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批评方面有关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跟从《知音》看文学批评必备的三大要素有关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这篇文学批评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从《知音》看文学批评必备的三大要素

摘 要:文学批评是检测一个人阅读水平的后视镜.一个人文学鉴赏能力的高低是可以通过文学批评观察的.文章围绕《文献雕龙? 知音》展开,通过举例分析,归纳出文学批评必备的三大要素:知人论世、千曲之功、批文入情.

关键词:文学批评;文心雕龙;知音

作者简介:许娅(1991-),女,汉族,贵州普定人,贵州民族大学文学院研究生党支部支部书记,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 中图分类号] :I206 [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39(2018)-15-104-02

引言:

谈及文学批评,没有人能绕开南朝文学家刘勰所著的《文心雕龙》.说到刘勰,其实他跟众多寒门学子一样,渴望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据《梁书? 刘勰传》记载,刘勰初写《文心雕龙》的初衷是希望以此博得有才之士的赏识和举荐,由此踏上政途.然而,这部著作并没有扭转刘勰的政治命运.但是,《文心雕龙》却凭借着理论系统、结构严密、论述细致等特点,被评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文学理论专著.

《文心雕龙》的命名来自黄老道家环渊的著作《琴》.其解《序志》云:“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昔涓子( 环渊)《琴心》,王孙巧心,心哉美矣,故用之焉.”

《文心雕龙》一书名篇颇多,如《时序》、《风骨》、《情采》等,本文以《知音》篇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就如何进行文学批评的问题,谈论其需要具备的几大要素.

一、知人论世

自《列子? 汤问》“高山流水”之后,便有了“知音”一说,人们解释为在音乐上相互引为知己的人.今天,“知音”一词泛指在某个领域中有不俗成就且相互欣赏的人.《知音》一开篇就提到:“知音其难哉!音实难知,知实难逢,逢其知音,千载其一乎.”说的是 “知音”是很难遇到,估计上千年才会出现一个.文学鉴赏亦然.作者认为,对于文学创作者而言,并不是所有的读者都能称得上自己的知音.童庆炳先生在《中国文学理论教程》一书中也阐释了作家是欣赏文学作品时不可回避的三大要素之一.所以,搞文学批评必须做到知人论世.

关于“知人论世”,文章中并不清晰,但在作者所举例子中,不难发现这一思想.如“昔储说始出,子虚初成,秦皇汉武,恨不同时;既同时矣,则韩囚而马轻,岂不明鉴同时之贱哉!”许多学者认为此句体现的是“贵近贱远”的思想,但我以为,秦皇汉武之所以“囚韩而轻马”,正是因为没有真正做到“知人论世”.他们欣赏一个人的文采,渴望与之相识,为己所用,但当这个人真正出现在自己身边时却发现与自己设想的有差距,于是疏远、轻贱这些人.如果秦皇汉武在得到自己渴望的人才之前能对其进行深入了解,就不会轻易评价的他们的文章,更不会发生“囚韩轻马”的悲剧.

就比如后人常比较曹植和曹丕的才华,认为曹植思维敏捷、文采优美,而曹丕很久才能琢磨出一篇文章.但事实上,兄弟两人在文学创作上各有优势.陈王思维敏捷,能够出口成章、下笔成文,如《七步诗》、《赠白马王彪》等均是即兴之作,而魏文帝长于慎思文意和锤炼字句,如他的《典论?论文》成为了我国现存第一篇文学批评专论.虽说陈王在四言诗和五言诗方面的成就极高,但魏文帝在诗歌领域,尤其是七言诗的方面的贡献是不可替代的.他创作《燕歌行》,是我国现存第一首,也是现存文人诗中最完整的七言诗.由此可见,“知人论世”是进行文学评论最基本的要素.

二、千曲之功

“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这是刘勰在《知音》篇亮明的观点.他认为,要通晓音律,就要练习很多首曲子;要想达到一眼便能识得宝剑的水平,就必须有看过千把劍的阅历.同样的道理,要想对别人的文学作品进行评论,就要先读很多的作家作品,不断积累、提升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具备“操千曲之功”,是进行文学批评必备的第二个要素.

比如,要为《尚书》写一篇文学评论,就必须全面了解资料.

