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丝绸之路论文写作参考范文 与海上丝绸之路的由来与其对海南岛的影响有关毕业论文怎么写

本论文主要论述了丝绸之路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海上丝绸之路的由来与其对海南岛的影响

文等于萧烟

海上丝绸之路,相对陆上丝绸之路而言,是连通中国与南亚、西亚、乃至非欧大陆的一条商贸通道;通常是指东起泉州、广州、合浦等中国东南沿海港口,经由中南半岛、马六甲海峡、印度半岛,到达西亚、东非、东欧等海岸的水路通道.后来,学界又将中国东部海岸沿线各港口连缀起来,将向东通往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等航海线路也纳入海上丝绸之路,使其内涵更加宽泛,中国与海外的古代海上商贸通道都列入了海上丝绸之路.

一、人类最早期的航海活动及商贸活动人类走出非洲的原始航海

《圣经》中,就有上帝耶和华命摩西伸出手杖指向红海,红海水朝两边退缩,陆路显现,以色列人得以通过.

现实之中,现代智人走出东非,首先得渡过红海,由东部的曼德海峡进入亚欧大陆,就有了人类最早的航海;这次最原始的航海注定凶险重重,前后不知多少代多少人葬身海底,而人类征服海洋开启文明的序幕由此拉开.

淌过红海,大多部落沿着阿拉伯海岸向东迁徙,发展到波斯湾,好些部落继续北移,分散到亚欧腹地,当然还有少数部落选择继续征服霍尔木兹海峡.

这些走出非洲的现代智人,随着时间的积累,环境的变幻,早期的航海活动和商贸活动变得频繁,红海、地中海、波斯湾等小面积的海域和狭窄的海峡,成为早期人类开拓海上商贸通道的实验田,激发着人类向更宽广海洋挺进的,也成就了一个个著名航海者,他们见诸《荷马史诗》、《圣经》、《天方夜谭》等古代经典文学作品……因为地利因素,一个个王朝由此兴起,如早期的埃及、巴比伦、希腊、罗马以及后来的波斯帝国,地中海、波斯湾以及后来大西洋等海岸的商贸活动变得频繁,直接促成早期资本主义在中东和欧洲的兴起.

远海迁徙的海岛民族

回头再说渡过霍尔木兹海峡的各部落,他们的先人经历过两次大的渡海迁徙,具备了与生俱来的远徙和航海基因,好些部落在南亚次大陆扎根,再向东南半岛和大洋洲扩张,形成了以南亚语系为主体的诸民族;而另一些部落则迁徙得更远,更深入投向广阔海洋的怀抱.他们在南亚语系族群和汉藏语系族群的挤迫下,选择了更辽阔的太平洋和印度洋诸岛,于是一个新的族群产生,这就是南岛语系诸族群.南岛语系是最早的大洋开拓者,他们天生就注定与远洋航海打交道,以原始的航海工具和手段,一一占据了大洋上适合人类生存的岛屿;他们的分布东到太平洋以东的复活节岛,西到非洲东海岸附近的马达加斯加,北面则到了太平洋以西的台湾和以东的夏威夷群岛.一个个岛屿之间,大多相距成千上万公里,在人类的原始扩张中能遍及大半个地球的海岛,可见他们在这数万年之间有着多少的艰难,多少次船毁人亡,才能够偶然地让人类基因在一个个孤立的岛屿上生根萌芽,让这些蛮荒之地萌发生机.

早期的人类航海经验,就在这些古老的族群中积累起来,达到驾轻就熟.

中国东南沿海的百越民族与航海

在南岛语系族群与汉藏语系族群之间,有一个语系的族群可能融汇了二者血脉,也遗传了二者基因,因而有人分别将这语属归入到两大语系,现在更多学者将其认定为独立语系,这就是壮侗语系.

壮侗语系族群广泛地分布在中国长江以南以及西南边境,相邻国家也有广泛分布,先秦时期岭南的百越民族大多属于这一语系族群.由于他们与生俱来具备了航海基因,南中国海自然成为他们的竞技场,并且将航海经验带进了中国南方的大江大河,促进了中华大地各民族船舶航运的发展,也积累了早期的远航经验.

海上丝绸之路,就在百越民族以及南岛、南亚和西亚诸民族共同努力下,将人类早期的海上航线自然连缀起来,商贸活动便在这条航线上越来越占据重要地位,海上丝绸之路的轮廓由此变得清晰.

二、中国历朝历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最早的海上丝绸之路

在各航海族群的努力下,南中国海、孟加拉湾、阿拉伯海,以及波斯湾、红海、地中海等航线得以钩连,横跨亚欧非的东西海上丝绸之路由此形成.

人类在沿着印度洋海岸向东扩张和迁徙过程中,航海活动随之变得频繁,开始是独木舟,或者动物皮革编成的筏子.两千年前的铁器时启,人们开始锯木造船,极大加速了造船技术的进步.拼接木船很可能源于大江大河,然后得以驶进茫茫大海.

