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事变突围繁昌渡江纪类论文写作资料范文 与皖南事变突围繁昌渡江纪(下)方面硕士毕业论文范文

本文关于皖南事变突围繁昌渡江纪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皖南事变突围繁昌渡江纪(下)

隐蔽

陈仁洪、马长炎他们和部队告别后,就从东流山上撤了下来,向着声稀疏的方向转移.走着走着,来到一个树木茂盛的山谷,沿着山坡往下是条蜿蜒弯曲的山沟,夜晚可以听到“哗哗啦啦”的流水声.根据三年游击战争的经验,他们决定在这里隐蔽下来.

在半山腰稍平整的地方,大家用松树枝搭起两座窝棚住了下来.山下敌人搜山的嘈杂喊叫声,一时也没有停息.山上不能生火做饭,只好用盐、猪油和生米拌着嚼.时下正是数九寒天,一行人还只穿着夹裤,一个个冻得脸色铁青,牙齿上下不停地打颤.雨不停的下着,他们只能以几块小油布遮挡.睡在铺有树枝的地上,雨水就从身过.雨停了,北风又裹着鹅毛大雪,向破陋的窝棚袭来.浸在雨水里的脚已让厚厚的雪埋上了.脚冻僵了,脸和耳朵就像针扎一样的痛.

陈仁洪是被穿通胸部,失血很多,脸色腊黄,一点气力也没有.马长炎是被打穿了左肩胛骨,伤了关节,连续几天都在40℃的高烧之中,只要从昏迷中醒来,就会痛的直打滚.正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他们依靠坚强的意志创造出了奇迹.没过几天,马长炎的烧也退了,陈仁洪也能慢慢活动了.

他们隐蔽的这山坡陡峭险拔,搜山的敌人来到这里,往往诓诈着吆喊一番,然后胡乱地朝山上放几声冷,就咋昨唬唬地走了.一天,搜山的敌人又来了.只听见一个敌班长向排长报告:“排长,这里没有人哪,太陡了!”敌排长一边骂一边说:“我不信,你他妈的真笨蛋!越是上不去的地方越要搜,说不定这儿有新四军的伤病员,快给我搜!抓到了有你的赏.”说着,敌排长便拨开树枝,带领队伍猫着腰攀爬上来.山坡上的十几个新四军官兵的心一下绷紧了,十几支口都对准了坡下.那惊心动魄的一幕,永远地定格在他们的记忆里.

晚年已是济南军区政委的陈仁洪回忆道:“大家沉住气等着这最后的时刻.突然,‘鸣’的一声,就在我们潜伏的下面IO多米处窜出一头大野猪,擦着敌排长的身边哔哩叭啦地钻进乱树林子跑走了.敌人吓得不轻,他们神经质地朝野猪逃跑的方向放了几,气得敌连长在山下骂了起来:‘三排长,你这个笨蛋!有野猪的地方还能有人吗?快给我下来!’敌排长受了一场惊,挨了一顿骂,垂头丧气地带着部队下去了.”

他们就这样在山上隐蔽着,不敢轻易下山.山上日子十分艰苦,生米早已吃完了.大家只能在山上挖野菜、摘野果、刨无毒的植物根茎充饥度命.2月底的一天,他们转到山坡背后的山梁上,远远看见山腰间冒着一缕炊烟,隐隐的还听见“汪汪”的狗吠声.这荒凉的山梁间还有人家居住,他们高兴极了.当晚,他们叫开这户人家的门.主人见是衣袖上“抗敌”臂徽的新四军,二话没说,立即迎进暖烘烘的屋内.

这户人家的主人叫冯志旺,是个木匠.他告诉陈仁洪说:“国民党查的很严,凡是路口要道都有哨兵,盘查的十分严厉.我家后面的山坡上就有二三十个兵.你们千万不要下山.”在得知这些新四军还在山上露宿时,他毫不犹豫地说:“现在山上到处是雪,你们身上又有伤,那怎么能住呢?”稍稍的顿了一下,他又说:“这样吧,我家后山有座旧木炭窑,已经多年不用,谁也不知道.里面挡风遮雨,比山上要暖和多了,你们住进去吧!”

