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接受美学相关论文范文集 与基于接受美学的诗歌《江雪》英译分析方面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

本文是一篇关于接受美学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基于接受美学的诗歌《江雪》英译分析

前言:诗歌一直以来都备受文人墨客的青睐,也是因为其地位的特殊性.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唐朝,诗歌的辉煌便似太阳般耀眼.而那些自带光芒的诗人们也好似雨后春笋般的不停涌现,他们的作品也一直被我们所景仰.唐宋八大家的柳宗元就是一位非常有内涵的诗人,它的广为人知的一篇名作《江雪》就是最好的例证.纵观当今世界的发展,我们不难得出一个这样的结论: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碰撞已经愈演愈烈了.而诗歌作为我们的优秀传统文 化,在它走向世界的过程中,翻译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在翻译这个大环节中,又有译者,作品,作者,读者这四方共同构成,而译者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可以说是举足轻重.《江雪》作为一篇极其优秀的诗歌,许多人都对其进行了自己内心的翻译,由此衍生出了众多是、独特的英译本.为了使英译效果变得越来越符合信达雅,译者们在不同的方向角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这时就要提到接受美学了.它是在西方兴起的将主体变为读者的一种文学批评理论, 由于其正确适时的理念而逐渐引起人们注意.接受美学又被大家称为接受理论, 从诞生之初便很快风行整个欧美文艺理论界.80 年代中期, 传入我国后有心的译者便将这一理论运用为文学研究中.在诗歌英译中,译者究竟应如何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接下来我将对江雪的不同版本进行粗浅的分析, 并从这个角度向着接受美学的角度进行展开.

一、简析江雪

虽然这首诗已经算是家喻户晓了,直到现在依旧是文采不衰,但笔者还是带大家简单再赏析一下这首诗吧.《江雪》四句诗的脍炙人口.通俗的讲,是因为全诗勾勒了一幅绝美的独钓寒江山水画.此诗作于柳宗元贬官永州期间,所以对于意境的把握也十分重要,对译文的质量影响极大.对于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本人,在此就不多做赘述了.因为正直的眼里很难融入沙子,所以在察觉了官场的腐败后,在尝试革新继而以失败告终,被贬之后为了抒发心中的苦闷之情,便写下了这首五言绝句《江雪》.要知道当时的诗人写诗就如同现在的歌手出专辑,都或直接或间接的表达着自己心中的所思所想.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高处“鸟飞绝”,远处 “人踪灭”, “绝”“灭”两个入声字,将一种抑郁的气息弥漫胸膛.后两句正从渔翁着手,渔者如何? “孤”,说明人类在自然面前的微小孱弱; “独”一字极为生动形象,体现出了傲气与和其相互呼应的反抗气质; “雪”字有韵律,在四周皆白的环境里,冷意可以说是避无可避的.诗人的清高孤傲便已铭记于心.寒江独钓的画面感在脑海里挥之不去.全诗的情景交融,同样是中国古诗歌的一个特点,包括它本身自带的严格韵律.这首诗朗朗上口,读来很有节奏感.而正是由于这种严格的音律和句式要求,才保证了中国古诗稳定统一的美学特质.甚至可以说已经成为诗歌灵魂.接下来笔者就带着大家一起来分析两篇较有特色的《江雪》英译文.下面是许渊冲所译的《江雪》: From hill to hill no bird in flight; From path to pathno man in sight. A lonely fisherman afloat Is fishing in lonely boat许渊冲此诗译得很有意思.在这里他将原诗里的“千山”和“万径”弱化,译为两个单数名词 hill 和 path.并且在前两行里,所用单词均为单音节词,体现出了读诗的节奏感.这就是诗歌形式与文化的正确迁移.求真是必要条件,求美是充分条件,译诗不能不似,但似而不美也是美中不足. 加里·斯奈德的译文分析:These thousand peaks cut off the flight of birds,On all the trails, human tracks are gone. A single boat- coat- hatanold man! Alone fishing chill river snow 加里·斯奈德是美国的著名诗人汉学家, 所以他的翻译水平一定属于拔尖的.他动用的各种语言手段, 比起那些不着边际描写更可以体现出该有的意象.这是外国人翻译中国诗歌的优势所在.总之,诗歌翻译是一件极其有难度的事情,有个关键点要注意:文化和语言必须高度的统一.翻译不仅仅是文字层面上的相似,最好还要在意义层面忠实与原作.五言诗、歌诗、宋词与元曲等无一不尽显我们悠久的诗歌文化.检查文化和语言是否统一是必须要做的.进行汉诗英译时尽量用合适的词语来表达,使读者在译诗中发现自己熟悉的语言,真实的去体验他国文化的魅力.

