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关系有关毕业论文范文 与零和?正和?--关于《劳动和资本在价值创造中的正和关系》的学习和类毕业论文范文

本论文可用于和关系论文范文参考下载,和关系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零和?正和?--关于《劳动和资本在价值创造中的正和关系》的学习和

从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到现在, 马克思及其马克思主义者先后对资本主义生产中的劳动与资本关系进行了广泛研究.“剩余价值”的概念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 在传统剩余价值论框架中, 劳动与资本在价值创造中只存在零和关系, 这是被众多马克思主义学者所承认的.然而, 随着资本主义社会不断发展进步, 在资本主义生产中, 劳资关系是否发生了变化, 劳动与资本的关系是否会呈现出一种非零和关系, 甚至是正和关系呢?

2011 年,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的孟婕教授发表在《经济研究》期刊上的《劳动与资本在价值创造中的正和关系研究》就试图在劳动价值论的前提下, 论证劳动与资本在价值创造中可能存在的正和关系[1].整篇文章内容丰富, 行文洒脱, 旁征博引, 文献之多,让我们在赞叹作者知识广博的同时, 也引起对文章内容的思考与探究.在对文章内容基本理解的基础上, 通过阅读相关参考文献, 笔者提出一些个人的见解.

在文章第一部分, 作者引用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家布若威所认为的工人和资本家之间可能存在着分配上的正和关系观点, 在布诺威看来, 在使用价值层面, 这种正和关系是会出现的, 但是在价值层面不可能发生.这里, 作者和布诺威把注意力放在了工人工资的绝对量上, 并且在不同时间维度上对劳动和资本间的分配关系进行分析, 笔者认为此种方法有失妥当.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工人实际工资可伴随技术进步而增加, 这也是马克思所承认的.不能否认, 20 世纪之前与20 世纪以后的工人工资相比, 无论是在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上都是增加了的.可是我们应该注意到, 这时候资本家所获得的利润同样也在增长, 工人分配所得的比例可能是不变甚至是下降的, 工人和资本家在分配上处于你多我少的状态, 劳动与资本在分配上就是属于零和关系, 这里需要用到“相对工资”这个概念来进行解释.

为印证雇佣劳动和资本的关系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马克思通过运用工资和利润份额的对比进行了分析.马克思提出了“相对工资”的概念, 它指的是:资本家付给工人的工资与资本家获得的利润间存在一定关系, 这种关系就决定, 工资的多少是相对利润而言的.而实际工资指的是同其他商品的相比的劳动.随着技术、时展, 劳动是会创造出来新的价值的, 这部分价值一部分会转化成利润, 一部分会使得工资增加, 不考虑实际工资的变化,如果这两部分份额比例发生变化, 那么相对工资就会改变[2].这里, 我们就应该了解, 哪些因素会对工人工资增加( 降低) 及资本家利润降低( 增加) 产生影响[3](p352) ?针对这一问题, 马克思从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首先, 当生产技术进一步发展、分工越来越细化时会提高劳动生产率, 由此就会降低商品的价值, 同时减少劳动力再生产费用, 继而导致工资的下降, 根据工资与利润的关系,这时候资本家获得的利润会上升.[3](p353) 相对工资就下降了.其次,资本家获得的利润与工人所得工资会呈反向变动的关系, 当然这是建立在劳动创造出新的价值已确定的前提下.这个时候, 利润越高, 工资就越低.同时, 如果利润降低了, 那么工资就按相应金额增加;利润增加了, 那工资就按相应金额降低.[3](p353) 最后, 当资本积累大量增加的时候, 资本家扩大生产, 就需要更多的劳动力, 这就可能导致工资上涨, 但与此同时, 由分工细化及技术进步带来的大部分好处会被资本家收入囊中, 如此, 资本家获得的利润会以更快的速度上涨, 这时就会降低相对工资.另一个方面,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虽然有些阶段工人工资可能会增加, 但资本家获得的利润也会越来越多, 资产阶级的统治力量得到增强, 这时工人阶级的地位会进一步降低, 他们与资本家之间的社会鸿沟越来越大了.[3](p355) 所以说, 在“相对工资”这个概念的解释上, 工人和资本家在分配上的所得是一种零和关系.

文章第二部分, 作者利用波兰尼的暗默知识论, 加上曼瓦宁和伍德对暗默知识论的支持, 最后指出强调暗默知识的意义, 并不等于完全否定去技能化, 总的说来, 工人阶级的技能在长期中是趋于增长的.针对这一点, 笔者欲补充一些个人的看法:随着社会的进步, 19 世纪末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 技术可以说是日新月异, 在这样一个技术信息时代, 我们需要承认的是, 掌握核心信息技术或者复杂民族工艺技术的工人的劳动复杂程度是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提升, 这是以往大多数复杂劳动所不能比拟的, 这就是说当出现技术变革的时候, 原有类型的复杂劳动会被消灭, 与此同时, 新的其他类型的复杂劳动也会被创造出来.但在另一方面, 我们应该看到的是, 在这些复杂技艺、技术之外, 绝大多数产品的生产过程由于分工的日益细化, 每个生产工序简单化, 由此工人的劳动也就更加简单化了, 对工人的技能要求可以说是降低了的, 如今绝大部分工厂的一线生产工人的劳动就是这样的简单、重复性的.当今社会所发生的这种现象可以引用深受马克思影响的美国学者拉左尼克的话来概括解释:“不管劳动的技术分工的等级制结构如何, 技术变革既可以增加技能, 也可以替代技能.”

