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时间毕业论文范文 跟我们所拥有的唯一身份《了了》中弥赛亚主义时间哲学解读方面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这篇时间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我们所拥有的唯一身份《了了》中弥赛亚主义时间哲学解读

摘 要:美国新生代犹太作家乔纳森·萨福兰·弗尔的小说文本《了了》以寻根为线索,着力于对历史和文化进行想象性的重构,在重构之中,弗尔将弥赛亚主义的时间观念植入其中,强调从传统的宗教哲学来建构身份认同.这是弗尔以文学的方式理解自己犹太身份的一种尝试,也是犹太后裔延续犹太性的文化自觉.

关键词:弥赛亚时间;身份认同;文化记忆;犹太性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8.10.045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8)10—0173—04

美国新生代犹太作家乔纳森·萨福兰·弗尔1977 年出生于华盛顿,在普林斯顿大学求学期间师从乔伊斯·卡罗尔·欧茨学习创意写作,并获得高级创意写作论文奖,2000 年获得西洋镜小说奖.毕业后,弗尔前往乌克兰旅行,随后完成了首部长篇小说《了了》的写作,该书为他赢得了全美犹太人图书奖和《卫报》首作奖.弗尔能够引起评论界的关注不仅因为其叙事中运用的视觉语言符号,更因其小说文本中巧妙地利用犹太民族特有的神秘色彩对建构身份认同这一犹太族裔生存的恒久主题所进行的深入思考.

作为世界的放逐者,犹太民族通常以其所经历的离散和大屠杀等特殊际遇来定义民族身份和文化身份.“后大屠杀时代界定犹太性的标准并非血统或宗教,而是直接或间接经历大屠杀并认同其为犹太民族历史的一部分.”在犹太人的集体意识中,奥斯威辛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历史事实,而是一个存在论范式的真正意境的深蕴所在,被美国的犹太群体当做界定犹太性的核心要素.如何理性地审视后大屠杀时代犹太身份之确立就成为了弗尔在其处女作《了了》中所思考的问题.

小说《了了》以寻根为线索,着力于对文化与历史进行想象性的重构,在重构之中弗尔将弥赛亚主义的时间观念植入叙事之中,强调从传统的宗教哲学来建构身份认同,进而指出不仅是大屠杀,对于犹太宗教文化传统的恪守也是犹太人保持其民族身份的重要因素.

小说分为两条叙事线索,一是以亚历克斯为视角讲述的与作者同名的美国人乔纳森在亚历克斯及祖父的陪同下到乌克兰寻找外祖父的出生地和救命恩人奥格斯婷的故事;二是由乔纳森书写的关于查钦布洛德小镇及其祖先的历史.两条叙事线索间穿插着亚历克斯写给乔纳森的七封书信.在两条线索的交叉叙事中,弗尔将犹太民族的历史与现实共同纳入到文学视野进行深度思考,并以其对这一问题的思考与书写表明在身份建构中唯有推本溯源,找寻文化的记忆,才能将过往与当下的现实紧密相连,构建一脉相承的延续感,从而治愈创伤并建构完整的民族身份.

弗尔对于身份认同的建构是建立在文化记忆的基础之上的.文化记忆展示了日常世界中被忽视的维度和其他潜在的可能性.“每个社会和每个时期特有的可以重新使用的文本、图像和仪式,各个社会和时期在‘维护’它们的同时,稳定和传达了自身形象,它首先是( 但不仅仅是)一种关于过去的集体共享的知识,在这个基础之上,一个群体建立了它的一致性和独特性意识.”通过作为文化记忆的重要组织形式——仪式,人们获得了在文化进化的任何阶段中都可保有的双重时间性,从而形成了民族文化对时间的特殊经验.意大利思想家阿甘本在《剩余的时间》中通过对作为剩余时间的弥赛亚时间的阐释,打破了人们对通常意义下编年时间的预设性理解.它不再是匀质而空洞地从过去延伸到未来的线性时间,而是具有收摄过去、凝聚当下与架空未来的张力结构.

在《了了》的叙事中这种张力结构由仪式和记忆的各种关系构成.小说中乔纳森的叙事以“世界的开始通常来临”作为开端,建构了查钦布洛德小镇从一七九一年到一九四三年间的历史.在叙事中,我们看到历史陈迹中车毁人亡的事故和布洛德谜一般的出现改变了这个无名的小镇,所带来全新栖居的标志就是小镇每年所举办的寻找查钦的竞赛仪式.一百五十年间仪式从未间断,直至纳粹的入侵.从此,这个平凡无奇,默默无闻的小镇就以查钦节闻名于波兰东部,比起那个曾经存在于同一个地方的无名小镇,查钦布洛德多少变得不太一样了.虽然生意照常进行,虽然挺立派的信众依旧叫喊、悬吊、跛行,依旧瞧不起懒散派的人,但是“随着这个镇名而来的是一种新的自觉,这种自觉经常以可耻的方式显现出来.”

