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川大论文例文 和海纳百川大家风范,以武入道桃李满园专访周口武协主席张志民类毕业论文范文

本论文为您写川大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海纳百川大家风范,以武入道桃李满园专访周口武协主席张志民

阳春三月,乍暖还寒,漫步于古城周口的街角,车马喧嚣而又暗藏静谧,在几丛鹅黄嫩绿的柳色掩映里,感受到一股强劲而又圆融的气场扑面而来.只见一白衣飘飘、目光温润而又内敛的武者疋虚灵顶劲”、“以意行气”地打着太极拳,动静之间张弛虚圆,驰中有定,让人看得惊羡忘神.

这位刚柔相济、神采照人的武者,就是周口武术界杰出代表张志民先生.他是中国武术段位制考评员、河南省武术协会常务委员、河南省陈氏太极拳研究会常务理事、周口市武术协会主席.数十年来,张志民一以贯之地致力于中华武学的研究与传承,在功夫上海纳百川、兼容并蓄、在教学上有教无类、无私授艺.

中国周口,是人祖伏羲故都、道宗老子故里,拥有着6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太昊伏羲氏在这里建都立国,炎帝神农氏在这里播种五谷,开创了中华民族的远古文明.在传统和武术文化底蕴异常厚重的周口,张志民始终淡然而又坚韧地坚守着一方水土的太极根脉和梦想.

千锤百炼科班出身专业“锻造”英雄本色

张志民1 952年1月出生于河南省郸城县,1 97 4年至1 97 7年在武汉体育学院上学,主修武术,师从江百龙教授.

在校期间,他经常得到温敬铭教授和刘玉华教授的亲授,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河南省周口市体育局工作.1 988年至201 2年,他一直担任该局业务副局长.

从1 979年至今.张志民先后担任周口地区武术协会秘书长、副主席、主席.2001年连续当选河南省武术协会常务委员至今,2006年至今被推举为河南省第一届、第二届陈式太极拳研究会常务理事,201 1年被推选为河南省武术家协会委员.2 01 2年经国家体育总局培训考核,获得中国武术段位制考评员资格.张志民是周口市政协第一、二届委员.

1 998年经国家体育总局培训考核,他被晋升为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2003年,他晋级为中国武术七段.周口市组队参加河南省第四、五、六届武术运动会时,他连续3届都任总教练.

初见张志民,只见他一身飘洒的白色对襟功夫装,单手持剑,满脸笑容,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透出习武之人特有的淡泊从容.

张志民说起话来中气充足,张弛有节.他很有感慨地总结说:中国武术,上武得道,平天下:中武人喆,安身心:下武精技,防侵害.如果能通过修习武术“以术人道”的话,就可以收获意想不到的宁静、通透、喜悦和上善的境界.

尽管今年已经65岁,可张志民看着却像不到五十.半个多世纪以前,在郸城县张庄村时,他就特别喜欢听村里老人传讲铁拳村”的传奇故事.“铁拳村”就是张庄的邻村郑集村.张志民反复打听那个传奇故事仍嫌不过意,干脆三天两头跑过去跟邻村的拳师或青年练武打拳. “当时大家练的是八卦拳.我没事就偷偷跑过去看,看着他们跟着师傅一招一式、有板有眼地学,我心里急得直痒痒.因为当时他们不教小孩,所以我无缘跟随师傅学习,但心里特别喜欢.”

回忆起小时候偷看别人练武的经历.张志民灵光浮泛的双眸闪耀着别样的光芒.记忆深处,当年懵懵懂懂之中萌发的对武术的刻骨热爱,至今仍是他终生难忘的深情记忆.

1 966年,年仅1 4岁的张志民一进入初中,就主动开始了拜师求道的习武生涯.

“真正系统的学习武术,是在初中阶段.那时运动是以集体活动为主,没有田径场,只有一个沙坑、一个单杠、一个小篮球场.虽然我平时睡里梦里都想着练武,但也只能等到上体育课的时候才能跟着付相国老师学习八卦拳,后来又学习了春秋大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整个高中阶段,张志民怀揣着对武术的热情,终日与武为伴,精心钻研武术,苦练基本功.

