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乡村旅游方面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和欠发达地区乡村旅游扶贫以河南虞城县为例方面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本论文为您写乡村旅游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欠发达地区乡村旅游扶贫以河南虞城县为例

摘 要:“乡村旅游 + 旅游扶贫”是发展较快的一种新兴的产业扶贫形式,是使乡村贫困地区的人们脱离贫困的有效途径.现以河南省虞城县为例,对虞城县当地村民进行问卷调查,论述了旅游扶贫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提高虞城县村民参与旅游扶贫积极性;创意产业 + 田园社区 + 休闲旅游等完善虞城县乡村旅游扶贫开发建议.

关键词:旅游扶贫;乡村旅游;虞城县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8)12-0152-02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1.研究背景

  贫困问题是全人类必须谨慎应对的严峻问题之一.中国实施乡村旅游扶贫也逐步为大众所熟知,已成为我国生活比较困难的地区摆脱贫困的重要策略.

  据国家旅游局统计,目前中国拥有众多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百分之七十位于老、少、边、穷等欠发达地区,这些地区旅游资源保存较为完整,进行乡村旅游扶贫大有所为.

  2.研究目的和意义

  21世纪以来,我国是接待全球游客最多的国家之一,作为风景优美、交通不发达的相对贫困地区,抓住机遇,利用乡村本土的旅游资源带动经济的发展,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因此,现将乡村旅游与旅游扶贫两者结合进行研究,对于加快虞城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旅游扶贫的研究开始较早,近几年来还提出了“ST-EP”和“PPT”的旅游扶贫战略,将可持续性旅游作为消除贫困的有力工具,强调“旅游扶贫中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对于旅游扶贫的理论研究, Caroline Asheley 和 Harold Goodwin认为,旅游能为贫困区当地的人们创造就业机会,活跃旅游市场的经营活动,从而使贫困区居民获得经济和社会效益.学者Mercer指出贫困户参与对旅游地的适度开发是有力的.并有学者从微观角度强调社区和村民参与旅游发展,使贫困人口获益.Yves Renard认为在旅游开发中,贫困人口不仅能够获得经济效益,而且还可以享受到非经济利益.

  2.国内研究现状

  20世纪八十年代,我国的旅游扶贫研究才开始兴起,随后一大批学者对旅游扶贫开发进行了相关理论研究.闫明月指出旅游扶贫对生态的影响,他认为旅游扶贫的同时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李沛认为,旅游业的发展有助于乡村贫困区人口摆脱生活的困境,实现共同富裕.李志勇提出了特色旅游城市群模式和旅游综合功能区模式.肖建红以宁夏六盘山为例,以微观效应为基础,探索出文化旅游扶贫模式,摄影旅游扶贫模式和传统旅游扶贫模式 .

  二、乡村旅游扶贫开发概述

  (一)概念

  有学者认为,乡村旅游扶贫开发就是在通过开发乡村贫困地区特有的本土资源,兴办乡村旅游实体经济,从而实现乡村贫困区村民摆脱贫困,共同富裕.

  (二)与旅游扶贫的关系

  我国政府提出 “脱贫攻坚”战略思想,乡村旅游扶贫是以脱贫攻坚理念为指导,是一种“造血功能”式的扶贫,区别于以往“输血式”的救济扶贫,而且这种扶贫注重村民参与,村民获益.

  三、开发现状及条件分析

  (一)虞城县乡村旅游扶贫可行性分析

  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战略的提出,现在虞城县乡村旅游扶贫正从初级阶段向中级阶段进行过渡.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更加喜欢原汁原味的山水田园风光,虞城县乡村旅游以当地特有的乡村本土旅游资源为依托,在虞城县政府的主导之下,开展乡村旅游扶贫项目,当地村民从中获益.

  虞城县当地村民参与旅游扶贫的方式有多种,比如旅游经营、旅游打工、旅游供货、土地流转、企业分红等.2014年到2015年从事旅游经营的村民户均旅游总收入从58 126元增加到63 800元,可见虞城县开展乡村旅游对当地村民实现脱贫致富起着积极推动作用.

  (二)开发模式

  1.政府主导模式

  田庙乡石庄村位于黄河故道之内,在当地政府的主导下,该区对资源进行了充分的改造,投入大量资金完善当地的基础设施,力争打造全新的旅游品牌.当地政府不仅以黄河故道大堤为中心地带,铺设林间鹅卵石小路,改建休憩凉亭及座椅,并且围绕“石庄水库一日游”项目,投资建设了水上游艇.

