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方面有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与二元解读《鲁滨逊漂流记》的文化内蕴有关论文范本

本论文可用于文化论文范文参考下载,文化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二元解读《鲁滨逊漂流记》的文化内蕴

摘 要:《鲁滨逊漂流记》这部作品既反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所倡导的积极进取,同时也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史是一部的侵略史,经济大国对于一些弱小国家的经济侵略、文化压榨也得以逼真再现.结合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史,二元解读其中所涉及的文明、人性、信仰问题也是它独具魅力的价值所在.

关键词:二元解读;文明;人性;信仰

《鲁滨逊漂流记》是笛福的代表作,这部作品也被拍成电影,影片在基于原著精神的前提下作了稍微地改动,特别是结尾对星期五的描述有两个截然相反的结局,对此人们褒贬不一.但原著和影片各有其可取之处,其中所涉及到的关于文明、人性与信仰的争论与探讨引人深思.

一、文明的冲突

现今社会,人们总是在感叹自己正在逐渐脱离远古的野蛮、朝着文明的康庄大道前进,但事实有待商榷.影片所呈现的《鲁滨逊漂流记》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它没有将文明与落后这个问题推向极端,不是片面的肯定抑或否定某种文化.关于这个问题它设置了两个对立面:以鲁滨逊为代表的聪慧、进取的西方近代文明的阳光面和以黑奴贩卖者为代表的侵略、压榨的西方近代文明的黑暗面;以星期五为代表的善良、正直的土著文化的进步和以残忍杀害受罚的同伴并将其分而食之的土著文化的“野蛮”.无论是白人自诩的“先进文化”,还是遭受摈弃的“野蛮文化”,很难简单地一分为二,用“先进”抑或“落后”去笼统地概括都是片面且幼稚的.影片中有一幕,当鲁滨逊身受重伤、奄奄一息之际,星期五把他带回自己的村落,在土著人看来,鲁滨逊如同其他的白人一样烧毁他们的家园、残害他们的同胞,可是村民依旧为他疗伤,因为在土著人的认知里,“伤害受伤的人是不好的”,然而在所谓的“文明人”眼里,也许“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最大的残忍”,影片结尾奴隶主临终的那一,他不仅射穿了星期五的身体,也射穿了近代文明侵略的外衣.两种文化的对抗没有输赢,真正的文明应该体现在人内心深处的善良可以毫无顾忌地散发出来.

反观作品,白人文化处于霸权地位,愚笨的黑人需要被公平仁慈的白人点化才能变得文明,这就使殖民合理化了.在17世纪末﹑18世纪初,当非洲黑人或少数民族的部落还停留在刀耕火种时代时,英国等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开始通过工业革命开启了近代化的征程,此时的英国民众在对待遥远的其他国家的人民时,就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和优越感,即所谓的帝国主义文化心态.在这样一种文化认知里,笛福所塑造的鲁滨逊在成为英国文学乃至西方文学创作模式和原型的同时,更是殖民扩张者借以表达从非法到合法侵入的冒险主义和英雄主义的美妙依托.1将对土著文化的侵略视为拯救落后文明,而将自身摆在一个进步、文明的高度上,有意识的将罪恶合理化,实质上这种胜利是另一层意义上的“失败”.

二、人性的两面

影片中,鲁滨逊一直都是开拓进取、坚毅果敢的代表,他独自一人在荒岛上生活28年不曾向困境妥协,这象征人性的积极面;但当鲁滨逊抓到星期五之后,对其进行英语教育,让星期五称自己为主人等行为都可视为对土著居民的文化入侵;他不让星期五拿,并且告诉星期五会伤害他,这些都是保持自己优势地位的策略;当知道星期五有自己的信仰,而不是上帝时,恼羞成怒,这也是对信仰自由的剥夺.这一切暴露了鲁滨逊本性中对土著人的歧视,以及对自己所属文化的宣扬,无疑是人性的消极面.从鲁滨逊的身上可以看到18世纪新型资产阶级的缩影,通过财富的创造实现人生价值,以契约关系处理人际交往,把黑奴贩卖当做合理的贸易往来,这是新型资产阶级的典型特征.2