除了“查钦节”之外,乔纳森还讲述了查钦布洛德小镇的另一个仪式“日冕华尔兹之合唱——献给即将结婚的男人”.自从乔纳森的曾曾曾祖父萨福兰在磨坊发生那桩悲惨的意外事故后,在他死后人们把他的尸体塑造成一座铜像,并将塑像竖立在镇广场,作为坚强与警戒的象征.然而他并没有成为坚强与警戒的象征,反而象征了运气的力量.查钦布洛德的每个男子在结婚之时都需要完成这场仪式,他们跪在萨福兰的雕像前,许下忠实的誓言.祈祷上天赐予自己清明的心智、健康的身体、俊秀的儿子、膨胀的薪资和紧缩的性欲.他们都听过一千次日冕的故事,明了它之所以会被创造出来的悲剧背景,以及它所拥有的巨大力量.

亚历克斯在读过有关查钦节的由来之后写给乔纳森的信中提到“有些部分我不了解,但我臆测那是因为它们具有非常强烈的犹太特质,而只有犹太人才能了解如此具有犹太性质的东西.”通过这些独具犹太特质的仪式经年累月的演绎,查钦布洛德的历史一次次地被召回至当下,可以说是小镇的历史在当下的驻足和实践,而且通过“节日和仪式定期重复,保证了巩固认同的知识的传达和传承,并由此保证了文化意义上的认同和再生产.”节庆仪式的反复呈现不仅保持了经验的持续性,也在心理深层潜移默化地巩固着犹太民族的身份认同.

仪式能够以稳固持久的方式将巩固认同的知识传承下去不仅在于它根植于过去的结构,更重要的在于它本身所具有的弥赛亚时间的意义.阿甘本借用语言学家纪尧姆的时间概念进而指出“为了真正理解某样东西,仅在其完成形态中思考它是不够的,还必须要表象出它建构状态中经历的各种相.”查钦节与日冕仪式是对曾经经历的全景场面的缩略,它们的反复呈现向人们展示了曾经发生在犹太人身上的东西如何成为了民族历史的一种象征和现实.正如哈布瓦赫在《论集体记忆》中所言“了解过去主要通过象征符号、仪式研究以及史志和传记等媒介来实现.”

所以,我们在叙事中看到的查钦节和日冕在当下的呈现与演绎实则是一个蕴藏着过去的整体.

“可以说,整个过去总体上都包含在当下中.”从这个意义上来理解查钦布洛德的过去就不再是编年时间中消逝的部分,相反,它作为一个整体与现在密切相关.而且,正是通过这样的仪式,“过去的事件才获得了它们真正的意义,进而可以得救.”过去的时间不仅获得了重要的意义,而且与现在构成了一种弥赛亚向度,这样,过去就与现在以不可分割的方式联系在了一起.

在弥赛亚时间的统摄里,不仅是仪式,历史也可以凭借着记忆回归当下.如果说基督徒透过传统的感官来体验并理解这个世界,只把记忆当作诠释事件的一种次级工具来使用,对于犹太人而言,记忆则是犹太信仰的基本要素,“之真切不下于针刺的感觉,不下于它银色的光芒,或是它在手指上刺出的鲜血的味道.”在乔纳森的叙述中,犹太人不断地回忆先祖的历史,同时也将自己的经历记载下来,持续不断地更新和建构象征着生命与历史的祖先之书.人们通过记忆才能识别出那些具有特殊意义的时刻和举动,在曾经的时间点中找寻出救赎的潜能.因为害怕自己经常发生的失忆状况,行将就木的阳可开始用布洛德的口红,将自己一生中的点点滴滴,写在卧室的天花板上.这样一来,当他每天早晨醒来时,首先看到的便是自己的人生,而在每晚入睡前,最后看到的也是自己的人生.阳可不仅以天花板上的记忆填充着当下的生活,以内在时间的张力对抗着不可逆的外在时间的流逝,更是在以这样的记忆方式不断确证着他对布洛德的爱.