在张骞凿通西域开拓了丝绸之路以前,南中国海的海上丝绸之路在更早期的人类航海活动中自然形成.由于南岭路远山高,百越民族与中原来往不便,面临漫长的海岸线,他们更习惯通过舟楫向外拓展和交流.

这些与南岛语系交集颇深的族群,与生俱来拥有航海经验和开拓精神;他们沿着海岸线进行原始贸易,开辟了固定的航线,这些路线串联起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中国路段.

王朝力量促进海上航运发展

秦汉期间,南越王国建立,岭南便有了政府力量组织航海商贸;后来在西汉王朝的围剿堵截下,南越国更主动寻求海上通道,徐闻、合浦等港在这一时期成为重要港口.通过海上丝路,岭南地区向南洋输出了大量丝绸,换回了各类西方物品,南越王宫的修建都有希腊工匠的痕迹.汉武帝剿灭南越国,拓宽了海贸规模,大一统的王朝让海上丝绸之路更加明晰;东汉“至桓帝延熹九年(166年),大秦王安敦(MarcusAurelius Antoninus,161年-180年)遣使自日南徼外献、犀角、玳瑁,始乃通焉”,这是历史记载的中国与罗马第一次往来.

三国时期,东吴造船业的发展,为远海贸易打下了坚实基础,几次大的海航就在这时展开.到盛唐时,因为国力的上升,文化的包容,国际商贸得以积极开拓,陆上及海上丝绸之路均得到空前发展.同一时期,中亚的波斯帝国、阿拉伯帝国相继兴盛,并且都有经商传统;东西方帝国的造船和航海技术都得到突破,使深海远航成为可能,大大节省了路程,增强了商贸频率.尤其伴随着伊斯兰教向东扩张,沿海国家纷纷皈依伊斯兰,汇入到海洋商贸中,使海上丝绸之路更加繁荣.

这时候中国的陶瓷业开始兴盛,更多的输出瓷器,阿拉伯及波斯商人则输入香料和宝石,该线路又有了“陶瓷之路”、“香料之路”、“宝石之路”的称呼;隋唐年间,这条商路已经拓展到了东方的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

唐末五代,诸侯割据,陆路不畅,作为沿海割据政权的南汉、闽、吴越等国为了开拓财源,将海外商贸作为立国之本;到后来的南宋偏安东南,更积极开拓海运,大大刺激了海上商贸,使东南沿海各港口达到空前繁荣.元帝国将东西方土地连成一体,陆上海上贸易都得到发展.值得大书特书的是明初郑和七下西洋,王朝最高统治者直接参与航海,将远东和西亚、东非等地直接沟连,使沿途各国的航海热忱空前高涨,众多王族都通过这线路往来于东西方各国.

闭关自守,使海上丝绸之路受尽挫折元明清诸朝,王朝统治者盲目自大,断断续续实行海禁;到了清朝的康乾年间海禁更严,使海外贸易骤减,海上丝绸之路走向萧条.同一时期,西方经过哥伦布航海大发现,极大刺激了海洋商贸的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扩张;当扩张的触角伸入远东,大清不论是经济基础和思想意识,都与主流世界出现了惊人的滑落.当然这期间民间商贸并没有完全被扑灭,始终以地下方式存在;尤其海禁相对松动或者受特许的广州、漳州、泉州等港口城市,得以持续发展.

战争后,国门被列强的坚船利炮轰开,大清国被动地融入到国际商贸中,残破的海上丝路被修复起来,开始发挥应有的作用.但颟顸的王朝仍旧束缚重重,在与列强的交往中经常被动挨打和上当受骗,政府商贸缺乏生机;相比民间商贸却得到蓬勃发展,中国沿海各大港口也就在这时候兴盛起来,如上海、天津、青岛、宁波、大连等等.

西方资本主义对东方的渗透,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的国体,冲击着闭关自守的封建满清王朝,从而迎来了民国的诞生.民国政府鼓励国际商贸和民间交流,海上航运在民营资本的支撑下步履蹒跚地发展起来;却由于长期战乱,更由于日本侵略者长期封锁,对中国的海上航运以致命打击,抗战胜利后又忙于内乱,海上航运的发展举步维艰.

建国之后的和平年代,本来迎来了极好的历史机遇,但由于历史原因国门长期关闭,海上航运发展仍旧相当缓慢,中国经济也深受其害.直到改革开放,中国才重新与主流世界接轨,经济发展也开始搭上了快车道,古老的海上丝绸之路重新焕发生机.近年来,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展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更加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社会.

三、海上丝绸之路对海南岛发展的影响盛唐以前的海南岛,在自然状态中接受丝路的影响

一衣带水的琼州海峡,隔开了海南岛与大陆的距离,海峡平均宽度不足三十公里;海南岛通过海峡与雷州半岛接近,而与其它陆地相距遥远.独特的地理位置,使海南岛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绕不过去的一站.