毋庸置疑,人性存在双面性,星期五本质上是代表鲁滨逊对宗教信仰自由的期盼、对土著文化优秀部分的赞扬、对善良正直品格的呼吁.这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存在相似之处.影片中的老虎帕克其实就是派的另一个自我,它一方面代表了派的恐惧,另一方面代表人的兽性与罪恶的一面.派代表着人的理性,老虎代表着与恶,用弗洛伊德的理论来解读,也就是派代表理性与常识的自我,老虎代表无道德无理性的本我.影片结尾老虎头也不回的跑进了山林,这象征着派通过战胜恐惧,但人类非理性的一面并没有消失,而只是暂时“进入了丛林”.人类生存于社会的文明环境中,在道德伦理的框架下将非理性的“自我”压制下去,但是“自我”并未消失,它在合适的时候会再次出现.3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老虎的最后离去,其实代表着罪恶、、兽性在人类的文明社会是被压制和掩饰的,所以派的理性最终回归.《鲁滨逊漂流记》影片在最后星期五被奴隶主用射死,其实也代表着当时的西方社会是不允许“异数”存在的,星期五所代表的宗教信仰自由、文化尊重差异、社会各阶级平等相处在当时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只有鲁滨逊所象征的资产阶级工业文明回到了故土.李安说过,“人的本质不是善恶,人性中善与恶,理性与并存,在某种关系下理性凸显,在某种关系下恶复活”.善恶并非绝对,人们做到的就是正视人性的丑陋面,用知识来理性地规避它.

三、信仰的思考

影片中,鲁滨逊信仰上帝,他认为信仰上帝会使人的灵魂得到救赎,所以当他得知星期五有自己的宗教信仰,但信仰的不是上帝时,他恼羞成怒.鲁滨逊对“星期五”的话语权的控制和宗教信仰的控制,也是早期资本主义国家对被殖民地输出自身语言文化和宗教信仰,从而达到控制被殖民者思想信仰的两种主要手段,处处体现了资本主义的文化殖民.4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少年的派信奉多种宗教,他的父亲曾一语道破:什么都信等于什么都不信.此时的派貌似是宗教信徒,但严格意义上讲,他不是宗教信徒.他不过是看似虔诚却又一无所知的循规蹈矩的人.在《肖申克的救赎》中,安迪认为,“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上帝.如果你自己都放弃自己了,还有谁会救你?”肖申克监狱里的每个人都在忙,有的忙着生,有的忙着死,但从未停下来想一秒:你的大脑,是不是已经被体制化了?你的上帝在哪里?面对监狱长所宣扬的“得救之道,就在其中”的《圣经》,安迪坚持自己的信仰,直到最后成功“越狱”,他的越狱工具就是那本《圣经》里面的“救赎之道”,坚守希望、相信自己就是他的信仰.关于信仰,很难有个定性的答案,唯一肯定的就是信仰是个人最高的操守,唯有此你才能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宁静,扛得起责任.

透过《鲁滨逊漂流记》这部作品,折射出现代社会在向前迅猛发展的同时所存在的文明、人性及信仰等值得关注的问题,同时也启示我们很多事物没有绝对的孰是孰非,应以一种辩证的观点来理性对待.

参考文献:

1.张菊.论笛福所处的历史环境及劳动创造主题[J]. 电影文学, 2007,11:1.

2.唐春珍.《鲁滨逊漂流记》中主人公的个性剖析及现实意义解读[J].科教导刊, 2014, 8: 226.

3.纪辰.《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隐喻研究[D]. 上海戏剧学院, 2014,3:20.

4.黄金龙.《鲁滨逊漂流记》中的话语殖民与宗教殖民[J]. 文学教育,2015,1:35.

文化论文范文结:

关于文化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文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1、班组文化建设论文

2、现代企业文化期刊

3、企业文化期刊

4、中国文化论文

5、企业文化杂志社

6、企业文化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