关于查钦布洛德历史的《祖先之书》起初记载着关于战争与条约,政权更迭之类的大事.后来村镇的建设情况和庆典礼仪也被纳入其中,包括一些微不足道的事件的摘 要,内容越来越详尽,《祖先之书》持续不断地被更新,即便是无事可记的时候,全职委员会也会记录它的动作,一切都表明,他们正在写,他们正在记忆.只有记忆的努力才有延续的可能,一个民族如果缺乏共同的记忆必然无法建立深层次的认同.一九四二年三月十八日下午,纳粹在象征着犹太民族文化记忆的查钦节这天进入了小镇,年轻的士兵将九册《反复出现的梦境之书》抛入焚烧犹太人的火堆中,“由于他急着想拿更多、毁掉更多,因而没注意到其中的一页从其中的一本脱落,像面纱般的飘落在一个小孩烧焦的脸上:9:613——世界末日之梦.”正是飘落的这一页纸张延续了继续书写犹太历史的可能.

本雅明在《历史哲学论纲》中也告诫人们禁止探寻未来,并要用回忆来取消未来的神秘感,因为只有“主体从过去的生活之流中看到他的统一的整个生活的时候,内心和外部世界二重性才能得到消除……”这种统一性要靠记忆来维持,所以我们看到无论是挺立派还是懒散派的会众都深知“重要的是‘记得’这个动作、记忆的过程、对于过去的承认……”两个教派在安息日的那天都要循例回顾上个月的记录,再将新的内容写入《反复出现梦境之书》和《祖先之书》.在他们的信念中,没有记忆的人就不会有自己的身份意识,丧失记忆也就是丧份感.记忆相当于一种准备工作,不仅是对于上帝的祈祷,也是对救赎的预期.不仅建立了持久的身份认同,记忆的反复呈现也建立了一种连续性的关系,进而建构了连续性的身份.

由此可见,乔纳森对查钦布洛德历史重构的目的不仅仅是推本溯源,拨开迷雾,也在力图将犹太民族的历史与现状结合起来思考坚守与维系犹太身份的意义与途径.可以说,记忆是历史的延展方法也是民族经验的传承之路.据此而言,历史与现状的结合是对当下的感知,对过去的责任,对未来的承诺,更是救赎的起点.没有过去时间碎片的凝聚,弥赛亚之光也就不可能在当下的裂隙中侧身而入,从而获得救赎.

不管怎样,对于过去的收摄最后还是要回归到当下这个根本向度.由此看来,乔纳森对于查钦布洛德小镇历史的建构也可以理解为一个渗透了弥赛亚式时间碎片的当下的概念.在弥赛亚时间中,每一个当下都潜在地是弥赛亚事件的发生点,在回归当下之中坚持救赎之可能性.是苦难记忆对于实现救赎的呼唤.

所以说,弗尔的叙事绝非仅仅是对历史的兴趣,而是更强调对当下和今时的深切关注和积极介入.叙事对当下的关注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首先是余留者的问题.乔纳森到乌克兰的寻根之旅其中的一个目的是找寻外祖父的救命恩人奥格斯婷.她在纳粹袭击查钦布洛德小镇的时候曾经救过他的外祖父萨福兰.然而,寻找查钦布洛德和奥格斯婷进展得并不顺利,沿途镇上的居民几乎没有人知晓奥格斯婷和查钦布洛德的存在,“仿佛查钦布洛德已经消失了,连带着关于它的记忆一起消失了”.一番找寻后,他们发现了“奥格斯婷”的存在.

“奥格斯婷”是查钦布洛德小镇经过纳粹的洗劫之后唯一活下来的人,也是唯一拥有关于查钦布洛德记忆的人.在她生活的白色小木屋里堆满了关于查钦布洛德的一切记忆,所有这些旧东西都有一个道德价值,可以说,“奥格斯婷”打开了一个记忆的价值空间.

阿甘本曾指出弥赛亚时间通过收缩和冲撞在一起会构成一个外在于编年时间的余留者.阿甘本指出“剩余之民是一个形象或者说是一个民族在决定性的时刻所设想的一种本质性,同样也是唯一真实的政治主体.”吴冠军教授在《剩余的时间》的总序中对阿甘本理论的分析指出,余留者是活在弥赛亚时间中的人,“不同于生活在编年时间中的人,余留者充满爆发力(潜力),并满怀一种迫在眉睫的紧迫感.”对于余留者形象的感知使我们拥有了救赎的可能.