  2.景区带动模式

  木兰镇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在旅游扶贫开发中,魏固堆村打响“伊尹文化”旅游发展名片,依托优势对伊尹墓园进行了改造,最终建设成了伊尹文化广场,带动了其他企业的经济发展.

  3.农文旅结合模式

  乔集乡刘楼村位于黄河故道滩区,历史和文化底蕴丰富.杂技文化具有很悠久的历史,刘楼村在杂技界被称作“杂技艺术的故乡”.当地每年举办杂技艺术晚会,并设立专门的杂技艺术团,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看,当地村民大大增加了收入.

  4.农业观光模式

  古王集乡李大夫庄村、李老家唐楼村、李老家高庄村在农业观光模式下,经济发展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形成了采摘园、观光园等特色旅游资源,村民不再以回报率低的传统种植为生,实现了脱贫致富.

  四、效应分析

  为了更好地分析旅游扶贫开发对虞城县的效应,现采用问卷调查法,这次调查中总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回收问卷199份,有效问卷196份,其有效率为97%.

  在调查问卷中获得了一手资料和虞城县旅游局获取的二手资料,从经济、社会、生态等三个方面对虞城县乡村旅游扶贫效应进行分析.

  (一)经济减贫效应

  对虞城县当地居民的问卷调查中也总结出,大部分居民都认同并且切身感受到了旅游扶贫对虞城县本地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持反对态度的居民只占不到10%.

  (二)社会减贫效应

  对调查问卷的统计显示,几乎所有人都认同,旅游扶贫给虞城县村民带来了更多的就业发展机会,其中不认同的比率只占到8%.61%的当地居民明显感受到了旅游扶贫对人们精神面貌的积极影响,同时56%的人认为,在实行旅游扶贫开发后,当地的社会秩序更加和谐,打架斗殴等现象明显减少.

  (三)生态减贫效应

  虞城县地区约有30%的居民认为,当地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更加有效的保护,约40%的居民认为,越来越多游客的涌入,给虞城县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更大的破坏.通过当地村民的反应,可见发展乡村旅游对生态环境起着一些消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注重“生态安全”与“乡村旅游”之间的关系.

  五、开发建议

  (一)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要加强企业的环保意识,绝对不能为了利益而放弃生态,“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要对游客加强虞城县生态安全知识的宣传和教育.

  (二)提高虞城县村民参与旅游扶贫积极性

  首先,要让村民树立正确的旅游观和发展观,提高他们对旅游开发的认可度.其次,提高村动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积极性.最后,可以实行“先富带后富”模式,将取得成效的村民树立为旅游扶贫典型.

  (三)创意产业 + 田园社区 + 休闲旅游

  为了旅游业能够更好地带动虞城县地区的发展,特此提出了“创意产业+田园社区+休闲旅游”新型的乡村旅游扶贫模式.以创意产业为基础,以田园社区为支撑,以休闲旅游为驱力,以田园社区为支撑,通过社区参与的方式带动虞城县村民参与乡村旅游建设,从而使村民从中获益.

参考文献:

[1] 黄渊基,匡立波.旅游扶贫的作用机理及减贫效应探析[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

[2] 张 侨.旅游扶贫模式和扶贫效应研究—基于海南省贫困地区的调查数据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6(11).

[3] Diego R. Medina-Muoz,Rita D. Medina-Muoz,Francisco J.Gutiérrez-Pérez.The impacts of touri on poverty alleviation: an integrated research framework[J].Taylor journal,2016(10).

[4] Caroline Ashley,Harold Goodwin,Dilys Roe.Pro-Poor Touri Annual Register 2006[Z].Pro-poor Touri Partnership,2006.

[5] Mercer,D.C.Aboriginal Self-determination and Indigenous Land Title in Post-Mabro Australia [J].Polar Geography,1997(6).

[6] Goodwin H.Pro-PoorTouri:AResponse[J].Third World Quarterly. 2008(5).

[7] Yves Renard .Practical Strategies for Pro-Poor Touri:A Case Study of the St.Lucia Heritage Touri Programme[Z].PPT Working Paper No.7,2001.

[8] 闫明月.重庆市旅游扶贫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7.

[9] 李 沛.湖北大别山区旅游扶贫问题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

[责任编辑:王功巧]

乡村旅游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乡村旅游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乡村旅游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1、乡村旅游论文

2、旅游杂志推荐

3、旅游杂志

4、生态旅游论文

5、旅游期刊杂志

6、旅游电子商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