首先,“尚书”的形成问题,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写道:“著于竹帛谓之书.”《尚书》在先秦只称《书》,到西汉司马迁《史记? 五帝本纪》中才称作《尚书》,所谓《尚书》“独载尧以来”.东汉马融解释说:“上古有虞氏之书,故曰《尚书》.”换言之,《尚书》可理解为“上古之书”,约成书于公元前五世纪,最早书名为《书》,考证为上古文化《三坟五典》遗留著作,是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

其次,《尚书》的版本、存世问题,汉初以来,有今文、古两种不同传本.《汉书? 艺文志》说,《尚书》原有100 篇,孔子编纂并为之作序.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颁布《焚书令》,秦代的焚书给《尚书》的流传带来毁灭性打击,原有的《尚书》抄本几乎全部被焚毁.到了汉代,人们重新重视儒学,由秦博士伏生口授、用汉代通行文字隶书写的《尚书》,共28篇,人们称之为今文《尚书》.西汉时期,相传鲁恭王在拆除孔子故宅一段墙壁时,发现了另一部《尚书》,是用先秦六国时的字体书写的,人们称之为古文《尚书》.古文《尚书》经过孔子后人孔安国的整理,篇目比今文《尚书》多16 篇.西晋永嘉年间战乱中,今文、古文《尚书》全都散失了.东晋初年,豫章内史梅赜给朝廷献上了一部《尚书》,包括今文《尚书》33 篇( 梅赜从原先的28 篇中析出5 篇)、古文《尚书》25 篇 .清人孙星衍作《尚书今古文注疏》,广泛汲取前人考订成果, 将篇目重新厘定为29 卷,大抵恢复了汉代《尚书》传本的面貌.

此外,《尚书? 尧典》中最早提到的“诗言志”的诗学观点,为后人研究诗歌理论发展奠定了史料基础.

所以说,只有具备渊博的学识,深厚的理论功底,才能进行理性的思考,正确把握论点的切入、论据的搜集和论证方法的运用,从而写出经得起推敲的文学批评作品,否则就会闹出“东向而望,不见西墙”的笑话.

三、批文入情

常言道,“情因景生,景因情动.”在文学创作中,讲究情景交融.所以,进行文学批评,要做到阅读时深刻体会作者创作的情思,即是与作者产生思想共鸣.这是进行文学批评必备的第三个要素.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世远莫见其面,觇文辄见其心.”刘勰认为,作家进行文学创作,是因为某个事物让他产生了情感,内心有着极大的冲动,想要将这种感情表达出来,只要读文章的人认真去领会作者的情感,就能寻到源头.虽然我们之间相隔时代较远,但我们依然能通过阅读作品去了解他们当时内心的想法.

例如,我们阅读苏轼的《定风波》,先了解他当时所遭遇的贬官经历,真切感悟他内心的情感变化.便能领会道思,“莫听”、“何妨”、“谁怕”、“任”,这些字词,深刻地反映了作者面对仕途不顺时内心的潇洒与坦然,半官半隐的生活于作者而言也是一种享受.

这便做到了披文入情的第一步.

接着是“深识见奥”,即领会作者隐晦的思想.比如鲁迅先生写《药》一文,他想要揭露什么,拯救什么?结合作者“弃医从文”的人生经历,以及在其他作品中宣扬的思想,我们会发现作者揭露的是国人的愚昧,希望以“革命”的血液能救醒这群“昏睡”的国民.这便是我们所说的作者的隐晦思想.

最后,还要达到精神上的愉悦.前两者都是对作者情感和思想的理解,后者是自己精神上的收获.只有达到这三层,才算真正的披文入情.

四、结论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要进行文学批评,必须具备三大要素:知人论世,不脱离作者进行评论,否则文章会失去真实性,根基不稳,摇摇欲坠;怀千曲之功,有渊博的知识,深厚的理论功底,如果一知半解就进行文学批评,只会闹出楼护一样的笑话;批文入情,全方位、多角度了解作家的情感和思想,并且真正使自己达到精神上的愉悦再进行评论,唯有如此,才能做到客观、公正,且深刻.

文学批评论文范文结:

关于文学批评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文学批评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文学刊物投稿

2、文学杂志投稿

3、外国文学期刊

4、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5、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

6、文学杂志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