先秦时期,受造船和航海技术的限制,航海商船大多只能在离海岸5公里内的航线上行驶;海南岛与大陆可隔海相望,在没有大风浪的季节往来自如;但海南岛的环境注定在早期只能作为商路的一个终端,其影响大多呈自然状态.早期的大陆居民通过舟楫从雷州半岛源源汇入,黎族世代居住的船形屋就是他们的先民依照船舶的样式建成;他们将粮食种子、农耕方式,以及相关工具和技术带进海南,同时向内地输出热带海产品和槟榔类土特产,这些产品也远销东南亚.

到南越国以后的年代,海南作为岭南诸政权的辖地,海峡的舟楫往来在主导下更加频繁,大规模的区域经济作物生产开始组织起来,与内地和东南亚的商贸也日益密切.

唐宋以降,海南岛成为海上丝路的重要中转站,海路商贸越来越繁荣

唐宋以降,随着造船业和航海技术的发达,深海航船通过季风往来于南中国海域.海上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集中在雷州半岛以东的宁波、泉州、广州等港口,海南岛的东西两岸和所辖的西沙、南沙等岛礁,自然成为这条商贸通道的重要中转站.

这一时期,内地的丝织品、瓷器、漆器,甚至还有岭南风格的青铜器源源不断进入海南,影响海南的制造业.随着香料的热销,海南的沉香、檀香、降真香等也成为抢手货,海南的花梨、紫檀等名贵木料,还有历史上有过的小马,都成了内陆及南洋青睐的商品;海南渔业也得到不断发展,热带海洋经济在海南岛的经济中占比也举足轻重.

这一时期,波斯人、阿拉伯人以及沿途穆斯林开始在海南各港口聚集或定居;三亚藤桥伊斯兰古墓葬群,发现最早有唐代的穆斯林墓葬;海南历史上大量的带“蕃”字地名,都是海上丝绸之路的移民聚居之地.当然更多的是中国大陆居民陆续汇入,在此定居.

值得一说的是宋末元初的松江人黄道婆,少年时流落到海南最南端的崖州,从黎族妇女手里学到棉纺技术,后来将这些技术带回江浙,引发这一地区纺织技术的革命,极大地刺激了华东地区丝织品的发展;这地区生产的丝绸又返销海南,远销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

元明以降,在中国大陆不时海禁的情况下,海南岛因为孤岛状态,以惯常的开放襟怀接纳了众多南洋和西亚居民;鲜明的异域建筑风格,使传统建筑深受影响.最突出的是位于越南南部的占婆国灭亡,大量信奉伊斯兰的占族人横跨北部湾来到海南定居,最多时达到20余万,可见当时海上丝绸之路的繁盛景况,大量清真寺和伊斯兰风格建筑也在这时建起来.

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宋末以后内地人移民海南岛渐成规模,海南岛的开发得到了王朝的重视,今天的行政建制大致是在明朝基础上形成.为加强海防陆防,明王朝在海南设立了卫所制度,从大陆调来不少人丁,与其他从各地汇来的早期移民一道,形成今天海南各族群的分布格局.

王朝终结,国门洞开,海南人下南洋频繁;一带一路战略中,海南岛崛起为海上丝绸之路的桥头堡

清初的海禁或商贸限制,使海上丝绸之路大受影响,中国的经济发展在越来越融汇的世界经济格局中显得孤立,国运从此下行,但海南岛的民间贸易从未中断.由于区域发展差异,海南与东南沿海的众多民众一道,沿着丝路汇入到下南洋的队伍中,也有相当一部分远走欧美.民国时期国门放开,出洋谋生更形成风潮;如今东南亚各国均有相当比例的华人,海南人占有极大比重.其中有为数众多的海南回民,他们因为穆斯林文化的认同而更易融入南洋,但依旧认同华人身份,这一群体为中外交流以及海南岛的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

通过华侨,海南建筑和民风深受影响,除清真寺建筑,还有骑楼建筑,连廊式大院等,这些南洋风格建筑本身承载着遥远的欧陆风格;之风就通过这一人群得到弘扬,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社会.

建国最初几十年的封闭锁国,使拥有极大海洋优势的海南岛一落千丈,沦为国防前沿和边鄙之地.到改革开放,又是海外华人群体反哺祖国经济,华侨经济在海南发展中功不可没.

2015年,在新的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下,海南岛以“门户战略”姿态融入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打造“南海服务合作基地”,形成“岛屿—海洋经济体概念”.这样,海南岛在这条著名商路中的地位得到明晰,迎来了瞩目的发展机遇,焕发新的生机.

结语

开放,才能保证商品通道的顺畅,保证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保证商业发达经济繁荣.海上丝绸之路其实就是一种开拓进取、开放吸收的精神纽带,同时也是东西方的友谊桥梁,长期影响着国家社会的发展,也大大影响了海南这个蕞尔小岛的发展.

丝绸之路论文范文结:

适合不知如何写丝绸之路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丝绸之路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丝绸之路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