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价值观方面有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 跟微媒体传播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方面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本文关于核心价值观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微媒体传播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

孟燕,张健

(西安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西安 710021)

摘 要:现代传媒的繁荣发展衍生了新的高校教育传播生态,微博、微信等微媒体传播解构了传统的高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此同时,微媒体巨大的传播平台,先进的传播手段,开启了新的大学教育教学方式.发挥微媒体传播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积极作用,应提升传播主体微媒介素养,打造高校教师教育“微阵地”,建设多层次校园微平台,确立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传播内容,运用微媒体创新高校教育教学手段,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

关键词:微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18)08-0102-05

基金项目: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陕西红色文化教育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2017A009);西安工业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突出陕西红色文化教育的我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17JGZ12)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孟燕(1971-),女,陕西韩城人,西安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张健(1992-),女,山西吕梁人,西安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越来越成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涉及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以“富强、、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具体目标要求.随着近年来网络新媒体的迅速普及,以微博、微信等为代表的微媒体传播(简称微传播),形成了新的大众传播方式,搭建了人际沟通交流的新平台,其特有的传播生态影响着当今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微传播依托微博、微信、微视、APP 等微型媒介,主要利用短小精练的音频、视频、文字、图像等内容,开展实时互动、高效传播活动等[1],传播主体及使用人群集中于广大青年学生中,业已走入大学校园,形成了新的大学教育生态环境,为高校提供了建立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手段及方法的新媒体途径,但它所传播的多元文化思想,客观上弱化了高校原有的以传统教育传播方式为主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影响力.审思微传播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探索高校微媒体的传播方式、传播主体、传播渠道、传播内容等,借助微传播先进的技术与平台,将微传播手段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时代载体,拓宽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传播生态刻不容缓.

一、微媒体传播重构高校政治教育的生态环境

随着微媒体技术的不断完善,操作简便、功能强大、界面友好等特点使微媒体得以迅速发展和广泛使用.大众依赖于电脑、手机等媒介,使得“信息时代”一词已经不能够准确地形容整个社会的发展变化,现代社会是“信息时代”,更是“传播时代”[2],尤其以广大青年群体为主体的高校已成为传播时代的领潮者.

(一)微媒体平台拓展了教育时空

在微媒体传播空间下,大学生成为使用微媒体最活跃的用户群体,据2016年新浪微博平台发布的统计数据,拥有大学以上高等学历的用户占比高达77.8%;从微信来看,有94%的大学生使用具备上网功能的智能手机,微信在大学生手机中的普及率达80% [3],这一数字呈持续上升趋势,2017年有些高校统计微信的使用率已超过了98%.从广受青年学生青睐的微直播来看,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到3.44亿,占网民总体的47.1% [4].大量丰富的信息借助微媒体得以传播,满足了大学生学习、资讯、交往等多种需求,扩大了高校教育的空间.值得一提的是,微媒体具有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传播速度,能在第一时间推送各种最新的资讯、事件和新闻热点,以2017年8月四川九寨沟地区的地震为例,地震发生后仅仅25秒,一个近600字图文并茂的新闻就在微媒体被广泛推送[5],让全国甚至世界了解了地震情况,起到了稳定社会秩序和稳定人心的作用.微媒体传播以空间和时间的优势,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培育提供了新的空间和丰富的资源,高校结合大学生关注的热点话题,通过微信群加以教育和引导,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解决高校教育中信息的滞后性,筛除陈旧信息,使大学生在积极主动浏览信息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助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多角度、最快速的方式进入大学生的头脑.

(二)微媒体技术丰富了教育方式

微媒体技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具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超大的信息量,形式活泼多样,传播界面友好,以信息量多、传播广泛为特点,甚至同一信息以个性化方式被多人广泛发布与转载,突破了传统媒体的“服务器——客户端”的单向传播模式,媒介关系强调的是双主体或多主体之间的对话与交往[6].这种新兴的快速成长的信息传播方式,提供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网络信息相结合的机会,主要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内涵赋予网络文化产品之中.正是微媒体的这种技术支持,使它以全方位的、个性化的、多维度的方式进行信息传播,满足了当代大学生个性化、即时化、时尚化的互动传播需求,极大地激发了大学生的求知欲和想象力,达到了生动活泼的教育效果,拓展、丰富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方式,并为教育内容的渗透与互动传播提供了条件,使大学生在追求网络最新时尚的过程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融入自己的心灵,在这种形象生动的传播环境下逐步地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内涵,从而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实效.

