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方面在职毕业论文范文 与极地治理的国家角色和制度供给评《极地国家政策报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本论文可用于国家论文范文参考下载,国家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极地治理的国家角色和制度供给评《极地国家政策报告》

丁煌主编( 2013).极地国家政策研究报告2012-2013.北京:科学出版社.共382页.

丁煌主编( 2014).极地国家政策研究报告2013 -2014.北京:科学出版社.共315页.

丁煌主编( 2016).极地国家政策研究报告2014-2015.北京:科学出版社.共381页.

丁煌主编( 2016).极地国家政策研究报告2015 -2016.北京:科学出版社.共310页.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描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一阶段性特征包括“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国家实力的崛起将当代中国与全球公共事务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它意味着更广范围、更深层次的国家利益,意味着现代世界秩序的变迁越来越需要中国的国家意志与政策方案.在国家角色的分析理论中,现代中国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自我认知及其对外行为是考察新时代国家利益角逐理念、策略及其后果的重要进路.这需要我们审视,如何恰如其分地定位当代中国在全球化时代的角色?又如何明晰自身参与全球治理规则的作为空间与实际贡献?简言之,如何定位与看待自己、如何塑造全球治理话语权是当代中国参与全球治理面对的重要课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反映了当代中国回应外部治理环境的战略导向,它要求国内与国际两个发展局面取得协调统一,要求在崛起的进程中最大程度增长国家实力,并以此为基础重构全球治理体系与治理秩序.这种利益角逐异于传统的冷战思维与霸权逻辑,是对“和平发展”与“互利共赢”原则的价值倡导与制度供给.以极地开发为例,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与国际社会对可持续发展的广泛关注,南北极的科学考察、资源开发、生态保护、主权争端等问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注意力,各国间的竞争、合作、冲突等博弈过程与关系形态,型塑了当下极地治理的外部环境.中国在极地区域的国家利益识别与政策应对,是回应当前极地环境、促进国家发展的重要议题.由丁煌教授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四卷本《极地国家政策研究报告》对此议题进行了综合论述,对中国极地国家利益、极地国家利益实现的综合环境、极地利益实现的国际经验、中国实现极地国家利益的政策选择等四个主题进行了逐次递进的系统分析.丁煌教授及其团队在2012年到2016年间,分四个年度发布《极地国家政策研究报告》,该四卷本的出版,为维护中国的极地国家利益及推动极地治理的制度供给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借鉴与实践参照.我们认为,《极地国家政策研究报告》至少在以下三个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中国极地国家利益识别及其环境分析

按照国家角色的解释路径,全球治理体系中的角色定位,取决于对自身国家利益的识别及国家利益获取与外部环境的互动关系.丁煌教授等将2012-2013年度的主报告定为“中国极地国家利益分析”,提出中国在极地主要有科研利益、安全利益、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四个方面.极地区域拥有丰富的科研资源,科学考察构成了中国参与极地公共事务的主要形式,也是国家利益实现的重要途径.安全利益中,报告将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相结合,着重指出了中国在北极地区更多的是能源与环境安全利益.尤其在环境安全方面,由于极地区域在全球生态系统中的独特地位以及南北极生态环境失衡对中国的负面影响,极地区域的生态环境稳定与中国国家利益深刻相关.毋庸置疑,极地区域丰富的自然资源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极地区域的国家利益博弈在本质上是资源的争夺与维护过程,这对崛起中的大国而言,具有更加鲜明而深远的战略价值.整体上,中国参与极地事务的时间较晚,影响力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围绕南北极资源开发、科学研究等议题提供了大国博弈的重要舞台,不断强化中国在极地区域的“实质性存在”,将为获取更多制度性权利奠定基础,为和平崛起创造更加有利的外部政治环境.《极地国家政策研究报告》结合大量文献及数据资料,系统清晰地明确了中国在极地区域的国家利益.进一步,在2013 -2014年度的研究报告中,作者从政治环境、经济基础、法律保障、科技能力以及历史依据五个方面,进行了中国实现极地国家利益的综合环境评估.值得注意的是,报告呈现了国内政治体制与政治文化在极地治理中的优势,即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决策体制与和平发展的政治理念等,都为极地国家利益的实现提供了鲜明的体制优势.同时,报告亦论述了国际环境对中国极地国家利益实现的机遇与挑战,即重视极地生态环境保护的全球议题为中国参与极地公共事务提供了重要空间,而科考能力滞后与“中国威胁论”的潜在影响限制了中国在极地治理中的话语表达.丁煌教授及其团队对极地利益与综合环境概况的研究,为中国极地国家利益的实现提供了基本的政策依据.

