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论文范文资料 和王越:中国二维码之父的创业心路类论文范文资料

该文是关于二维码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王越:中国二维码之父的创业心路

文 李华

近两年,全球掀起移动支付的浪潮,二维码已经渗透到中国人衣食住行的每个角落.人们只感觉到了移动支付的便利,却不知二维码这个小小的图案背后凝聚了多少人的心血.人称中国“二维码之父”的意锐创始人王越说,现在几乎没有人不懂二维码,但10年前,他跟人讲明白二维码却是件非常困难的事.

2002年,王越初次在日本接触到二维码,这种新发明瞬间让他觉得“想象空间很大”.不久之后,他决定带着二维码回国创业.那时的中国还没有智能手机,主流的手机甚至连摄像头都没有,王越从日本带回5个掌上电脑来模拟手机,他相信智能手机总有一天会到来.

然而,在智能手机还未广泛普及,又遭逢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情况下,王越的公司几乎到了崩溃边缘,他形容那时自己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2014年,随着移动支付的流行,王越的公司终于迎来转机,他带领团队全身心投入到该领域,进行二次创业,完成了自己和公司的华丽转身.

“创业就该快乐地进行,困难则是验证快乐有多真实!”2017年,王越已创业15周年.从辉煌到衰弱,再到绝处逢生,创业15年,王越经历了太多太多.

回国创业“做炮灰也愿意”

王越本科在黑龙江大学就读计算机专业,大学一毕业就去了日本,从搬箱子做起,直到成为日本一家株式会社的技术总监.

当时,王越在日本做一个民营医院的看护管理项目,当时的医院看护系统在进行患者和药品的管理时需要引入二维码.这是王越第一次接触到二维码,王越记得当时的二维码技术一个模块售价就近8 000元,非常昂贵,但随后王越就发现二维码的应用领域却非常广泛.

“二维码给了我一个非常大的想象空间,它能解决人和物之间的信息识别,这是我非常感兴趣的领域.”王越敏锐地嗅到了二维码的商机,一想到手机二维码以后可以应用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他就按捺不住激动之情,经过15天的思考,他决定回国创业,“就算做炮灰我也愿意.”

之后,王越离开了工作近三年的日本,回到北京创业.

创业之初 因日本订单获第一桶金

2002年7月,王越的北京意锐新创科技有限公司在中关村成立,这是国内成立的首家专攻手机二维码技术的公司.王越希望公司能“意气风发,锐于进取”.

中关村是电子创业的热土,王越看中了国内较低的人工成本以及更好的创业条件.

创业的前两年困难重重.王越说,当时团队还是靠“坚持”的精神凝聚在一起.到了2004年,王越才把创业团队真正建立起来.对于那时的创业环境,王越的合伙人调侃道,“我可以跟你喝一年西北风,不会比第一年过得更惨吧.”

此后,王越带领团队先后参与开发汉信码(中国标准的二维码)、制定中国移动条码应用规范.由于重心放在技术研发上,直到2003年,意锐才得到第一个客户,赚了第一桶金.“这个说来挺有意思的.”有一次,王越去日本拜访一位创业前辈,向他请教经验.他向这位前辈讲述他正在做的事.对方听后很惊讶,王越提供的二维码工业引擎可以从各个角度解读出信息.对方于是提出与王越团队进行深度合作.王越对公司的技术不乏信心,“我们的技术是最棒的.”

王越出售给对方一个二维码license(技术使用许可)可以卖到8 000元,每笔订单常常是24万元,甚至72万元,对于初期创业的他们而言,回报是相当丰厚的,“这给我们带来了非常大的自信.”

初露锋芒 参与创立二维码国标

到了2005年,王越的团队已接近20人.此时,中国已非常关注二维码技术,王越带领团队经常到国家质监总局交流.汉信码(中国标准的二维码)竞标时,王越团队很幸运地中标胜出,参与竞标的不乏高校、上市公司等强劲对手.

2006年,王越的团队已经完成了两个重要项目:开发了中国的二维码新码制——汉信码,全程制定了中国移动手机条码二维码应用规范.不仅如此,意锐还开发出我国第一款汉信码读取设备以及手机版汉信码引擎.2007年,汉信码成为国家标准,打破了国外公司在二维条码生成与识读核心技术上的商业垄断.王越的公司也获得中国自动识别行业2006年度特殊贡献奖.

之后,王越又带领团队参与制定中国移动条码应用规范,“当时中国移动负责人说,还没有跟这么小的公司合作过,中国移动对我们的认可让我们很兴奋.”做手机二维码应用是王越创业之初就看好的方向,王越说他当时非常高兴,他的团队也同样兴奋,“我们曾经说的事情实现了.”