“奥格斯婷”珍藏着关于查钦布洛德的一切记忆,从而使她成为了查钦布洛德唯一拥有拯救性回忆的余留者.丽芙卡的婚戒、赫歇尔的照片、米莉安的发夹,“地里面仍然充满了戒指,还有钱,还有图片,还有犹太传统的东西.我只能找到其中一些,但是它们充满了这片土地.”可以说,幸而有“奥格斯婷”的存在,历史才不至于沉寂于此.正如在分别之际,她对亚历克斯和乔纳森所言“这只戒指不是为你们而存在的.你们才是为这只戒指而存在.”这正如犹太性之于犹太人而言,正因为前者绵延数千年的存在,才使得后者的存在具有了价值和意义,犹太性的存在才是一切之根本.

阿甘本认为余留者就是活在剩余时间中的人,是进入收缩后的弥赛亚时间的主体.余留者恰恰通过拥有“拯救性记忆”,而成为不需要被拯救的主体.莉丝塔不需要被拯救,她是拯救的工具,正是她及其所保存的关于查钦布洛德记忆的存在使拯救成为可能.所以,对于莉丝塔而言,她是惟一存留下来的人,她就是奥格斯婷,她就是查钦布洛德,这种记忆的自觉和努力就是犹太民族延续的可能.

小说在叙事之初并没有提及亚历克斯的犹太身份,亚历克斯本人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犹太身份及其背后的意义,通过亚历克斯的讲述我们了解了这个年轻人献身美国文化的忠诚,“我有个梦想,希望有朝一日能把住所改换到美国去.”他不想像他的朋友们一样满足于一辈子留在敖得萨,像父辈一样生活,一样老去,为此他拼命地赚取通用货币,只为了换取一张到美国的飞机票券.祖父的失语状态和亚历克斯对美国生活的向往在不同程度上意味着犹太身份的丧失与自我否定.但是当祖父将一切阐明之际,亚历克斯却在写给乔纳森的第七封信中提到,他已经从这场“美国梦”中醒过来了,并表示自己永远也不会见到美国,甚至弟弟小伊哥也不会,他决定留在文化遗产公司来填补父亲的空缺.他的身份已经注定了历史和记忆的不可规避.然而出于祖辈的爱,祖父希望他们能切断所有与外界的联系,切断与乔纳森的联系,切断与他们所知道的一切的联系,去创造自己的人生,永远不要知道有邪恶,永远不要知道有战争.弗尔在叙述中指出,后辈们渴望回忆的强度并不亚于他们的祖辈,只是“他们的绳子甚至不属于他们自己,而是由父母或祖父母捆绕到他们身上——这些绳索没有系在任何东西上,只是从黑暗中松松垂下.”亚历克斯的选择显然违背了祖父最终的意愿,他顺理成章地继承了父亲的事业,可以肯定的是他的工作将不可避免地让他步入找寻历史与记忆的寻根之路.正如亚历克斯在给乔纳森的信中所写道的“我们现在是一同说着话,而不是分开的.我们跟彼此在一起,写同一个故事,而我确定你也能够感觉到这点.”能够将他们连接在一起的毋庸置疑是根植于灵魂深处的民族情结.

建构文化记忆和探寻身份认同,是犹太后裔延续犹太性的文化自觉,也是弗尔以文学的方式理解自己犹太身份的一种尝试.跟着弗尔去质询后大屠杀时代犹太性存在的裂痕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在叙事中奥斯维辛不再是历史的一道分水岭.不可置否,从两条叙事线索共同分享的大屠杀主题上看,弗尔并没有否定大屠杀在身份建构中的重要作用,他的叙事更深层次地反映了犹太后裔和移民对犹太性在后现代化语境下的反思.在弗尔看来,犹太民族的完整性在时间的绵延中碎裂、解体、变形甚至被组合,重构以至遗忘了自身的起源,所以他并不全然接受以纳粹大屠杀为依据来定义所有犹太人的身份.在叙事中,他观照了传统的犹太乡村文化,强调从传统的宗教信仰与哲学来定义犹太人的身份.它让我们注意到,犹太性之根本才是后大屠杀时代中应该去捕捉的未到场之物.这种从裂痕后面的深渊之黑暗中传来的声音是根本看不见、听不到的,也正是犹太后裔需要反思和内省的后大屠杀时代现象背后的真正本质.

时间论文范文结:

适合不知如何写时间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时间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自考本科论文报名时间

2、时间管理论文

3、自考本科论文答辩时间

4、自考毕业论文申请时间

5、自考论文答辩时间

6、大学生时间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