义.《<山海经>的生命意识》.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

[5] 沈士军.《谈<山海经>的信仰民俗及其文学价值》.《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8第4期.

山海经论文范文结:

适合不知如何写山海经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山海经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山海经杂志在线阅读

2、山海经期刊

3、山海经杂志社

4、山海经杂志

相关参考论文写作资料

山海经刊物 山海经杂志征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