陷入低谷 硬撑6年曾开不出工资

王越虽然一直在做二维码,但心一直在互联网上.2007年,王越的公司获得来自美国公司的第一笔价值数百万美元的风险投资.而此时也正值中国手机进入3G时代,看到这样的商机,“我们开始做出魔印(系列条码)平台、二维码平台”

技术在国内领先,又有资金涌入,王越的二维码发家之路似乎已经走上正轨.然而,当时的智能手机还未普及,又逢2008年金融危机,外界的投资没法跟进,公司也就面临危机,“我们遇到了非常大的困难,有两三个月,工资都开不出来.”投资人给的回复是不能继续投资,那时的王越感觉“像是重重地摔到了水泥地上”.没有了投资,工资发不出来,王越只能到处借钱.

2008年至2013年间,王越用尽办法推广二维码,奈何市场太小,意锐始终无法“冲出去”,辛苦创建的团队也逐渐流失.如今回过头来看,王越坦承当时步子迈得有点大也有些早,在安卓手机、苹果手机的真正大潮到来之前,早走了一步.

“当时是非常痛苦的状态”.王越也陷入了迷茫,他分不清创业是帮朋友还是害朋友,公司的体量已不像从前那样,几万元都可以活一个月.不久之后,王越的几个合伙人就离开去了其他公司.

这段艰难持续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从2008年到2014年,王越每一天都在寻找希望、寻找机会,每天都在想团队的薪酬怎么发下去.他不断找机会、找项目,周而复始,“我们也不断摸索如何在中国生存下来.”

2013年,微信对二维码的推动让王越和团队兴奋不已,王越说,微信扫一扫与他们并没有太大关系,但推动了整个中国二维码的发展.随着微信的发展,公司把微信签到、二维码应用和大屏展示结合到一起,在展会上得到大家的喜爱,但并没有让公司的经营有大的改观.

即使到了2014年,王越还在考虑,创业12个年头,公司可能小小辉煌过,但后来却不断衰弱.王越开始有些自我否定,他并不擅长创业,硬撑着创业对自己和团队都不公平.他曾考虑要把公司“结束掉”,但更多的是放不下,“我还是有这样或那样的理由坚持、硬挺、硬撑.”

迎来转机 管得少了公司就盈利了

不久之后,王越终于迎来了转机.当时有名朋友介绍王越去上海上课,这位朋友后来成为他的天使投资人.

在课堂上,见到不同行业的创业者.王越突然发现,从回国创业到2014年,他对中国国情、市场和人了解得非常少,自己只是躲在一个所谓的塔里“独孤求败”.只认为自己的技术有多好,完全不顾及外界的发展和环境.在课程中,他接触到很多同学,与他们的交流,让他找到了自己.

就在王越专心上课的这一年,公司竟然盈利了.要知道在2008年至2013年期间,公司连生存都是件非常吃力的事.王越在上课时花很多时间往返北京与上海,没有太多时间顾及公司工作和发展,“我反思了一下,原来并不是我管得太少了,而是平时我管得太多了.”2014年9月18日,王越写了一篇博文——《坚持12年,意锐一直在二维码行业》,细数了创业12年公司做过的产品、走过的路程.背景音乐是旋律高亢的《相信自己无限极》,正如歌名,这也是王越的自勉.

当然,公司盈利与过去5年间,王越带领团队发力布局不同场景的二维码应用息息相关.特别是2013年前后,王越和团队一心扑到了移动支付领域.

自我评价:“二维码支付是最安全的”

2013年,微信开始推行二维码.2014年,移动支付开始流行,至此,意锐迎来了转机.

王越和团队认为的虚拟化和无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这是二维码技术的一个巨大发展机会,这个机会比之前所有二维码应用的机会都要大.”此时,3G、4G的技术发展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消弭了之前所有的瓶颈.

王越迅速带领团队,全身心投入到二维码支付领域,布局在不同场景的二维码应用,结果在电影院市场拿下了超过70%的市场份额,合作伙伴接踵而至.

有了更快的移动网络,“我们二维码性能和引擎的优势就充分体现出来了.另外,我们跟金融行业不断交流,研发了一些金融二维码安全解决方案,在后期发展过程中,步伐越来越快.”

2016年,意锐公司的产品成为微信支付、百度钱包等互联网支付公司首选的二维码支付设备,8个月内连续推出4款为微信支付专门的条码二维码支付工具.目前,意锐“小白盒”在国内手机二维码支付领域已有60%的市场占有率.

王越说,移动支付二维码是一个动态的机制,没有用户的账号是无法生成的.此外,移动支付还需要一层层的安全把关,“目前为止,这是最安全的体系.在线支付安全性比线下支付安全性高很多.”

王越认为,二维码支付是全人类文明的一部分,“移动二维码支付未来会写进教科书里.在中国,我们不敢说是最早做二维码的,但我们100%是最早做手机二维码移动应用的.”

二维码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新生儿”,但是王越已经与二维码“朝夕相处”了15年.王越曾经说过,“从2002年创业第一天,手机二维码应用就是我的梦想.”用15年完成一个梦想,这份毅力或许就是他成功的原因.

二维码论文范文结:

大学硕士与本科二维码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二维码方面论文范文。

1、文献标识码

2、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