二、接受美学中诗歌翻译的译者主体性

接受美学是于二十世纪中后期由德国的姚斯教授所提出来的,就是他们最先提出了要把对于文学研究的内涵巧妙的引导为以读者为主体,而非我们通常意义上的作者,由于文学活动应当是包容性极强的产物,所以要尽量考虑好读者的阅读接受效果.并以此为出发点去进行诗歌的相关翻译工作.接下来简单讲一下该如何立足接受美学去阅读诗歌,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我们要知道我们所进行的翻译其实质是为了翻译出能够被广大读者欣然接受的作品 ,这样的翻译才有现实意义;其次,译者在进行诗歌翻译时,绝不能肆意发挥自己的想法,过度表达是十分容易使翻译的作品丧失原有的艺术魅力; 最后,译者在翻译时也要对文学作品的跨文化交流有一定的理解,尽量防止读者对于诗歌作品的感受与原作相去甚远.诗歌的翻译过程, 其实质应该是两种文化价值的转换,而非是单纯的两种文字的简单交换, 也就是一种思想层面的交流.但是身为两种不同文化氛围下的读者,两类群体之间存在的文化体验差异是不容忽视的.跨文化交际行为说的就是非本族语者与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 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结合此种观点,笔者觉得, 译者应尊重并保留原作的内容.且在诗歌翻译的整个过程中,其主体性都应当贯穿其中.若译文读者可以通过自己的理解而将这样的跨交际差异抹消,那就是读者自身的问题了.但这也仅限于原文读者与译文读者不大时, 才有主动把握理解译作的可能性.本文所分析的两篇译文, 虽然他们的笔法完全不同, 但都是极为成功的译作.由于每个读者对作品的意义都有着自己的看法, 这就必然带来不同的读者的鉴赏趣味有所偏颇.

从接受美学进行《江雪》英译的鉴赏,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可算作中西方思想文化的交流方式之一,对于诗歌,其中的意境具有模糊性的特征.《江雪》这首诗虽然很短,但版本却极多,译者本身自带的文化知识积累造成了这种主体性明显的现象.

三、结束语

综上,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总结,接受美学作为一种十分强调读者作用的文学理论,其不确定性很大.并且在诗歌的翻译过程中,译者其实也只是读者之一,所以许多作品都有着独具一格的个人特色,这也解释了诗歌翻译版本为何如此的丰富.且由于译者对诗歌的翻译体现出因人而异的特点,所以也不能保证所有的解读都是恰当的,以及对于译者来说,一定不能随意改写,因为诗歌翻译的有趣之处就在于调动各种手段,同时也要明白翻译过程中有所损失是在所难免的现象.译者在进行翻译时除了自身要有一定的文学素养外,也一定要将原著的真实情感融合进去.本文从接受美学入手, 对柳宗元的江雪的英译文做了一个相对简洁的比照,并且从译文读者和原文读者的不同价值层面进行了比照,且从中也得到了些许启发.我相信,通过译者和译文读者的双向促进, 一定可以使外国读者更好地去感受到领唐诗独有的魅力.

接受美学论文范文结:

适合接受美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接受美学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1、护理美学论文

2、建筑美学论文

3、美学原理论文

4、医学美学论文

5、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6、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