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爸那碗炸酱面相关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 与我爸那碗炸酱面相关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

该文是关于我爸那碗炸酱面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我爸那碗炸酱面

老杨1 7 岁的时候,我爷爷没了—那之前好几年,我爷爷就记不住事儿了,人都不记得.用现在的医学知识解释,我爷爷得的是阿尔茨海默病—所以,我妈老说我爸不会当爹.

老杨特别爱跑步.英达老师曾经打趣说:“杨立新每天跑一个小时,坚持了一辈子,结果比我们多活了10年.可到最后一算,那10年都跑步去了.”徐帆姑姑和好多长辈到现在见到我还不忘嘱咐一句:“让你爸少跑.上岁数了,膝盖和腰都受不了.”可此前他不听劝,风风雨雨的,半辈子就这么跑过来了.

我五六岁那会儿,为了锻炼我的运动神经,我爸给我买了辆那种后轮两边各有一个小轮子的童车.等我四个轮子骑熟了,他就把两个小轮子卸了,在车座下面的车梁上用布条拴了根半米多长的竹棍儿.从那以后,每天早晨,在东二环辅路上,你都能看见一个后来被叫作贾志国的人穿着跨栏背心、运动短裤,一边跑着步,一边推着一辆带棍儿的童车,车上坐着个使劲蹬车的小孩儿.

俩人每天从东二环的光明桥跑到建国门桥再跑回来,直到有一天,这个小孩儿猛蹬了两脚,超过了他爹跑步的速度,于是他爹突然松开了手.小孩儿就这么自个儿骑了出去,一边骑一边傻呵呵地把嘴角咧到了耳朵根儿,耳朵里只能听见呼呼的风声和他爹在后面喊:“嘿,慢点儿!”初二那年,因为中考体育考试要考1500米跑,老杨就每周末带我去龙潭湖公园跑步.开头我是真跑不过他.晚上躺在被窝里总结经验,结论是原因有二:其一是因为他穿耐克我穿李宁,鞋上面有差距;其二是因为我总是一开始就跑到他前面,风太大,我吃亏.

那段时间,我白天老在学校和同学一起分析“东方神鹿”王军霞在亚特兰大奥运会上5000米夺冠的战术,最后总结出了长跑绝学:不到最后关头绝不“超车”.后来的一段时间,我几乎全程躲在他身后跑,减少风阻,最后50米再加速,完成超越,结果总能领先他3到4个身位优雅地撞线.每次超过他的那一瞬间,在他的防风反光跑步眼镜里看见自己的侧影,我都觉得自己简直了,心中的BGM(背景音乐)都是《We Are the Champions(我们是冠军)》.

最近一次和老杨一起跑步是在去年夏天.那时候我迷上了夜跑,几经动员,终于说动了老杨跟我一起跑.围着我们家小区旁的小公园跑一圈大概是两公里,我们的目标是5圈—10公里.虽然我已经很多年没和老杨一起跑过步了,但是我知道他是个生活上极其自律的人,每周雷打不动地会进行4到5次锻炼,每次至少跑5公里,所以跑10公里的体力他肯定是有的.但是一开始跑我就发现,我和老杨根本不在一个节奏,我已经能够远远地把他甩到身后了.今天上午我给我爸打电话闲聊,他说他正在锻炼,还有几组杠铃和双杠.我问他跑步了没,他说现在不跑了,膝盖受不了了,跑一会儿腿就疼,得省着点儿用了.电话这头的我一瞬间哑然.我忽然意识到,时间就像跑步时呼啦啦刮过耳边的风,我从一心想跑赢老杨的小屁孩儿长成了害怕老杨再也跑不赢我的大人,但是,我的老杨却真的再也跑不过我了.

我爷爷没的时候,家里除了在服装厂上班的不识字的奶奶,就是我爸和先天残疾的大大.为了不再吃家里的饭,我爸报考了北京人艺学员班,这一待就到了现在.今年,他整60岁.这40多年来,老杨彻头彻尾地成了我妈口中的“戏痴”.老杨交游甚广,手机通信录里赫然存着数千人的.不忙的时候,他往往和朋友们一天一小聚,两天一大聚.从小到大,我跟着老杨“蹭饭局”的次数自然不少.饭桌上大家把酒言欢、倾吐生活琐事的时候,老杨通常都只安安静静地坐在那儿,没有只言片语,只露出他深邃的酒窝.但是当话题一触碰到“戏”,用我朋友的话说,我爸就“一键启动,点火发射,不可收拾”了.