当晚,冯木匠背了一大捆稻草,把他们领到自家的炭窑.他把稻草铺在窑里,大家躺在上面又绵软又暖和,和多少天来露宿在山坡上相比,真如同住到了宫殿一般.他们不便活动,冯木匠便隔三差五的以上山砍柴作掩护,悄悄地来炭窑,给他们送来饮食.在冯木匠的帮助下,他们的生活得以改善,陈仁洪、马长炎的伤也好了,身体也得到了恢复.

一晃就到了3月,敌人的设防也不像以前那么严密,由于生活得到了保障,新四军战士的体质都有了恢复.更重要的是,他们就是在白天也可以大胆的在山上活动了.正是这段时间,他们收容了不少事变中失散的人员,队伍一天天扩大,由十几个人变成30多个人.转眼就要到清明了,江南已是“千里莺啼绿映红”了.他们也计划着秘密渡江,寻找自己的部队.

1979年春,著名书厕大师、新四军老战士赖少其作诗《吊李务本》:“从来不信佛,何来阿弥陀.赤身入虎穴,浴血战倭魔.时危节乃见,国艰多折磨.遥天三叩首,我亦泪滂沱.”就是对新四军传奇英雄李务本在皖南事变中隐蔽突围的真情回忆.

1941年1月下旬,李务本一行8人由石井坑突围出来,从枫林渡过青弋江,来到铜陵与繁昌交界的狮子山.

当时,国民党繁昌县政府已由县城迁至赤沙八分村,距狮子山也就十里左右.李务本在小和尚的帮助下,背着两捆稻草,夹着一床棉被,来到庙后山上的一个坪子隐蔽了下来.小和尚告诉他们,就是在前天,新四军有300多人从这里经过.县长徐羊我知道后,派人送来信劝降这些新四军.

正说着,只见从山下上来两个人.经过盘问才知道是送信的老百姓,他们带来徐羊我和民团团长的信,信中仍误以为他们是前天上山的新四军,徐羊我目前无力量武力解决.只得抱着侥幸的心理,再写了这封劝降信.

看过信后,李务本心中窃喜,不如将计就计.他告诉送信人:“回去告诉徐县长,要我们下去可以,但是,总要给我们一些补充才行.我们300多人,有机6挺,长短300多支.必须给我们每人发6块银洋的饷,马上送来两担米,要派正式的代表来谈判.如果不答应,可别怪我们不客气.我也不写回信了,就照我说的转达,时间以今天为限.”

当日下午,县政府果然派人送来了100多斤大米和半只猪,还有2000多元交通银行的法币.他们美美的吃了一顿后,乘着夜幕,带上剩下的米和猪肉,悄然打开庙门,迎着扑面的寒风,直奔前面的山峰而去.他们由赤沙八分村来到戴冲,在这个隐蔽的山沟里,他们遇到了一户李姓一户唐姓的热心老乡.在这里有吃有住,过了一段难得的安逸生活.可是,归心似箭的他们心中时时刻刻惦念的是过江归队.

秘密偷渡过江可谓是闯龙潭虎穴,因为,沿途的库山和泥埠桥都驻有日寇和汉奸.2月的一天,已近春节.傍晚,他们告别了戴冲唐大嫂一家出发了.刚过马家坝,便和70多个日寇遭遇了.他们一边打一边撤退,一直退到小团山才摆脱了日寇.在小团山隐蔽了一天,当日的下半夜,他们又赶回戴冲.几天后的一个晚上,他们又告别戴冲,谁知刚到红花山便又与日寇遭遇.他们势单力薄,只与日寇打了几,又从小杨岭撤回戴冲.

唐大嫂见大家着急的样子,便说:“我给你们想个法子,你们在一起行动,目标大,不如先派一个人先过江探探路再说.”一句话提醒了他们,因为李敬贡有良民证,就派他独自去了江北.第三天下午,李敬贡从江北回来,同来的还有宋德本.李敬贡告诉李务本,新四军七师已在江北成立,师长张鼎丞、政委曾希圣.张、曾二首长向大家问候,并让宋德本具体负责帮助他们过江.宋德本告诉李务本,明天下午,他带着他们去找繁昌县委军事部长金涛,让他找船找机会过江.

