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言规范方面毕业论文范文 与语言规范对于公文的重要性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本论文主要论述了语言规范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语言规范对于公文的重要性

[摘 要]公文是服务于党政机关工作的实用文体,是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语言是公文最基本的组成要素,公文的性质、特点以及其法定性、实用性,决定了公文的语言必须做到准确、庄重,符合规范化的要求.公文语言除了具备准确、庄重、得体等特点,在行文方向、结构逻辑等方面也要准确、恰当的使用好书面语言.注重和加强公文写作的语言规范化,科学、准确地运用语言,是党政机关办公室人员以及从事公文写作的工作者,适应时展的需要,也是履行自身岗位职责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公文;语言;规范化

[中图分类号]H152.3;C931.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053(2018)05—0068—04

公文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公布法规和规章,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请示和答复问题,报告、通报和交流情况等的重要工具.这一过程主要是通过书面语言的表达形式来展现,语言是公文写作的基本要素,在公文写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正所谓“一字入公文,九牛拔不出”.但凡在公文中使用的语言,都要确保准确和庄重,这些都是规范化的基本要求.

公文语言的运用要做到准确、规范、恰到好处,哪怕是一字一词的选择.这种规范化的要求不止体现在当代公文,在古代的公文,语言运用方面也同样要遵循准确、规范的要求.比如:中日甲午战争之后,清政府掀起了借洋债修铁路的热潮,清政府在向德国人借款修某一条铁路时,有一句话写道:“沿铁路线左右三十里内煤铁等矿,德国有权开采”.清政府借款时提出的沿铁路线左右三十里,意思是左右加起来共三十里,德国人却在文字表述不清上大做文章,坚持左右各三十里,为此,清政府只能眼睁睁看着一倍土地的矿产开采权被拿走;再比如:清朝的翰林官徐骏,在向雍正皇帝的奏书中,误把“陛”字写成“狴”(一种野兽),雍正觉得这是在羞辱皇上,非常生气,当时就下令撤销了徐骏的官职.可见,公文语言规范化的重要性.

一、公文语言运用要符合要求

公文的语言运用主要体现在语体上,语体就是在公文写作中体现出来的公文的语言风格和体式.公文是服务于党和国家政务工作的一种实用文体,在写作目的、行文规则以及表达手法上与其他文学创作类的写作是有本质上不同的,他们的主要区别在于,公文不能运用过多的修辞手法,不能有任何渲染虚构的成分,更不能脱离社会实际.公文语言既要体现现代汉语的用语规范,又要符合逻辑要求,同时更要体现客观、朴实的实用文体特征.

(一)语言运用体现行文方向特点

公文按照行文方向,可以分为上行文、下行文和平行文.上行文主要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请求上级机关给予指示或解决问题.语言运用上要注意准确、得体,既体现出下级对上级的尊重,又展现出下级机关高度的概括性和表达的准确性;下行文主要是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提出工作要求,部署、下达指令.语言运用上要注意庄重、规范,既能表现出上级机关的威严性和执行性,又能准确表达出工作的要求和具体指令,便于下级机关遵照执行.平行文是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沟通交流信息的工具.因为是不相隶属机关,不存在级别关系,在语言运用上可以稍微轻松、灵活一些,但是一定要注意语气的平和有礼,语言的恰当有度.

(二)语言运用符合书面用语要求

书面语的表述比较严谨、庄重,其规范性与公文写作的语言要求是十分贴合的,公文的语言主要是使用书面语言表达形式.在公文主体写作的各个结构组成中,有很多惯用的表达形式.比如:公文开头经常以“根据”、“按照”、“为了”等惯用起首语开头,紧接着写明具体依据的政策或者文件,以及发文的目的和主题.再比如:公文首段结束时,经常以“现将有关情况(事项)通报(通知)如下”等惯用的承启语,作为承上启下的书面表述.还有,公文正文结束时经常使用的结尾写法:“妥否(当否),请批示”、“特此通知”、“请遵照执行”等.

(三)语言运用坚持朴实准确原则

公文的最大特点是实用性,在语言运用上要以朴实为主,不用过于华丽的辞藻,不用华而不实的语言.在文字表述和修辞手法运用上,公文写作和文学创作有很大区别.比如:文学创作的主要表述方法有叙述、议论、说明、描写、抒情等,在公文写作中描写和抒情基本不用.文学创作中的修辞手法很多,但是诸如形容、比喻这类修辞手法,在公文写作中很少使用.