(三)微媒体传播开启了新的大学学习生活模式

随着高校信息化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微媒体传播已经走入了高校的教育教学之中,借助微媒体的使用与传播,慕课(MOOC)、微课、翻转课堂等新的教学方法在高校得以推广.以“微课”为例,“微课”是一种以课堂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以主题、情景、趣味、创新为原则,用来呈现教学课件、教学设计、课程反思的网络平台[7],由于图文并茂且互动性强,改变了以往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由偏重于灌输式的教师讲授为主,转变为师生互动学习,增加了学习过程中自学与讨论的部分,提升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一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已经把这种新的教学方法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相结合.随着高校大学生使用手机和阅读微信的常态化,据高校的内部统计显示,有接近6成的学生愿意通过微信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觉得使用微信与教师交流比直面交流更轻松.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中,利用微信等传播手段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新的学习群体以更为亲和的方式形成,新媒体文化的最显著特点是能够超时空地把人们连结成一个交互沟通的网络,使得每一个人从作为个体的存在,经由互联网与其他无数个体的人聚合从而扩展为群体或共同体[8],这一群体的互动表现为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由于相互熟悉且关系融洽,学习效果大大提升.同时,微媒体随时方便地推送信息,打破了原有课堂内外的地域界线和时间界线,扩大了教育的空间与时间,高校教师可通过微群、朋友圈等随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引领,对不良思想及时予以纠正,这就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提供了更为灵活、高效、及时的传播途径.

二、微媒体传播解构了传统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以报纸、广播、电视等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强调对传播信息的甄别、过滤与把控,体现出信息的权威性.微媒体则使每个人都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以个体用户的观点取代了权威解读,以朋友圈、粉丝群等新兴传播媒介,以语言文字、社会思潮、网络化生活方式等多种方式渗透,信息真假难辨,鱼龙混杂,通过网络迅速呈现在大学生面前.同时微媒体的开放性和信息监管的难度大,各种言论肆意传播,网络语言的随意性,尤其是一些不良用户在微空间发布一些庸俗、低俗、恶俗的信息,使得微空间出现了颠覆传统、解构崇高的倾向[9],一些经过网络改良的中西方社会思潮,如虚无主义、功利主义、新自由主义等,借助所谓网络“大V”们得以大量快速地传播,这些传播内容常常诋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确认的榜样,矮化中华民族形象.依托微媒体技术恶搞各种红色革命经典的现象也一度甚嚣尘上,曾经脍炙人口的著名革命歌曲《黄河大合唱》,在2017年下半年被恶搞为公司年会版、参赛选手版、大学生宿舍版、笑疯小学生版等种种版本,董存瑞、狼牙山五壮士等革命先烈也存在被娱乐化的恶搞,本应是伟大的革命事迹变成了平凡无奇,崇高的红色革命精神被低俗化.

微媒体传播深刻改变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思维认知与价值体悟,成为当代大学生学习、工作、生活、娱乐、社交的一种常态.大学生由于其心理、知识储备和社会阅历的局限,缺乏足够的辨别和判断能力,尤其是对有害信息的甄别、过滤、抵制的能力有限,使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受到了冲击,有些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变得模糊,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甚至受不良思想的影响价值观扭曲,思想空虚,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严重.突出表现在一些所谓的网络红人缺乏道德自律,以浮夸的言语、另类的画风、大尺度的话题以及刻意的造型等博取关注,借以赢得粉丝更多的.广大青少年深受这些庸俗文化的侵扰,个别大学生受利益诱惑和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模仿网络红人的行为,以“庸俗、低俗、媚俗”为“增粉”套路,打造所谓的“个性化”,多年学校教育的道德积淀难觅其踪,大学生媒介素养与道德自律亟待加强.

