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设计教学类函授毕业论文范文 与微课程在平面设计教学中的应用方面论文怎么撰写

本论文主要论述了设计教学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微课程在平面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微课程是一种新兴的教育形式,将其应用在教学领域能够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进行详细的、直观化的记录,有效反映出学生学习知识的效率和进度,让教师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这种更为简易和直白的教学方式也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本文将针对微课程在平面设计教学中的应用展开初步的探究,简单阐述了微课的基本概念,分析了微课程应用在平面设计教学中的作用,探讨了微课程在平面设计教学当中的应用措施,希望能够给平面设计教学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微课程;平面设计教学;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张瑶,硕士,广东工商职业学院,研究方向:平面设计.(广东广州510000)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 (2018) 11-0088-02

现如今全球的科学技术都在飞速发展,信息技术也随之得到了显著的进步,计算机在我国已经是十分普及的科技产品了,其不但能够丰富人们的日常生活,更有助于人们进行工作和学习,对于现如今大部分的社会民众来说,计算机都是生活、工作及学习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平面设计专业的教学更是离不开计算机的辅助,若是将新兴的微课程教学形式应用在平面设计的教学当中,不但能够有效提高平面设计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同时还能够突破传统平面设计教学的约束,解决传统平面设计教学当中的不足,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因此,笔者认为将微课程应用在平面设计教学当中是具有重大意义的.

一、微课程的概念

实际上,微课程就是一种在互联网上供人们观看的教学视频,微课程的教学视频通常时长较短,视频的内容主要是围绕教学活动当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一个视频就是一个难点或知识点的教学,能够让学生在课外自行观看进行学习和巩固.微课程是由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来制作的,主要针对教学当中的一些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也可以用来丰富自身的教材,这些视频的内容大多是教材解读或实例讲解的形式,不会只是讲授理论知识,让学生能够更为直观地理解和内化知识.

二、实际教学中微课程应用的困境

现如今,计算机在我国已经十分普及,大部分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当中都离不开计算机的使用,微课程其实在我国并不算是新引入的技术,微课视频在互联网中早已出现,但是我国一直没有将微课程应用在教学领域当中,以至于微课程在我国一直都没有被重视.

微课程一直没有被应用在实际的教学中的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教师的教学思想观念滞后,在传统的教学活动当中,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上面对面地给学生讲授知识,教师会自然而然地认为只要上课听讲就能够学会,并不需要通过其他的方法来辅助学习,即使存在一些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也只是认为学生没有认真听课而已,进行几次单独的辅导直到学会就可以了,正是由于这种滞后的教学理念,许多的新兴技术没有得到重视,导致我国教育行业的发展一直得不到突破.第二,教学模式的发展跟不上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现如今我国的现代化教育技术虽然在不断进步,但是相比起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还是显得有些迟缓,所以当新技术出现的时候教师还没有办法快速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尤其是在平面设计这种计算机专业的课程中,这种专业课程本就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而学生在刚开始学习的时候接受能力有高有低,所以有必要应用一些新兴的教学方法来让学生能够在课外教学自主学习.

中职学校当大多数的课程都有着较高的专业性,而学生却大多是初中毕业生,对专业性较高的课程内容本就难以理解,再加上知识水平参差不齐,教师要想让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上理解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十分困难,本身这些学生的年龄都不大,正处于精神难以集中且较为叛逆的年龄,一方面学生容易在课堂上被其他的事物吸引注意力以至于没有用心听课,再加上本身的理解能力也较为薄弱,课堂上很多的重要知识点没有办法立刻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是学生即使有疑问或是没有理解的地方,在课后却又不愿意与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以至于不理解的地方越来越多,在学期的最后成绩不理想,对这门课程产生讨厌甚至放弃的想法,这是十分不利于学生身心成长的情况,教师应该要尽最大的努力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除此之外,平面设计教学作为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不仅需要学生对重要知识点有所了解,更重要的是知识的累积和沉淀,这种专业性较高的教学课程不同于其他的理论知识课程,专业性较高的课程要求学生不断的积累所学的知识并对知识的内容进行理解和内化,但是由于学生的理解能力参差不齐,有部分学生的基础水平较低,以至于在平面设计教学的过程当中,理解知识较慢,而且很容易忘记较早的一些知识点,常常出现努力记住了新学的课程的内容,又忘记了以前学习过的内容,出现恶性循环的情况,学生会逐渐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无力和厌倦,最终产生厌烦甚至放弃的情绪.由此可见,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论是在教学效率还是教学质量上都十分低下,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不能够符合社会对于平面设计专业人才的培训需求,教师应该要紧随时代的发展脚步,尽快适应新时代的教学环境,快速学习并掌握新时代的教学技术并将新的教学技术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当中,打造出全新的教学模式,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加强平面设计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提高我国平面设计教学的整体水平.