文章第三部分, 作者通过命题1, 依次扩展到了命题2, 命题3,命题4.这里, 作者运用每个命题阐述部门在单位时间里创造出的更多的价值是由复杂性更高的劳动所带来的, 这一点上笔者并无异议, 但运用这点所表现出来的“成正比”关系来为劳动与资本的正和关系提供经济条件上, 笔者觉得作者依然是在工人工资的绝对量上进行解释说明, 而且另一方面, 工人的贡献增多并不意味着资本家分配给工人的工资就会提高, 当中有些因素势必会阻碍工人工资的提高, 例如, 随着社会技术进步, 各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 按照西方经济学知识, 如果社会生产部门不能及时创造出新的工作岗位,肯定会有大部分工人面临失业.这时候, 工人工资会不会因为劳动力供求关系受到压榨呢?在这个方面, 马克思及其马克思主义学者对此进行过研究.

马克思指出:“决定工资的一般变动的, 不是工人人口绝对量的变动, 是过剩人口相对量的增减, 是过剩人口时而被吸收, 时而又被游离的程度.”[4](p487)

在职劳动的供给和需求直接决定工资的高低, 在劳动需求方面, 资本家是决定性的一方,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 资本家是可以控制工资的高低的.而在劳动力供给方面, 如果失业工人数量不断增加, 劳动力供给就随之增加, 那么在职工人工资就会受到影响,使得工资下降.一般情况下, 工人工资增长这种情况很少发生, 即使工资能增长, 那上涨的幅度也是很小的.所以从这两个方面来看, 工人工资下降是更为常见的事.即使当资本有机构成保持不变时, 资本家对劳动力的需求增加会由资本积累增大所带来,“ 如果工人阶级提供的并由资本家阶级所积累的无酬劳动量增长得十分迅速, 以至只有大大追加有酬劳动才能转化为资本, 那么, 工资就会提高, ……但是, 劳动力的提高被限制在这样的界限内, 这个界限不仅使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不受侵犯, 而且还保证资本主义制度的规模扩大的再生产.”[4](p398).这就表明, 在技术进步, 劳动率提高的情况下, 工人所获得的工资还是会下降的, 这时候资本家所获得的利润相对就提高了, 从这个方面来看, 劳动和资本的关系还是零和关系.

另一方面, 作者将“成正比”扩展到国民经济的层次, 这里命题4 的阐述是正确的, 但用来谈劳动和资本的正和关系未免有失妥当.在国家层次上, 这里进行对比的理应是, 这种价值大小问题是由于生产效率在不同的国家而有所不同造成, 这种观点对于解释“中国要出口8 亿件衬衣才能换回一架A380 空中客车客机”是有帮助的.但是, 在该篇文章中要说明的却是一个国家内工人与资本家在分配上的关系问题.个人认为命题扩展的范围脱离了分析的对象, 在这一点上命题4 不能很好的用来对劳动和资本在价值创造上的关系.

文章第三部分的后半部分, 作者运用“新解释”来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进行界定, 正如文章后面所提到的:“新解释”关乎的只是总量层次, 相同数量的劳动小时在任一个别部门可能会带来不同数量的以货币度量的增加值.除此之外, 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界对“新解释”存在众多争论, 认为其基本定义仍存有重大理论缺陷.相关争论的主要内容涉及新解释对货币价值和劳动力价值的定义、所谓重复计算的问题、新解释与经验研究等问题[5].

“新解释”定义了“劳动时间的货币表现”, 它等于某一时期以市场度量的增加值(value-added, 即产出的减去工资之外的成本) 与生产中使用的活劳动之比.美国学者莫斯里(F·Moseley) 质疑了新解释中采用净产出的做法[6].他的看法是, 在对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处理方面, 新解释使用的方法完全不同.一方面, 不变资本是由物量即生产的技术条件所决定的;另一方面, 根据定义, 可变资本( 劳动力价值) 等于货币工资与货币价值的乘积, 换句话说, 劳动力价值的计算不再是以物量或者实际工资率为前提.法因等人也着重考察了新解释理论存在的问题, 指出, 新解释借助货币价值的定义, 在事后将转换为价值, 尤其是将货币工资转换为劳动力价值.这就是说, 新解释在此假定, 货币可以无中介地将价值表现为.这里存在的问题恰恰在于, 在将产出的价值表现为的过程中, 需要通过货币的各项职能以及货币体系的制度架构才能具体地实现货币的中介作用.新解释对货币价值的定义脱离了货币价值的决定过程, 这一点削弱了它在理论上的意义[7].所以, 作者运用“新解释”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进行界定缺乏有力论据, 并非如作者所说, 将“成正比”理论和“新解释”相结合, 可以为相关经验研究开辟前景.

事实上, 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界定是很复杂的, 它涉及到历史的差别, 劳动者体力与脑力的差别, 抽象劳动结构的差别, 技术的高低差别等等.在一定时期的社会里, 抽象劳动会被剥离、具体化为平均的没有差别的简单劳动, 随着时代的发展, 这种抽象劳动的结构还会变化.同时, 在不同时期, 平均简单劳动的结构往往也不同, 这会带来不同的价值生产性.所以, 当马克思预见到人类抽象劳动生产性能力发生的这种变化后, 便明确指出:平均简单劳动“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文化时代具有不同的性质.[8](p58)”所以,对于作者使用“新解释”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进行解释, 我们不能仅仅带着批评指责的态度.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核心, 对于劳动与资本在价值创造中所存在的关系, 还需学者继续进行研究, 学问是在不断地探讨与批驳中发展的.

和关系论文范文结:

大学硕士与本科和关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和关系方面论文范文。

1、医患关系论文3000字

2、法律和道德的关系论文

3、国际关系论文

4、中美关系论文3000字

5、中美关系论文题目

6、中国和世界的关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