1 97 2年高中毕业后,张志民进入周口市郸城县粮食局工作.他工作踏实认真,得到领导与同事的高度赞扬.

1 97 4年1 0月,在单位领导的推荐下,张志民进入武汉体育学院继续深造.“武汉体院培养的是体育老师加教练,提倡的是一专多能,一专是为当教练准备的,多能是为做体育老师准备的.”

“入门引路须口授,功用无息法自修.”初人大学的张志民发现,很多同学因为自幼习武都有很高的武术基础和天赋,他们对武术的掌控游刃有余,相比之下他感到自卑,甚至产生了放弃练武的念头.这时,张志民遇到了他学习之路上的首位引路人——温敬铭教授.

“温敬铭是我大学时期的武术理论教授,他是第一批代表新中国参加德国柏林奥运会的运动员.他细心察觉到了我的自卑心理,不仅没有责骂我,反而对我不断地加以鼓励和开导.温教授认为,未来中国武术必将会进一步长足发展,武术系大学生学得好坏,将直接影响着国家武术事业发展的好坏,所以一定要把知识掌握好,将来走向社会的时候才能为更好地继承发扬传统国术做出更大贡献.”

“如果说温教授是我思想上的引路人.那么江百龙老师则是我习武道路上的恩师和指明灯.”张志民说,“江老师对我寄予厚望,他亲自教我练武,推选我为武术队队长,并有意识地锻炼我的领导能力,让我受益良多.” “吃水不忘打井人”,尽管已过去了40多年,但张志民提起这两位恩师依然充满感恩和深情.“温教授和江百龙两位老师的话让我受益匪浅,特别是想到自己从小热爱武术,学习武术的经历又特别不容易,只有现在用功把武术学精,将来带着一习武,把自己学习到的东西教给其他人,这样才无愧于武校的培养,才能将武术事业发展光大.每当想到这个,我学习的动力就来了.”

“要缘惊人艺,须下苦功夫”.张志民充分利用一切空闲时间钻研拳术,强化专业训练.功夫不负有心人,毕业时张志民的成绩赶超其他同学,在班上名列前茅.张志民突出表现得到校领导和老师们的赏识,他们纷纷劝说让其留校任教.

“吃水不忘挖井人.是周口市粮食局推荐我上的大学,现在我毕业了,更希望能为周口的体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于是我婉言谢绝了领导和老师的好意,义无反顾地回到了家乡.’

怀揣梦想的张志民回到周口.因专业技能突出,地区体委领导对其委以重任,让他主抓拳、操、功”(武术、广播体操和气功).从武校的专业教育到单位的实战性摸索再到创新型的武术指导,每一步都留下了张志民坚实的脚印.

苦心孤诣组建武协提振事业铸梦辉煌

时光飞逝,改革开放以后,习武练拳风潮迅速在全国遍地开花,给无数习武爱好者提供了诸多有效的学习、切磋、交流、展示平台,更为他们朝夕不忘的武侠梦构筑了海阔凭鱼跃的广阔天地.

1 983年,张志民先生经过当地党委政府及体育局、武术界的反复考察和试炼,被郑重任命为周口(地区)武术协会秘书长.在任期间,他带领民间武术大师和广大武术爱好者共同致力于周口武术事业的发展.张志民卓越的组织管理能力获得领导和同仁们的广泛一致认可,进一步被推选为周口市武协主席.每一份荣耀的背后都是千百倍的付出与坚守,张志民从挑选武术项目、遴选队员到专业指导,每一步都亲力亲为,严格把关,毫不马虎.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由张志民参与组织的比赛吸引了来自周口各门各派的武术精英.起初,由于缺乏统一的评判标准和衡量标尺,参赛选手与裁判员之间经常产生摩擦,甚至影响了比赛的进度和效率.为此,张志民深思熟虑,反复琢磨,迅速产生了培养一批专业武术裁判员的可行性想法.此前的1 9 7 8年,由张志民创办的武术教练学习班便正式开班授课,该班博采众长又精准定位地将裁判法、国家武术规章制度及各级别比赛的评分规范树立为培训重点,随之迅速而扎实地培育出一大批优秀的裁判员,有效地避免了赛场内外的摩擦,使各门派之间的关系日渐融洽,使武术界更加具有凝聚力.