微媒体传播方式客观上解构了传统的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权威性、整体性和延续性,打破了原有高校教育合力,其中不良文化思想的传播也严重干扰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受到字数或界面的限制,微媒体传播以碎片化、多元化、草根化等为特点陈述事实,这种信息常常会是一段文字、一张图片甚至可能是一个表情符号,其基本特征便是零散间断性,且个体间针对性强.面对这种对大学生极具吸引力的信息传播渠道,高校长期形成的以课堂为主渠道、灌输为主、互动性不足的教育方式受到了巨大的冲击,高校固有的教师——学生的单向灌输式教育与微媒体传播的多对多——裂变式互动传播方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顺应时展,重构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已刻不容缓.从教育实效来看,微媒体生动的画面和快速传播的方式已成为现今大学生学习并接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三、微媒体传播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

(一)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培育大学生道德自觉自省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需要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协同完成,但关键还在于内因.媒介素养教育的目的在于教育学生形成正确的网络信息价值观,维护青少年健康享用媒介的权利,使他们能够更好适应微媒体环境,提高甄别各种信息的能力,进一步引导学生创作网络文化作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媒介素养是通过一定的教育途径和生活经历逐渐建立起来的、获取媒介信息的意义及独立判断信息价值的知识结构,是对繁杂的媒介信息选择、理解、质疑、评估、表达、思辨性应变的能力[10],要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质,高校应从多方面引领.一是拓宽大学生的媒介知识.面向广大的大学生设置与微媒体相关的选修课程,聘请社会媒体专家、媒体从业人员等开设媒介素养相关讲座等,主要厘清媒介的内涵、特征,媒介信息的选择与评估,媒介信息的创造与制作等,丰富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理论.二是提供实践锻炼.把校园微媒体平台的岗位向学生开放,大学生在实践参与中认识媒介的性质、特点、运作过程等,逐步掌握创造和传播媒介信息的方法和技能,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实现微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我培育.三是培养大学生的网络道德.通过搭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实时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通过微平台分享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信息,提升大学生判断不良信息的能力,恪守信息道德规范,不传播虚假的、不健康的微信息.

(二)开辟教师“微阵地”,创新教书育人阵地

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要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准确判断和抵御不良信息的诱惑与困扰,除了大学生自身应具备较高的媒介素养外,离不开高校老师的引导和帮助.高校教育教学工作者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微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力,不断提升自己的媒介素养能力,树立合理利用网络进行教书育人的思想意识.特别是直接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党委书记、政治辅导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等,应开设个人微博、微信等微媒体,打造自己的微媒体平台.在课内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借助微媒体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各类文化资源,将社会主义优秀文化以“微课堂”形式引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的课堂教学,以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使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论性、生动性、感染力和震撼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彰显,把优秀文化传递给广大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高校教育教学工作者通过微媒体采取网络互动形式来分享自己的观点,如“实事评论”“主题论坛”“推送文章”等形式,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针对微媒体平台“碎片化”传播特点,以及优秀文化在微媒体传播过程中有意或无意地被“歪曲”、文化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被破坏的现象,教师应以自己的专业素养进行过滤、思考,并进行科学的理论分析、言语分析等,表达出教师的真情实感,把有思考、有温度的信息利用微群分享给学生,达到传递正面的具有教育价值、能带给学生思想启迪的的信息,保证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强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的作用.2017年8月教育部修订通过了《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了辅导员的工作职责之一就是对学生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工作路径,加强与学生的网上互动交流,运用微媒体对学生开展思想引领、学习指导、生活辅导、心理咨询等.这就要求广大高校教师要积极引领这一新的教育阵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相关的大政方针、基本理论、生动事例等,发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资料、科研论文、讲义、图片、视频等信息,利用微群、朋友圈等微媒体在线和学生进行学习交流,实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为学生解疑答惑和教育引导,关心爱护学生,助其健康成长,搭建师生平等对话的桥梁,掌握微媒体教育的主动权.这就拓展了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也延伸了课堂教育.

