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会函授毕业论文范文 与1848年前后马恩关于新社会的构想类函授毕业论文范文

本文关于社会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1848年前后马恩关于新社会的构想

  

  摘 要: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48年前后的著作中,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轨迹,得出了资产阶级必然灭亡,无产阶级必然胜利的科学结论,为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提供了理论武器.在坚信无产阶级必然胜利的基础上,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取代资本主义的“新社会”即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构建进行了探讨,他们从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社会建设等几个方面探讨了“新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质的区别,提出了构建“新社会”的一些基本原则.这些原则的提出,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提供了理论指南,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新社会;共产主义;无产阶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10-0047-03

  2018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作为无产阶级革命的导师,他曾与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而关于“新社会”的构想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无产阶级一直追求的最高理想.虽然马恩关于“新社会”构想中的一些具体结论因为时代条件已经发生变化已经“过时”,但他们构建“新社会”的基本方法、基本原则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依然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因此,重温马恩关于“新社会”的构想,对于我国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以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马恩关于“新社会”构想的时代背景

  马恩关于“新社会”的构想并非偶然,而是产生于一定的现实条件.基于这些条件,他们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走向,论证了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一)经济背景

  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成为马恩构想“新社会”的经济背景.19世纪上半叶,科技革命引发产业革命,生产组织方式实现了从工场手工业逐渐向机器大工业的过渡,推动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同时,产业革命也使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逐渐暴露出来,表现为周期性的经济危机.面对经济危机的不断爆发,资产阶级的学者纷纷提出解决方案,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西斯蒙第的思想,他提出消费决定生产的观点,认为国家必须削弱大生产以发展小生产,才能实现消费和生产的平衡,缓解经济危机.然而,这种向历史倒退的方案并不能真正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这就促使马恩重新思考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二)阶级斗争背景

  资本主义社会中两大阶级的直接对立,成为马恩构想“新社会”的阶级斗争背景.在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了现代资产阶级和人数庞大的无产阶级.资产阶级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不劳而获,不断完成资本积累,实现了阶级的固化,而无产阶级一无所有,始终处于贫困地位,导致两大阶级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最终演变成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从最初单个人与资产阶级的斗争,逐渐走向联合建立工人团体,最后演变成全国性大范围的运动,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是19世纪三四十年代爆发的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运动、英国宪章运动和法国里昂纺织工人运动.面对无产阶级的诉求,资产阶级迅速做出回应,动用国家机器镇压了无产阶级的运动,使工人运动走向低潮.无产阶级运动的不断失败,表明他们缺乏正确理论的指导和政党的引导,一旦他们认清自身的历史使命,找到正确的方向,必然会夺取政权,彻底改造旧社会,建立一个没有阶级压迫,人人平等的“新社会”.

  (三)思想背景

  资本主义社会中社会思潮的泛滥,成为马恩构想“新社会”的思想背景.面对资本主义的不足,各种思潮纷纷上台设计未来社会的蓝图.这些思潮主要包括反动的社会主义思想,主张恢复旧的生产方式;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思想,主张在资本主义的框架下对社会进行改革;以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为代表的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主张通过阶级合作实现新社会.这些错误思想表面都宣称代表了工人阶级的利益,试图为工人阶级构建一个合理的“新社会”,但都阻碍了工人运动的发展.为了正确指引无产阶级的工人运动,马恩同这些错误思潮进行了斗争,并不断完善自己的理论,为无产阶级找到了一条新的道路,并且在原则上为他们构建了一个符合历史规律的“新社会”,引导无产阶级走向阶级解放.

  马恩立足于特定的时代背景,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构建了新社会,并且在《宣言》(以下简称《宣言》)中把“新社会”概括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422

    二、马恩关于“新社会”基本特征的构想

  不同于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新社会进行详尽描述,马恩只是从原则上对未来新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社会建设等几方面的基本特征进行了科学构想.

  (一)经济特征

  生产力高度发达,物质财富极大增加.马恩十分重视生产力问题,他们从生产力的角度肯定了资产阶级的历史贡献;同时,他们也围绕生产力问题构建新社会.在他们看来,生产力状况决定着社会各方面的发展状况,当“大工业及其所引起的生产无限扩大的可能性,使人们能够建立这样一种社会制度时,社会的物质财富将极大增加,为人们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提供条件.”[2]683相反,如果生产力没有实现这种发展,那么旧社会中“全部陈腐污浊的东西又要死灰复燃.”[2]538因此,马恩强调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还要进一步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新社会准备雄厚的物质基础.

  消灭私有制,生产资料为全社会占有.生产力高度发达后,新社会中的所有制会有什么变化?马恩曾在《宣言》中明确指出:“消灭私有制”[1]414.在1848年欧洲革命失败后,马恩再次强调:“对我们来说,问题不在于改变私有制,而只在于消灭私有制,”[1]557重新构建所有制形式.具体而言,马恩要消灭的是私有制条件下资本的阶级性质,从而改变资本的属性,把本属于社会成员共同创造的财富还给社会.而新社会实行什么样的所有制,马克思曾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随着联合起来的个人对全部生产力的占有,私有制也就终结了.”[2]582这表明,新社会的所有制形式必然是生产资料公有制.