张志民亲自担任总教练,不断规范裁判员队伍,定期进行严格的抽查和闭卷考试,不合格者不审批.这样,终于培养出一批业务精通、素质过硬、德才兼具的裁判员队伍.

1 981年,河南省第一届全省武术擂台大赛盛况在即.但有着深厚武术文化底蕴的周口,当时却没有一项拿得出、打得响”的代表性武术项目和门类.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这时,张志民深感是时候为家乡做点事了.

1 982年.张志民着手为周口地区第一届武术擂台赛做准备.万事开头难,令张志民始料不及的是在周口举办擂台赛的申请被领导一纸驳回.张志民并未退缩,血气方刚的他旁征博引、多方奔走汇报,甚至在领导面前立下军令状”,自愿承担全部后果,终于积极争取到支持举办擂台赛的审批.

为确保参赛选手的安全,张志民亲自选拔出了一批优秀的裁判员,细化了场内比赛规则.经过一系列前期准备,第一届擂台赛得以成功举办.比赛盛况空前,如火如荼,受到社会各界和武术界的广泛关注.

有了成功举办重大赛事的成功经验,上级领导对张志民更加认可和激赏,并寄寓厚望,随后上级将周口9县1市的武术运动比赛全都交由张志民先生全权组织统筹.

勇于创新拓展范畴深挖遗珠广结善缘 “跆拳道、中国式摔跤、拳击原本并不在中国传统武术范畴,但我经过反复思索和考察,明确地考证出跆拳道其实渊源于古代中华武术体系,摔跤和拳击也是与武术殊途同归的,把这些揉入武术能另辟蹊径,全面提升周口全市的群众体育和全民健身工作的水平.“竞技体育在4年拿金牌,必须持续为周口人民争光添彩,这是每个武术体育职能单位必须做到的,我们随即也将其郑重列入年度计划.”

为了有利于周口地区习武人才的规范化管理,张志民带领同事走街串巷、顶风冒雪、一一寻访、建档入册、因材施教,编排出一系列风格迥异的武术套路,培养出一批专业型的武术竞技人才,如第一届世界散打比赛65公斤级冠军杨锐、2006年多哈亚运会散打6 0公斤冠军马超、河南省省队的太极拳教练董国兴……

“深挖地区武术文化精华.为后代留下宝贵精神财富.”1 985年,担任周口第七挖掘整理小组组长的张志民,带领2名队员,开始着手整理散落在民间的武学精华.他们上门拜访拳师,搜集拳谱、整理招式与经验,共划分出22种不同类型的拳种,其中7个土生土长的周口拳术目前已被列入全国或全省和周口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经过一年的努力,1 985年底,由张志民带领编纂而成的《周口拳械录(共1 3集)被收录于国家武术库.

为了与民间武术界的高人搞好深入交流,张志民每每自费赠送小礼物?喜欢喝酒的我拎两瓶酒,跟他聊聊,在聊天中推诚布公,诚心交友,把人家的东西整理好”.武术套路、训练方法、教学指导现在网上到处都是,但那时没有,全部需要实地走访询问、总结招式,抢救民间宝贵遗产.

呕心沥血传承太极 以术入道扬名中原

在广泛收徒、诲人不倦的过程中,作为老师,张志民对学生分文不取.提到张志民老师,学生们讲述最多的就是张老师没有门户之见,你若愿意学,他便乐于教.除此之外,张志民在教学上也坚持与时俱进,他将传统武术与当下武学紧密结合,赋予传统武术时代气息,深得学生们的喜爱. “我的信念是真抓实干做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来学习,张志民都会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对症下药,言无不尽,让他们最大限度感受到武术的魅力,成为一个有一技之长和风格鲜明、德才兼备、学以致用的人.