二、公文语言运用要注重逻辑性

公文是党政机关的公务人员履行职能和处理公务的重要工具,公文的主要作用传达指令、布置工作、发布信息,实用性、指导性是它的显著特点.这就要求公文在撰写的过程中一定要确保思路清晰、主题明确,语言运用上注重逻辑性,让收文者能够准确领会发文意图.

(一)公文主题的逻辑性

任何公文在起草之前都要明确发文的主旨,也就是公文的主题.对于主题的确定,不能依靠主观意定,若想形成具有科学性、指导性、新颖性,有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的主题,需要遵循一定的逻辑性.把收集的材料整理、分类,按照一定的关联性分析、提炼以形成鲜明的观点.这种整理、提炼的过程就是逻辑形成的过程.对于公文主题的提炼,可以使用两种方法.一种是归纳法,就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式.比如:上级机关下达的具有指导价值的意见,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依据下级机关的报告事项整理、归纳出来的.以环保问题为例,如果几个下级机关的报告中都提到同一类现象或问题,那就是一个共性问题,需要找出其产生的原因,以此作为切入点,提炼出发文的主题;一种是演绎法,就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思维方式,即“大前提、小前提、结论”三段式的推论方法.这两种方法的核心是通过分析事物发展的规律,揭示其本质特征来提炼出公文的观点.这样的观点体现在语言上就是准确、严密.

(二)结构框架的逻辑性

公文的结构是支撑主体的骨骼,当材料充分、主题明确后,结构的构建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对于构建结构,从逻辑上可以分为几种方式.一种是“因果关系”的结构.就是在公文搭建结构时,先说原因,再说结果.比如:函.先说明发函的目的、原因,再提出具体事项、要求.或者先说结果,再说原因.比如:工作总结.先说明取得了哪些成绩,再进一步说明具体做法.一种是“因法关系”的结构.就是在公文搭建结构时,先说发文原因,再说解决问题的办法或采取的措施.比如:通知、通告、决定、意见等文种;一种是“类因法关系”的结构.就是在公文搭建结构时,先说现状是什么,再说存在的问题是什么,最后说解决的办法是什么.最为典型的例子是调研报告的写作.对于公文结构的严密构建,体现在语言运用上就是清晰、有条理.

(三)段落排列的逻辑性

公文写作过程中,各个段落之间也要有一定的逻辑顺序,这样收文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才会有清晰的思路.对于段落的逻辑顺序,主要有两种排列方式.一种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就是按照事物发展的先后顺序,或者说是工作进展的先后顺序来排列段落.比如:民航的通告,整个通告的结构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写发通告的目的,为了确保民航的飞行安全;第二部分主要写通告的事项,包括第一层次是严禁携带哪些物品;第二层次是对所有人进行安全检查;第三个层次是检查出存在问题的乘客如何处理.这就是一个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段落层次的典型写法;一种是按照重要程度排列.就是按照内容的重要程度排列,把重要的事项排在前面,次要的事项排在后面,比如:纪要的写作.

三、公文语言运用要准确得体

公文是党政机关处理公务的指导根据和重要依据.出现在公文中的语言必须做到准确、得体.能够客观的反映出实际情况,不掺杂主观评价和个人观点,不夸大、缩小或者改变、歪曲事实.如果是上行文,不客观、真实的语言表述会影响到领导的决策;如果是下行文,不准确、得体的语言表述会影响到上级机关的形象和政府的公信力.

(一)公文语言的准确

准确是公文的生命线,语言运用的准确直接影响到公文的质量.在公文写作中,任何一个字、词的使用都要经过仔细的推敲,反复的斟酌,不能存在一点大意.前几年在网上披露了一个基层政府办公室的通知,因为一个看似很小的文字失误,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后果.该文的标题是关于中秋节放假安排的通知.这是通知并不难写,按照通知写作的方法,开头写明发文的依据,根据上级文件(国家法定假日放假安排)要求,中秋节放几天假,具体时间是哪天到哪天.如果中间有周末,该怎么串休写清楚即可.写完发文依据和具体安排后,提出一些具体要求,比如放假期间的值班安排,以及突发事件的应对办法等.这样的写作结构是没有问题的,该文也是按照这个思路写的.只是在最后提出祝福,祝愿大家度过一个祥和的中秋节时,写成了祝愿大家度过一个祥和的端午节.中秋写成端午,造成了严重的后果.这就是公文写作时准确性一定要放在首位的典型反面例子.