这样的场面我经历得太多.2013年,李龙云先生的名作《小井胡同》复排,老杨做导演.我放下了手头的一切工作向他偷师.历时3个月的排练期间,杨导全程像打了鸡血,带演员进胡同考察生活、围读剧本、上历史课、下地、走位、说词……演员们的一举手一抬足,美工的一张桌子一个茶碗,老杨都倾尽心力.即便累了一整天,我俩回家的路上他也往往刹不住车,还跟我眉飞色舞地说这说那,有时说着说着没声儿了,我眼睛一瞟:嗯,终于睡着了.老杨的腰部有习惯性小关节错位,发病时上下半身脱离,甭说走了,连站起来都费劲.多少次他在演出期间犯病,院里的人忙前忙后地给他找大夫“急救”,可老杨没有一次在舞台上露过怯.去年他和陈佩斯老师的《戏台》巡演,朋友给我发来图片,我一看,原来是老杨的腰伤又犯了.

看着年过半百的“小老头”穿着戏服带着装,可怜兮兮地趴在台侧(腰伤了的人往往躺不下来,趴着有利于错位的腰椎关节回位),我真是心疼.可老杨的脸上没有丝毫痛苦,还是那副两眼炯炯有神的样子,死命盯着舞台上发生的一切,就像一个短跑运动员只待发令响.那一刻,老杨虽然趴着,可我在仰视他.

前些日子,《茶馆》时隔两年再次开演.半个月前开始售票那天,买票的人一直排到了王府井大街,一上午票就售罄了.我偷偷问人艺的朋友:“这啥情况?是因为最近大火的达康书记吴刚老师吗?”朋友说,其实是因为观众怕这批老裕泰茶客里的老几位演完这轮就不再来了.

我一想,可不是吗!算上老杨,今年已经到退休年龄的就有9位.换句话说,今年演完,您有可能再也看不见濮存昕老师的常四爷、老杨的秦二爷、开场张福元老师的大傻杨……

我突然有点儿蒙.自己好好想了想,可还是不知道这日子是怎么过去的.一转眼我爸都60了,我都30了.我使劲儿砸着自己的胸口往回倒了倒.这么多年老杨到底教我什么了,我真的说不出来.回想我和老杨的相处,我小的时候他长年天南海北地拍戏演戏;少年时期我出国留学,整整8年漂泊在外;到现在我继承他的衣钵,也过上了像老杨一样“居无定所”的日子.

总有媒体来问我,老杨在演艺方面的言传身教是不是对我影响颇深.但其实自小到大,我们爷俩相处的时间少得可怜.入行之后,他很少主动跟我讨论业务上的事儿,通常都是我主动求教.拍《大丈夫》,我半夜三更回家,也不管不顾地把他从睡梦中拽起来给我支着儿.某场戏,某句台词,我爸会根据对手演员是谁、他会有几种表演方式,来建议我用哪些方式“接招”.

还有一回,我好奇地向他打听,拍《甲方乙方》的时候,镜头给他脸部特写,他怎么就能让自己的眼泪在眼眶里滴溜溜地转而不落下来.他在向我描述了角色的心理动机、人物性格、所处环境种种之后说,总之,那一刻他的眼泪就是只能含着,绝不能掉落……他给我传授的具体是什么技艺,说实话我印象都不深了.每每回想自己“上课”的画面,脑子里只能映出他认真的侧脸和手舞足蹈的样子.从小到大,我隔三岔五地就在家里听他说起那几个戏:《茶馆》《雷雨》《天下第一楼》《红白喜事》《哗变》;一聊戏,他就总提起几个人:焦先生、于先生、林先生.听着听着,就好像他们我都见过一样.

现在回想我妈的话,觉得用“会不会”来形容我爸当爹的本事不太恰当.其实他跟千千万万的父亲一样,都是先有当儿子的经验,再去模仿他们的父辈来对下一代进行言传身教.他们在迎接新生命伊始会捉襟见肘,在望眼欲穿地陪孩子们长大时也会手足无措,他们大多清汤寡水,平淡无奇.

对我而言,老杨不是那逢年过节就想吃一顿的烤鸭,也不是出门应酬总要请人吃的牛扒,可当我最馋最饿的时候,我只想吃他那碗炸酱面:小碗儿干炸,冬天锅挑、夏天过水,最平淡熟悉的味道,却能换来最踏实幸福的饱腹感.  (摘自“作家文摘”微信公众号,欣然荐)

我爸那碗炸酱面论文范文结:

适合我爸那碗炸酱面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我爸那碗炸酱面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相关我爸那碗炸酱面毕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