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民教育类论文如何写 与新加坡和韩国公民教育中的儒学精神之比较与类自考毕业论文范文

这是一篇与公民教育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新加坡和韩国公民教育中的儒学精神之比较与

胡 敏

【摘 要】新加坡和韩国同属亚洲儒家文化圈,在公民教育方面都极为重视东方传统的儒学精神教育,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通过对新、韩两国公民教育中儒学精神之比较,可以从中得到许多启示,对我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有裨益.

【关键词】新加坡;韩国;公民教育;儒学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02-0134-03

作者简介:胡敏,女,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东华大学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一、新加坡与韩国公民教育中的儒学精神

1. 新加坡公民教育中的儒学精神

新加坡一直是高度重视儒家思想的现代化国家中的典范,并将儒家传统中蕴含的道德价值作为抵御西方消极影响的重要支柱.谈到“文化根基”的问题时指出:“我自己过去就差一点失去文化的根基,因此我深知道这种危险,一失去文化根基,人就失去信心.”因此,新加坡特别看重儒家传统,向人民传递儒家伦理道德价值观,并将其融入新加坡公民教育的各个环节中.具体而言,其中蕴含的儒学精神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因应时代要求,对传统儒家伦理创新发展.在运用儒学的过程中,新加坡果断摒弃了儒学中的封建等级思想,并做出符合现代社会特色的修改.例如,新加坡也讲“五伦”,却用现代观点解释每一种人际关系,并对五伦的内容做了适当的调整:一是强调男女平等,如在夫妻关系中重点突出互相敬爱等观念.二是注重交互关系和应有的责任,而不是单方面强调义务.通过符合现代社会的取舍和修改,儒家思想获得了新加坡人民的普遍认同.

第二,倡导儒家“八德”(忠孝仁爱礼义廉耻)为行为准则,“共同价值观”的核心内涵亦源自儒家伦理.“八德”强调忠于国家,尊老敬贤,尊重关心他人,以礼相待,坦诚守信,秉公守法、清正廉洁,有羞耻之心,分清是非荣辱,提高道德修养水平.新加坡政府所提出的五大共同价值观:“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社会关怀,尊重个人;求同存异,避免冲突;种族和谐,宗教宽容”,其核心就是儒家伦理所倡导的以整体利益为重的集体主义精神以及“和而不同”的文化观.

第三,学校教育与舆论宣传、社会实践有机结合,多渠道普及儒家伦理.一方面,新加坡重视儒家伦理在各级学校中的系统教育,在全世界率先把儒家伦理编成教材,并出版了一系列弘扬儒家道德文明的通俗读物,通过开设儒家伦理的系列课程,将新加坡政府所倡导的儒家伦理精神和价值观传递给学生.另一方面,早期新加坡通过报纸、电台、电视台等大众传媒的议题设置,引导新加坡人民围绕“儒家伦理与新加坡”等议题展开广泛的讨论,并借助大众传媒进行广泛宣传,在新加坡社会普及儒家伦理;新加坡还通过在地铁月台张贴孔子语录、公园内塑孔子像供人瞻仰等举措,在全社会营造儒家教育氛围,注重与人民的生活细节相结合,使儒家伦理“润物细无声”地传递到每个新加坡人心中.此外,新加坡十分重视“知行合一”,通过形式多样的道德实践活动,将儒家伦理蕴含的道德原则内化为学生的品格,据统计,早期新加坡每年开展的全国性活动约有20个,如“礼貌运动”等.通过长期而深入的实践活动,新加坡人的精神风貌逐步得到改观,社会文明程度也大大提升.