宋德本带着他们在一百步找到了金涛,金涛告诉他们,晚上过江不如早晨过江安全,晚上偷渡是常态,所以,日寇查的格外严.敌人怎么也想不到光天化日之下,新四军会在他们眼皮底下过江,这叫出其不意.第二天,东方刚刚透出鱼肚色,金涛把他们带到油坊嘴,安排他们上了木船.江风拂面,朝霞已把江水映得一片殷红.扬起风帆,他们站在船上挥手向金涛向繁昌人民告别,安全地到达江北.

突围

1940年Il月下旬,皖南特委召开各县县委书记会议,布置新四军北移后的工作任务,明确提出铜陵和繁昌县委不得北撤,而要原地坚持斗争.12月24日,繁昌县委在旧县(今新港)大磕山召开会议,专题讨论坚持敌后斗争的问题.皖南事变发生后,繁昌县委又在大磕山召开会议,主要布置收容和护送突围人员的任务.1941年1月6日,县委书记罗峰牺牲后,县委迁驻沿江保兴和江坝一带,直接领导收容、护送新四军突围人员过江.

1940年秋.三支队司令员张正坤派员来繁昌扩大游击队.事变后,游击队在繁昌县委军事部长金涛的领导下,具体负责失散人员的收容和护送过江任务.繁昌县委还专门建立了收容护送联络站.据束延海回忆说: “皖南事变发生.我受组织安排,在鸭棚嘴沿江一带,建立收容突围新四军的联络站,由金涛同志领导,收容工作持续有八个月时间,收容并护送过江的新四军共有好几百人. 联络站设立在一块玉的胡建明家,他家开了个猪肉案子,门前树立一根肉望杆子.肉望杆子是告诉人们有否的标志.此时,杆子竖立着表示没有敌情,可以来人联络:反之就不能来.具体工作由支书方亮东负责.皖南事变不久,腊月二十八日,新四军三团三营副营长彭嘉珠来我处,他说有四五名突围人员已到了湖阳冲,准备过江.我立即派了民兵,挑了赶做的几担玉米面粑粑送去.当夜,我带了几名侦察队员到白象迎接,后安置在谢边、姚边、鸭棚嘴一带几户基本群众家里.其中一部分同志负了不同程度的伤. 这批新四军来到这里,个个换上,伙食上群众宁愿自己吃差些,供给他们好的饭菜.一百步的一户群众蒸了100斤米的团子,被刚迎来的新四军吃光,不要一分钱报酬.像这样爱护新四军的例子可多了.

为了安全过江,积极筹集船只,由殷少南、伍绍祥等搞鱼的组织了十几条船.这一批突围人员是在春节后初三、初四两天夜里安全过的江.” 军部与江北游击纵队和四支队的人员往来、交通联系,以及南北物资的运输,无不由这条连接大江南北的交通线完成.这条交通线一般是:云岭一北贡一烟墩铺(或三里店)一戴家汇(或峨岭)一中分村(或赤沙)一红花山一马家坝一泥埠桥一油坊嘴.这条交通线中的每个交接点都有交通站,行程便捷安全.从军部所在地云岭出发,只需一天的时间,就可以到达三支队指挥部所在地中分村.

这条交通线既可避开沿途日伪军的封锁线,也无需经过国民党的防区.过了中分村,由铁门闩向北进入红花山敌后,交通员分布在各个交通站,召之即来,各司其职,就像接力赛一样的传递,直至送过江,十分安全.这些交通员在皖南事变突围繁昌秘密渡江中功不可没,他们是:红花山刘永升、刘永芝、杨尧友等,马家坝王安胜等,油坊嘴徐孝乐、张元首等,窑头渡口鲍明贵、翟兆春、王后发、刘其作等.

三支队在铜陵、繁昌的两年内,由这条交通线来往于大江南北,从来没有发生过大的安全事故.1939年5月初,军长叶挺和军政治部副主任邓子恢到江北视察工作.同行的有军部教导队和军部服务团三队近百人.他们的过江路线就是由中分村到红花山到小磕山,然后再插到油坊嘴过江.

谭震林多次派温玉成、彭胜标、马长炎、傅绍甫等到江北扩军、筹钱粮,他们走的都是这条路线.1940年8月,三支队五团三营到江北扩军,他们在无为、巢湖和定远等地扩军,往返来回都是这条交通线.