4 0多年来,在牢记恩师嘱托、不倦传道育人的同时,张志民始终练武不辍,兼收并蓄地广泛吸纳消化各种拳种拳术,他对长拳、翻子拳、南拳、八卦掌、少林拳、太极拳等都有广泛的涉猎和独到的心得,对各种兵器的功法演练更是轻车熟路,牢握精髓.另外,他对中国式摔跤也有深入研究和独到见解.

他说,习武是自己的爱好,更是一种对传统民族文化精髓的传承和坚守.为人师表,自己更应该以身作则,把武艺练精,海纳百川般地吸收消化更多的功法技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教学育人、弘扬国粹.

谈及他今后在武术方面的发展,张志民的双眸如星如炬.

来者不拒,广结善缘.只要有人邀请,张志民都会根据对方的具体需求,个性化、差异化地悉心展开专项授课.

太极拳、长拳、少林拳、南拳、华拳等传统拳术和对练、擒拿、中国式摔跤及散打击技项目,都是张志民关注和擅长的范畴.

为了切实推进和做好武术进校园工程,张志民还时常通过举办全市学习班等方式展开校园武术教练员的扎实培养,有时更是直接去武术学校和武术训练点面对面直接辅导.

“踏遍青山人未老”,花甲之年的张志民依然精神矍铄,全力参与到推广宣传拳术的视频资料录制工作中.关于退休后的生活,张志民有了更多的期许?忙活了大半辈子,真是要好好享受一下生活了.但是只要是武术方面的事,哪里需要,我就去哪里.”

“用周口武术协会主席这一身份号召全体武术爱好者参加武术锻炼,让更多的人健康受益:用曾在体育局当过领导的身份向教育等部门宣传和推进上级发展武术的相关政策,特别是武术进校园工作初见成效:自己带头传授武术、气功等健身功法,始终做到诲人不倦:利用一切机会积极组织武术赛事,推动武术的普及和发展;全力帮助基层协会、门派协调关系处理矛盾,帮助搞裁判员培训和组织武术比赛,这些都是我应尽的职责.”

访谈最后,张志民先生再次细阅《少林与太极》,他对杂志社充满希望和期许?期待杂志社全体人员共同努力,打造出与时俱进、引领潮流的,武术人最爱看的一流精品杂志”.

“少林与太极杂志社既是全国的武术杂志,更是我们河南体育界和武术界的杂志,这个品牌和符号异常响亮和丰富,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把杂志办好.使杂志成为全国一流的金字招牌和权威刊物!”

(编辑/吴泳)

圣堂心意六合拳传承基地隆重“落沪”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南省重要绝技拳法尚明心意六合拳”隆重落沪”,再次为河南武术文化进一步在全国、全世界提升影响力增光添彩.201 7年3月7日,下午1点30许,圣武堂心意六合拳传承基地授牌仪式在上海虹桥隆重举行.尚明心意六合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李洳波先生亲自授牌,玄光法师、盛泰先生接牌.

当天,在上海虹桥天禧嘉福酒店1 2楼会议厅,上述基地的成立引起上海社会各界知名人士的广泛关注和普遍欢迎.上海当地的著名武术文化专家认为,此举进一步有效传承和发扬了中华及河南的传统拳术,并为上海乃至长三角经济区的广大传统武术爱好者提供了一个耳目一新、底蕴深厚的相互交流的平台.上海广福寺方丈玄光法师在李洳波先生的支持下成立了圣武堂心意六合拳传承基地”.此次授牌仪式吸引了各地武术同仁前来祝贺.

随后,参与授牌仪式的人员一同出席了禅武养生研讨会”,并围绕中国传统武术与健康养生”这一话题进行了深入地探讨.

相传心意六合拳由南宋战神”、爱国名将岳飞所创,岳飞被害后,习此拳者归隐山林,拳术也散落民间.

川大论文范文结:

适合不知如何写川大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川大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论文致谢大集合

2、有关大数据的论文

3、西部大开发杂志

4、大科技杂志

5、健康大视野杂志

6、毕业论文题目大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