2. 韩国公民教育中的儒学精神

作为一个在历史上深受儒学影响的国家,韩国在公民教育中特别注重传承和创新儒家伦理精神,培育公民的国民意识,儒家伦理深刻影响了韩国国民的心态和行为举止,孕育出了儒学精神饱满的韩国公民教育.具体而言,主要有如下表现:

第一,兼容并蓄,致力于儒家伦理的现代化传承和创新.韩国自古受东方儒家伦理影响颇深,儒家传统的忠孝行为模式深深扎根于韩国国民的日常生活和言行中.韩国历任的总统也十分重视学习儒家思想,如现任总统朴槿惠就十分推崇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并将儒家的中道智慧作为她从政和为人的重要指南.而在韩国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又不断汲取将西方优秀文化因素为自身所用,如韩国学习西方先进的文化产业管理和投资模式,使得“韩流文化”在亚洲甚至整个世界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

第二,依循儒家伦理,规定了韩国公民教育的内容和方向.一方面,二战后的韩国为了尽快消除日本殖民统治的影响,将“主义”和“弘益人间”确立为教育的基本理念.其中,“弘益人间”是指使天下苍生共同受益,与儒家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思想十分相近.通过“弘益人间”这一具有儒家精神理念的引领,塑造了韩国公民的爱国精神.另一方面,韩国公民教育的内容也主要是参照儒家伦理精神制定的.在韩国,各级学校均将道德伦理课作为必修学科.小学一二年级开设“正确生活”,学习礼节和道德的知识,三年级开设“道德科”,内容涉及个人生活、家庭邻里、学生生活、国民生活和民族生活五个方面;初中主要是培养学生“忠孝”观念和民族意识;高中则注重引导学生较深入地理解民族统一和精忠报国等重大原则性问题.

第三,注重通过学校教育和社会实践传递儒学精神,内化为民族精神和习惯.韩国的公民教育注重教育形式的灵活性,在学校里设有传统习俗教育室,里面陈列各种传统习俗的实物,供学生参观和学习,并有教师带领学生实习各种仪式礼节,发挥教师的以身示范作用.在韩国许多学校的校园内,都张贴有包含先贤名言的汉字书法和山水国画.此外,在日常生活中,韩国人还通过各类社会实践活动践行儒家伦理,如韩国将每年的五月定为“家庭月”,包含儿童节、父母亲节、恩师节、父母亲节等众多节日,家庭成员无论年纪大小,都有专属于自己的节日,韩国政府则在每个节日里分别倡导相应的行为规范和习惯,引导国民用实际行动来传递儒家伦理,逐步把儒学精神融入每个韩国人民心中,成为大韩民国强大的精神力量.

二、新加坡与韩国公民教育中的儒学精神之比较

1. 两国公民教育中运用儒学精神的相同之处

首先,两国都非常重视儒家伦理的教育和实践,并赋予儒家伦理以现代意义.新加坡注重对人民灌输儒家伦理道德价值观,并结合时展,对儒家伦理进行创新发展.在新加坡,不仅在各级学校教育中推行儒家伦理课程,而且借助于大众传媒的力量宣传儒家伦理相关议题,在地铁、公园等公共区域中加入儒家伦理“符号”和“形象”,并致力于通过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将儒家伦理浸润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韩国自古受东方儒家思想的影响,并在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吸取西方文化中的先进思想,中西兼容,丰富和创新儒家思想.在韩国,历来重视把儒家伦理与教育理念相结合,儒学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韩国公民教育的内容和方向,对国民的行为方式和心态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正如韩国教授金学圭所指出的:“自古以来,韩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受孔教的影响很大.换句话说,现在韩国人的生活习惯、对人关系等等,大都是来自儒教的.”韩国还特别注重通过学校教育和社会实践传递儒学精神,不仅在学校设有传统习俗教育室,教师带领学生实习各种传统礼节,还通过设立“家庭月”等举措,将儒家伦理融入韩国人民日常生活的细节中,内化为国民的性格和精神力量.

其次,两国都遵循渐进原则,尊重教育的内在规律.新加坡和韩国结合学生成长规律,对其进行循序渐进的儒家伦理教育,提升教育的实际效果.新加坡在进行儒家伦理的教育过程中,依据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不同特征进行总体设计,课程的标准建立在根据年龄增长不断扩展的人际关系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采用不同类别的实用性、操作性强的教材和教育方法.韩国进行公民教育时,通过各年龄层次学生的不同特点,保持和传承儒学思想.如韩国从家庭、幼儿教育起就开始灌输儒学观念,初中系统讲授儒家伦理,培养学生的“忠孝”观念和民族意识,高中侧重引导学生较深入地理解重大原则性问题,提升明辨是非的能力,培养精忠报国的韩国国民.

