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南海学士学位论文范文 跟汪品先:82岁院士三次深潜南海方面学士学位论文范文

本文关于南海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汪品先:82岁院士三次深潜南海

5月24日,我国“南海深部计划”西沙深潜科考航欠圆满结束,来自全国14个单位的60名考察队员乘坐“探索一号”科考船返回三亚.在长达12天的科学考察中,科研人员乘坐4500米载人潜水器“深海勇士”号共下潜13次,在南海首次发现“深水珊瑚林”和新的冷泉活动喷口. 担任此次“南海深部计划”专家组组长的是我国著名海洋地质学家、中科院院士、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教授汪品先.已是82岁高龄的他此次终于实现深潜的心愿,3次下潜到1400余米的深海,每次下潜观测采样时间都在8小时以上,每次都收获满满.

趁我现在走得动,当然要自己做

8 2岁的中科院院士汪品先,是我国自主研制的45 0 0米载人深潜器“深海勇士号”上最年长的“乘客”.

5月11日至23日,我国自主研制“深海勇士号”载人深潜器在南海完成首航.这次科考航次是国内迄今规模最大的南海基础研究项目“南海深部计划”的收官之作,致力于研究南海的形成、演变等基础研究,其成果有望让人们重新认识南海c

“8 2岁院士三次深潜南海”的新闻受到广泛关注,出乎汪品先意料之外.在他看来这就是一件小事,完成了多年前和友人的一个约定,实际下潜中,他做得比想象的要好,这让他非常高兴.

汪品先精神矍铄,说话时偶尔托腮思考,激动之处会作手势强调,还会耸肩表达一些无奈.“我现在(的生活)是倒计时的.”汪品先笑着说.他将后面要做的事按重要性排队,最紧要的是先把“南海大计划”科研项目完成.

为了不被打扰,汪品先平时不用手机.他说自己什么都可以慷慨,唯独时间不能慷慨.82岁仍活跃在科研一线,全球同行中已鲜见同龄人.汪品先在追赶逝去的时间,他的年龄是错位的,该做事情的时候一些时代原因让他做不成,该退的时候反而有条件做,“丢了好多年”.

他每天早上8点半进办公室,晚上1 1点回家.最近被夫人下了命令,把回家时间提前半个小时.“现在10点半之前必须从办公室回家,不然(夫人)脸色就不对了."汪品先说着自己“甜蜜”的烦恼.

汪品先的夫人是植物学家孙湘君,两人从同学发展成情侣,后来北京、上海两地分居30年.“争”了很多年,孙湘君2000年最后“投降”,搬到上海.

如今,这对年过八旬的科研伉俪经常一起去学校办公室,分头工作.在办公室待的时间,比家里还要多.

汪品先对研究的心情是迫切的.很多年来,深海科研只能依靠国外设备,现在终于有了国产的潜海条件.“说了那么多年深海,趁我现在还走得动,我自己当然要做.” 不断修正的航行路线和计划 回想起来,让汪品先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本航次“连续作战”的奋斗精神.半个月里,“探索一号”科考船俨然成为一个“科学大会堂”,每天下潜的人员上来后都要一同分享,讨论、分析“深海勇士”号在海底录制的图像.

“大家不仅讨论与后面科考任务相关的内容,还不断将科考内容与国际上的研究成果进行比较,每一次分享就像一次学术报告.”汪院士说,参加本航次的不少人都是各个科研院所的学科带头人,在各自的领域颇有建树,大家既能在交流互动中加深对深海的认知和了解,也对下一步的工作计划进行了调整,这种连续作战、随时调整科考计划的工作状态是以往少有的.

实地探索深海与在办公室读文章思考问题截然不同.汪品先说,本航次就是一个科学探索的过程,不是为了回答问题,而是为了发现和提…出问题,修正航行路线和计划变成了正常的事情.

本航次上的8位科研人员,每人都搭乘“深海勇士”号下潜了1至2次,每次要在海底待上8个小时.不过原计划下潜2次的汪品先多了-一次下潜机会,“我原来主要也是想看冷泉和珊瑚礁,但因深水珊瑚林的发现,在中科院深海所的支持下,我有幸多潜了一次.’

我见证了祖国海洋科研实力的发展壮大

1 0 0 0多米深的海底是什么样?那是一片黑暗的神秘世界.因为只有200米以内的浅水才有光,超过这个深度的海底一片黑暗.世界大洋平均3700米深,这就是说95%的海底是黑的,汪品先说自己观察到的仅仅是这广阔海底世界的一角.

“‘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舱像一个直径两米的‘球’,里面的大气环境与在陆地一样.每一次载人下潜的成本很高,下潜前我们必须做到心中有数,珍惜在海底的每一分、每一秒.”尽管年事已高,但汪品先那份对未知世界探索的激动、兴奋、紧张早已盖过了身体的劳累,他总觉得舱外的神奇世界让时间走得快极了.

“我是在上海南京路边长大的,亲历战争和社会变革,很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汪品先和海洋打了´一辈子交道,作为祖国科技创新不断发展壮大的受益者,他此行终于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一次深潜.“深海探索太重要了,无论如何,我们南海深部计划的目标是要向世界证明南海深部主要是中国人认识的.深潜就是其中一个环节.”他说.

仔细算算,这已是汪品先第5次参与南海科考.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当海南岛莺歌海打下南海第一口探井时,他就在岸边为石油井做鉴定.之后的三次南海科考,汪品先乘坐的都是“外国船”.

数十年风风雨雨,汪品先见证了祖国海洋科研实力的发展壮大.“如今,那么多曾一起并肩作战的人不在了,和他们相比,我太幸运了,直到今天还能发挥些许作用.”他说,最让自己骄傲和激动的是,他有幸搭乘我国自主研制的4500米载人深潜器“深海勇士”号下潜到了千余米深的南海. 历经8年艰苦攻关,在国家8 63计划支持和国内近百家单位共同研制下,“深海勇士”号成功实现潜水器核心关键部件的全部国产化.它充一次电,能在海底遨游10个小时,借助锂电池的澎湃动力,这名“勇士”可以快速上浮和下潜,大大节约了往返时间,增加了深海作业的时间.

汪品先的生活方式比较简单,看不出休息和工作的差异.他说,科学家如果对工作提不起兴趣,还是别干.“你自己要有精神,在船上谁不吐啊,但讨论起问题来劲的话,这些都是小事情.这是我的优点,直到现在我还是很投入的.

汪品先筹划着,先把“南海大计划”完成,如果还有几年,再做别的重要的事.“今年还有两本中文的书,本来也不准备出,后来一个老朋友去世,我想搞不好我也要跑掉了,所以就出了.怎么说呢,要叫我做的事我不想做,我就不客气了,是不会做的.” 关于人们普遍关注的科学家的年龄问题,汪品先自有一番“可爱的”言论:“我觉得自己能拿得出手的文章,都是60岁以后完成的.所以我开玩笑讲,人家是博士后,我是院士后.像地球科学、宏观生物学,眼界和经历很重要,你没见过这个东西,怎么会理解?积累多了以后,自然会有很多联想,这恰恰就是年纪大的人的长处.”

南海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南海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南海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