三、微课程在平面设计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由于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都是刚刚从初中毕业,年龄较小,知识水平不高,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吸收能力参差不齐,要想让这些学生一开始就能够学习好一门专业性较高的课程几乎是不可能的,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不可能完全掌握所有学生的学习情况,而教师也没有办法一个一个教会在课堂上没有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学生,久而久之没有理解知识的学生会开始对平面设计课程感到厌烦,甚至会产生放弃的心态,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教师在平面设计教学当中应用微课程技术是极具意义的.

课堂上教师对一个知识点不可能反复进行讲解,而理解能力差的学生又无法在一两次的讲解里掌握这些知识,这便产生了矛盾,但是微课程技术的应用便能够有效化解这种矛盾,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上的教学视频在课外时间里进行自主学习,并且互联网上的教学视频可以不限次数的反复观看,这样一来学生便能够逐渐掌握这些知识点,而且微课程的视频不会受到时间和空间上的影响,不论在什么时候学生都可以进行观看.

教师可以在讲课之前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来录制重要知识点和难点的讲解视频,视频时长最好限制在10~15分钟左右,在视频中主要围绕知识点和难点进行实例讲解或教材讲解,然后再给学生上课并进行实际训练,在上完课之后将微课视频、练习题内容以及相关素材一同发给学生,如果已经掌握了知识的同学可以在做完练习题之后看视频巩固知识,没有掌握知识的同学可以先反复观看视频,直到掌握了之后再做练习题,这样一来便能够让学生实现知识的内化和运用,有效提高了平面设计教学课程的整体质量.

在中职院校中,平面设计课程作为计算机专业的课程,其不但具有较高的专业性,同时还具有较高的复杂性,平面设计课程不仅对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内化能力以及积累能力都有着较高的要求,同时其操作步骤也较为烦琐,即使是知识理解能力较强且知识积累丰富的学生也未必能够在短时间内记住如此烦琐的操作步骤,更不用说那些知识理解能力较弱且知识积累不够丰富的学生了.而在传统的平面设计教学当中,教师往往只是讲授几次操作步骤便让学生自己进行反复的练习,以至于很多的学生根本就没有完全记住操作步骤便开始练习,导致在练习的过程中常常出现问题,虽说学生在练习的时候教师就在附近,可以向教师请求帮助,但是教师一个人的力量也是有限的,并不能够一个个地给学生进行单独的辅导.而在平面设计教学中应用微课程技术便能够有效解决这种困境,教师只需要将操作步骤一步步地录制成短视频,通过网络传递给学生,学生便能够在课后或是练习的时候拿出来反复地观看和复习,就能够有效地掌握平面设计的操作步骤,微课程技术不仅能够作为平面设计课堂教学的课外补充,同时还能够作为不受到空间和时间限制的知识材料供学生反复地学习,是当前时代知识传播的最好体现.

除此之外,微课程还可以用于课堂教学前的预习,教师在设计完课堂教学方案之后录制预习微课程视频,简单提出下节课程将会讲授的一些重点让学生在上课前对重要知识点进行预习,教师可以在视频中给学生留下疑问,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预习,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让学生在预习之后自己提出问题,留到课堂上来提问,培养学生在预习的时候主动思考发现问题的能力,并让学生说说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培养学生自主思维剖析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微课程在平面设计教学中的应用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其不但能够用于课后的复习,还能够用于课前的预习,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对知识有着更深的理解,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有效实现了平面设计课程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的目标.

综上所述,在平面设计教学中应用微课程实际上是应用当代最新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微课程这种教学模式在西方发达国家一经问世便带来了巨大的反响,微课程的出现不但意味着教学领域的技术突破,更重要的是反映出了教育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出现的突破,如今微课程也已经进入我国的教育行业领域当中,深受广大教师和学生的热爱,一方面体现出了我国在新兴技术的接受方面越来越快,另一方面也意味着目前我国大多数的教育都需要进行改革,所以说将微课程应用在教学中是极具现实意义的.

设计教学论文范文结:

关于设计教学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设计教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1、小学教学设计杂志

2、外语教学期刊

3、机械设计和制造期刊

4、毕业设计说明书

5、教学论文范文

6、教育教学论坛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