2. 两国公民教育中运用儒学精神的不同之处

首先,在内容上侧重点有所不同.新加坡将传统儒学中的“八德”(忠孝仁爱礼义廉耻)结合国情和时展,赋予其新的内涵,如“八德”中的“忠”,不仅包括传统的爱国等意蕴,还包括敬业乐业等现代意义.而韩国公民教育中儒家伦理教育的重点,则是“八德”中的“三德”即“忠”“孝”和“礼”.在韩国,仍倡导和教育国民父慈子孝,认为这种双向的义务及责任是家和万事兴的基石,国民只有在家尽孝,对国家才能尽忠,强调“孝道”在儒家伦理中的基础性和时空超越性.

其次,在具体途径上有所不同.新加坡的公民教育一方面用亲切感人的理念和口号,另一方面通过法治和社会引导的方式来规范人们的日常行为,这种德法兼施的策略对于多种族的新加坡而言十分有效.而对于历来受儒家思想浸润的韩国来说,更加注重在日常生活中推行潜移默化的儒家伦理教育.在韩国,无论是身处家庭、学校还是社会公共空间,通过“家庭月”“传统习俗室”等各类载体,都能让人们时刻感受到儒家文化的熏陶.韩国青少年成长于这种儒家文化浓郁的环境和氛围中,必然能够感受到儒家伦理的精神力量,并将其内化为自身的品格.

三、新加坡与韩国公民教育中运用儒学精神对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启示

1. 吸收儒家伦理的精华,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文化价值资源

新加坡和韩国在进行儒家伦理教育时,都是结合本国国情和时代特点,中西兼容,赋予儒家伦理以新的发展.我国目前正处于急剧而迅速的社会转型过程中,这要求我们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更应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并吸取西方文化中的先进要素为我所用.国家主席在出席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时强调“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 在中国几千年的发展中,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重要影响,我们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应注重对接儒家思想中的精华部分,拓展教育的传统文化底蕴和价值资源.

2. 发挥儒学精神的力量,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

新加坡和韩国在进行公民教育中都特别强调“忠”,并突出其爱国意蕴.作为多种族国家,新加坡在公民教育中不仅将儒家“八德”作为行为准则,提出的五大“共同价值观”的核心内涵即“国家至上,社会为先”亦是源于儒家伦理所倡导的以整体利益为重的集体主义精神.二战后韩国提出的“弘益人间”理念,与儒家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思想十分相近,塑造了韩国公民的爱国精神.反观我国,身处当今快节奏社会,对未来不确定因素的担心与日俱增,一定程度上导致青年学子日益浮躁,有些学生仅仅满足于自己的“小世界” “小幸福”,对国情社情冷漠置之.这要求充分发挥儒学精神的力量,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3. 遵循教育规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

新加坡和韩国在进行公民教育的过程中,十分注重遵循教育规律,并取得了一定成效,这对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重要启发.首先,应针对学生的成长发展规律,制定适合不同年龄层次学生的教育计划和纲要.其次,应重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生活,融入各类社会实践中,注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促使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4. 运用儒学精神的教化力量,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儒学的教化力量有助于改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一方面,儒家注重“言说”的力量,通过讲学、游说等方式,宣扬自身主张.另一方面,儒家还提倡将教育放在社会大环境中进行,而不仅仅只是在学校进行教育,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的三位一体,形成教育合力.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既要注重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相结合,又要注重形成教育合力,切实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编.儒家伦理与公民道德: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1996.

[2] 龚群.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研究[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 杜维明著.新加坡的挑战:新儒家伦理与企业精神[M].高专诚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

[4] (韩)崔根德.韩国儒学思想研究[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8.

[5] 程增俊.韩国公民教育中的儒学精神[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114.

[6] 张立文,李甦平主编.中外儒学比较研究[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8.

[7] 陈东霞.新加坡与韩国儒家伦理道德教育的比较及其启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4,(5):60.

(编辑:秦俊嫄)

公民教育论文范文结:

适合公民教育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公民教育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1、关于教育的英语论文

2、教育杂志投稿

3、师德教育论文

4、教育杂志社

5、医学教育管理杂志

6、教育教学论坛期刊