(三)精心打造多层面校园微平台,拓宽培育领域

微平台具有即时性、互动性和便携性,受到大学生的青睐.高校要充分利用微媒体的巨大影响力,搭建自己的微平台,发出自己的声音,传播正能量,引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一是建立多个层次的微平台,发挥高校宣传教育阵地的重要作用,开展有利于隐性地引导大学生道德认知和行为方式的培育活动,如学校层面的微平台,校园各基层学院党、团组织的微平台,学生社团微平台等.设立各个层次具有特色的微博、微信、微直播等微媒体,展示学校独特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高校微媒体平台应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重点传播内容,传播本校特有的文化,如校史、校训、校歌,在发展中各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绩、各级各类获奖,本校优秀师生的先进事迹等.开展各种文化教育特色活动,如校园文化节、红色文化教育活动等.二是在各层次的微平台上及时发布学校动态,大学生关注的校园热门话题、社会热点话题等多样化的信息,借助微平台开展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的线上活动,如微文化沙龙、微诗歌朗诵、微演讲、微歌唱比赛、微戏剧演出、微电影照片拍摄、微系列讲座等异彩纷呈的活动,丰富大学生的精神生活,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舆论宣传氛围.三是通过高校微媒体关注一些传播优秀文化的微博、微信公众号及特站,如未来网、学习小组、党史网等,通过这些实时推送时政热点,有一定理论深度的文章,生动的党史故事等,引入高校的传播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同时,高校在制度、资金、人员等各方面全力支持微平台,保证高校微平台后台运作的顺畅性、及时性和互动性,学生可以真真切切地参与到活动中来,感受各种线上活动,通过学校的正面引导,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抵制消极思想的侵蚀和影响,在交流、讨论中逐步达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我培育.

(四)突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牢牢把握培育内容和方向

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常态,要求必须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滋养和教育,离不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等教育内容的大力引领.党的十九大确立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也是我国当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指导方针,在思想政治上引导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应采用多渠道传播尤其是微媒体传播途径使其进入到大学课堂、大学教材和大学生的头脑之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影响着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红色文化是中国领导人民在新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中形成的,包含着大量生动的先进事迹、高尚的道德思想以及红色精神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因特质、价值取向和精神实质具有一致性,能够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价值需要与当代大学生的内心需求真正契合,成为当代大学生所遵循的价值准则[11].借助高校各类微媒体平台,广泛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理论传播的实际效果来看,红色文化尤其是富有地域特色的红色文化,教育优势明显,例证丰富生动,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价值,易于贴近学生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近年来,随着对红色文化的不断深化研究,各大高校尤其是地处革命老区的地方院校均建立了红色文化研究中心,展开了对地域红色文化的系统梳理与深入挖掘,已形成了大量的著作、教材、讲义、论文等研究成果,地域红色文化以其巨大的地域影响力、亲和力走入大学校园,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影响深刻.因此,要因地制宜,发挥地域优势,搭建爱国主义教育微媒体平台,建立红色教育微媒体基地,实现红色文化共享,把红色精神、红色故事、红色人物等以准确的内容传播到广大青年学生当中,保证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方向,塑造特色鲜明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线,提升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四、结语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新兴媒体不断衍生,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提供了新的可能,高校微媒体平台搭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互动空间.从培育的效果来看,以微媒体教育方式开展的思想教育,更好地宣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师生互动中及时了解了学生的思想状况,使高校教师教书育人的针对性增强,扩大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和空间,确立了教育的主导权、话语权.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微媒体传播受制于自身多元化、碎片化等特点,并不能完全替代高校原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教学主阵地,作为信息时代一种新兴的教育传播途径,应合理利用并发挥其优势,不断探索拓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陈虹.微媒体化下青年社会心态变化及其引导策略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5(11)∶89-92.

[2]谢耕耘,陈虹.新媒体与社会[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5.

[3]陈培涵,俞国锋.微媒体语境下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99-103.

[4]申泽培.关于网络直播经济的探讨[J].新媒体研究,2017(21)∶73-74.

[5]今日头条.九寨沟地震救援,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展现出了未来的力量 [EB/OL]. (2017-08-10)[2017-11-28]http://www.360doc.com/content/17/0810/13/964300678138054.shtml.

[6]李勇.新媒体环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体系的建构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5(2)∶27-31.

[7]齐剑,陈暘.“微课堂”视角下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新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6(23)∶140-142.

[8]金民卿.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新媒体文化的发展方向[J].党建,2011(12)∶33-35.

[9]张筱荣,王习胜.“微时代”背景下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探究[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6(4)∶52-57.

[10]赵金广.论新媒体技术条件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J].河北学刊,2014(5)∶145-147.

[11]赵会娜.新媒体视域下红色文化融入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探析[J].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105-108.

【责任编辑:梁钧】

核心价值观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核心价值观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核心价值观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1、人生价值观论文

2、人生观价值观论文

3、大学生价值观论文

4、价值观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