正是因为这条交通线的安全可靠,赖少其作词,何士远谱曲的《渡长江》,才能在三支队中口口传唱,歌中唱道:“划哟呀,薄雾弥漫着江面,江水冲击着堤岸,我们要渡过长江,饥寒困苦算得什么?敌舰上下弋游我们不怕,长江是我们的,我们千百次自由地来去.当这黑沉沉的午夜,我们要渡过长江,获得更大的胜利.”“长江是我们的”,这种革命的豪情壮志是建立在繁昌人民不怕牺牲、不畏艰险的奉献精神之上的,繁昌县高安乡渔民陈从启一家就是最为典型的例子,时任繁昌县委地下交通站负责人滕在柏回忆说:

“那时高安桥一带政治情况很复杂,西边旧县镇有日本人和反共团联合驻防,东边矶头山一个日寇小分队据守,东西股敌人和隐藏在人民中间的汉奸特务暗中勾结,对这段大江的南岸构成一条封锁线;长江水面上,日寇的小汽艇日夜巡逻.这一切给渡江北上造成严重威胁,增添了很大的困难.在渡江北上的工作中,船民陈从启在他的父母大力支持配合下,英勇搏斗了几十个黑夜,没有发生任何事故,没有牺牲一个同志.

一个漆黑的深夜,我通知他护送十几个同志到对江六洲.船划到江心.突然东边驶来的一艘日寇小汽艇,不时用探照灯对江面恶狠狠地扫射、搜索,情况很是紧张,船上十几个同志做好战斗准备,主张抢渡过去.陈从启坚决不肯,当机立断,调转船头,使出全身力气,向黑沙洲东侧内江猛进,让革命同志上岸隐蔽,自己留在江边观察敌艇行动,最后仍按计划完成任务,避免了一场严重事故发生.

当时的滕小村是新四军渡江北上的一个秘密集结点,离高安桥五里路,陈从启和他的父母采取不同地点,不同时间,不同形式与我直接接头,然后护送突围人员过江.”

新四军突围到繁昌后,多数情况下是不能随到随送,及时过江,只得分散的隐蔽在江边群众的家里,等待时机过江.江边群众几乎家家都有秘密的藏身之所,不是挖地洞就是做夹墙.尽管敌人常常来搜查,可往往是扑空而去.

早在1940年10月,新四军渡江指挥部就在与繁昌仅一江之隔的无为县临江坝成立,曾希圣任指挥长,张正坤、孙仲德任副指挥长.三支队五团二营五连已在无为白茆洲组织了百多条船,以备新四军北移之用.后来,皖南事变发生,船只被毁,大江被封锁.曾希圣、孙仲德仍然负责事变突围人员偷渡过江的接应.与繁昌只一江之隔的无为县委组织力量,筹集船只,迎接突围偷渡人员.就现在所掌握的资料,从繁昌成建制秘密渡江的有:

1月19日,黄火星、刘别生、张云龙带领100多人,从繁昌油坊嘴秘密渡江到对岸无为白茆洲.

1月25日,巫希权、鄢庆凌、张玉辉带领三个连和一个短队300多人,在狮子山休整IO天后,从繁昌油坊嘴秘密渡江到无为泥汊.这是人数最多的一批.

1月26日,袁大鹏带领80多人在江边隐蔽6天后,从繁昌油坊嘴秘密渡江.

2月上旬,张福标、沙林带领二三十人,从繁昌江边秘密渡江.

2月20日,张闯初、杨采衡带领百余人,从繁昌秘密渡江.

4月底,李志高、谢忠良及陈仁洪、马长炎等六七十人,从繁昌泥埠桥秘密渡江.

除了这些成建制的秘密渡江外,零星分散秘密渡江的,几乎每天都有,时间持续有4个月.这些偷渡过江的新四军指战员,是在经历了生死之劫后保留的革命种子,他们是新四军七师组建的有生力量,是中国革命的砥柱中流.

(全文完)

皖南事变突围繁昌渡江纪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皖南事变突围繁昌渡江纪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皖南事变突围繁昌渡江纪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