  有计划地组织社会生产,没有商品,没有货币.关于新社会的经济运行方式,马克思基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无序性造成的后果提出了新社会“社会调节着整个生产”[2]537的观点.在新社会里,社会将剥夺资本家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使整个社会从现实的情况出发,制定出相应的计划来管理一切生产活动.当新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和实现有计划地组织社会生产后,“由商品生产和交换所决定的价值、、货币、市场等经济现象及其内在矛盾将消失,价值规律将被计划规律所代替.”[3]因此,在新社会中商品和货币也将不复存在.

  (二)政治特征

  新社会必须坚持的领导.新社会中还存在着领导者,带领人民改造旧社会,建设新社会.马恩在《宣言》中对比了人和其他无产阶级政党后,指出人具有与之不同的特质:一是人:“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 [1]413,是无产阶级利益的代表者;二是人具有国际主义精神,“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 [1]413;三是具有彻底的革命精神.因此,马恩认为新社会的领导者是人,新社会必须坚持的领导.在新社会中,人如何实现领导?马恩强调人有一套自己的理论原理,他们的理论是根据具体情况而发生变化,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

  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阶级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是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剩余产品的出现以及私有制的产生而产生的.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低下,没有产生阶级和阶级差别.随着生产力的提高,逐渐产生了阶级和阶级差别.到生产力极大发展的资本主义社会,阶级差别不仅没有消失反而扩大,阶级矛盾也上升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因此,马克思提出消灭阶级差别,“这种社会主义就是宣布不断革命,就是无产阶级的阶级,这种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差别,达到消灭这些差别所由产生的一切生产关系” [1]532,从而实现真正的社会平等.而消灭阶级差别,就意味着要消灭阶级本身,这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但“一旦当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达到相当高的程度、人们在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上已经没有差别的时候,阶级的存在就失去了存在的客观根据,阶级社会就转变成了无阶级社会.”[4]因此,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的前提.

  国家将自行灭亡.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它由特定时期的经济基础决定.原始社会生产力落后,没有产生国家,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阶级和阶级斗争后,国家就应运而生,成为阶级斗争的产物.马克思在《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中,揭露了资产阶级国家的性质,指出,“原来这个国家公开承认的目的就是使资本的统治和对劳动的奴役永世长存.”[1]470但不可避免的是,随着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阶级将会消失,“至于国家它不是‘被废除’的,随着阶级差别和阶级对立的消灭,也就不再需要国家这种特殊的镇压力量了.”[5]而国家消失后,新社会将会是一个自由人的联合体.

   (三)文化教育特征

  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马克思曾在《路易·波拿八的雾月十八日》中指出,“在不同的财产形式上,在社会生存条件上,耸立着由各种不同的,表现独特的情感、幻想、思想方式和人生观构成的整个上层建筑” [1]695,这表明意识形态具有阶级性.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的学者宣扬的意识形态是自由和平等,然而这种自由和平等建立在金钱之上,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因此,马恩强调,新社会的文化必须“同传统的观念彻底决裂” [1]421,建立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这里,马恩谈到的“传统观念”,除资本主义社会奴役人的文化外,还包括残留的封建主义社会的腐朽文化.那么新社会的文化有何特征?可以预见的是,在共产主义废除私有制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后,建立的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文化,这种文化必然是共产主义先进文化.

  实行义务教育和教育必须与物质生产相结合.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教育成为统治阶级奴役人们思想的一种手段,它培养出的只是单纯的商品和劳动工具,使每个人的发展变得片面化.因此,在新社会的构建中,马恩特别重视教育对于人全面发展的推动作用.在新社会中,所要实现的是什么样的教育?马恩在《宣言》中做出过明确的回答:“对所有儿童实行公共的和免费的教育.取消现在这种形式的儿童的工厂劳动.把教育和物质生产结合起来,等等.”[1]422可以看出,新社会的教育特征表现为:一是要实行义务教育,让国家为儿童的发展提供公共的教育资源;二是要教育内容要符合社会的发展,实现教育与生产实践的结合.

  人们的思想觉悟极大提高.资本主义建立在私有制的基础之上,人们的思想观念是以私有为主,维护自身私有财产,注重个体自由.当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社会的物质财富不断涌现后,人们的私有观念也会随之慢慢消失,正如马恩所阐述的:“思想的历史除了证明精神生产随着物质生产的改造而改造还能证明什么呢?” [1]420而公有观念和集体主义的思想将会表现出来.这是因为,当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提高后,社会的精神产品不断增加,能够不断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人们也会得到更好的教育,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因此,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变化,旧思想会逐渐瓦解,反映整个社会的新思想会产生.