语言准确主要从几个方面来体现.一是不要使用歧义句.在公文中不能出现某一句或者某一段话,不同的人读出来,意思是不同的.因为一旦出现歧义句,执行文件的过程就会出现不同,从而影响公文的效力.比如:某单位下发公文,其中一句是“这只是个时间问题”,到底是时间冲突了,还是时间一长就适应了,令人费解;二是不要使用感彩过于强烈的词语.在公文中对于某些问题进行评价时,不要夸大其词也不能危言耸听.比如:某单位发文,其中用到“痛改前非”、“必食恶果”等言辞激烈的语言,显然是不妥的;三是不要虎头蛇尾.有些公文在书写中不注意头尾的完整性,开头说报告分为四个部分12项内容,结果在写作的过程中到第三部分就结束了,或者只有11项分内容.这样的公文缺少完整性和严谨性;四是不能使用与文中不相匹配的词语.公文分类比较多,不同类型的公文语言特点是不同的,要根据行文的类型和特点,恰当使用语言.比如:上行的请示、报告用语要谦恭、严谨,体现出对于上级机关的尊重和敬畏.平行的函、意见用语要亲切、有礼,体现出对于平级机关的友好和互助.下行的通知、通报用语要庄重、严肃,体现出对下级机关的指示和指导.

(二)公文语言的得体

公文具有政治性、法定性、时效性、规范性等特点.这就要求公文写作时语言表述要做到恰当、得体,不能有一丝一毫不庄重的态度.恰当、得体就是要求公文语言必须和所使用的文种相匹配.比如:上行文,一般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请求解决问题、请示上级批准等情况下使用的文种.在写作的过程中,语气一定要做到谦恭、有礼,语言一定要做到真实、可信;下行文,一般是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传达工作指令、部署工作安排、指导具体工作等情况下使用的文种.在写作过程中,语气一定要做到严肃、认真,语言一定要做到客观、庄重;平行文一般是不向隶属机关之间商洽事宜,询问或者答复事项时会使用的文种,语气一定要做到委婉、客气,语言要平和、谦逊.

一是避免使用口语和流行语

书面语是一种比较郑重严肃的语言表达方式,口语是一种相对轻松活波的语言表达方式.流行语是在一段时间被大众熟识的有一定语境含义的词语.在公文写作中,为了彰显公文庄重严肃的特点,要使用书面语言,不用口语或者流行性的语言.比如:某下级机关在向上级提交请示时,为了说明这项工作十分紧迫,使用了火烧眉毛这样的表述,这显然是过于口语化.应该改为势在必行或者迫在眉睫等书面语言.

二是不能堆砌使用文言词语

在公文写作中,一些文言词语的使用,可以体现公文的庄重性.对于一些生命力比较强,使用频率比较高的文言词在公文中运用的也比较多,比如:请示的结束语,“妥否(当否)请批示”,批复的开头语“收悉”,以及公文标题中“若干”等文言词都十分准确且非常好的体现了公文的庄重性.但是,对于文言词的使用不能一味的堆砌,比如曾经有一个执法部门写的预防交通事故的简报,其中有一段写到:“有些同志工作之疏漏,责任心之妄乱,实在让人孰不可思,痛心疾首.这些同志实该立马痛改前非.否则,放纵下去,迷途难返,必遭恶果”.这种感彩过于强烈的文言词语,一旦堆砌使用,必然影响公文的庄重性.

总而言之,公文写作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公布法规和规章,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请示和答复问题,报告、通报和交流情况等的重要工具.公文写作把好语言关,提高语言运用的规范化,是具有重要意义的.语言文字不规范,直接影响公文的质量,需要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倪丽娟.文件学-文书工作理论与实务[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5.

2阿尔斯顿.语言哲学[M].上海三联书店出版,2009.8.

3或昭铬.规范语言学探索[M].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2008.12.

4郭太伟.试论文章写作的逻辑性[J].天府新论,2011.4.

5任鞭.浅谈公文用语与行文方向[J].秘书之友,2010.11.

6路德庆.普通写作学教程[J].高等教育,2000.9.

7刘瑜明,徐小林.公文语言准确性应把握的问题[J].工程学院学报,2005.6.

[责任编辑:正元]

语言规范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语言规范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语言规范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1、规范论文格式

2、学术论文格式规范

3、语言论文

4、论文规范格式

5、规范论文

6、语言教学和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