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类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和家国情怀: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的课堂培育以人教版必修一《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一课为例有关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这是一篇与高中历史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家国情怀: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的课堂培育以人教版必修一《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一课为例

[摘 要]核心素养中的“家国情怀”旨在通过高中历史教育,引导学生探究历史并形成具有社会责任与人文追求的精神品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创设、史料解读、深入拓展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领悟、升华优秀历史人物的家国情怀,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

[关键词]高中历史;家国情怀;情境创设;史料解读;深入拓展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16-0068-02

2014年3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核心素养的研究和培育自此成了基础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目前,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明确为“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五个方面,五大核心素养正是历史课程育人价值的高度概括和集中体现.历史是由众多历史人物演绎而来的,古今中外杰出历史人物的家国情怀使历史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正因为这样的学科特性,历史学科在培育学生家国情怀素养方面相较于其他学科更有优势.如何在课堂上落实核心素养的目标,尤其是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呢?下面我以人教版必修一《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一课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一、情境创设,让学生切身体验历史人物的家国情怀历史是一定时空背景下的客观存在,学生认识历史尤其是感悟优秀历史人物的家国情怀,需要切身体验当时历史的真实境况和历史人物所面临的实际情况.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设法创设真实的历史情境,引领学生进入到历史情境中,拉近学生与历史人物的距离.在讲授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定背景时,我首先呈现了一段材料:

1783年12月23日,美国独立战争之父、大陆司令华盛顿将军在安纳波利斯举行仪式,把总司令之职,交还给当时象征着人民权力的大陆会议.

根据此段材料,学生可以切身感受到:1.华盛顿领导北美人民和强大的英国作战,赢得了国家的独立,完成了大陆会议交给的任务,体现了华盛顿对国家和民族的使命感和责任感;2.华盛顿不恋权力,拒绝王位,体现了华盛顿对国家和民族的一种奉献精神.华盛顿交出权力后,离开了安纳波利斯,回到弗农山庄,在葡萄架和无花果树下,过起了一种心满意足的乡绅生活.但是,松散的邦联体制,对内阻碍了美国社会的发展,对外不能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面对如此形势,华盛顿曾忧心忡忡地说:“我们正迅速地临近无政府和混乱的边缘.上层建筑摇摇欲坠,将把我们埋入它的废墟.”他还在一封信中说:“如果不建立一个赋有控制整个合众国的权力的政权,我认为,我们作为一个民族,其灭亡将指日可待.”此时,华盛顿深刻地意识到国家面临崩溃的危险,加强政府的权力,挽救摇摇欲坠的上层建筑,建立一个统一又强大的美国显得尤为紧迫和必要.本已隐退的华盛顿,在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促使下,再次出山,并多方奔走呼吁.1787年5月25日,制宪会议终于如期在费城独立厅召开,美利坚民族的发展又迎来了重大的机遇.

在本课教学过程中,通过情境的创设,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像华盛顿这样的伟大人物也有像普通人一样的七情六欲,历史是充满着人情味和生命力的;另一方面,正是因为像华盛顿这样的杰出人物在国家和民族最需要的时候,能挺身而出,在强烈的家国情怀影响下为国效力、鞠躬尽瘁,历史的车轮才能不断向前发展.

二、史料研究,让学生深刻领悟历史人物的家国情怀史料,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解释和重构历史过程.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如果运用可靠的史料作为证据来说明对某些问题的看法,既可以把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讲得更清楚、更透彻,也可以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解读史料的能力,使学生形成历史的实证意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1776年《独立宣言》发表后,美国各州的州权已经存在,各州先于联邦而存在.在宪法制定的过程中,各州都有着自己的利益诉求,具有强烈的州权意识.如果各州代表一直坚持本州的利益高于一切,那制宪会议将会陷入无休止的争论,且必然会导致无果而终.

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通过以下材料,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探究:

费城制宪会议上,共提交了四种宪法方案:一是伦道夫(实际起草人是麦迪逊)的弗吉尼亚方案,二是平克尼方案,三是佩特森的新泽西方案,四是汉密尔顿方案.我向学生提问:费城制宪会议上的四种方案说明了什么?大多数学生的回答是:方案众多说明制宪会议上各派利益差别较大、争论激烈.还有部分学生认为:制宪会议是在各方都意识到邦联危机的情况下召开的,制宪会议的目的是制定一部宪法来建立强有力的政府,尽管方案众多,但各个方案的基本原则应该是一致的.后来总结时,我提到:不管是认为利益差别较大还是基本原则一致,其实方案的背后最能说明的是当时像华盛顿、麦迪逊、富兰克林等杰出人物对国家和民族前途的担忧,强烈的使命感促使各州代表最终坐到一起,商讨制宪事宜.那么,面对分歧和矛盾,该如何解决?我引用了富兰克林的一段话:“手艺人制作木头桌子的时候,如果木料的边缘厚薄不一、不合格,他们就两边各削去一些,让各方严缝,桌子就稳定了.按照这个道理,双方都应该放弃一些要求,才能联合起来,商量出一个解决办法.”富兰克林的话,代表了当时绝大多数制宪会议代表的心声:各派利益的差异是现实问题,但在多元利益格局中产生共识,在国家和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前提下,各方必须要有妥协合作的精神.相较政治博弈而言,成功的妥协更显智慧,亦更仰赖优秀历史人物高尚的家国情怀.

三、深入拓展,让学生启迪升华历史人物的家国情怀

新的课程改革提出课堂教学目标从“三维目标”发展为“核心素养”,重点培养学生学习和终身发展必需的关键品格和必备能力.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所有教学内容的解决都不是终极性的,教师需要考虑教学内容还可以从哪些角度去深入拓展,进一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的宪政原则,是人类历史上的重要制度创新.美国1787年宪法全文共4000字,历经127天完成,“三权分立”和“联邦制”等制度设计体现了华盛顿等人高超的政治智慧,但1787年宪法也有许多不足之处,教材也没有详述.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向学生补充拓展了以下材料,引导学生探究讨论:

1787年制宪会议期间,华盛顿被推选为大会主席,继而在一致拥护下被推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并于1792年再度当选.1796年9月17日华盛顿向美国人民发布告别演说,坚决不当总统,重新归隐弗农山庄.

1787年宪法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宪法制定者灵活、务实的一面.杰斐逊认为,上一代人制定的宪法不应该束缚下一代人,下一代人必须结合当代的实际对宪法作必要的修改.美国宪政既有明确的原则,又有具体的条款,既可以操作,又富有弹性,从而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长久的适应力.

学生认为,华盛顿任满两届后,坚决不当总统,体现了华盛顿将国家、民族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不恋官位、不慕权势,坚持、警惕专制的高尚品格,他的精神与他所确立的原则在美国的政治生活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赢得了美国人民的衷心拥护,无愧于“国父”的称号.这样,学生对优秀历史人物的家国情怀认识得到了启迪升华.

高中历史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落实立德树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历史教育在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方面,发挥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历史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创设、史料研究、深入拓展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领悟、升华优秀历史人物的家国情怀,并且内化于心,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高效课堂.

(责任编辑袁妮)

高中历史论文范文结:

关于高中历史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高中历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1、高中历史小论文

2、高中历史小论文范文

3、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4、历史杂志

5、初中历史小论文范文

6、如何写历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