  (四)社会特征

  建立新型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由于私有制的存在,人与自然充满矛盾.因此,在新社会的构想中,马克思十分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他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阐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自然界,就它自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2]161在马克思看来,人依赖自然界,从自然界中获取生活资料,已经成为大自然的一部分,人应该同自然和谐相处.因此,马恩认为在未来新社会消灭私有制后,必然要构建一种新型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同自然的和谐,建立和谐社会.

  形成新型的城乡关系.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城市资源日益集中,农村则日益分散,城乡之间的关系极不协调.在马克思看来,这种“城乡之间的对立只有在私有制的范围内才能存在.城乡之间的对立是个人屈从于分工、屈从于他被迫从事的某种活动的最鲜明的反映,这种屈从把一部分人变为受局限的城市动物,把另一部分人变为受局限的乡村动物,并且每天都重新产生二者利益之间的对立.”[2]556因此,马恩特别强调在新社会中消灭城乡差别,建立新型的城乡关系,实现农业和工业的共同发展,达到城乡融合,使社会成员共享创造出的物质财富,使每个人都能获得全面发展的机会.

  构建新型的人与人的关系.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的家庭建立在资本的基础之上,男女地位极其不平等.针对资本主义家庭中人与人之间冰冷的金钱关系,马恩提出新社会要消灭家庭,构建人与人之间新型关系的思想.这种人与人之间的新型关系是什么?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中做出了回答,“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将会使关系成为仅仅和当事人有关而社会无须干预的纯粹私人关系” [2]690,这与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存在质的区别.在这里,恩格斯强调新社会中家庭的特征表现为: 婚姻自由,不为社会其他因素所捆绑;人与人之间真正实现平等.

  三、马恩关于“新社会”的构想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马恩在1848年前后对新社会进行科学构想时,还没有产生现实的社会主义,因此他们,强调各国具体的社会主义建设只能依靠自身探索.虽然他们只在原则上对新社会进行构想但其构建新社会的基本原则、基本理论对于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依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必须坚持基本经济制度

  马克思在《宣言》中明确提出要消灭私有制,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思想,这对于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国进行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956年我国消灭了剥削制度,确立了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并逐渐探索出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党的十八大以后,关于如何坚持基本经济制度,总书记提出必须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思想,强调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对于如何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总书记强调通过对国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党的十九大后,总书记仍强调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以及不断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思想.这都体现了我国根据自身所处的历史阶段,坚持和发展了马恩关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思想.

   (二)不断加强党的建设

  马克思在《宣言》中不仅强调新社会必须坚持的领导,还阐明人的利益原则,指出不断加强党的建设.马恩的建党思想为中国的建设提供了重要指导意义.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第一个建立社会主义的国家苏联,最终走上了亡党亡国的道路,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带来沉重打击.在十八届纪委第二次全会上,指出苏共亡党亡国最重要的原因是没有加强苏共的建设从而逐渐背离人民,因此他始终强调中国必须始终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三严三实活动、全面从严治党的思想以及两学一做的举措,对于推进党的伟大工程建设有着重要意义,党的建设也不断取得新成就.在党的十九大上,总书记强调,中国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中国只有不断加强党的建设,才能带领人民实现长远的共产主义理想.

   (三)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关于“新社会”的文化建设,马恩认为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新社会的文化必须同传统的观念实行彻底决裂,从而建立共产主义先进文化.这对于仍留有封建文化残余,资本主义文明成果又不足的我国进行文化领域改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每一个社会,都必然存在反映着这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我国提出了“富强、、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十分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地位和作用,提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凝聚共识,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思想.在党的十九大上,总书记再次强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人民精神层面的引领.现阶段,只有在不同层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更好地建设先进文化,使我们在新时代树立文化自信,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

  (四)构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马恩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私有制对生态造成的严重破坏后,提出了在“新社会”中构建新型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这对于我国构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由于缺乏历史经验,我国在发展过程中选择了粗放式的发展方式,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使生态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因此,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首先就必须处理好生态与经济的关系,这是因为“生态文明与经济从更深层次来看其实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 [6]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布局之中,提出了完善经济社会考核评价体系的思想.为进一步解决生态和经济发展的矛盾,总书记还提出了“两山论”的思想,强调“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7] 党的十九大后,我国强调要建立生态补偿制度,不断推动绿色发展,这体现了我国对绿色生态的重视.

  马恩立足于自身所处的时代,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病,从而提出在经济、政治、文化教育以及生态方面构建共产主义新社会的思想.虽然时代已经发生变化,但马恩构建新社会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理论依旧对我国的建设有着重要意义,需要我们在新时代不断坚持和发展马恩关于新社会构想的理论,更好地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吴声功.马克思恩格斯“未来社会制度”设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2):1-9.

  [4]赵家祥.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基本特征的设想[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4(6):21-30.

  [5]赵亚静,张森林.继承与超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马恩对未来社会之构想[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6):97-100.

  [6]付芳.浅析的生态文明思想[J].学理论,2016(2):5-6.

  [7].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121.

社会论文范文结:

关于社会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社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1、法制和社会杂志社

2、社会杂志社

3、社会语言学论文

4、社会科学家杂志

5、社会心理学论文

6、和谐社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