(二)实现极地国家利益的经验借鉴

作为一项具有全球视野的科研成果,《极地国家政策研究报告》第三卷重视从比较的角度关注不同利益相关国家的极地政策,包括美国、英国、欧盟、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在内的大多数极地国家政策的比较研究,拓展了中国极地政策演变研究的视野,丰富了极地政策创新的策略选择,也为极地国家利益的博弈提供了较为全面深入的可靠资料.南北极具有一定空间差异,相关国家的博弈情况也有所不同,但其政策选择的基本逻辑均是以国家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可以说,丁煌教授及其团队的极地政策国际比较研究从以下几个方面为中国的极地国家政策提供了经验借鉴:在角色认知上,中国需要进一步明确在南北极的角色定位,发布全面阐述中国极地战略和政策的文件.在观念资源上,重视对国际交往中观念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通过确立观念资源优势构筑中国与其他国家合作的共识和基础.实际上,冷战思维与霸权逻辑在现代国际关系中长期存在,传统极地开发强国构筑的利益壁垒在一定程度上阻挠了中国极地国家利益的实现.同时由于“中国威胁论”的负面影响,中国对极地事务的参与也在一定程度面临一些合作障碍.对此,我们更应该将“和平发展”“互利共赢”“命运共同体”等观念资源深度开发,强化国际合作的观念基础.在制度变革的层面,国内需要不断完善有关极地治理的法律体系,建立南极事务多部门协调机制,维护极地治理有关条约的稳定性,同时积极推动有关条约体系应对新挑战.参考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的经验,形成一套权责明晰、分工明确、协调有序的南极事务管理与研究机制.在合作机制上,承认与尊重北极原住民在北极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以低敏感度领域为切入点开展广泛、深入的国际合作,扩大极地外交,同时注意维护和提升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在治理主体上,充分发挥政府的“元治理”角色并积极培育社会力量参与南极治理,加快形成中国南极事务参与主体的多元化格局.

(三)中国极地政策选择与全球治理话语建构

沿袭国家利益分析的基本框架,丁煌教授及其团队在完成“利益识别—环境评估一国际经验”的论述之后,第四卷的主题落脚于“中国实现极地国家利益的政策选择”,继续从政治、经济、科研与安全四种主要利益类型系统地探讨中国在极地的政策选择.政治利益的获取,实质上体现为相关法律制度与部门协调机制、极地治理机制与规则体系、极地公共事务的话语权等的完善与提升.因此,塑造“负责任攸关方”的国家形象、推动极地事项的国内国际法治建设、灵活运用极地议题等都是维护极地国家利益的重要举措.经济利益方面,针对现有条件下可供开发的资源,应当在确保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加大开发力度.对于暂时难以开发或不能开发的资源,需要做好制度供给、科技支撑与后勤保障,为国际社会提供开发技术与制度方案.同时,针对极地开发带来的交通、贸易与经济的潜在影响,中国需要统筹安排全球经济战略与国内区域发展,协调产业布局与区域分工.“对外求和平、求合作、求共赢、建设和谐世界”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内涵,极地地区是《国家安全法》的新疆域.《极地国家政策研究报告》第四卷建议中国大力发展远洋海上力量,提升海洋军事实力,注意把握其他强国利益博弈的微妙关系,更加关注非传统安全议题,将生态保护、预防和打击恐怖主义等作为极地安全政策的重要内容.研究表明,中国的极地科研在战略规划、人才培养、技术研究等方面需要提升的空间相对较大.丁煌教授及其团队提出,中国需要建立明确的极地科技战略、完善极地基础设施建设并重视极地软科学研究、加强极地人才培养与人才队伍建设、逐步实现核心技术和装备国产化、增强中国社会的极地意识等,不断提升极地科研实力.从“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到“积极作为”,中国外交战略的变迁以国家实力的增长为根本依托.对于“负责任大国形象”与“命运共同体”的战略导向而言,极地的政策选择最终需要定位于游戏规则的制定,在政治、经济、安全与科研方面提供中国话语、中国方案与中国智慧.

近年来,丁煌及其领导的中国极地权益与极地政策研究创新团队,依托武汉大学牵头的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平台,对我国极地事业的国家政策进行了持续的深入研究.他们推出的四卷本课题成果也是国内第一部公共管理视野中的极地事务研究报告,为极地国家利益的实现贡献了来自公共管理的学术智慧和实践启发.可以说,丁煌教授主编的《极地国家政策研究报告》拓展了公共管理知识生产的新视野、新主题与新空间,为我们迈向公共管理范式的全球治理提供了高品质的知识增量与决策支撑.

国家论文范文结:

适合国家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国家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1、国家安全论文

2、国家旅游地理杂志

3、国家出版总署期刊查询

4、国家论文网

5、国家一级刊物

6、国家人文地理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